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小學作文

興趣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小學作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興趣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小學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不久前讀了《醒醒吧!興趣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時覺得挺有道理,又仔細讀了一下文章中的內容,又覺得不對勁。再一思考,頓覺心潮彭拜,想把對文章中內容的意見寫下來。

  我認為,作者其實曲解了“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醒醒吧!興趣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的作者等人認為,若無毅力的力量,興趣帶來的也只能是半途而廢、三分鐘熱度,甚至迷失自我。

  在生活中,看起來是這樣,但其實並不如此。

  沒錯,毅力固然是成就的基礎,但沒有興趣這盞明燈的引導與照亮,如何能打好毅力的地基?雖然沒有毅力來支撐,僅有興趣是不夠的,但若沒有興趣的鼓勵與推動,又何來毅力之說呢?

  想起一個簡短的故事:二戰時期,一名最好的瑞士鐘錶匠被強迫去為納粹製造一批高質量的鐘表。但儘管他費了相當的力氣,製作出來的鐘表卻始終無法達到戰爭前的水平,連他本人都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心理學家分析,這是由於鐘錶匠為納粹製造鐘錶時的心態不一樣。儘管他也要求自己服從納粹的命令,也這麼做了,但他潛意識裡還是抗拒的。

  雖然引導鐘錶匠的並不全是引導孩子到那種“興趣”,但必然有一種樂趣在其中激勵著鐘錶匠,讓他於工作樂在其中。也由此可見,如果沒有興趣,孩子更不可能真正做好一件事情。

  《醒醒吧!興趣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中還舉例,認為“如果有毅力,興趣其實是可以建立的。而沒有毅力,就算孩子開始有興趣,遇到困難後也會失掉興趣的。美國過分強調興趣的結果是什麼呢?首先,一般學生對抽象的學科,比如理工科,普遍比較懼怕。這個直接導致了學生的理工科基礎相對薄弱,這方面人才青黃不接,供不應求,靠中國和印度等國家的移民提供。這方面美國教育界近年來一直在反思,但是在全國範圍內,他們至今好像還沒有什麼顯著的進步。比學科落後更可怕的是某些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狀態,他們應對挑戰和壓力的能力實在太低。美國高中學生患抑鬱症,甚至因抑鬱而自殺的事件現在已經多到令大家擔憂的程度。”

  可是,美國的教育學專家重新定位思考“毅力”的重要性,怎麼就是否認了興趣在孩子處事時發揮的作用?

  至於迷失自我,那本身就是有不當和錯誤的堅持與指導帶來的。

  興趣本身當然需要堅持,否則興趣帶來的的確是三分鐘熱度,以及半途而廢。但同樣應該廣植興趣愛好,再挑選出所和口味的、真正擅長的,再用全部的精力和毅力努力將它做好。若非己所長,那麼一昧盲目“堅持”只能浪費時間精力,更會會迷失自我。

  全面發展帶來的只能是全面平庸。確實願意做全能人才且有能力做全能人才的人就不用說了。至於普通人,最好是先精於所擅長的,再選則性地觸類旁通。

  沒有興趣為前提,所謂的“堅持”只是一種壓迫。即便這種壓迫連孩子自己也沒有察覺,但同樣已經使得孩子的潛意識悄悄厭倦起幹某樣事情來。有的孩子擅長邏輯思維,有的孩子擅長形象思維,有的孩子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有的孩子對花花草草感興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

  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在興趣愛好上的選擇永遠都是孩子自己的權力。

  我不相信美國大部分孩子都不擅長理工科。真的完全不擅長的,只能是少數。美國的理工科人才必然不在少數,但之所以像文章中說的`那樣“普遍懼怕理工科”,正是因為對才能的扼殺。而比半途而廢更可怕的,是對已有興趣的扼殺。

  文章開頭說“毅力,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如果有毅力,興趣其實是可以建立的。而沒有毅力,就算孩子開始有興趣,遇到困難後也會失掉興趣的。”

  如果“毅力,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那麼,能夠激發毅力的興趣,又是必要條件的必要條件。

  照文中觀點,如果教育者過分強調興趣,那是一種溺愛,也不是真正的教育。是的,但這種情況下就是教育者本身的錯誤而不應歸咎於孩子的興趣愛好了。家長應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話語權也的確應在家長的手裡。問題是,家長就算再瞭解孩子也與孩子不是一個個體,既然不能保證所做的一切指導都永遠適合孩子時,就應該賦予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決定屬於自己的選擇的權利。

  同時想起《虎媽貓爸》中茜茜做蛋糕時的情節。茜茜的媽媽畢勝男愚昧地以為,在孩子已明顯流露牴觸情緒時,自己仍強硬的要求茜茜“繼續做蛋糕”是在幫茜茜培養“興趣愛好”,殊不知這樣反而讓茜茜從此都會憎做蛋糕的事情了。

  有這種和畢勝男一樣觀念的父母都是愚昧的父母。他們遲早會親手毀了自己的孩子,還以為都是孩子的不是。

  文中還認為“如果有毅力,興趣其實是可以建立的。而沒有毅力,就算孩子開始有興趣,遇到困難後也會失掉興趣的。”請問這裡所指的,是孩子對這個興趣沒有毅力呢,還是孩子自己就沒有毅力呢?如果是說孩子自己就沒有毅力,做什麼都無法持之以恆,我沒有意見。但如果孩子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只是對這件事沒有毅力,那麼我認為作者的觀點有失偏頗了。

  “如果有毅力,興趣其實是可以建立的。”好像孩子的興趣不值一文、唾手可得而已。或者作者是認為對一件原本枯燥的事情做著做著有了感情,就是“建立興趣了”。這樣的確能讓孩子對某一樣原本無動於衷的工作產生好感。但為什麼放著已有的興趣愛好不去做好它,非要費力地重新建立別的“興趣”呢?當然有些情況下,如希望孩子愛上英語,明智的父母會用明智的方法引導,進而讓孩子建立興趣;愚昧的父母只會用愚昧的方法強迫,進而讓孩子從此牴觸。

  “如果有毅力,興趣其實是可以建立的。而沒有毅力,就算孩子開始有興趣,遇到困難後也會失掉興趣的。”如果是像上文的茜茜與虎媽,這句話可能成立嗎?

  興趣當然不是萬能的,但保持著興趣做一件事情永遠比被逼迫著做一件事情強。

  有些孩子必須要完成的工作,只有沒有從心底裡牴觸,完全不用擔心能否堅持下去,孩子能夠像吃飯喝水一樣坦然接受。家長盲目地一昧要求孩子“堅持,堅持”,只能適得其反。

  興趣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其餘的只是導遊。

  沒有毅力的支撐,興趣是一句空話;但沒有興趣的激勵,毅力是一句髒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