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邊歸讜傳原文和翻譯

宋史·邊歸讜傳原文和翻譯

  原文:

  邊歸讜,字安正,幽州薊人。歸讜弱冠以儒學名。後唐末,客遊並、邠。晉祖鎮太原,召置門下,表為河東節度推官、試秘書省校書郎,改太原府推官、試大理評事。

  天福初,拜監察御史。歷殿中侍御史、禮部員外郎,充戶部判官。歷右諫議大夫、給事中。嘗上言:“使臣經過州縣,券料外妄自徵需,以豐傔從,多索人驢,用遞行李。挾命為勢凌下作威供億稍遲即加鞭棰吏民受辱寧免怨嗟慾望察訪得情嚴示懲戒”從之。俄遷右散騎常侍。

  漢初,歷禮部、刑部二侍郎。時史弘肇怙權專殺,閭里告訐成風。歸讜言曰:“邇來有匿名書及言風聞事,構害善良,有傷風化,遂使貪吏得以報復私怨,讒夫得以肆其虛誕。請明行條制,禁遏誣罔。凡有披論,具陳姓名。其匿名書及風聞事者並望止絕。”論者韙之。

  歸讜雖號廉直,而性剛介,言多忤物。顯德三年冬,大宴廣德殿,歸讜酒酣,揚袂言曰:“至於一杯而已。”世宗命黃門扶出之。歸讜回顧曰:“陛下何不決殺趙守微。”守微者,本村民,因獻策擢拾遺,有妻復娶,又言涉指斥,坐決杖配流,故歸讜語及之。翌日,伏閣請罪,詔釋之,仍於閣門復飲數爵,以愧其心。五年秋,歸讜與百官班廣德殿門外,忽厲聲聞於帝,詔奪一季奉。

  宋初,遷刑部尚書。建隆三年,告老,拜戶部尚書致仕。乾德二年,卒,年五十七。(節選自《宋史·卷二十一》)

  譯文:

  邊歸讜,字安正,幽州薊人。歸讜弱冠的時候就憑著儒學而出名。在後唐末年,客居遊歷於幷州和邠州。後晉高祖石敬瑭大軍駐紮在太原,把他召到門下,上表推薦他為河東節度使推官、試秘書省校書郎,更任太原府推官、擔任大理評事。

  天福初年,任命為監察御史。歷任殿中侍御史、禮部員外郎,擔任戶部判官。歷任右諫議大夫、給事中。曾經進諫說:“有的使臣經過州縣,除朝廷規定的供應物資外還任意私自徵派,以充實自己的私室,甚至為此多徵人力畜力為之運送。這些官員挾命為勢,凌壓百姓,作威作福。百姓交納物品稍慢一點即受到鞭笞。百姓遭此汙辱怨聲載道,希望陛下派人查訪嚴加懲戒。”皇帝接受了他的奏請。不久,遷為右散騎常侍。

  後漢初年,擔任禮部、刑部二侍郎。當時史弘肇依仗權勢獨自掌握生殺大權,鄉里盛行揭發誣告的風氣。歸讜上書說:“近來有人匿名寫傳聞和道聽途說的事,這樣做陷害了善良溫厚的.人,有損風俗教化,會讓*官汙吏得以報復私人的積怨,陷害他人的人得以任意誇大虛無荒誕的事情。請皇上明確地實行法律制度,禁止誣衊造謠的行為。凡是有揭發議論的,要詳細地寫清楚姓名。那些透過匿名寫傳聞的(行為)希望您能阻止杜絕。”議論的人都認為他說得對。

  歸讜雖然廉潔耿直,但是性格剛烈狷介。說話常常冒犯他人。顯德三年冬天,皇上在廣德殿大擺筵席,歸讜喝酒喝醉了,揮著衣袖說:“只是喝了一杯而已。”世宗叫宦官扶他出去。歸讜回頭說:“陛下您為什麼不殺了趙守微?”守微,本來只是一個村民,因為為世宗獻策而被提拔為拾遺。他有妻子又再娶妻,說話又涉嫌指斥朝士,被判處了杖刑並被流放。因此歸讜說到了他。第二天,歸讜伏在皇帝的閣前請罪,皇上下詔原諒了他,讓他在閣門前又喝了好幾杯酒,來使他內心感到慚愧。顯德五年秋天,歸讜和百官一起在廣德殿前排隊候朝,忽然厲聲說話,聲音傳到了皇上那裡。皇上下詔扣他一個季度的俸祿。

  北宋初年,遷刑部尚書。建隆三年,請求退休。朝廷授予他戶部尚書一職退休。乾德二年,去世,享年五十七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