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林場落葉松葉蜂的生態學研究論文

高橋林場落葉松葉蜂的生態學研究論文

  摘要:在掌握小隴山林區落葉松葉蜂生物學特性的前提下,為進一步瞭解其生態學特性,在溫溼度相差不大的同一地區,採用野外調查,主要從落葉松葉蜂發生與寄主、坡向、坡位、灌草層投影蓋度、樹勢、天敵、人為干擾7個方面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落葉松葉蜂寄主為日本落葉松(Larixkaempferi(Lamb.)Carr.)和華北落葉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Mayr.)[1];蟲口密度與坡向關係順序是:陽坡>半陰半陽坡>陰坡;種群密度是隨海拔的升高呈上升趨勢;隨著灌草層總蓋度的增大危害越輕,弱樹受害重於強樹;幼蟲期天敵有蜘蛛、螞蟻、草蛉、鳥等;人為干擾方面採取間伐措施可明顯地降低蟲口密度。

  關鍵詞:小隴山林區;落葉松葉蜂;生態學特性;影響

  落葉松葉蜂在我國多數地區普遍發生,各地對落葉松葉蜂的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較多。小隴山高橋林場主要以落葉松為主的人工林,受該蟲危害較大,因此對該蟲的生物學特性和化學防治研究較早,但在對該蟲的生態學特徵方面研究不多,主要透過實地調查,對其生態學特徵進行了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小隴山高橋林場位於小隴山林區中部,屬秦嶺南坡,地處隴南市徽縣境內,地理座標東經105°45′~106°30′,北緯33°50′~34°10′。平均海拔900~2200m,年均溫5.4~12.9℃。最高氣溫39.2℃,最低氣溫-23℃。年降水量900mm左右,大氣相對溼度74%;年日照時數1726.4h,無霜期218d。全場經營總面積4.61萬hm2,森林覆蓋率79.9%,以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為主,多為次生植被,主要樹種為栓皮櫟、銳齒櫟、水楸、椴、漆、油松、華山松、落葉松、柳、柏、櫻桃、核桃等[2]。

  1.2與坡向的關係在試驗地選擇東、南、西、北4個不同坡向的小班,按對角線各選取5株樣樹,在3齡幼蟲盛發期統計樹冠上、中、下的.東、南、西、北4個方位50cm標準枝上的幼蟲數量。

  1.3與坡位的關係在試驗地選擇坡度較長、高差較大的12年生落葉松林班作為試驗點,在坡的上(距坡頂10m)、中、下(距坡腳10m)3個部位每隔10m抽取1株樣樹,每個部位5株,在4齡幼蟲盛發期統計樣樹樹冠上、中、下的東、南、西、北4個方位50cm標準枝上的有卵枝數量。

  1.4與灌草層投影蓋度的關係在試驗地打下樣地,每個樣地下詳細調查灌木、草的種類、數量、密度、豐富度、蓋度和危害程度。

  1.5與樹勢、天敵的關係觀察、記錄落葉松葉蜂危害程度與樹勢強弱的關係,尋找規律;在落葉松葉蜂危害林地捕捉天敵、鑑定天敵。

  1.6人為干擾的影響在小隴山林區,對落葉松葉蜂的蟲口密度造成影響的人為干擾因素主要是撫育間伐。結合人工林撫育專案選擇繭蛹基數相近、坡向分別為北、南、西的6個小班,各坡向各2個小班,其中1個不作業,1個撫育。冬春撫育時,在3齡幼蟲盛發期,每個小班按對角線選取5株樣樹調查樹冠上、中、下4個不同方位50cm標準枝上的卵稍數量。

  2結果與分析

  2.1寄主經我們多年觀察,落葉松葉蜂在小隴山林區的寄主為日本落葉松(Larixkaempferi(Lamb.)Carr.)和華北落葉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Mayr.)。

  2.2與坡向的關係調查結果顯示,東坡、南坡、西坡、北坡的蟲口密度平均分別為21頭、24頭、23頭、20頭。新復極差測驗見下式。

  SE=S2en姨=3.55姨=姨0.7=8.3710=0.84(個)v=16,P=2時,SSR0.05=3.00SSR0.01=4.13故:

  LSR0.05=0.84×3.00=2.52LSR0.01=0.84×4.13=3.47v=16,P=3時,SSR0.05=3.15SSR0.01=4.34故:

  LSR0.05=0.84×3.15=2.65LSR0.01=0.84×4.34=3.65V=16,P=4時,SSR0.05=3.23SSR0.01=4.45故:

  LSR0.05=0.84×3.23=2.71LSR0.01=0.84×4.45=3.74南與西,24-23=1<2.52(個),不顯著;西與東,23-21=2<2.52(個),不顯著;東與北,21-20=1<2.52(個),不顯著;南與東,24-21=3>2.65(個),顯著;西與北,23-20=3>2.65(個),顯著;南與北,24-20=4>3.74(個),極顯著。由表1可以看出:在坡向對落葉松葉蜂發生量的影響調查中,南坡與北坡影響的差異顯著性達到α=0.01水平;南坡與東坡的差異顯著性達到α=0.05水平;西坡與北坡的差異顯著性達到了α=0.05水平。其餘皆無顯著差異。即落葉松葉蜂發生的蟲口密度與坡向關係順序是:陽坡>半陰半陽坡>陰坡。

  2.3與坡位的關係調查結果顯示,坡位上、中、下的蟲口密度平均分別是0.9個、0.733個、0.567個。新復極差測驗見表2。SE=0.0125姨=0.049v=12,P=2時,SSR0.05=3.08SSR0.01=4.32故LSR0.05=0.049×3.08=0.151,LSR0.01=0.049×4.32=0.212V=12,P=3時,SSR0.05=3.23,SSR0.01=4.55故LSR0.05=0.049×3.23=0.158,LSR0.01=0.049×4.55=0.223上與中,0.9-0.733=0.167>0.15,顯著;中與下,0.733-0.567=0.151>0.151顯著;上與下,0.9~0.567=0.333>0.223,極顯著。由表2可以看出,坡位對落葉松葉蜂的蟲口密度有一定的影響,坡上部與中部的差異顯著性達到α=0.05水平;坡中部與下部的差異顯著性也達到α=0.05水平,而坡上部與下部則達到α=0.01水平,從坡頂到坡腳呈遞減趨勢。實際上坡位對落葉松葉蜂蟲口密度的影響也就是海拔的影響。由此可認定,落葉松紅腹葉蜂的種群密度是隨海拔的升高呈上升趨勢。

  2.4與灌草層投影蓋度的關係從調查結果看,葉蜂的危害程度與灌草層的豐富度指數沒有規律性的關係,與灌草層的總蓋度關係密切,隨著總蓋度的增大危害越輕。在調查中發現,蜘蛛對葉蜂卵的取食量在不同的林分差異很大,灌草蓋度大的林分,蜘蛛多,能存活下來的葉蜂卵組少,危害程度輕,反之,就重。總的規律是:7年以下的林分草蓋度大,危害輕;隨著樹齡增大,鬱閉度漸增,灌草枯死,葉蜂危害嚴重;以後隨著撫育間伐次數的增加,落葉松密度減小,灌草層蓋度逐漸增大,葉蜂危害呈減輕趨勢。

  2.5與樹勢的關係樹勢弱的林分落葉松葉蜂危害嚴重,強的危害輕;在同一林分中,弱樹受害重於強樹。在調查中發現的天敵:繭期有白僵菌、寄生蜂、寄生蠅、野雞;成蟲期有蜘蛛、鳥;卵期有蜘蛛、螞蟻;幼蟲期有蜘蛛、螞蟻、草蛉、鳥等。2.6人為干擾的影響經調查,採取撫育間伐措施的林分平均蟲口密度為0.3個卵梢/50cm標準枝。不採取撫育間伐措施的林分平均蟲口密度為1.1卵梢/50cm標準枝,是撫育間伐措施的3.67倍。即:採取間伐措施可明顯地降低蟲口密度。

  3小結與討論

  透過上述研究結果,在甘肅小隴山高橋林場,可見落葉松葉蜂喜危害陽坡落葉松樹種,落葉松葉蜂種群密度隨海拔的升高呈上升趨勢;在林地隨著灌草層總蓋度的增大危害越輕,對落葉松弱樹危害重於健康樹木,人為間筏干擾越強,危害隨之越輕。把握落葉松葉蜂生態學特性,結合生物學特性,對科學防治該蟲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戰.中國落葉松林[M].1版.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2:6-7.

  [2]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小隴山林業志[M].1版.寶雞:寶雞精美印務有限公司,2002:176-17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