關於傳統節日臘八節文化的話題作文6篇

關於傳統節日臘八節文化的話題作文6篇

  導語:作為傳統節日之一的臘八節,這一天雖然沒有被規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但仍然有著其自己獨特的節日意義。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臘八節文化的話題作文,歡迎你們閱讀和借鑑!

  篇一:臘八節文化的話題作文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又稱“佛成道節”。

  臘八節,民間大都流行喝臘八粥。關於喝臘八粥的由來,民間還流傳著許多故事。

  一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篇二:臘八節文化的話題作文

  家家臘八煮雙弓,榛子桃仁染色紅。我喜家人逢覽揆,長叨佛佑蔭無窮。

  臘八節那天,我早早的就從溫暖的被窩裡爬起,頂著冬天刺骨的寒冷和長著洞瘡紅腫的雙手,開啟電腦,進入誅仙。

  朋友說,臘八粥是老天賜予的吉祥喜慶的糧物,能驅災避邪,食此粥者來年衣食無憂,善良快樂,充滿幸運。把吃剩的粥留過一夜則年年有餘,送給朋友,那便是報答他們的關懷,為自己積陰德。

  於是我便開始興致勃勃的找小環領臘八任務,心裡默默的算著:哥哥一碗,老姐一碗,少爺一碗,太師伯一碗,菲雲一碗……只希望碧海東隅的家人都能吃上我煮的熱氣騰騰的粥,應上這份靈驗。找到崑崙的醫仙后,他居然毫不客氣的叫我殺八十個雪魄女妖,不禁一汗,我一弱不經風的小小女醫生,攻擊不高防禦又少,還不懂群怪,這得殺到什麼時候啊?眼珠子一轉,組上了小黑馬,美其名曰為她加清早第一防,暗自歡喜著能混上任務怪了。待到看著朋友們一個個都上線了,便開始叫嚷著組隊,熱鬧非凡的任務開來,口號傳到千里:大家快做臘八粥任務啊,小環會送你一個禮物多多的年貨包,實在掙哦。

  篇三:臘八節文化的話題作文

  每年過春節吃餃子時,我們都要吃媽媽泡製的臘八醋和臘八蒜。那碧綠碧綠的顏色、辣辣的醋和酸酸的蒜,都會給春節的餃子增添濃濃的北京味。這天,媽媽端出早已準備好的大蒜,讓我和她一起泡臘八蒜。

  我們先把大蒜頭掰成小瓣,然後再將小蒜瓣的皮剝開。小蒜瓣的皮真不好剝,勁小了剝不開,勁使大了就會摳破蒜瓣。我們剝了好長時間,慢慢的我熟練多了,不但剝去了外皮,還將薄薄的內膜也剝得乾乾淨淨。媽媽取來了一隻大口瓶讓我把剝好的蒜都裝進去,然後媽媽把醋倒進瓶口,把瓶裡的蒜全都沒過後,擰緊瓶蓋,放在背光陽臺上。媽媽說:“等到春節吃餃子時它就會綠了。”

  從那天起,我每天都好奇地跑到陽臺去看“它怎麼還不綠呢?”我想,今年的臘八蒜一定特別好吃,因為這是我親手剝的。等哥哥春節回來,我一定讓他好好嚐嚐,看看我有多棒!

  篇四:臘八節文化的話題作文

  相傳“臘八節”起源於遠古時的“臘祭”,傳說每年臘日,古人要舉行祭祖,祭諸神活動。另據宗教界所傳,農曆十二月初八又是佛祖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最初稱為“成道節”。自周代將農曆十二月定為臘月,南北朝時此月要舉行重大祭祀活動,以祈求五穀豐登,吉祥平安。據說“臘祭”有八種神,於是便將初八確定為固定祭日,後來相沿成俗。

  有關“臘八粥”的來歷,民間有多種說法,也演繹出許多有趣的典故。據傳為了感念佛祖臘月初八成道之日,各寺院僧侶在這一天集會紀念、誦經演法。並把從八方化緣來的米、麥、豆、谷雜糧,及採集的棗、慄、核桃等乾果彙集在一起,用大鍋熬成粥做供品,祭祀佛祖,然後眾僧共享修道成果。遇有進香者,寺院以粥施捨。後來此舉逐漸成為善事,被流傳至今。隨著佛教的不斷傳播,這種活動由寺院傳到世俗民間,熬“臘八粥”漸漸演變成民俗習慣。到了宋代,“臘八粥”廣泛盛行。不論是朝廷、官府、平民百姓乃至寺院,必在此日熬粥祭佛敬祖,併合家團聚共用,或饋贈友人,以此祈求吉利平安。“臘八節”不僅成為民間重要傳統節日,喝“臘八粥”民俗也被世代相傳下來。

  篇五:臘八節文化的話題作文

  傳說一:相傳,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有個淨飯王,他有個兒子叫喬答摩·悉達多,年輕時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發覺社會生活徒勞無益,並對婆羅門教的神權極為不滿,於是,在他29歲那年,合棄王族的'豪華生活,出家修道,學練瑜珈,苦行6年,大約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樹下,徹悟成道,並創立了佛教。史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曆十二月初八日,由於他是釋迦族人,後來佛教徒們尊稱他是釋迦牟尼,也即是釋迦族聖人的意思。

  據說在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經修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決定不再苦行。這時遇見一個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復了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於十二月八日成道。夏曆以十二月為臘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稱作臘八。中國漢族地區,將這一天作為釋迦牟尼的成道日,於是臘八成了佛教節日。佛教傳入我國後,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並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和果實等造粥供佛,名為臘八粥。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篇六:臘八節文化的話題作文

  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是民間的“臘八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

  漢朝時,每年農曆十二月必定要舉行年終臘祭,因此農曆的十二月又叫“臘月”或者“蜡月”。在臘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臘八粥”。

  對於“臘八粥”的來歷和傳說很多,各地說法不一。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有關紀念釋迦牟尼成佛的故事。傳說釋迦牟尼逃出王宮到迦嘟山當了和尚以後,學習經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6年。他學經完畢的時候,正是臘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所說的“釋迦牟尼得道日”。又根據《因果經》記載,釋迦牟尼因6年苦行,無暇顧及個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麥,常年不得溫飽。在他學習期滿時,已是衣杉襤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他疲憊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討。村中一牧牛女子,用缽盂煮牛奶給釋迦牟尼吃,使釋迦牟尼很快恢復健康。佛教興盛以後,為了紀念這件事,就規定這個日子為古印度人民“齋僧”和救濟窮人而施捨飲食的日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