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包十年的讀後感

揹包十年的讀後感

  《揹包十年》為中國職業旅行第一人小鵬所著。接下來要給大家分享的是揹包十年的讀後感,歡迎大家的借鑑閱讀!

  揹包十年的讀後感篇一

  揹包,想像中總會有一些流浪。流浪的人,心是否有牽掛;流浪的人,心是否會有所屬。這是我一直對身邊或揹包或戶外的朋友,在心底的揣測,和在心底的疑惑。

  我就是小鵬所說的那種固定模式的當事人,我不明白,我的牽掛是因何而來,他們的自由又是因何而至。

  你的夢想不現實,能看得到未來的生活。或許,沒有不現實的夢想,只有不努力的夢想;或許,沒有沒有未來的生活,有時我們真的無法看到。

  流浪本身並不孤獨,行走本身也並不寂寞。孤獨的是流浪的那個人,寂寞的也是行走的那個人。

  小鵬初去歐洲,他說他會想一個人;我想,小鵬肯定還會想另外兩個人,不過他沒有寫出來。小鵬應該很想寫出來,不過他不知道如何去寫。

  此時瀰漫的中草藥氣息,讓我有一種心神安寧的享受。真的,我一直很享受中草藥所彌散出來的那種安撫的氣息。它不會讓人浮躁,也不象西藥或是來蘇水那般的冰冷。

  朋友送我的《揹包十年》。我第一次翻開讀的是《活著的廢墟》那篇,發現了兩處錯誤。一是“胡楂兒”,想應是“胡茬兒”;另一是那位日本建築師的名字,分別用了“今井建治”和“今井健治”。這或許是我讀書一個苛刻的弊端吧。然後我從最開始以挑剔的眼光開始讀下去,卻並沒有再重新發現其他的錯誤。

  小鵬的文字並不是我所喜愛的文風,但這些文字我依然舒服地讀著。

  我沒有隨同小鵬一起揹包、行走,我想在小鵬的文字中找尋我自己一直以來所探求的問題與答案。

  當讀到“想你的天空”這五個字時,當看到“法蘭克福”這四個字後,瞬間我浮現出了一種不祥的結局。其實也是一直以來我的一個質疑。在這裡,依然是一個孤獨與流浪的結局。

  今天早晨的公交車上,我還在對著《揹包十年》想起徐霞客。在想,那時的徐霞客,是一種什麼樣的模式。或許,也是一位揹包客吧。

  下了公交車,買了一屜包子與一根油條,邊走邊吃,然後走進了瀰漫著中草藥芬芳的廳廊,在冬日的陽光下讀著《揹包十年》。這些中草藥的氣息,老人,時光;與熙攘,浮躁,我仿若透視而飄浮的異界遊魂,一切與我無關。

  中草藥的氣息,浸入揹包的文字,書讀半程,不知小鵬是妥協還是叛逆。畢竟,這前半程的文字,小鵬一定在思念,卻並沒有寫下。

  不知為何,很久以來,我就比較喜歡這種中草藥的芬芳,以及中草藥芬芳裡的那份安寧。

  揹包十年的讀後感篇二

  “它,在很大程度上喚醒了我心中沉睡了一年半的旅行的'心。”

  --我的一句話感悟

  當時,經歷過多次的權衡掂量之後決定加入 系學生會的主席團;

  當時,深受著走廊酒瓶圖書館三個設計同時進行的巨大壓力;

  當時,還在猶豫著大三應該讀書還是能力方面發展;

  當時的當時,在朋友的書架上看到了這本書,沒有特別的一見鍾情,僅僅是覺得,作為閒餘時間隨手翻翻應該還可以,於是便向朋友借了這本書,放在書包幾天之後,直到有一天午睡前,才想起了它。

  說喜歡有點俗,說手不釋卷又有點抽象,還是用最現實最直觀的描述:我一次性看了三分之一。

  “人,應該趁著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作者如是說。其實,它的語言談不上精美,也並非富含哲理,只是,他相當成功地,將旅途中所觀所感真實地表達了出來,讓人身處其境,與作者的感悟產生了共鳴。所以,我也不舉例關於作者的語句,只把我自己的感受寫下來,等待,與我同樣讀了此書的人,來一次感受的交流與共鳴。

  “那些有著常人看來奇怪想法的人都是十分有趣的人,也是妙人,而作者便是這樣的一個人。”

  “作者充滿旅行生命的經歷能深深地感動他自己,因為這是他的親身經歷,可對於他人而言,不過是個故事。”

  “我的視野是否太窄了,我是否應該睜大眼睛,張開胸懷,去好好看看這個世界?”

  “旅遊的時候,別把它當成一場照片之旅,嘩啦啦一大堆照片了事,而是把它當成一次旅行,細心地體味不同的生活帶來地對心靈的觸動,而非單純的旅遊歡樂。”

  “平時多看看遊記,讓自己那份對未知生活接觸的心不再隨俗世而沉靜下來,保持著活力。”

  “旅行,在於尋找美,自然的美,建築的美以及生活的美。”

  “旅行中,攝影,畫畫,都是記錄旅行感受的方式,其實,最好地記錄旅行感受的方式是用心去體會,去記憶;其次是畫畫,它能讓人靜下心來花時間去體會;再次是攝影了,當然,屬它最直觀,要警惕照相的過度使用,它會破壞對美景純粹的欣賞。”

  “看了這麼多下來,我發現自己喜歡的不是遊記裡不同的旅遊介紹,而是痴迷作者體會到的不同地方的旅行人生。”

  “旅行,想要用心體會不同地方的生活的話,跟團並非好選擇,它的節奏太快,讓人只能留下對景點最基本的回憶。約上三兩志同道合者一同出行,方是首選。”

  “其實古建築並非只有文化價值而已,有許多古建築也充分地具備美和哲學上的意義。如一些經典園林,將生活之美營造到了極致,而許多宗教建築,也帶著對人生智慧地充分地把握。所以,欣賞它們還是很有意義的。我要去尋找它們。”

  “越來越覺得,未用心體會之前便知道他人的評價並非是好事,它會讓人的感悟變得遲鈍且不自我。忘記對它們的歷史評價,自己用心去感知,如巴洛克建築等歷史建築風格 ,如宗教信仰及宗教儀式,如文學作品,如音樂,皆是此理。”

  “旅行的交通速度,其實還是慢一點好,慢一點,對沿途的風景,能有更多的欣賞,對旅途中的人,也有更好的欣賞機會, 旅行,並非只有點與點之間,連線景點的線,也是重要的旅行部分。”

  零零總總,羅裡羅嗦,總算是將自己的感受都敲打下去了。還是很感謝這本書,它很大程度影響了我對自我認識的加深。

  於是,我放棄了進入系學生會主席團的機會;在忙完了三個設計之後買了腳踏車並甦醒了自己旅行的心;對於我的大三,我覺得我應該將眼光放向廣州,放向中國,放向世界,在更大的眼界範圍裡,讓自己的思想人生變得更為完整,也為自己的設計汲取新的養分。

  我的旅行意義,在於尋找生活的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