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澱的讀後感1500字(精選7篇)

荷花澱的讀後感1500字(精選7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荷花澱的讀後感15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荷花澱的讀後感1500字 篇1

  《荷花澱》是最能代表孫犁小說風格的優秀短篇小說。 孫犁是一位以寫冀中農村人民抗日鬥爭而著名的小說家。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氣息,在藝術上,獨有一種清新、真摯、自然而又明麗的風格,其作品素有“詩體小說”的稱譽。

  《荷花澱》講述的是冀中白洋淀地區人民群眾積極投身抗日的故事。

  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農村婦女的群像。這些婦女勤勞、樸實、善良,識大體、顧大局,是在特定的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是作品著墨最多的婦女典型。她勤勞、能幹,編葦蓆,一會兒“就編成了一大片”;她賢慧、溫柔,敬重老人,疼愛孩子,體貼丈夫,在她身上有著我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水生嫂雖然愛丈夫、愛家庭,眼光卻不狹隘,她能識大體、顧大局,懂得如何處理愛國與愛家的關係。當她知道丈夫報名參了軍,雖然也心疼丈夫,依戀不捨,但她還是很快欣然同意,併為丈夫準備好了行裝。

  白洋淀的婦女不僅是勤勞、能幹、識大體的,也是多情的、樂觀的、堅強的。男人們參軍才走幾天,水生嫂和幾個青年婦女便找藉口去探望他們,她們對自己的丈夫有著深切真摯的愛。當然,她們又是樂觀的。在沒有見到自己的親人時,她們雖然最初“有點失望,也有些傷心”,但她們“永遠朝著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她們就又說笑起來了”。這些情感豐富,愛說愛笑的女人們在遇到敵船時,雖然也心跳,但卻不膽怯,不手軟,她們機智地將船往荷花澱裡搖,並下定決心,“假如敵人追上了”,決不投降,“就跳到水裡去死”,表現出了堅定沉著和視死如歸的精神。回村後,這些經受了戰爭洗禮的婦女們的精神境界有了新的飛躍,她們很快也學會了射擊,拿起了槍桿子,成立了一支自己的隊伍,“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剿那百頃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

  水生嫂等婦女們的成長,從一個側面表現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衛戰爭中的巨大變化。作者透過塑造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婦女群像,歌頌了冀中地區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戰的革命鬥志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孫犁的小說之所以具有“詩體小說”的美譽,主要是因為無論寫人、記事、寫景都總是充滿了詩情。《荷花澱》就是這樣一篇充滿詩的美感的作品。

  首先,《荷花澱》在寫人方面非常注意揭示人情美、人性美,從而使作品有了一種抒情美。小說的一箇中心任務當然是寫人,《荷花澱》的成功也首先在於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婦女群像。然而《荷花澱》的寫人又有自己的特色。作者寫人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抓住最能展現人性美、人情美的場面,人物語言、動作,細節等,準確傳神地刻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凸現人物的可貴品質。作品寫水生嫂等婦女如何組織隊伍,練兵習武,如何配合主力部隊打擊敵人等場面、情節,採用的是粗線條勾勒,而對於那些最能表現水生嫂等婦女內心深處感情世界的細節、舉止、言談、場面等,則採用工筆細描。如水生嫂與丈夫話別那個片斷,就寫得很精彩。深夜,水生歸來,告訴妻子自己“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聽到這突如其來的訊息,疼愛丈夫的水生嫂一時不知說什麼好,她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這個細節非常傳神,其中“震”、“吮”兩個動作,把一個鐘愛自己丈夫的妻子,不忍與他分離,又極力剋制自己感情的複雜內心準確地表現了出來。

  接著,作品繼續寫人物神態、語言:“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這簡短的話語,似有對丈夫的讚許,又似有依依不捨的嗔怪,同時又似乎透露出人物不甘落後的自尊。“低著頭”,準確地傳達出了人物此時特有的心態。接著,丈夫一番勸慰後,“女人沒有說話”。這片刻的沉默,同樣準確地傳達出了水生嫂此刻內心既痛苦,又強壓痛苦的複雜心態,具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其次,注重寫景的抒情性。如作品開篇水生嫂“月下編席”那段描寫,景色被渲染得很有詩意:“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澱裡,澱裡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這段描寫很有詩意,它使人物猶如仙子,與明月、清風、銀白的水、透明的霧以及清清的荷香,共同構成了妙不可言的詩的境界;同時,這景色又與具有著人情美的人物交相呼應,彼此映襯,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的心靈美。再有,作品寫荷花澱伏擊戰時,也有一段景物描寫:“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紅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這段景物描寫,透過奇妙的比喻,使景中有情,很好地抒發了作者對抗日軍民的深切之愛。

  第三,《荷花澱》在結構上也很有特色,它結構簡潔、靈活。從全篇結構看,作品力避平鋪直敘地串聯故事情節,而是採用了把“生活的碎塊”連成一體的結構方法,以水生參軍為開端,以水生嫂性格發展為線索,透過夫妻話別、探望親人、澱中遇險、伏擊敵人、奮起抗戰等一連串充滿生活情趣的典型畫面,來刻畫人物,表現主題。而這一連串生活畫面,有的詳寫,如“夫妻話別”;有的略寫,如“伏擊敵人”。這樣,使作品疏密相間,詳略得當,具有一種詩的節奏美。

  荷花澱的讀後感1500字 篇2

  《荷花澱》是孫犁短篇小說的代表作,發表於1945年5月15日延安《解放日報》。當時抗日戰爭已經進入最後階段,《荷花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冀中抗日根據地人民的鬥爭為生活題材,精心譜寫的一曲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的讚歌。

  小說描述以水生嫂為代表的農村婦女送別丈夫走上戰場的動人情景,以及她們深明大義、勇挑重擔、樂於吃苦、不畏艱險的完美心靈,真切感人。水生嫂是作品著墨最多的婦女典型。她勤勞、能幹,編葦蓆;她賢慧、溫柔,敬重老人,疼愛孩子,體貼丈夫,在她身上有著我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水生嫂雖然愛丈夫、愛家庭,眼光卻不狹隘,她能識大體、顧大局,懂得如何處理愛國與愛家的關聯。當她知道丈夫報名參了軍,雖然也心疼丈夫,依戀不捨,但她還是很快欣然同意,併為丈夫準備好了行裝。水生是抗日根據地青年農民的典型,他是小葦莊的遊擊組長,黨的負責人,具有“公而亡私,國而忘家”的高尚品質,在國難當頭之際,他能自覺地把兒女私情和個人利益服從於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第一個報名參加了縣委建立的“地區隊”。水生嫂等婦女們的成長,從一個側面表現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衛戰爭中的巨大變化。作者透過塑造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婦女群像,歌頌了冀中地區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戰的革命鬥志以及愛國主義精神。這是一篇洋溢著詩情畫意的小說,也是一首戰鬥的頌歌。

  這篇小說特色鮮明,首先,充分吸收了散文、詩歌的營養。小說不重在典型人物的刻畫和塑造,而重在以散文的事情筆觸表現人物的心靈美。和其他革命型小說相比較而言,本作品以散文的筆法敘述故事,既有小說的情節,又有散文的韻味;是敘事的散文,是抒情的小說,十分有特點。小說具有濃郁的抒情性,但又十分講究分寸和節制,但是度渲染。其次,小說透過一連串的生活畫面來刻畫人物,展開主題,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泥土氣息和時代的特點。作品沒有藉助波瀾起伏、硝煙瀰漫的激烈戰鬥場面來塑造人物,而是透過月夜編席、夫妻話別、送夫參軍、藉故尋夫、歸途遇攻、伏擊戰鬥等一系列充滿生活情趣的畫面,把情節串聯起來,表現白洋淀人民平凡而高尚的情操,同時也反映出白洋淀人民的風土人情。小說透過描繪人物的對話和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筆法簡潔而細膩。抓住最能展現人性美、人情美的場面,人物語言、動作,細節等,準確傳神地刻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文中:“女生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作者沒有直接描述寫女生得知丈夫要去後不安的情緒,而是側面烘托,透過“震”、“吮”兩個動作,把一個鐘愛自己丈夫的妻子,又極力剋制自己感情的

  複雜內心準確地表現了出來。另外女生們由於思念自己的丈夫,但又不好意思說出來,於是找個各種各樣的理由,如:忘記了一件衣裳、俺婆婆非要叫我去……也淋漓盡致地刻畫出女生們的細膩心思,讚歎作者把女性的心理狀態把握地如此恰到好處。再次,小說的景物描述充滿了詩情畫意。小說多處描繪了白洋淀幽靜而美麗的自然景色,這些景物描述,既烘托了人物性格,又加深了作品的主題。當我們邊細細品味這篇小說時就能夠想象出:一群婦女坐在小船上,身後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澱,近景遠景層次井然,線條分明。這群婦女處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從她們身上,我們能夠看到根據地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同時從稻秧、蘆葦、浪花的起伏跳躍,我們彷彿聽到這幅畫面外的風聲、水聲,那就是當時風起雲湧的抗日的時代潮流。一處景物的描述,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資料,可見作家筆底的功力的深厚。再如: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澱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淀周團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這段話從側面暗示了中國人民的團結一致、齊心協力。

  荷花澱的讀後感1500字 篇3

  孫犁小說的獨特藝術風格就是追求散文式的格調,追求詩歌般的意境,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荷花澱》充分體現了這一風格。《荷花澱》所反映的是殘酷的戰爭年代,描述的是白洋淀地區人民的抗日戰鬥生活,但從作品中,我們看不到殘垣斷壁,聞不到硝煙味,聽不到聲嘶力竭的聲音;我們看到的是明月、湖水、荷花,聞到的是荷花的芳香、泥土的氣息,聽到的是嘩嘩的水聲、清脆的笑聲。一切都是那麼清新、明朗、美麗,讀後感覺彷彿置身於神話世界。小說之所以收到如此強烈的藝術效果,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成功地運用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

  小說開頭三段描寫水生嫂月下編席的情景為全文定下了基調。“月亮升起來,院子裡涼爽得很,乾淨得很。”整個畫面的色調是潔淨的、清新的。接下來,作者抓住明月、薄霧、清風、荷香這些富有鄉土氣息的景物,展現了荷花澱的地方風貌,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境界。試想:溶溶月光下,農家小院裡,一位出水荷花般的少婦正在編著葦蓆等著丈夫,“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景美,人更美。景物描寫烘托了水生嫂勤勞純樸、美麗多情、溫順善良的形象。

  幾個女人探夫未遇,羞紅著臉,不好意思從馬莊出來,搖開靠在岸邊上的小船往家趕。“現在已經快到晌午了,萬里無雲,可是因為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涼風拂面,人的心情舒暢;湖面廣闊,人的心胸也開闊起來。此時此刻,此地此景,女人們忘記了未遇丈夫的不痛快,朝著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又說笑起來了。在藍天之下,碧水之上,一葉小舟在水面上輕輕飄蕩,水聲悅耳,笑聲清脆,充溢天地間,流淌荷花澱。

  她們輕輕划著船,繼續往家趕,“順手從水裡撈起一棵菱角來,又順手丟到水裡去”。這一處描寫看似無意,實則有意,表明她們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熱愛家鄉的一草一木。“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穩穩浮在水面上生長去了。”菱角的生命力很強,我們的人民生命力更強,絕不屈服於任何外來的摧殘與侵略。

  歸途中她們遇到了敵人,把船駛進了荷花澱,接下來有一段景物描寫,“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作者在這裡不是欣賞那“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而是透露出一種暗示,暗示出即將在這裡發生一場激烈的伏擊站。,其中關鍵詞語是“銅牆鐵壁”“哨兵”,具有象徵意義,表現了婦女們剛強的性格,還為下文寫她們成立隊伍配合子弟兵作戰埋下了伏筆。

  由此看出,《荷花澱》不是為寫景而寫景,不只描繪出了一副副美麗的風景畫,而是透過寫景來烘托人物,做到了情景相生,或寓意深刻,或暗示象徵。《荷花澱》就是這樣一篇景明、人美、情真、意切的小說,有人評價它是“詩中的小說,小說中的詩”。語言富有特色:樸素、清新、柔美,像藍天上的明月,如山澗裡的清泉。所以,閱讀《荷花澱》之後,感覺就像三伏天喝了一瓶冰鎮杏仁露,又像躺在芳草地上聽了一首輕音樂。

  荷花澱的讀後感1500字 篇4

  《荷花澱》一課是我最近才學習的文章。作品選自孫犁的代表作《白洋淀記事》,主要描述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婦女逐步由普通勞動者成長為機智勇敢的抗日遊擊戰士的過程,表現了抗日根據地人民的夫妻之情、家國之愛,以及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但是,有人對教材中“她以詩化的筆調書寫了戰爭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人性的光輝在戰爭中燦爛開放”的評價產生了質疑,說某些地方體現作品了人性的缺失。在此,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在眾人交口稱讚的夫妻話別一節,看似平平淡淡的幾句話其實含義頗深。男主人公水生向妻子點明“我是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表白自己堅定的決心;懷柔“他們全覺得你還開明些”——讚賞妻子,同時暗示“希望你能理解”;許諾“千斤的擔子你先擔吧,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我知道一個女人當家會很苦,可是不得已,我只有以後再補償你。”

  囑咐“沒什麼話了,我走了,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告誡妻子“你是家裡的頂樑柱了,要堅強面對,戰勝困難,不斷進步”;重點說明“不要叫鬼子漢奸抓活的,抓住了要和他們拼命”——說明“我們心繫祖國,為大我要犧牲小我”。這些話直白地說出來就與中國勞動人民傳統的含蓄不符,故而作者借樸素平實的語言來表達,自然貼切,實在是一種智慧。

  水生嫂苦苦等了丈夫大半夜,想必其他男人的妻子也莫不如此。即將生離死別,男人們肯定也很想回家見親人一面,但畢竟是生離死別,他們不忍心看到家人雙眼垂淚,索性以“親人不夠開通”為藉口安慰自己,但畢竟也還是放心不下,這才委託水生通知家人一聲,這是一種矛盾心理的體現,並沒有什麼不對。戰爭,沒有人會願意它降臨在自己身邊,因戰爭與親人分離就更是痛苦了。為了擊退敵人的反攻,含淚離家,投身抗戰,是一種大無畏,應當讚賞。

  而後,戰鬥結束時,他們肯定都在為自己的女人擔心,這也保藏在了語言中。“不是她們是誰,一群落後分子。”——這看似冷酷,實際上包含了一種埋怨:“不是才告訴你們要堅強的嗎?怎麼我們才走幾天就受不了了,剛才有個萬一怎麼辦?”

  至於說到婦女們的“男性化”問題,這也確實是中國藝術史上一個有趣的現象。忘不了在崔永元的《電影傳奇》中,一位老導演說過的一句話:“有人開玩笑說,在中國早期的電影裡,沒有女人。”其實何止是電影裡“沒有女人”,中國早期的藝術作品中幾乎都“沒有女人”。也許是由於全民抗戰的原因吧,讓女人們也不得已地承擔了男人的責任。作者敘述婦女們成長為游擊戰士,承擔了男人的責任,失去了女性傳統的特質,正是在描繪一幅“全民積極抗戰”的景象,與事實相符。同時,它還能透過向讀者忠實反映中國勞動人民積極抗戰的情況一定程度地鼓舞民族士氣。

  “藝術高於現實,卻服務於現實”,作者以詩化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戰爭中的人性美人情美的頌歌,實在不失為一篇佳作!

  荷花澱的讀後感1500字 篇5

  讀罷孫犁的《荷花澱》,就彷彿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樸鼻而來,一幅幅淡雅、幽靜的畫面展現在眼前,使人感到荷花澱"詩體小說"的詩意:荷花澱用詩一樣的語言,創造了詩一樣的意境。

  荷花澱作品第三節,寫水生嫂深夜編席。"她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兩個比喻,既寫出了夜的深遠,又表現了水生嫂勤勞、樸實的品質。作者讓畫面隨人物的視線推移:"她有時望望澱裡,澱裡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寫銀白的澱,使畫面淡雅,寫輕紗般的霧,又使畫面靜中有動,而荷葉荷花香更使這寧靜優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質感,這是作者透過周圍的景物抒寫了自己美好的感情、願望和理想。不僅如此,這幅畫還隱寓著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靜優美的,而水生嫂的心情卻不平靜。夜這麼深了,丈夫還沒回來,她正在焦急地在等他呢。可見水生夫婦的篤深情意和恩愛,這與後面描寫夫妻話別場面相照應,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表現了水生嫂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可是,日寇的侵略破壞了這美好的生活,這就奠定了水生嫂最後決定參加抗日鬥爭的思想基礎。這一段的景物描寫把寫景、抒情、心理刻畫融合在一起,象一曲隨風飄來的樂曲,又象涓涓流水奏出的完整的樂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言盡而意無窮。

  這夜景的`描寫作者抓住了"靜",文中對中午的描寫卻抓住了"動"。"這風從南面吹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象無邊跳蕩的水銀。"廖廖幾筆勾勒出了中午的荷花澱動態中的靜美,襯托出荷花澱的明朗。景物描寫的明快節奏使我們從中看到了這群年輕婦女裝了一肚子的不快,那躍騰的浪花正暗暗反映出這群婦女樂觀的精神。

  澱上風光的描寫,詞淺意深,意境優美。可以想象:一群婦女坐在小船上,身後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澱,近景遠景層次井然,線條分明。讓這群婦女處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從她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地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同時從稻秧、蘆葦、浪花的起伏跳躍,我們彷彿聽到這幅畫面外的風聲、水聲,那就是當時風起雲湧的抗日的時代潮流。一處景物的描寫,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內容,可見作家筆底的功力的深厚。

  倘若我們對荷花澱文中的幾段景物描寫對比嘴嚼一番,會從中獲得無限美好的享受。它們的構圖不同、意境不同,那詩一樣生動而凝鍊的語言,創造了畫一般美的充滿詩情的意境。孫犁"詩體小說"的風格,我們從中可見一斑。

  荷花澱的讀後感1500字 篇6

  《荷花澱》是孫犁在抗日時期寫的小說詩化的文章。孫犁在新時期文學創作中,都是極具鮮明個性的存在。明明描寫抗日戰爭,卻甚少描述戰勢的硝煙,而多在描繪冀中白洋淀一帶水鄉農民的鬥爭生活。這一首清新優美的抒情詩令我尤為喜歡。

  《荷花澱》突出描寫了一個女性人物——水生嫂。

  開篇描繪了夏夜裡水生嫂在院中編白洋淀席的靜謐場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夜晚的靜,更突出了水生嫂的心靈手巧、勤勞等特徵。“她像坐在一片潔白地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這句話,運用了兩處比喻,表現了水生嫂能幹,也表現了水生嫂是一位普通的心靈純潔的農村勤勞的婦女。

  “但是大門還沒關,丈夫還沒回來。”說明了水生嫂每天都會給水生留門,表現了水生夫妻關係的親密。同時也為下文水生說明天去大部隊埋下伏筆。在水生回來後,沒有苛責,而是站起來要去端飯,也說明了夫妻倆的信任和恩愛。在後來聽到水生要去大部隊。“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側面描寫了水生嫂聽到訊息後,又驚又喜的心理。驚在水生明天就要去出生入死了,時間那麼急,任務又那麼重,水生嫂對水生的擔心和心疼,喜在水生要為國家、民族的崛起而奮鬥,作為妻子也為他感到自豪。“你總是很積極的”同樣也是這個意思。

  在水生等青年人走後沒幾天,幾個婦人便偷坐一隻小船上,去找自己的丈夫。快到晌午,“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這句話寫了涼

  風和水,用一陣風使周圍的景都動了起來,生動形象地為下文女人們朝著愉快地事情想,變得快樂起來埋下伏筆。又“水面沒有一隻船”,說明有大事即將來臨,之後,日本船隻發現了她們,女人們想:假如敵人追上來,就跳進水裡去死吧!表現了這群農村婦女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

  “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澱去,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這段話,把荷花澱中的大荷葉比作銅牆鐵壁,把粉色荷花箭比作哨兵,哨兵是正義的象徵,在這兒為下文遇到戰士們及水生等人作了鋪墊。

  女人們在那兒之後,學會射擊,學會配合子弟兵作戰,與日寇作鬥爭,表現出她們是中華好兒女。《荷花澱》塑造了一群勤勞淳樸,顧全大局、深明大義、勇敢機智的農村婦女形象,令我深深敬佩!

  荷花澱的讀後感1500字 篇7

  翻開久置書架上的一本書,撲面而來的是那濃厚而唯美的鄉村氣息。讀起第一章,彷彿已走進那美輪美奐的水鄉,看到白洋淀中淳樸善良的女人,為她們的傳統美德而讚歎。這,就是孫犁的《荷花澱》。

  很早以前,就聽說孫犁的文章有詩意又有地道的鄉情,小說人物傳神,形象美好。讀此本《荷花澱》,使我真正感受到孫犁文章的美:詩美、鄉美、人美。

  作者用清新、脫俗的筆墨描寫了白洋淀——這個位於抗戰前線卻寧靜、美麗的水鄉。這裡有一群女人,她們的代表人物是水生嫂。水生嫂是小說的線索人物。她勤勞能幹,在月下織葦蓆,不一會兒就織出一大片;她體貼用心,為丈夫參軍而擔心和不捨,卻又識大體顧大局地為丈夫準備行李;她樂觀向上,雖丈夫參軍後未找到他,卻隨後又調侃地說笑起來;她勇敢,在遇到敵人時,寧願跳水也不願意投降……正如孫犁在《關於寫作》一文中寫的“她們在抗日戰爭年代,所表現的識大體,樂觀主義以及獻身精神,使我衷心地佩服到五體投地的程度。”

  而讀這本書第三遍,再看到作者對水生嫂的描寫時,我想起了鄉下姑姑家邊一個阿姨,一個地道的鄉村婦女,今年也不過三十七八的樣子,長得不算清秀,但也耐看,個子不高,見她穿的最多的是一件普通的藍白色棉綢上衣。她的聲音也許是因為長期農作,而有些沙啞,但脾氣卻很好,我和堂姐常去她家裡玩。曾經她還送給我她自己用衣服邊角料做的紫色荷花包,但以前搬家的時候無意弄丟了。前幾日去她家玩,因為熟悉,就沒大沒小地說:“你脾氣這麼好,還這麼心靈手巧,真難得哈哈……”那個阿姨一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嘛!”想到這裡是她從小生活、眷戀的地方,我點頭說:“長江水養育了長江人的好脾氣,也培養了人們的心靈手巧。”堂姐笑著望著正縫衣服的她,半晌,她又抬起頭來,用指尖輕輕一彈我們的額頭,“你們兩個丫頭呦……”

  我幾次想把作文的主角給她,想表達我對這個阿姨的讚美,卻寫不出來,因為我覺得沒有什麼華麗的詞句來修飾她。而現在,我明白了,我想寫的就是她那不加修飾的淳樸,不加修飾的美。這是孫犁在書中告訴我的。

  經典時能經過時間沖刷的,而《荷花澱》堪稱經典。它描繪了一個又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在抗日年代,這些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是懷著強烈的名族尊嚴,譜寫了一章輝煌。

  詩文繪鄉,鄉土育人,貴人有鄉情。《荷花澱》,這本灌注了孫犁對家鄉全心全意的愛和讚美而成的一本經典,用詩情畫意打動了我,用對鄉村人民的歌頌,打動了歲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