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金鎖重門荒苑靜原文及賞析

臨江仙·金鎖重門荒苑靜原文及賞析

  原文:

  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譯文

  層層宮門關鎖,荒涼的皇家園林異常安靜;我靠著窗戶,含愁望秋天的夜空。自從皇帝去後,這裡便一片寂靜,再也看不到皇帝的蹤影。宮殿裡歌聲樂聲,也早已斷絕,去追隨那一去不返的風。

  雲霧籠罩的朦朧之月,不知人事已經變更,直到夜將盡時,還照耀著深宮。在荒廢的池塘中,蓮花正相對哭泣;她們像暗暗傷感亡國,清露如同淚珠,從清香的紅花上往下滴。

  註釋

  1、臨江仙: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原曲多用以詠水仙,故名。雙調五十八字或六十字,平韻。

  2、金鎖重(chóng)門:指重重宮門上了鎖。

  3、荒苑(yuàn):荒廢了的皇家園林。苑,古時供帝王遊賞獵狩的園林。

  4、綺(qǐ)窗:飾有彩繪花紋的窗戶。

  5、翠華:“翠羽華蓋”的省語,皇帝儀仗所用的以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子,此用以代指皇帝。

  6、玉樓:指宮中樓閣。

  7、歌吹:歌唱和演奏音樂的聲音。吹,鼓吹,指用鼓、鉦、簫、笳等樂器合奏的樂曲。

  8、煙月:在淡雲中的月亮。

  9、夜闌:夜深。

  10、藕花:荷花。

  11、相向:相對。

  12、香紅:代指藕花。

  賞析

  此詞的作者生活在動盪的五代十國之際,他曾做過後蜀的永泰節度使,進檢校太尉,加太保,可說是位極人臣。然而蜀主孟昶究竟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後蜀終為趙宋所滅。鹿虔扆品性高潔,不仕新朝,得到了自由之身。然面,當他重遊故地,看到當年的雕樑畫棟變成了而今的殘垣斷壁時,不覺“中心搖搖”,一種強烈的黍離之悲油然升起在心頭。

  筆下全是景,景中全是情,是這首詞的最大特點。在詞人的筆下,完全是一片荒涼而悽清的景象。詞人雖也寫“金鎖”、“重門”、“綺窗”、“翠華”、“玉樓”,但這些不過是以當年曾經的繁華富麗來反襯此時的悄寂荒頹。揭示出正是這國破家亡的'慘史才使得昔日的繁華如被雨打風吹去。在詞中,詞人不用一句直接抒寫自己的感情,而是筆下全是景,幾乎將其目之所及、身之所感的景物寫盡了,但“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誠然,沒有單純的寫景,寫景的目的總是為了抒發一種情懷,在這首詞中,詞人抒寫的是他的亡國之隱痛,因而景中蘊含著的又全是一片哀情。

  詩者,(善將情、景)妙合無垠”,作者以無一字寫情,而筆筆關情的高超技巧將內心的黍離之悲抒寫得如此有致,使人們彷彿可以從他筆下的景物中看到他憂患的面影,聽到他悠長的嘆息聲

  這是一闋文人寫的最早的愛國詞。沈雄《古今詞話》上卷引倪元鎮《雲林》稱此詞“而曲折盡變,有無限感慨淋漓處”。譚獻《鐔評〈詞辨〉》卷二:“哀悼感憤。”所謂“曲折盡變”,是因為它表示“感慨”、“感憤”,並非秉筆直書,而是透過“撫今追昔”移情於景,借景抒情,並以“煙月”、“藕花”無知之物,反襯人之悲傷,烘托、渲染,而愈覺其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