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途徑教育論文

語文教學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途徑教育論文

  【摘要】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關鍵,語文教師只有創新教學途徑,才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語文教學;創新教學思維;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需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伴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筆者認為,只有創新教學思維,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性思維,開啟學生的創新大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一、構築全新的語文教學價值觀

  初中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求知旺。在創新思想的前提下,教師要放下權威,積極組織、引導學生思考,大膽展開想象,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敞開心扉,和老師一起去探究、去創新。當我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作業時,要讓學生明確預習課文的要求,除了掌握課文的字詞以外,還要找出精美的句段以及本文運用的修辭方法的句子;還有哪些地方存在疑問,反覆進行閱讀,這樣學生對全篇課文的思維就有整體感悟。對於疑難問題也就如同一層窗戶紙,教師一點就會明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樹立威信去影響學生,同時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響學生,使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最積極、最活躍的主體。特別要注意對學生學習的水平、態度、情感進行適當的估價,哪怕學生犯錯誤,老師也要耐心引導,這樣才是對學生最大的鼓勵,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二、居高臨下,引導學生站在高處觀察事物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勸學》)孔子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天下也小了:反過來,“不識廬山真面目”不正是“只緣身在此山中”嗎?教學也象登山一樣,只有攀登到最高處,眼界才放得開,才能看到壯闊無比的大千世界,才能領略無窮的.風光。站得高,想象才能豐富,思維才開闊。在這個意義下,我們在教學一篇課文時,不論長文短課,都應有個制高點,並且引導學生在這個制高點上,鳥瞰全文,駕馭全篇,只有這樣,才不致於被錯綜複雜的事物所迷惑,才能有所發現。《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一篇寫得很簡練的散文,課題以“問”的方式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要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可謂不費吹灰之力,但是作為培養學生的積極思維來說,重要的不在於這個回答百分之百的準確,而在於形成這個答案的過程:為什麼人民志願軍是最可愛的人呢?這便是思維活動的出發點(制高點),從這一點出發,志願軍的革命英雄主義(戰鬥場面)、國際主義(搶救兒童場面)和愛國主義(防空洞裡吃雪場面)才被一一地發掘出來。可見,引導學生站高望遠是學生積極思維、創造思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忽視了這一點,教學就有事倍功半的可能。

  三、探勝索奇,引導學生去探求奧秘

  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最有吸引力的是探勝索奇。它應該是語文教學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其培養學生求索精神的重要手段。“無限風光在險峰”,奇異幽勝的東西都是在隱秘險遠之處。越是奇異幽勝的地方就越是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就越能激發學生的思考。如我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由教室前的“書院” 匯入:“課間,同學們常常喜歡暢遊於書院的小橋、涼亭、草叢等,去尋找課間的樂趣,尋找我們心中的‘百草園’;哪位同學能為我們描繪最感興趣的景色?” 因為密切聯絡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有的說畫棋盤下五子棋;有的說到草叢中撲蝶;有的說用草心釣蟲子;有的說翻開斷磚找蟲子;有的說可以嚐到花蕊的甜味……。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與課文內容相呼應,同時培養了口頭作文能力。問題的解決過程,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

  四、舉一反三,引導學生掌握事物的規律

  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將越來越豐富,越來越複雜,但事物總有它互相聯絡的一面,知識本身也一樣。因此,語文教學上運用“舉一反三”的原則不僅可能,而且必要。不能“舉一反三”就談不到發明創造。有人說:“舉一”是容易的,講一篇課文,抓一個問題,解一個詞語都是“舉一”,而“反三”則困難,這就把“舉一反三”簡單化了,“舉一反三”是一個整體,不能孤立來看,“三”由“一”推及,“舉一”正是為了“反三”。 “反”即“推及”之意,“舉一反三”就是由“這一個”推知“那一個”的思維過程,“舉一”而不能“反三”,“舉一”就失去了實際意義。透過“舉一反三”的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創造發明和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分不開,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可以引出萬有引力定律的發明。鍋裡水蒸氣衝開鍋蓋,可以匯出蒸氣機的發明,這些是與想象和聯想分不開的。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又反過來給思維以促進,給思維插上飛翔的翅膀。

  五、營造開放、合作、探究的課堂氣氛

  從《語文課程標準》新理念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其核心就是把過去學生的被動接受學習變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針對性地指導他們自主地學習,幫助他們自主地建構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掌握學習策略,發展認知能力,促進他們不斷向新的知識領域發起挑戰,所以,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努力建立一種民主、平等、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並透過閱讀、思考,讓全班懂得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然後全班一齊思考,一齊討論,共同解決問題。靠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使學生體驗到合作思維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悅。

  ——讓學生自己思索,大膽自由地提出自己的見解。例如:我在上《春》一課時,在學生興趣正濃時,讓他們四人一組說出自己眼中的春天,這時,學生們在美妙音樂的薰陶,感染之後,紛紛暢所欲言。透過營造開放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善於思考,敢去質疑,學會審問,勇於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感受,然後再去閱讀課文,思考探索問題,對課文內容也就很快領悟了。

  ——使學生更好體驗合作、競爭的成功樂趣。我在上《曹劌論戰》時,分析完了“論戰”一段,為了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引用兵書上的一句古語讓學生補充,“兩軍相遇,( )者勝”,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七嘴八舌地說,答案主要包括“勇敢”、“有勇氣”、“強大”、“抓準時機”等等,再經點撥引導學生用一個字填時,大多數學生經過小組合作後都想到了“兩軍相遇,(勇)者勝”。但我還不肯罷休,進一步追問:“勇者相遇,( )者勝?”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得出了更多的答案,如“有能力”、“聰明”、“強大”等,當我再引導學生一個字填寫時,大多數學生也想到了“勇者相遇,(智)者勝”。當時我很興奮,便心血來潮地追問:“那智者相遇,( )者勝?”,一時之間,學生交頭接耳,面面相覷,僅有幾個答案也不盡準確和完善。我建議學生再分組探討,其中有兩個小組聯絡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時便頓悟起來:“智者相遇,(仁)者勝”。我又補充講了老子的名言:“勇者無畏,智者無惑,適者有壽,仁者無敵”。下課後,我和學生不由熱烈鼓掌,表達我們心裡的喜悅。我經常採用小組為單位的競賽形式。讓學生精心制

  作一些手工藝品或者以畫配詩,以競賽的形式評出優勝作品。學生為了使自己的小組獲勝,主動、熱心地出謀劃策。優勝作品評出來後,各小組摸擬新聞釋出會,介紹自己的合作、探討過程。

  ——開展發現性活動,鼓勵學生對接觸的各種文字資訊進行質疑。指導學生從課本中發現,採用“每人每課提出三個問題”的形式,要求學生預習時提出三個問題,抄寫在預習本上,在課堂上交流提問。還指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透過閱讀報刊、看電視發現問題,如找錯別字等。中小學生正處於求知的黃金時期,有思才有疑,有疑才有審問,有審問才有創造性思維能力。

  六、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筆者要求學生“天天寫日記,收穫在心裡,伴隨你遠航,前程很輝煌”,我引導學生寫成長日記時,引導學生從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最喜歡的物寫起,養成了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例如,學生對“成長”無法感受、理解及其表達時,我引導學生注意發現生活中的美,提出踐行“勤勞、誠信、同情、自律、責任、友誼、勇氣、堅韌、信仰、忠誠、勵志、效品”等美德,體驗成長、成功的喜悅,使學生茅塞頓開。這樣日記、週記不再是空泛,而是言之有物。另外,我還引導學生關注熱點、焦點問題,不僅開拓學生視野,還能提高學生思想覺悟。每一次作文課,我都在“示例”、“拓展”“遷移”三個環節上做文章,引導學生把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讓學生在思維中碰撞中生成智慧的火花。

  總之,創造性地進行語文教學,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一方面能展示學生的特長和個性,另一方面能培養學生良好素質。我們一線教師必需站在面向未來的高度,多管齊下,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培養新世紀創造性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