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柑者言原文讀後感

賣柑者言原文讀後感

  《賣柑者言》是一篇元末明初文學家劉基所寫的一篇政治寓言。講述由買賣一個壞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議論,假託賣柑者的一席話,深刻諷刺了有名無實者的醜惡嘴臉。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賣柑者言原文讀後感,歡迎閱讀。

  原文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⑴寒暑不潰⑵。出之燁然⑶,玉質而金色。置於市,賈⑷十倍,人爭鬻⑸之。予貿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幹若敗絮。予怪而問之曰:“若⑹所市於人者,將以實籩豆⑺、奉祭祀、供賓客乎?將炫⑻外以惑愚瞽⑼也?甚矣哉,為欺也!”

  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⑽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足子所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⑾、坐皋比⑿者,洸洸⒀乎干城之具⒁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⒂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⒃而不知理,坐糜⒄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⒅肥鮮者,孰不巍巍⒆乎可畏,赫赫⒇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無以應。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21)。豈其憤世疾邪者耶?而託於柑以諷耶?

  ——選自《四部叢刊》本《誠意伯文集》

  【註釋】

  (1)涉:經過。

  (2)潰:腐爛。

  (3)燁然:光彩鮮明的樣子。

  (4)賈:同“價”表示價格。

  (5)鬻(yù):這裡是買的意思。

  (6)若:代詞,你

  (7)實籩(biān)豆:實,填塞,裝滿。籩豆,古代祭祀時盛祭品的兩種器具。

  (9)瞽(gǔ):瞎子。

  (10)食(sì):同“飼”,這裡有供養、養活的意思。

  (11)虎符:虎形的兵符,古代調兵用的憑證。

  (12)皋(gao)比(pí):虎皮,指將軍的坐席。

  (13)洸洸(guāng):威武的樣子。

  (14)干城之具:捍衛國家的將才。

  (15) 拖長紳:託,通拖;紳,古代士大夫系在衣服外面的腰帶。

  (16)斁(dù):敗壞。

  (17)糜:浪費。

  (18)飫(yù):飽食。

  (19)巍巍:高大的樣子。

  (20)赫赫:顯耀的樣子。

  (21)滑(gǔ)稽之流:指詼諧多諷、機智善辯的人。

  (22)貿:買。

  (23)峨:高,本文指高戴。

  (24)昂昂乎:高傲不凡的樣子。

  【賣柑者言讀後感一】

  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中國也有俗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確實,書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它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帶給我們很多精神財富,我非常喜愛讀書,古文《賣柑者言》就是我的最愛之一。

  《賣柑者言》是明朝開國功臣劉基寫的一則寓言。寓言大意是這樣的:有個杭州人很會貯藏柑桔,有一天,劉基在街上閒逛,看見許多人爭相購買桔子,他很好奇,便擠進人群中,發現這些桔子顏色光鮮,很誘人,於是買了一大堆,可是當他剝開卻大吃一驚,裡面竟然像一團破棉絮,根本無法食用。劉基很氣憤,立即跑回去找那賣桔子的人去“維權”,哪知那小販面對劉基的質問,絲毫沒有慌張,他把“理由”娓娓道來:“這些桔子確實表裡不一,可是路上衣著華麗的人哪個不是儀表堂堂,內心險惡,先生不管他們,卻偏偏來挑剔我的桔子,這太不公平了!”劉基被其一通搶白,頓感語塞,無言而去。

  看到這兒我忍俊不禁,這小販巧舌如簧,歪理十八條,竟然把大文學家、政治家劉伯溫駁得無話可說。但是當我回頭想想賣柑者的“歪理”,其中倒有一番深意,引人沉思,他語言風趣,實則諷刺著那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這種人自古有之,直至廿一世紀的今天,在我們身邊也有不乏其人。比如大家都在關心的'房價問題,就是因為這樣的開發商勾結不良官員,只顧自己和小團體的利益,不管百姓的承受能力一味哄抬價格,招致廣大群眾怨聲載道。爸爸媽媽也經常絮絮叨叨地談論此話題。令人欣慰的是,最近新聞中報導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已經下定決心,連出重拳,平抑房價,並嚴懲類似於人稱“許三多”的原杭州市副市長許邁永等貪腐官員,將這些混在“金玉”中的“敗絮”清出幹部隊伍。賣柑者所言極是,如果這樣的人越來越多,那社會不就只剩下虛偽和醜惡了嗎?“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那將會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呀!

  《賣柑者言》雖然才短短几百字,卻揭示瞭如此深奧的道理,讓我受益匪淺,以此為鑑,我們不應該僅僅追求外表的光彩照人,更要注重內心的修養和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

  【賣柑者言讀後感二】

  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很會貯藏柑子,經歷一年也不腐爛。拿出它來,依然光澤鮮亮,玉石般的質地,黃金似的顏色。放到市場上,售價高出十倍,人們爭相購買。我買了一個,把它剖開,像有股煙塵撲向口鼻,看它的裡面,乾枯得像破棉絮一樣。我感到奇怪,問他說:“你出售給別人的柑子,是準備用它裝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靈、招待賓客呢?還是要誇耀它的外表來迷惑傻瓜和瞎子呢?幹這騙人的勾當,太過分了啊!” 賣柑子的人笑著說:“我從事這種職業,已有好多年了。我靠它養活自己。我賣它,別人買它,還沒聽見有說什麼的,卻唯獨不能滿足您的需要嗎?世上幹騙人勾當的人不少,難道就我一個嗎?您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埃當今那些佩帶兵符、坐虎皮椅子的人,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好像是捍衛國家的人才,他們真的能夠傳授孫武、吳起的韜略嗎?那些高高地戴著官帽,腰上拖著長長帶子的人,一副神氣活現的樣子,好像是朝廷的重臣,他們真的能夠建立伊尹、皋陶的功業嗎?盜賊興起卻不知道抵擋,百姓貧困卻不知道解救,官吏狡詐卻不知道禁止,法度敗壞卻不知道整頓,白白地耗費國家倉庫裡的糧食卻不知道羞恥。看看那些坐在高敞的廳堂上,騎著高頭大馬,喝足了美酒,吃飽了魚肉的人,哪一個不是龐然大物、令人生畏,哪一個不是威嚴顯赫、可供效法呢?可是無論到哪裡,又何嘗不是外表象金玉、內裡像破絮呢?現在您對這些不去分析明辨,卻來查究我的柑子!” 我沉默著,無言答對。回來再想想他的話,覺得他好像是東方朔一類人物,難道他是對世事表示憤慨,對邪-惡表示憎恨的人嗎?他是假借柑子來進行諷刺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