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不吃天堂草》初中讀後感

《山羊不吃天堂草》初中讀後感

  如果說讀曹文軒的小說《草房子》喚起了我童年時的美好回憶的話,那麼,再次讀他的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卻讓我產生了深深的疑惑:文學真的是治療情感弱化的唯一良藥嗎?

  帶著對書名的疑惑,一路讀下去,讀完之後,又產生了新的疑惑,於是有了以下文字。

  小說一開始的風格跟《草房子》截然不同,所以我覺得自己的閱讀興趣不像上次那樣強烈,但是,出於一種好奇,仍然一路讀下去。來自農村的十六歲的小木匠明子跟著師傅三和尚掙扎在城市的最底層,處處被人歧視,走到哪裡都覺得低人一等。儘管讀起來感覺很沉重,可又覺得這不過是最真實的現實生活的再現,不足為奇。直到讀到師徒三人在澡堂裡跟幾個“城裡人”大戰一場,最後又來到小飯館遭受冷遇,作者才借師傅三和尚的話道出了現實的殘酷:

  “錢這東西很神奇。沒有一樣事情它辦不到。你身上揣足了錢,走到哪都不怕。錢就是路。錢能把這天上的月亮買下來。人有了錢,屁都比別人放得響些、香些。人說了,‘腰裡無銅,不能逞雄’。人可以缺這缺那,獨就是不能缺錢。人一窮,就出來了癟三樣。這是沒法的事。你餓了三天三夜,餓得前胸貼後背,見人抓著雞腿在太陽下啃著,你的眼睛就沒了骨氣。誰說不是‘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呢?於是,古往今來,那麼大一片天空底下,這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為那錢拳打腳踢,為那錢費盡心思,甚至鬧出無數條人命來。不然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了嗎?”

  作者說三和尚是用平靜的語氣說的,但是看起來很冷酷。我一邊讀一邊想象師傅三和尚諄諄教導兩位徒弟的神情,感覺儘管是這樣赤裸裸,但又不無道理。

  再往下讀,仍然沒見作者點題,不免有些失望,耐著性子讀下去——明子教導鴨子不該放了那隻養活他的鳥,明子跟鴨子去*彩票,明子偷偷去兌換那張本不值錢的外幣,一直讀到明子私自拿了人家1000元訂金,我才感覺到,現在的這個明子跟前面那個明子不一樣了,儘管他們的處境一樣。可到底哪裡不一樣,又說不出來。

  讀者迷惑了,明子自己也迷惑了,當他揣著那一千元訂金來到教堂,產生了如下疑問時:“什麼東西是錢買不到的?人們為什麼又需要這些用錢買不到的東西?”,作者終於點題了。書中的明子好象是被教堂的鐘聲敲醒的,又好象是被家鄉那群寧死也不吃天堂草的羊點化的`,就像父親說的那樣,“不該自己吃的東西,自然就不能吃,也不肯吃,這些*生也許是有理的。”

  此刻,答案有了,明子震驚了,明子成熟了,明子出師了,小說也結束了,一個完美的結局,迎著初夏的太陽,明子帶著自己的新徒弟鴨子朝前走去,儘管不清楚要走向哪裡,可腳步卻是堅定的------

  小說讀完了,讀之前的問題解決了,可是,新的疑問卻產生了,那群高貴的羊真的能喚醒飽經生活滄桑的明子嗎?真的能讓他產生羞恥心負疚感嗎?我有些懷疑,正如當我站在講臺上激情滿懷的對著學生講:“金錢可以買到山珍海味,可以買到金銀珠寶,就是買不到高尚的靈魂啊!”,可是,一走下講臺,面對殘酷的社會現實,我依然會覺得自己的吶喊明顯地底氣不足了一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