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重人格讀後感2000字

24重人格讀後感2000字

  《24重人格》是卡梅倫·韋斯特著作的一部紀實性文學作品,是一部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著作,也是一本令人恐懼的書。如下是小編精選的24重人格讀後感2000字,希望對你有幫助。

  24重人格讀後感2000字篇【一】

  最近兩天沒怎麼上網了,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讀一本書:《24重人格》。在大學裡學習的時候,記得學院的副院長就曾經推薦過這本書,不過當時沒有精力,就忘記了。現在偶爾的大這本書,一開始看,竟然捨不得放下。

  《24重人格》是一部類似於自傳的小說,作者因為小時候的經歷產生了多重人格障礙,不過三十餘歲之前,他還是非常正常的,不但非常正常的結婚生子,甚至在事業上也略有小成。但是因為各種原因,他非常不幸的意識到自己在心理上可能有些問題。

  在意識到這點之後,作者得到了家人的支援,特別是得到了妻子的全力支援(慶幸的是她學了一點點心理學知識,勉強能夠理解),為了治療他們尋找心理諮詢師、搬家、住進醫院等等,經過數年的努力,他終於戰勝了疾病,並且獲得了心理學博士學位(函授),為心理治療貢獻自己的力量。

  看完這本書,感想頗多。

  首先是面對心理問題的態度。在中國,人們對心理疾病都存在一些偏見,不僅是普通人,就算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也會對心理問題患者有些看法。在課堂上,學生對典型案例的態度也僅僅是感興趣而已。至於對心理問題患者的正確態度:同情、接納和支援,我覺得我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在本書中,作者能夠被治癒,除了專業的治療之外,家人的接納和支援也有很大的幫助。

  其次是完整的心理諮詢體系。可以說,這本幾年前就完成的小說裡,描繪的心理諮詢體系是現在的中國只在教科書當中才存在。慈善人士的幫助、患者間的互助團隊、精神病院、心理諮詢師等,甚至是覆蓋心理諮詢行業的保險業。所有這些,在中國還是夢想。

  最後就是美國的教育體系,一個多重人格障礙的患者能夠透過函授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這在中國幾乎是不可能的。

  24重人格讀後感2000字篇【二】

  卡姆是一個有著24重人格的人。

  為了不被自己的經歷嚇到,卡姆自己把自己的心分-裂成24個人的心,讓他們出面處理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和艱難。

  卡姆不能夠正視他自己的分身。由於痛苦,他無法面對自己早年的經歷,他把他們深深的壓制在自己的心底。但是,痛苦始終是存在他的體內的.。終於在他有能力意識到自己的痛苦時,他的分身們出來了。

  分身一個個在苦痛中現身,重訴他們的遭遇,卡姆的心靈在矛盾中顫慄,衝突,他無法面對自己的過去,他病了,失去了生活的能力。

  心理治療師請出了卡姆的分身,讓他們明白自己現在已經安全了,不必再痛苦。卡姆的妻子也慈愛的對待著卡姆的分身,給他們講故事,照顧他們。心靈中的痛苦消失了,但是卡姆,不能夠正視現實的卡姆,唉!

  一個個性粗魯的分身想殺死卡姆,因為他認為卡姆沒有資格擁有這個身體,他太軟弱了!卡姆表現得瘋狂沒有節制,他的妻子傷心的想要離開。所有的分身都對卡姆有意見,但是這個身體是他們大家的,他們要求那個粗魯的分身不要繼續傷害他們自己。

  心理治療師要求卡姆見一下他的分身,卡姆同意了,他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再繼續逃避下去。他知道如果繼續逃避,他將會徹底瘋掉,失去他親愛的妻子和兒子。

  卡姆和他的分身們協調一致了,他和他們同時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卡姆又恢復了自己的生活。得到了妻子和孩子的愛。卡姆永遠不會孤獨。他們是一個大家庭。”

  故事講完了,我也鬆了一口氣。

  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童年生活中的絕大部分內容都被壓縮到潛意識中去,而那些能勾起痛苦回憶的部分就是被壓抑得最厲害的部分。這就給我們回答了上面提出的問題:那些痛苦的、對個人成長有重要影響的部分遺忘得最徹底、最乾淨。

  然而,依據弗洛伊德的同一個理論,這些被壓抑的部分又最活躍、最不安分。所以,它們雖被壓抑在心理的底層,但要千方百計表現自己。意識對它們的自我表現企圖給予了嚴密的監督,以致使它們不得不以變-態心理或夢幻的形式表現出來。

  正視矛盾,正視自己,我們就會健康的生活。

  有時候,心靈也是需要力量的:“不管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我都不會沉淪,不會放棄我自己,不會喪失我自己”。我希望我在遇到挫折痛苦的時候會想起今天所記錄的文字。

  最近因為不想擠公車,每天都是晚上八點多從公司回去。昨天下班後,大約五點半,有點餓,就出去看看有沒有什麼吃的。

  走著走著,就走到五道口城鐵站附近,看見那家書店,進去逛逛,發現了一本不錯的書——《24重人格》。一口氣看了兩章,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一個小時。

  這本書寫的很不錯。作者是一個博士兼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書的開始是他一段分-裂過程的描述。逼真,完全是從未沒有感覺過得一個世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