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昆蟲記》的讀後感

有關《昆蟲記》的讀後感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那麼,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有關《昆蟲記》的讀後感,供大家閱讀參考。

  有關《昆蟲記》的讀後感一

  我是個“啃書蟲”,今年暑假裡,我“啃”的第一本書就是法布林的《昆蟲記》。法布林用那似乎聊天般口吻,講述了那麼多種昆蟲的不同習性、外表和捕食方式,把我帶進昆蟲世界,讓我身臨其境,甚至著迷。

  螢火蟲在捕食時會像人類進行外科手術一樣,先給獵物注射一種麻醉劑,使它失去知覺,然後慢慢享用;松毛蟲像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一樣,總排著環形隊伍,好像時刻準備圍剿自己的敵人;蜘蛛的電報線,那簡直太神奇了,它就像人類的電報線,不管敵人處於什麼位置,只要“入侵者”觸動這根“電報線”,蜘蛛就會讓它死無葬身之地;毒蠍子的毒針,那真是它的神兵利器,不管敵人如何強大,只要它把自己的獨門武器——“亮劍”,它的對手就會一命嗚呼;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竟然還能愉快地進食,如果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還有螞蟻、蟋蟀、燕子、螳螂……種種奇妙的現象都展現在我的眼前。原來昆蟲也跟我們人類一樣啊!有生死、有喜怒,有和平、有戰爭,有善良、有殘酷。

  我腦海裡不由得浮現出諸多情景:一個老爺爺,他在路上發現許多螞蟻正在搬運幾隻死蒼蠅,就馬上伏在地上,不顧路人疑惑或鄙視的目光,用放大鏡全神貫注地觀察起來;一個老爺爺像孩子般地悄悄爬上一棵大樹,躲在樹幹後面,屏住氣息,偷偷地在觀察著樹上的螳螂……

  這時,我想到了個問題,法布林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併成為舉世聞名的“昆蟲大王”,這是為什麼呢?是他腦袋特別靈嗎?是他讀的書特別多嗎?看來顯然不是。我想除了他堅強的毅力和恆心外,主要就是因為他有超乎常人的觀察力,進化論之父達爾文就稱他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可以想象,如果沒有法布林超常的觀察力,就沒有《昆蟲記》,我們也享受不到足不出戶就能身入其境般地感受那奇妙的昆蟲世界。

  從法布林身上,讓我想起了許多偉人,他們都是因為擁有對身邊尋常事物超乎一般人的敏銳觀察力,使他們走向成功。眾所周知,毛澤東能帶領人民推翻了舊世界,顯然,這和他在長期的鬥爭和實踐中那超乎常人的觀察事物的能力是分不開的;愛迪生能成為發明大王,就是因為他熱愛思考,善於觀察;牛頓看到蘋果落地,就揭示了萬有引力定理;瓦特小時候那一句“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麼東西推動它嗎?”的疑問,成就了後來的`蒸汽機。同樣,法布林正因為他那超乎常規的觀察力,成就了《昆蟲記》,也使他成為了著名的昆蟲學家。

  記得俄國的巴浦洛夫也曾經說:“應當先學會觀察、觀察,不學會觀察,你就永遠當不了科學家”。據說,在他的實驗室的建築物上還刻著“觀察、觀察、再觀察”的警句。

  可見,觀察力是多麼重要。生活中,我們如果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抓住那些一閃而過的機會。豐富的知識、牢固的記憶、準確的分析都離不開細緻的觀察,觀察力是開啟成功的鑰匙。

  讓我們放飛心靈,用自己的眼睛和智慧去觀察世界,早日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把鑰匙吧!

  有關《昆蟲記》的讀後感二

  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如痴如醉,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秘,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是它帶我遨遊了昆蟲的王國

  抿一口茶,心情略微激動地開始閱讀一本書——《昆蟲記》,它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曰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林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他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蹟中的奇蹟。就是這樣一個奇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絡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

  而且,這本書有很強的可讀性。它的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難怪魯迅先生將《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昆蟲記》也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臨其境。被我因為厭惡而忽視太久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昆蟲記》,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發現它們並不討厭,相反,還有很多可愛之處;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和艱辛。

  《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蹟,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林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樣一個奇蹟,在人類即將邁進新世紀大門、地球即將迎來生態學時代的緊要關頭,也許會為我們提供更珍貴的啟示。

  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林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新增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