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讀後感六百字

木蘭詩讀後感六百字

  一提到“花木蘭”,大家都會想起一個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 在古代閉塞的社會中,木蘭能毅然決然地超越社會習俗,女扮男裝,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木蘭詩讀後感六百字,歡迎閱讀!

  木蘭詩讀後感六百字(一)

  《木蘭詩》是北朝樂府民歌,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嚮往。千百年來,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的形象。

  這首敘事詩充滿傳奇色彩。故事情節曲折,富有戲劇性。敘述詳略得當,如木蘭沙場征戰,思念親人,心理描寫細膩傳神;而關山飛度,百戰建功,卻只用寥寥幾句詩來概括。這樣寫,使得木蘭的形象真實感人,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這首民歌剛健清新,表現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邁的氣概。它還成功的運用了對偶和排比等修辭手法,使得全詩氣勢雄渾,又易記易誦。習誦時,要注意體會它的民歌特色。

  《木蘭詩》塑造了木蘭這個不朽的人物形象。木蘭是一個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以後,又謝絕官人,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的優秀品質。

  這首詩在敘事上有詳有略,對木蘭的從軍緣由、離別、辭官和還家都寫得比較詳細,淋漓盡致地寫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對出征前的準備和軍旅生活則寫得比較簡略,前者只有四句,後者也僅有六句。詳略分明、得當,是這首詩寫作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木蘭詩讀後感六百字(二)

  前段時間我在語文課本上學了《替父從軍》這篇課文後,對文中的主人公花木蘭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她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生,又有著怎樣的勇氣才能做出替父從軍這個決定,帶著這樣的疑問,我找出《花木蘭》這本書認真地閱讀起來。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匈奴大舉進犯中原。皇帝下旨從每戶人家中抽一名壯丁充軍。木蘭沒有兄弟,更不忍心看她年邁的父親應徵入伍,於是下決心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花木蘭隱瞞著身份,她不僅勇敢還很愛動腦筋,面對兇惡的匈奴絲毫不害怕,和男兵一起同吃同住,出生入死,經過多年的征戰,最後取得了赫赫戰功。皇帝為了嘉獎她在戰場上的英勇殺敵,賞賜官職給她,而她絲毫不貪戀這榮華富貴,毅然辭謝皇帝的好意,衣錦還鄉。

  花木蘭本是個纖弱的女孩,可她為了年老的父親,為了保護家人,敢於替父從軍;她本是個待字閨閣中的織布女子,但為了國家的安危,敢於面對兇惡的匈奴。她向世人證明了——巾幗不讓鬚眉。木蘭在遇到困難時毫不退縮勇敢面對的這種精神,深深的啟發了我。反觀自己,每次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我就想退縮,缺乏恆心和毅力總覺得戰勝不了這樣的困難。讀了花木蘭後,我端正了自己的學習態度,要學習花木蘭,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難,不氣餒不放棄,戰勝困境。想到木蘭的那份孝心,我感到了對父母的那份愧疚,木蘭只比我大幾歲,卻能想父母所想,憂父母所憂。而我呢,當媽媽每天上了一天的班,精疲力竭的回到家,卻堅持陪我彈琴、複習功課時,而我卻經常因為媽媽讓我多寫幾個字,多彈幾遍琴,而朝媽媽發火,想想太不應該了,我以後一定要向花木蘭一樣孝順父母,做一個有責任心和愛心的人。

  現在的社會男女平等了,雖然不再需要女子上戰場殺敵了,但是我們女生在各個領域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劉洋阿姨就是中國航天史上第一位女航天員;+1 已贊過鄧亞萍阿姨先後獲得 14 次世界冠軍頭銜,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將來我也要靠自己的力量,象她們一樣,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貢獻,圓自己的中國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