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生讀後感800字(通用21篇)

關於高中生讀後感800字(通用21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高中生讀後感800字(通用21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讀後感 篇1

  讀了《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我感悟到我們向雷鋒學習,就要從做好每一件小事開始,從身邊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撿起地上的一片紙屑,你就是一個愛清潔的環保小衛士;幫助身邊有困難的老人,你就是一個有愛心的人;珍惜每一分鐘,勤奮學習,努力工作,你就是一個愛學習的標兵;見到老師,問一聲好,你就是一個懂文明,講道德的人;過母親節時,你送給媽媽一束康乃馨,或為她端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獻上一曲動聽的歌等等,來表達你對媽媽的愛。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的具體表現。

  這一切,不僅讓別人得到了快樂,你自己同樣也享受著快樂的。

  讀了《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我還體會到雷鋒叔叔的“釘子”精神,也值得我學習!無論做什麼事都是擠時間鑽研!我以前學習馬馬虎虎,能偷懶的地方就偷懶。

  自從瞭解到雷鋒叔叔為工作、學習都非常認真、刻苦鑽研時,我也暗下決心認真學習,為祖國效力讀好書,做一個有能力、出色的人!把學習看成一種樂趣,為自己的將來而讀書。

  讀《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有這麼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做不完的!我們應用有限的生命為人民多做些好事,有益於人民的事,這樣生命才有價值和意義。

  “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聽上去很偉大,行動上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並不難。

  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相信,一天、半天、一小時、一分鐘,甚至就在那麼一秒鐘,只要持之以恆的去做一件件有道德的事,你終將會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

  讓我們像雷鋒叔叔一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時時刻刻為他人著想,去爭做做有道德的人吧!

  高中生讀後感 篇2

  今年暑假我認真閱讀了英國小說家狄更斯的名著《霧都孤兒》,感觸頗深。

  書中講述了19世紀繁榮一時的英國,老百姓生活卻十分貧苦。主人公奧利弗。特威斯特就是其中之一。奧利弗是個孤兒,從小生活在孤兒院裡。那裡有個規定:只要活到9歲的孩子就可以意外的得到兩片面包(比平時得到的麵包多),一碗稀飯和一件新衣服,而很多孩子卻活不過9歲就死了,可憐的奧利弗能活到9歲也算是個奇蹟了。在那裡滿9歲的孩子就相當於成年了,就可以自己幹活,掙錢養活自己。

  於是奧利弗被送到一家承辦喪事的棺材店裡當學徒,那裡的每一個人都瞧不起他,打罵他,侮辱他,奧利弗再也不能忍受,就隻身逃往倫敦。可是不想被騙入賊巢,後來被一位好心的老紳士救出(最後才知道他是奧利弗父親年輕時的一個好友),但很不幸,他又一次被抓回賊巢。讀到這兒,我的心被奧利弗的悲慘命運緊緊地揪著,他的飢餓、他的喘息、他的恐懼讓我時時牽掛著,我多希望他能早日擺脫困境,獲得新生。

  天生心地善良的奧利弗不願與這幫盜賊為伍,他想逃生,想向被盜的人家報信,可是他太小、太纖弱了,他的命運被兇惡的壞人掌握著,他努力抗爭,最後在一些好心人的幫助下重新獲救,並找到了那位曾經救過他的老紳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幾經周折,奪回了屬於奧利弗的財產,老紳士還認奧利弗做了自己的兒子。終於,奧利弗可以過幸福的生活了。我真為奧利弗感到高興,可憐的他獲得了父愛,再也不用居無定所了。

  書中主人公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面對困難,面對利誘,面對毒打,奧利弗能抵制*,不墮落,不走向犯罪道路,堅定做人的標準,最後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重獲新生。我從小說的開始到結束一直為小奧利弗的命運擔心著,緊張著,慶幸著,歡呼著,他的生長曆程時刻牽動著我的心,震撼著我的心。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新中國,社會安定,父母又為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我要珍惜現在美好時光,向奧利弗學習,克服一切困難,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將來報答父母,報效祖國,做一個社會有用的人才!

  高中生讀後感 篇3

  輕輕吹落在封面上的塵埃,四處飛舞的灰宛如一張細密的網,網住了我鮮活跳動的心臟。隨著舊書翻開的剎那,回憶鋪滿腦海,心臟驟然緊縮,我又一次沉浸在《小時代》,那個屬於自己的時代。

  《小時代》分為四部曲——摺紙時代、青木時代、刺金時代、靈魂盡頭,講述了四姐妹從相知,相識到相依的故事。精緻而傲氣的顧裡,美麗卻孤獨的南湘,平凡但知足的林蕭,活潑又搞笑的唐宛如,四個人代表了現實生活中不同種類的人。郭敬明用他深刻而貼切的文字向讀者傳遞資訊,我也從中收穫了許多。

  四姐妹中有我最喜歡的顧裡,他果敢能幹,處變不驚,有著為多個人所羨慕的優越的家庭條件和精緻無暇的五官,可是莫大的光環背後卻總是悲傷的。她的父親死在趕往她生日宴會的路上,她也因為愛情那種扯不清道不明的關係跟南湘爭吵導致關係破裂,她還因為自己患了子宮癌而迫不得已跟男朋友分手······親情的離散,友誼的決裂,愛情的無奈,好在結局前夕烏雲散盡,又見彩虹,可是彩虹的魅力也是短暫的,它走得悄無聲息,就像故事結局,一場火災瞬間奪走所有人的生命······郭敬明的那段文字突然閃現在腦海:我們生活在浩瀚的宇宙裡,漫天漂浮的宇宙塵埃和星海光塵,我們是比這些還要渺小的存在,你並不知道生活在什麼時候就突然改變了方向,陷入墨水一邊濃稠的黑暗裡去,你被失望拖進深淵,你被疾病拉進墳墓,你被挫折踐踏得體無完膚,你被嘲笑,被諷刺被怨恨,被放棄,但是我們卻總是在內心裡保留希望,保留著不甘放棄的跳動的心······誠然,挫折著那個不甘放棄的心是我們所應該具備的。友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真正的友情經得住人事的變遷,時間的考驗,小說中四姐妹的友情,飽經坎坷所以刻骨銘心,它讓我懂得了友情真正的意義,莫過於它曾陪伴你,激勵你,溫暖你,讓你回想起過往的青春歲月,因曾有懂你的朋友出現過而感到溫情滿滿,回憶暖暖,如此,足矣。

  《小時代》飄揚在我少年的時光中,溫暖了年少意氣風發的日子,也定會溫暖我未來的長路。或許多年後的某一天 ,再次翻開《小時代》,又會是一種非凡的感受,而今天的我,將永生銘記——活出自己的小時代。

  高中生讀後感 篇4

  《邊城》這本書,讀得很慢,但讀得很細。

  從字裡行間不得不佩服沈從文這位鄉土文學大豪的文字功底。

  各色的農村景物和聲音,細緻且獨到。人物的性格也由寥寥幾筆便浮現於眼前。

  這是一個沒有壞人,沒有惡毒之念想的世外桃源般的世界。整個故事就發生在這邊城之中。故事中的人各個都有著堅韌、耐苦、勇敢、大方的品質。老船長對翠翠的愛使人印象深刻之至。為了翠翠的終生大事多次“舔”著張老臉去順順家打探訊息,又或是向渡船的各路行人各種打聽,而又因翠翠方面的原因始終避而不談,我彷彿能清楚感受到他心中的焦急與落魄。

  他在門前沮喪到抹眼淚,卻又會在翠翠從後山回來看到後和藹地笑並撫摸翠翠的頭。

  後來最後一次,也就是大病一場後,去順順家打探,因怕打擾了順順而屹立在旁的窘迫,像極了楊絳文章《老王》裡“鑲嵌”在門框上的老王。

  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裡。

  從之前讓大老選擇“馬路”還是“車路”,到後來迫切地希望能給翠翠一個完美的歸宿而儘自己一切努力,我讀到了一個老人心力憔悴所想達成的那點“小心思”。而翠翠常常的調皮又或是害羞,置他於一個進退維谷的處境。

  再說說翠翠,是一個懵懂的少女,提到婚事便會羞羞臉的那種。畢竟她才15歲,是一種對於未知事物的渴望而又懼怕的狀態,也處於一種貪玩而又比較活潑的年代。最後爺爺突如其來的死給了她很大打擊的同時,也讓她的心理成熟了不少。

  再說說大老和二老,都是心胸開闊的人。因同時喜歡上翠翠而公平競爭,二老甚至不要碾坊而選擇渡船也願意唱上3年6個月的情歌來打動翠翠的心。那個邊城的愛都是單純的,也都是發自內心的。就連吊腳樓裡的***,心中也是會一直惦念著那的一個情人,而且也沒有人會看不起她們。

  就在白塔倒了後,正欲觀後事如何發展,也盼望著翠翠能最終和岳雲二老過上和和美美的生活時,故事戛然而止。留給了無數的想象。

  整個故事很簡單,僅僅是邊城樸素愛情的描寫,也僅僅是一個片段。但能從中帶給人無限的力量,給人一種蓬勃向上的力量。

  還有就是推薦沒看過的也去看一下,很短的故事,很美的文章。

  高中生讀後感 篇5

  一個悽靜的夜晚,我來到了周公館前,踟躇,猶豫,我是否該進去看她——一個同時失去兒子和愛人,又失去丈夫的女人?

  敲開周公館的大門,一個女人從走廊上靜靜走來,陰鷙而沉鬱,穿著一身鑲灰花邊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滿圓的暮色裡,散發著猶豫的芬芳。

  “你來了,隨便坐。”

  自從周樸園的和侍萍相繼死去後,我成了她最好的朋友。雖然每次她的話不多,但我從她大而灰暗的眼睛裡已經看出這個曾經近乎瘋癲的女人的心慢慢地死去。

  “想通了,便不在痛苦。”

  這個可憐的女人。曾經的敢愛敢恨,曾經的強烈反抗,曾經的叛逆掙扎,在她的身上都已找不到半點痕跡。

  她是這個年代裡唯數不多的個性派女性,有自己的思想,敢於作出自己的決定,即使成為封建婚姻的犧牲品後,仍敢於衝破封建綱常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然而現在……不知道當她回憶自己曾說“我不好似周樸園的妻子,不好似周衝的母親”時,會有什麼感想。

  “我那麼,可他卻從未愛過我 。”

  真的很為她鳴不平,她是個最令人憐憫的女人,如一匹執拗的馬,毫不猶豫地踏著艱難的老道。當週萍試圖帶走四鳳時,她再也忍不住了,看著自己心愛的男人和自己的僕人私奔,任何女人都是受不了的。愛恨交織燒燬了她的思想,她只剩下一具充斥著仇恨的軀殼。妒火和仇恨驅使她一一個庸俗女人的方式去報復周萍,甚至不惜利用自己的兒子來達到自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目的。我看不起周萍這樣的男人,他不配擁有繁漪的愛。天真的繁漪以為周萍真的愛她,真願意陪她到天涯海角,廝守到天荒地老,愛她到海枯石爛。當繁漪把自己的一切——性命,名譽交給周萍之後,她就什麼也不顧了。可是周萍太讓她失望了,一個男人不能為他的愛負責那還算什麼男?人?為什麼他不能拋棄封建倫常的羈絆呢?雖然繁漪做了所謂罪大惡極的事情——拋棄了神聖母親的天職,違背了一個母親最基本的天性,但我會流著眼淚哀悼這個可憐的女人,我會原諒她。

  “太太,請喝茶。”僕人的話打斷了我的沉思。

  “太太!”“太太!”“太太?”

  面前的繁漪閉上了眼睛,她真的累了

  她去了,但像她這樣的愛,遺世獨立,至淨至美,淡雅清芬,永遠令人迷醉神往。

  高中生讀後感 篇6

  夜闌人靜的夜晚,躲開白天城市的喧囂,讓自己沉浸在一片靜穆之中,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裡細品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思緒隨著書中人物的變化發展起起伏伏……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簡樸優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但是翠翠心中愛的卻是儺送,當天保知道了這個三角戀愛的實情,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駕船下辰州,好忘卻那裡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儘管仍然愛著翠翠,但是哥哥為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伕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所有的變故,在等著,等著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人。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著人生,詩意地演繹著生活。書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著完美,而翠翠的無限期等待又顯示著不完美。她的愛情悲劇可以說是那個年代造成的,她和儺送本來完全可以結合在一起,培育出美麗的愛情之花,可惜二人卻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長的遺憾。

  而現在誰會放棄自己的愛情呢?在當今這個社會誰主動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完美的愛情都是我們想要追尋的。在《邊城》中儺送為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親情固然重要,但是為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也是可悲的。而翠又在不知道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愛而憂鬱出走落水身亡,不知道儺送是因為不能得到她的愛而離鄉遠行,也不知道爺爺忽然離世全是由於替自己的幸福思慮奔忙而心力交瘁。後來在陪伴她的楊馬兵向她說明後,她才如夢初醒,這實在讓人不免為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結局怎樣?給人留下了懸念,儺送最後回來了嗎?她們倆最後在一起了嗎?我不禁陷入了幻想之中,希望他們有情人能終成眷屬。看過《邊城》,讓我對世間完美的愛情又一次產生了懷疑,對人性多了一份瞭解,但是又知道了自己的幸福就應該去爭取,爭取了,得不到,也就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了。

  邊城就是這麼一出健康純潔,而又瀰漫有淡淡哀愁和濃濃詩意的愛情悲劇和人性的悲劇。

  高中生讀後感 篇7

  熊培雲《自由在高處》很勵志,與許多“狗想日的勵志書”不同,這本書貴在傳達一種樂觀向上頑強生活的態度。

  所謂“狗想日的勵志書”,還是大學時的哥們兒劉濤提及的,這類書充滿煞有介事的說教,引用些萬能的老故事,表達些誰都會講的觀點,而其製作過程是怎樣的?剪刀+膠水+編造,號稱成功學的什麼什麼教材,改變命運的什麼什麼,吹破天的虛,不過湊一幫人十天半個月加工出來而已。

  看完《自由在高處》,發現跟看完《越獄》的感覺有些相似,原來,小強真的打不死;原來,所處逆境與麥克和安迪相比來說不算什麼。

  這本書好讀的原因,除了思想積極、鼓舞人心外,還有一點是因為語言流暢而富有激情,那句子是流出來的,而不是憋出來、擠出來的。

  為什麼有如此的見識,有如此的語言?看看內容就知道了,作者讀了多少書,到過多少地方。所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是不錯的。如果難以行萬里路,那就先讀萬卷書吧,不必擔心成為“書呆子”,因為讀書數量到不了那“骨灰”級別,所讀的書也不會全像《九陰真經》或《葵花寶典》那樣劍走偏鋒。

  假設選擇的書足夠“活”,即使不可能身臨書的“自由市場”,起碼不會有“計劃經濟”那麼禁錮。今天,始皇大帝終究難以再一聲令下“焚書坑儒”,況且網路時代,這個喧囂的資訊大集是一個觀看大千世界的好視窗。

  自由在高處,書中提到的一道智力題讓人印象深刻:101—102=1,怎樣在挪動一個數字的情況下,讓等式成立?答案是把2作為10的上標,即102。實際上,但從腦筋急轉彎來說,做不出這道題並不能證明水平不行,這道題只是用來說明思維方式、解決問題方式的重要性。千方百計地解決問題,千方百計地解決好問題,除了樂觀、積極,還得要動腦,有積極的行動,不能傻樂呵。

  在選美小姐遍地生花、高富帥、白富美奪人眼球,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年代,《奮鬥》與《士兵突擊》的火爆不是偶然,叼絲的逆襲又有什麼不可能?可以轉換為生產力的,除了資本、土地、權力,還有知識、科技與思想。作文

  高中生讀後感 篇8

  每當我開啟一本新書,閱讀一篇新文章,就好像在我眼前展開了一個新的世界。曹文軒的《青銅葵花》就是這樣,它給我啟迪,給我力量,催我向上奮進!

  《青銅葵花》向我們描述了一個名叫青銅的男孩和一個名叫葵花的女孩,在種種機遇巧合下成為了兄妹,相互扶持著走過了一段艱辛的歲月,但又不得不分離的感人故事。他們的生活並不富裕,各種各樣的苦難圍繞著他們,活下去甚至都是問題,但是他們卻是幸福的。因為生活中的苦難,並沒有磨滅人們心中的美好。生活在“大麥地”美好善良的人們心中始終充滿愛,那種愛不僅給了自己的親人,也給了這個舉目無親的女孩——葵花。這愛正像青銅掛在村口的那盞照亮葵花回家之路的燈籠,照亮了黑暗中行走的大麥地人們,也照亮了更多生活在苦難中的人們。青銅和葵花雖然最終分開了,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種悲劇。的確,他們情同手足,最終卻分離了,這種分離顯得有點殘忍,但是生活就是如此,它總是在不經意間奪走你僅有的那麼一點點的幸福。於是,你又要去重新尋找幸福。這樣反覆著、反覆著。雖然說這樣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有時是無法逃避的。或許,這就是生活吧!

  其實,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難,它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出現在你的生活中。當它出現時,我們能做的就是忽視它。但如果無法忽視它,那就勇敢地去正視它,將苦難變為幸福!可是總是有人畏懼苦難,把苦難想象成魔鬼,把它和罪惡混為一談,我曾多次思考過這個問題。後來,我漸漸明白了,這是一個人的心態,你心中的苦難是怎樣的,它就是怎樣的。或許換一個角度想,苦難也不是那麼苦,它磨練了我們的意志。每個人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大大小小的苦難,但是隻要我們調整好心態,勇敢地去面對,去克服,再大的苦難也會煙消雲散的。記住,千萬不要想著一味的逃避,因為逃避是沒有用的,它只會讓你變得脆弱。當面對苦難你逃避時,請你想想青銅和葵花,他們的困難是怎樣去克服的,我想,此時你一定會重新站起來,去戰勝它的!

  當你在正視苦難的過程中,你也就可以正視人生,把苦難唱成一首快樂的歌!

  高中生讀後感 篇9

  已經記不起多少次地閱讀完餘華小說《活著》,每一次的感覺都是沉重,沉重。這是一部奪人心魄的作品。主人公福貴活著的悽苦鍥入我的肺腑。讀著小說,我無法擺脫作品帶給我的那份悲憫,那份冷酷,那份殘忍。讀著小說,我常常感到呼吸困難。人物的悽慘命運不得不讓我反顧自身,考量生存的酸苦,揣度命運的多舛。

  主人公福貴活著的故事,悲慘奇絕。小說一開始,福貴胡作非為,壞事幹絕,吃喝嫖賭,竭盡所能揮霍人生;但隨著情節的發展,命運的黑手無情地蹂躪他,他所有的親人包括他的孫子苦根都相繼罹難離去,留下他這個老頭子為了活著而苦苦撐持,活著是他的宿命,是他的責任。最後一個老人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著實讓人悲嘆。

  儘管這樣,讓一個“小人物”苟延殘喘,似乎有些殘酷,但我還是對福貴投以敬佩的目光,他在踐行著一個生命的真諦:絕望了,還要走!

  人生處處面對絕境,但高尚的便是置於死地而後生。不論前路昏暗,不論旅途坎坷,不論終點空虛,但只要是生命,就要一如既往,不改目標,頂風沫雨,決不被泥濘擋住去路,決不被暴雨衝散信念,而是堅定活著,堅決活著,宛如沙漠中的胡楊林,“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爛”。

  福貴的青年是放蕩的,中年是不幸的,而老年是苦澀的。我們除了對他的些許厭惡外,更多的是對他的深切的悲憫。他的一生承受住了親人的生離死別,他的雙眼一如干涸的泉,再也無法汩汩地流出清澈的泉水。

  閱讀小說《活著》,我們會深深地體悟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人生時時會有災難襲來,誰也無法預料。但問題是我們還是要昂起頭顱,直面苦難。每次災難過去,會帶走一些美麗的東西,包括生命。儘管絕望了,但我們還要走下去,堅定地走下去,迎接另一個晨曦的明亮。至於人生路途中,有多少的“攔路虎”要迎擊,有多少“火焰山“要跨越,這是很難預測。或許多如重巒疊嶂。但生命的旅程不就是“絕望了,還要走”的過程嗎?心底的痛要自療,心底的苦要吞嚥,昂首挺胸向前走,永遠是站立。

  朋友,當我們感覺到希望的渺茫,生命的艱難時,請你走進餘華的小說《活著》,同主人公福貴一起交談,一起品味,感悟生命的倔強,感受活著的堅忍。

  高中生讀後感 篇10

  曾經聽說過,還在少兒雜誌上看到過關於“賈裡賈梅”這倆個孩子的故事,故事的題材都很貼近我們的生活,或者說它本來就源自於生活。我是一個女孩,更瞭解女該的那點小心思,那麼就來說一說“女生賈梅”的事吧!

  最能引起我的共鳴的,是故事中的胡彩蝶,在考試時向賈梅求助,結果被監考老師發現的這件事。這次,柳老師教育賈梅:得慢慢學會婉拒一些事。這句話看似簡單,“婉拒”不就是說“不”嗎?這字誰都認得,當然誰都會說。可實際上要真正做好卻不容易。“不”只能表達“拒”這一層意思,卻無法體現“婉”字的特點。而這個“婉”字,恰恰不是隻言片語能夠詮釋的。我曾聽到過一件事,那是一個女孩剛大學畢業進入社會,來到一家公司,為了搞好人際關係,不管誰叫她幫啥忙,她都會熱心的不折不扣地幫其做完。可後來,她發現,同事們開始依賴她做事,她稍有一絲怠慢便會橫加責備。她很煩悶,去請教智者,智者也告訴她兩個字,那就是“婉拒”。於是她便開始嘗試著拒絕。剛開始沒人能理解她,慢慢地大家也習慣了,本來嘛自己的事就應該自己來完成。

  到後來她偶爾幫人搭把手,人家都會向她道謝,禮貌平等的對待她了。這就是“婉拒”的力量。人的精力永遠是有限的,不可能去幫每個人完成他們所請求的事,像文中的賈梅,為了面子不會拒絕,只能給自己帶來這樣那樣的麻煩。現實中我也有這樣一位同學:她非常崇尚“助人為樂”,不光同學請她幫忙她會全力以赴,還常拿出自己的零花錢請同學吃喝。久而久之,她如果實在無法滿足別人,別人就會抱怨,她零花錢用完了,不能請客,結果別人罵她小氣,這讓她自己非常的難過。我告訴她可以委婉的有選擇性的拒絕掉一些,讓同學慢慢地習慣就好。可是她說做不到啊,因為這樣會讓她心裡覺得內疚,好像挺對不起同學似的,會得罪人。看來,“婉拒”有時候是技術活,更是藝術活,這樣不僅能讓自己不困惑,也不給被拒者帶去傷害。

  助人為樂固然是一種好品質,但不能“照單全收”。學會說“不”固然重要,但粗魯的拒絕會讓人厭惡,要用委婉的語言來拒絕,我想就是秦文君阿姨講這個故事的初衷吧。

  高中生讀後感 篇11

  我讀了查爾斯·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看完後,我被主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

  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大衛·科波菲爾。他的童年生活十分悽慘:父親在他未出生前就去世了,8歲時母親改嫁,繼父摩德斯通先生嚴酷殘暴,他的姐姐莫德斯通小姐也一樣鐵石心腸,不近人情。後來他被送往學校——錢國最糟糕的學校之一,那裡的人也並不友善——殘忍的校長,狡詐的朋友……大衛在學校裡飽受煎熬,然而他那善良的母親卻只能忍氣吞聲。不久之後,大衛的母親便去世了。這是他的繼父便霸佔了家產,還把大衛送去工廠工作,儘管他當時只有十歲。讀到這裡,我不免為大衛的悲慘童年感到萬分同情與難過。相比之下,我的童年簡直太幸福了。我享受著父母的關愛,在學校裡又和藹的老師與友愛的同學,我是多麼幸福啊!可是大衛卻生活得如此悲苦,這是多麼的可憐啊!

  然而大衛卻沒有放棄一切希望,他逃離了工廠,準備投奔他的姨婆——一位貌似嚴肅卻有著菩薩心腸的人。在她的幫助下,大衛開始了全新的生活:他被送往一所正規的學校並且在那裡完成了學業。然後就做了一名律師。儘管大衛現在生活得很好,但它周圍仍有心懷歹意的人——尤賴亞·希普。

  大衛的生活還真是一波接一搏。他擺脫了殘暴的繼父卻又碰到了很有心機的系譜。我想,如果換做是我,也許早就放棄了,然而大衛憑著他堅定的毅力,勇敢地走下去了。

  邪不勝正!大衛同善良的米伯考以及知心朋友阿格尼斯等人戰勝了尤賴亞·希普。

  這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事啊!大衛終於打敗了敵人,戰勝了困難與挫折。

  大衛雖然經歷過無數的困難,遇到過許多不友善的人,但在他的生活中也不乏善良之人:有可愛的保姆闢果提,少言寡語不善言辭的巴克斯先生,還有生活不如意的米伯考夫婦。他們時而興高采烈,時而憂鬱不安,卻始終期待著“轉機”的到來。當然,還有聰慧的阿格尼斯可愛的朵拉。他們都帶給了大衛無窮的歡樂與幫助,使大衛更加堅強的生活下去。

  讀完了《大衛·科波菲爾》一書。我領悟到了許多。他就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一樣,堅強、勇敢……

  我想:我們應向大衛學習,儘管人生中有許多不如意的事,但我相信,只要堅強,有信心勇敢地去面對它,就一定會成功!

  高中生讀後感 篇12

  唐詩,是“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思念,是“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的無奈,是“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喜悅——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遺留下來的臻寶。 唐詩素描是作者曾冬對唐詩的另一描繪。他將唐詩中的朦朧美勾勒地淋漓盡致,閱讀時,讀者身臨其境,彷彿與詩者一同感受四方的景,感受內心的喜悅或悲涼。

  就拿曾冬對《竹館裡》的描寫來說。

  “風安靜地棲落在葉片上,黑夜張開了眼睛。”此處是對周圍環境的描寫,用“棲落”一詞,好似風同小鳥般棲息在樹枝上,將風安靜的形象變得更加乖巧可愛。而“張開”一詞用作“黑夜”的謂語,又把“黑夜”比作了人,黑夜的張開,吞噬了白晝的光明,散落出黑夜的孤寂。

  而後便描寫王維彈琴的場景——“彈琴的人,十指輕飛,滑過每一根琴絃的聲帶。天空的雨點,如一些高高低低的語言,跌進了記憶的河流。一隻被音樂叫醒的小鳥,飛出窩,撿拾起一句一句的詩行。”句子如痴如醉,讀者耳邊彷彿穿過無數美妙動聽的樂符,激醒心中沉睡已久的山泉。當時的王維是超凡脫俗,獨自一人彈琴作詩,而讀詩的我們,亦是內心的薰陶,思想的陶冶。曾冬的描繪,把音樂寫活了,讓它律動起來。

  “密林深處,塵世的喧譁已然遙遠。沒有人知道,有一方靜土,可以收留起歲月的浮華。今夜,手握琴盤的人,目睹了太陽的隕落。”王維孤身一人,擺脫塵世的束縛,悠然雅緻。他目睹太陽的隕落,他感受了萬物的輪迴,獨站高峰,有一種捨我其誰的風範。

  最後,有那麼一句話“一個人,獨坐在自己的影子裡,怡然自樂。任千年的月光,照亮了一生的道路。”這是曾冬對這首詩最後的描繪,也是對王維的描繪。雖獨自一人,王維卻不感孤獨,明月是他心心相印的知己,他的一生,有它就夠了。

  讀完曾冬對《竹館裡》的描繪,我回味無窮。回味這山間樂符的動聽,回味山間生活的幽靜,回味這筆尖遊走的細膩,回味身臨其境的美妙。

  耳聽流水,眼觀美景,揮手提筆,千古佳文在下。

  高中生讀後感 篇13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命運,面對不同的命運,每個人也會有著不同的行為。面對惡劣的生活,讓我不禁想起小公主薩拉的行為。

  這個故事發生在英格蘭:父女情深,家境富有,帶著那麼多華麗的衣服來到寄宿學校的薩拉,擁有讓同齡女孩羨慕的一切,於是人們也就將她視為公主。薩拉的母親在薩拉出生後就離世了,一直以來薩拉與父親相依為命,即使再不想去那陌生的國度,但為了父親,她願意去。在學校她雖然被視為公主,但並不非常快樂,只能和父親寫信,直到遇見了好朋友”亞美“、”小女兒洛蒂“,還有最喜歡的洋娃娃艾米莉。她擁有非常豐富的想象力她經常講故事給大家聽。可是,正當她站在快樂的頂峰上時,不幸卻慢慢的靠近了她。薩拉的父親由於事業上的失敗,再加上一場重病,去世了。薩拉跌入了不幸的深淵,一夜之間,她變成了一文不值的小女傭。在遭到突如其來的打擊之後,她雖然很低落,卻從不表現,依然很友好的對待身邊的朋友,竭盡全力的幫助他們,並且更加珍惜。奇蹟再次發生了,在她父親朋友的幫助下,她終於又重新獲得了久違的幸福,再一次成為了一個名不虛傳的小公主!

  上帝對薩拉似乎真的偏愛有加,他不僅將聰敏和富有賜予了她,還賜給了她豐富的想象和充沛的勇氣。面對成長中一段坎坷的經歷,想象給予她安慰,勇氣給予她力量,薩拉顯然不是天生的公主,但她註定是要成為公主的。也因為如此,她必將比其他女孩經歷更多,也就需要更多的勇氣去面對,需要更多堅忍的力量去承受。

  薩拉的氣質與眾不同,她高貴的氣質使得所有人稱她為”公主“。讓人十分敬佩。公主的身份是一種內在的氣質,誰也搶不走,容貌只是其次,財富也未必重要。然而豐富的學識,感性的思維,堅定的信念和不甘墮落的態度是薩拉註定成為”公主“的必要因素。

  每一個女孩的夢想,正是做一位受萬千寵愛的小公主,那麼的光彩照人,那麼,請像薩拉一樣,對自己許下這樣的心願:

  失望的時候,要像個公主一樣鎮定並且保持希望不變。生氣的時候,要像個公主一樣溫和有禮,懂得控制自己。

  快樂的時候,要像個公主一樣明白感恩,學會與人分享。

  高中生讀後感 篇14

  《三國志》和《品三國》講述了真正的三國曆史。三國既是一個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這短短几十年中,曾經有過多少英雄戰死沙場,又有過多少人雄霸一方,他們都有自己的領土,自己的事業,自己的文臣武將,為什麼最終是司馬家族一統九州,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又一個朝代——晉,那是因為能與之爭鋒的英雄豪傑都已去世,不然就是還沒出世。

  有一些人不會過早死去,那他們又為何過早死去呢,比如兩個漂亮的草包:袁紹、劉表,雖然他們手下人才濟濟,但是他們卻不懂得利用這些人才,導致沒有把他的文臣武將的長處發揮出來,反而把短處盡情釋放;董卓因為殘暴而導致群起而攻之,結果自己也沒好下場,被自己的義子萬人敵呂布殺死;曹操則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如果曹操在治世就是能臣,在亂世就只好當奸雄了,其實曹操最初也想當能臣,但是報國無門,只好當奸雄了,雖然自己在世時能駕馭自己手下,卻未能讓兒孫守住江山,結果自己多年嘔心瀝血打下來的江山就落入司馬家族手中;劉備在百姓眼裡是仁義的化身,其實表面上是仁義之君,其實很會用計收買人心,真的很奸詐和狡猾,讓人防不勝防,他不僅奸詐還十分狠心,把自己的義子劉封毫不留情地殺死,俗話說人無完人,一代梟雄劉備也有缺點,就是太感情用事,結果彝陵之戰大敗,自己的精兵強將大部分都搭了進去,自己也病逝於白帝城,一代梟雄的下場竟是這樣,真是可悲……

  魏、蜀、吳三國鼎立是天命,吳國時間最長,蜀國則最短,那是因為它失去了諸葛亮就像房子失去了房梁一樣,從此一蹶不振。而吳國之所以壽命長是因為第二代君主孫策選好了接班人——孫權,而且為孫權留下了一片現成的基業,和一批忠心耿耿的能臣武將,所以吳國壽命長要歸功於孫策。魏國則是有一個政治家君主——曹操,所以司馬家族才不敢那麼猖狂,曹操一死,曹丕還勉強挺了過去,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到了第三代曹睿時,已是烏煙瘴氣,司馬昭獨攬大權,這時的魏國已是名存實亡,搖搖欲墜。最終三家全部滅亡,中國又進入另一個朝代的統治:晉朝。

  《三國志》和《易中天品三國》這兩本書讓我瞭解了真正的三國曆史!

  高中生讀後感 篇15

  《簡愛》是一本具有多年曆史的文學著作。至今已152年的歷史了。它的成功在於它詳細的內容精彩的片段。在譯序中它還詳細地介紹了《簡愛》的作者一些背景故事。

  從中我瞭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郎特的許多事。她出生在一個年經濟困頓多災多難的家庭;居住在一個遠離塵器的窮鄉僻壤;生活在革命勢頭正健國家由農民向工業國過渡新興資產階級日益壯大的時代這些都給她的小說創作上打上了可見的烙印。

  可惜上帝似乎毫不吝嗇的塑造了這個天才們。有似乎急不可耐伸出了毀滅之手。這些才華橫溢的兒女都無一例外的先於父親再人生的黃金時間離開了人間。惜乎勃郎特姐妹!

  《簡愛》這本小說主要透過簡·愛與羅切斯特之間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塑造了一個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卻始終堅持維護獨立人格追求個性自由主張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頭的堅強女性。

  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

  然而她並沒有絕望她並沒有自我摧毀並沒有在侮辱中沉淪。所帶來的種種不幸的一切相反換回的卻是簡·愛的無限信心卻是簡·愛的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不幸在學習生活中簡·愛仍然是承受著肉體上的受罰和心靈上的催殘。學校的施主羅可赫斯特不但當著全校師生的面詆譭她而且把她置於恥辱臺上示眾。使她在全校師生面前丟盡了臉。但簡·愛仍堅強不屈化悲憤為力量不但在學習上飛速進步而且也取得了師生們的理解。

  不久簡·愛又陷入了愛情的旋渦。個性及強的她同樣保持著個人高貴的尊嚴。在情敵面前顯得大家閨秀,毫不遜色。對於英格拉姆小姐的咄咄逼人她從容面對。同樣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她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她是僕人而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汙染。使得羅切斯特感到自慚性穢,同時對她肅然起敬並深深地愛上了她。他的真心讓她感動她接受了他。後來簡·愛發現羅切斯特已有了妻子她的自尊自重,再次出現毫不猶豫地離開了他,她對愛情的專一讓我敬佩。

  高中生讀後感 篇16

  作為一個從小在城市裡長大的女子,我特別嚮往田園牧歌般的鄉村生活。最近拜讀了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大師筆下那個小小的邊城水鄉讓我迷戀不已。

  《邊城》講述了湘西小鎮上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寧靜的人生,以及這份平凡寧靜中難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淒涼。小說的主人公翠翠有一段朦朧但沒有結局的愛情,可是愛情不是這本小說的全部。大師用他清淡的筆調娓娓講述了湘西小鎮上純樸的風土人情,原始單純的生活,以及那如詩如畫的景緻。

  湘西的生活是清苦而艱辛的。大師卻讓我明白,一個人對一片土地的熱愛,是懂得它的殘酷以後去心疼那背後醉人的風光。讀完全文,我就開始嚮往那個遠在湘西邊境的小鎮。木製的吊腳樓,搖曳的紅燈籠,潮溼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還有那升起在舊村莊上的青炊煙。

  這一切,構成一幅年代久遠的畫,在我的想象裡千遍萬遍地被描摹。在那片遊離世外的土地上,時間彷彿是靜止的。女主人公翠翠像湘水一樣溫婉清澈,歌聲悠揚清亮,老爺爺慈祥又寬厚,船伕們浪漫又豪爽,就連生活的無奈,在這個地方,都帶著詩意的色彩,美好地令人不忍褻瀆。大師用他的故事讓咱們看到湘西人在命運面前的無助和憂傷,卻也讓咱們產生對生命的悲憫,對美好人性的信仰。

  我最嚮往《邊城》裡那些淳樸善良的鄉親們。翠翠和祖父去看龍舟比賽,當地的龍頭大哥順順送他們非常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們過河不收渡船錢。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圍的鄉親都來幫忙。他們雖然生活非常清苦,卻能夠互相幫助,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那個偏僻的小鎮。

  相比之下,咱們每天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裡,人與人之間人情淡漠,有時候,甚至鄰居之間都互不相識。這不得不讓人遺憾。

  我希望,有那麼一天,咱們的城市也能變得溫暖和諧。每一個人都有寧靜的理想,人與人之間沒有私心,愛護著咱們生存的環境,彼此互幫互助,共同建造一個家一樣的世界。而這一切,都需要咱們像《邊城》中的人一樣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去生活。

  高中生讀後感 篇17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亮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邊城》裡的文字總是不經意的撩撥著我的心絃,文中處處浸潤著湘楚景色,處處是淳厚質樸的風味人情,字裡行間飄散著一種淡淡的詩意。讀起它時你便會被憂傷圍繞,像是觸及到了什麼,是懷念兒時那個有著暖陽的冬日午後?還是現在這個讓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這便是沈從文先生帶給咱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質樸的城,一座宿命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隱忍著什麼。翠翠,這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她就是這座城的化身,從戀上了那個在夢中可以用歌聲將她帶到非常遠地方的人兒開始,她便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文中的結局疼愛她的祖父在雷雨夜裡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愛的青年戀人離去。翠翠依然重複著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沈從文先生從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著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靈世界,融入湘西這片純樸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群溫良率直的人們中,他用詩一般的語言的輕聲述說著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咱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正是因為愛得這般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著哀思的文字。

  我在想,為何取名《邊城》,在心裡它就這麼“遙遠”嗎?還是在沈從文先生心靈深處正守護著什麼?其實咱們每個人心靈深處不都有一座“邊城”嗎?也許那座悲天憫人的城已經隨著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給咱們的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深深思考。

  高中生讀後感 篇18

  面對時間無謂的流逝,我們只能急匆匆地追趕,因為怕時間再度從我們身邊狠狠地溜走。時間確實是寶貴的,那我們該如何好好地利用時間呢?這個問題就要問大家了,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可都要學會如何珍惜時間,合理去利用時間。畢竟,時間從不等人。

  六年已匆匆過去,想起以前的日子,一切都恍如夢境,那麼地不切實際,卻又都是事實。大海撈針般,我終於在從前的記憶中,摸索出了一件能讓時間感到挫敗的事。

  那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寒假。

  北風呼嘯,再加上銀白色的雪花飄落,將我這個寂落的背影映襯得更加的孤寂了,只是沒哭出來罷了。是啊,考試失敗了,誰不傷心難過?“叮鈴鈴……”一陣熟悉的電話鈴聲又在耳邊響起,看看電話螢幕,又是這個小洪慶,我苦笑一聲,輕巧地接起電話,腦子裡卻在思索一會兒對話的內容會是什麼。“喂,蘭天,你知道這個寒假具體有哪些作業呢?我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寫完整?”即使自己早已想到她一定會這麼問,可一時竟語塞而無法回答,思索了好一陣才予以答案,似乎是因為考試沒考好才如此的吧!後來,無意中從這個電話得知自己竟然還有一項渾然不知的作業,而且量居然這麼大,我全身顫抖了一下,完全沒有注意到後面說了些什麼,就這樣恍恍惚惚的掛下了電話。話畢,我不禁反思自己前一次考試的失敗,不就是因為自己不好好珍惜時間而造成的嘛!從前的我總是對自己說,還有很多時間,不急不急!可誰知,時間毫不留情地從我的戲謔聲中而溜走。現在給我一個補過的機會,怎能不好好珍惜呢?說完,便開始了又一輪的“工作”。我,的確是在補作業,但我覺得,在臨近開學再補並不可恥,因為至少我已經改過了,時間再也不會從我手中無謂的溜走了。“好了,大功告成!”我停下筆,喜滋滋地看著自己在倉促下但又不失認真完成的作業,開心、高興、快樂集滿於一身,那一刻,我終於有了戰勝時間喜悅感!

  時間是要靠自己把握的,假如有一段時間,你荒廢了日子,只要還沒有到亡羊補牢、為時已晚的地步,你的人生還是有救的。不要覺得我說的話厲害,事實就是如此。

  時間抓得住就是黃金,抓不住就是流水,你想變成一個腰纏萬貫的富翁,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籃子呢?

  高中生讀後感 篇19

  書的封面是大塊大塊深深淺淺的綠,這是大自然的顏色。時間在流逝,物是人非,只有足下的這片土地沒有變。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重來一次也決然不會一模一樣,然而,大千世界裡大家的人生裡我們都曾扮演過一樣的角色,比如人家的孩子,比如人家的父母。

  那是一種怎樣微妙的變化,似乎有些東西像註定般輪迴,某個場景排山倒海地從記憶深處浮現,只是我們的角色悄然發生了轉變。

  從文字的描述上,龍應臺的母親曾經是一個愛美、非常活潑開朗的女人,即便到了年老的時候也是如此,然而歲月還是沒有任何的優待,她像無數老人一樣逐漸忘記了很多事情,丟掉了很多過去,包括女兒。

  安德烈的那些心理,龍應臺有過,她的父親也有過,你有過,你父母有過,你將來的孩子也會有。人生是連續的,變化是逐漸的,我們是不知道的。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張士豪變成了體育老師,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孟克柔變成了她媽媽,我們不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會變化。

  “油米柴鹽一肩挑的母親,在她成為母親之前,也是個躲在書房裡的大小姐吧。”總有一天,我們會變成別人的爸爸媽媽,我們會變成別人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那時的我們會是怎樣的呢?

  這本書讀起來很舒服,印得挺漂亮的,看的時候是不是放下,陷入回憶與思考。其實,沒有一個內容或者觀點是全新的,但這絲毫無損它的價值。除了那僅有的思想家或者哲學家,大多數的你我都在經歷差不多的生活思考差不多的東西,然而有些東西我們卻不法如此清晰地表述出來,我們任由它在腦海裡浮現消失,然後忘記我們曾想過什麼。

  所以在這本書裡,我看到的是一顆悲憫生活的心,只有熱愛,才能體會。但更重要的,我看到龍應臺女士的視野和文筆。文筆不是一種可以輕易模仿的東西,它建築在你的視野和你對生活汲取的養分上,這是一種平淡但充滿魅力的美麗。

  書中的很多想法內容很多的你我都能書寫出來,但是那樣的角度和敘述方式卻是我們不可及的。過去的一個多月,當我被忙碌的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無暇看我喜歡的書時,我很明顯地發現自己的厭惡,我厭惡自己寫出東西的不凝練和索然無味,我厭惡自己困於生活卻在離生活越來越遠。

  高中生讀後感 篇20

  一口氣看完《雷雨》後我心情著實激動了一陣子,可能是近來沉湎於《理想國》等讓人腦抽筋的學術著作,而少看文學作品的緣故。初中時便想看這部書,因為當時“中學生必讀課外讀物”之類的書目上總有它的名字。可我竟一直沒看,或許是因為我對戲劇不怎麼感興趣。看莎士比亞也會因為那些繁冗的抒情長段而厭煩(當然,也有翻譯的影響)。

  不看戲劇的原因之一,是裡面的場景佈置等段落時時提醒我這只不過是一齣戲。《雷雨》也不例外。讀到一半時我便想,四鳳一定會死,儘管我不願意她死。因為她是全劇中最無辜,最惹人憐的人物。安排她的死,既符合她的命運(即劇情的發展),又定會造成極好的悲劇效果。結局也不出所料,只是沒想到死的是三個人。周萍是我一直覺得最難演的,因為他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矛盾,他是個悲劇人物,卻不易獲得觀眾同情。後來讀曹禺的序時,發現他也這麼認為。

  我向來不曉得怎麼寫書評。以來我實在沒有那種冷靜地讀書,然後站在批判的立場上客觀地分析作品的能力。讀完一本書通常我只能體會一股模糊、激動、複雜的情緒,筆頭想寫什麼卻寫不出,悶頭一睡第二天心情平靜又重新開始讀另一本書了。二來我覺得讀文學作品嘛,能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不求甚解也就夠了,不喜歡那些像高中語文閱讀題一樣的分析、解構作品的評論家,更瞧不起豆瓣上一些故作高深的言論。也因為這個原因,我素來對中文系似乎有一種偏見。我覺得中國文化裡就講究一個“悟”字,多讀多背多思就是了。正如作者所說:“我對《雷雨》的瞭解,只是有如母親撫慰自己的嬰兒那樣單純的喜悅,感到的是一團原始的生命之感。”“我很欽佩,有許多人肯費了時間和精力,使用了說不盡的語言來替我的劇本下注腳。”

  最讓我喜歡曹禺的,是他序裡的第一句話:“我不知道怎樣來表白我自己,我素來有些憂鬱而暗澀。”這讓我想到朱自清的“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麼也沒有”以及那一代的文人們。

  最後小小地自豪一下,《雷雨》是曹禺在南開讀書時開始構思的。

  高中生讀後感 篇21

  這本滿載盛譽的書能帶給我怎樣的體驗呢。帶著滿腔的喜悅,我開始了讀《圍城》之旅。

  整本書裡,錢鍾書先生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沒有蕩氣迴腸的愛情。那麼,是什麼使《圍城》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讓一批又一批的學者們為之傾倒呢?我想這部小說的真正魅力似乎主要不在閱讀過程,而在讀完整本之後才產生。讀完全書,再將主人公方鴻漸所有的經歷簡化一下,那就是,他不斷地渴求衝出“圍城”,然而衝出之後又總是落入另一座“圍城”,就這樣,出城,等於又行城,再出城,又再進城……永無止境。

  回國的郵船與世隔絕,百無聊賴,自然如同“圍城”,對方鴻漸來說,到了上海就應該是走出郵船這個“圍城”,可是戰時的上海實際上是另一座“圍城”,方鴻漸到上海之後失業,愛情又碰壁,這境況更如同“圍城”,因此他才不惜歷盡艱辛到內地,希望走出“圍城”,內地“三間大學”並不如他所設想的那樣好,那裡的勾心鬥角的環境又使他重陷“圍城”,於是他又渴求回到海,以擺脫“三間大學”這座“圍城”,重回上海後生活愈是困頓,方鴻漸又打算再次衝出上海這座“圍城”去重慶,……

  小說結束了,讀者並不知道方鴻漸後來的情形,但依其生活的邏輯可以推見,他又進入另一座“圍城”,而且他可能永遠也擺脫不了“城”之困。

  這是為什麼?為什麼一個留學生歸國帶來的不是滿腹的知識;不是新思想;不是能報效祖國的本領?而是使自己陷入一個又一個圍城,不能自拔。顯而易見是因為他軟弱無能,因為他處處為他人左右。回國後工作是三閭大學施捨的;自己的愛情是在孫小姐千方百計的設計下,方鴻漸下圈套的;自己的婚姻是所謂好友趙辛楣一句話促成的。在每一個人生重要選擇裡方鴻漸都沒有找到自己。所以他註定會不幸福、會被視為可有可無。

  錢鍾書先生筆下的方鴻漸是悲哀的。我們應該從中吸取教訓。每個人的命運都應該由自己主宰;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想要的生活去拼一把。在面臨選擇時我們應該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然後去努力,遇到挫折,想辦法解決,再努力,就這樣!不要像方鴻漸一樣在選擇的漩渦中迷失了自己,成為社會的附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