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介入社群矯正的理論基礎論文

社會工作介入社群矯正的理論基礎論文

  摘 要:簡述人文關懷的道義和刑罰謙仰性,分析社會工作參與社群矯正的實踐訴求,司法社工在協助開展矯正服務過程中,應尊重服刑人員及其親屬。論述福利多元主義對社會工作和社群矯正的啟示,社會工作協同下的社群矯正工作創新機制。

  關鍵詞:社會工作;社群矯正;福利多元主義

  社會工作注重人性的關懷,縱觀人類歷史的變遷,人文關懷的道義促進重刑主義漸變並趨於刑罰謙仰性,為此,影響到社群矯正的形成和發展併為其理論提供溯源。

  一、人文關懷的道義和刑罰謙仰性

  人文關懷的道義從古希臘羅馬時代到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既彰顯人性的光輝價值,又充斥個人自我意識的張揚,人文關懷的道義重視人的價值的存在,以個人的自由、平等、幸福為價值訴求。人文關懷的道義彰顯價值引領的功能。塑造了公平與正義的價值元素。促進現代刑罰觀念和制度較多的融入恢復性司法的精神。

  從社會學看刑罰,刑法是從侵犯社會行為並對其懲罰所保障社會秩序的職能。基於刑罰雖具有的司法屬性與社會屬性,進而和社群矯正交集的契合。社群矯正逐漸摒棄傳統重刑主義趨於刑罰的人性發展,彰顯刑罰的謙仰性。社群矯正反映出刑罰謙仰性的趨向。刑罰謙仰性符合人文關懷的道義。刑罰謙仰性體現出從傳統重刑主義到刑罰輕緩化的過程,也是影響服刑人員矯正修復社會關係,迴歸社會的過程。社群矯正反映出刑罰個別化趨勢。理性主義刑罰觀指出,“為實現刑罰公正,必須在貫徹罪刑相當原則的同時考慮罪犯個人情況,刑罰適用應當有一個綜合評定標準”。這種刑罰個別化觀點在社群矯正表現的較為明顯,比如,對服刑人員個案工作方法和個案評估方面。

  人文關懷的道義視角下社群矯正與社會工作的契合有著密切的淵源和共性。考察西方工業革命之初,慈善人士透過濟貧扶困貧民,視為現代社會工作之首創之舉。歷經歲月發展,塑造“以人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取向。為此,人文關懷的道義助推社會工作的發展,進而引導社群矯正領域、介入犯罪人群管理與服務。人文關懷的道義就是:“把人真正當作人來對待。”比如,薩特所秉持的觀點“存在主義的人道主義”。認為人在從事社會活動過程中自由與責任並重,不可割裂。從存在主義哲學思想可以追根溯源發現對社會工作理論的淵源。存在主義理論根基契合社會工作者職業精神和價值取向。“在存在主義看來,社會工作是一種幫助他人尋求一種有意義的存在方式的藝術。”存在主義理論基點,例如存在、本真性、自由和責任、焦慮等元素構建的理論架構,對社會工作介入社群矯正產生極大的作用。實務中社工人員在與社群服刑人員溝通時,評估的元素,諸如自由與刑罰、責任與選擇等,利於積極引導,重塑社群服刑人員的人生信念,更利於順利修復社會關係和迴歸社會。

  二、社會工作介入社群矯正的實踐訴求

  矯正人員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公民,又是服刑人員。作為公民而言,其權利在社群應得到保障。為此,“為教育罪犯認罪服法、真誠悔改,早日迴歸社會,實現特殊預防的目的,各國的刑事法律都不同程度地規定了基於罪犯特定身份而擁有的權利”。為社會工作參加社群矯正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社會工作如何介入實務,社會工作在處理不同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群體過程中,專業方法具有較多的技術優勢。社會工作介入社群矯正領域服務服刑人員等主體的需要,工作專案較為豐富,發揮的平臺也較多元。實務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司法社工在從事矯正服務過程中,應尊重服刑人員及其親屬。基於平等的原則。在實務方法上透過敘事治療的方法,“敘事治療是一種研究我們如何理解世界的方法”,瞭解服刑人員的心理狀況和社會關係情況,引導服刑人員重塑人生的信心,從心理上喚醒人理性的.良知和生活的信念,並針對不同的服務物件進行矯正和服務。

  (二)司法社工在從事矯正過程中以優勢視角理念,為服刑人員增量及實現自我增能,幫助服刑人員糾正犯罪行為和心理偏差,培養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和人生追求。優勢視角認為“案主應被視為是有能力、有價值的個體”,司法社工應考量服刑人員的角色考察其人生的經歷和體驗,同服刑人員建立協同和突破困境的陪伴的關係,尋找阻礙服刑人員迴歸社會的原因,助力其融入社會而消除不良因素的困擾。

  (三)司法社工協助司法人員設計矯正方案應體現“人在情境中”的理念。社群矯正領域的實施方案,傳統上較少關注服刑者配偶、父母、子女、鄰里和社會上對其有影響要的人。在罪犯服刑之初,其親友及周邊的過去的熟人往往覺得丟人,處於尷尬的狀態。據美國相關資料研究發現,在服刑期間如果家庭和其保持聯絡,給予關心,會穩定罪犯情緒,出獄後也不容易再犯。為此,司法社工需要做好社群服刑人員的家庭工作,取得其家人支援,並開展為其家人提供支援性服務,正如陸游所言:“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三、從福利多元主義看社會工作介入社群矯正工作

  社會工作參加司法矯正工作,在與修復犯罪人群的社會關係和促其迴歸社會,並以法律為準繩,從矯正物件的現實需求,依法為其提供合理福祉,助力服刑人員構建美好幸福的生活。探討社會福利和社會政策中的福利多元主義,以其理論來考察對社會工作參與社群矯正的意義,具有啟示作用。

  (一)福利多元集合對傳統福利模式的影響

  從世界範圍來看,各國從法律維度明確規定社群服刑人員具有的公民權利,“尊重罪犯並將其平等地視為社會一份子”此觀念是國際發展的趨勢。對社群矯正的工作而言,服刑人員接受刑罰制裁並被在國家治理層面限制其某種責任和義務,也可以在合法權利範圍內表達自身訴求的自由。從國家層面,社會福利作為一項最基本、直接的社會制度。福利多元集合的理論對傳統福利模式產生極大地影響,具有重要的價值。其摒棄了以國家為福利制度唯一主體性,既突出國家的安全保障又動員個人就業、家庭和社群等尋求保障意識。為社會政策設計了相關制度的創新模式,以社會多層面力量綜合考量福利供給的分配問題,對社群矯正工作的主體機制改革具有直接的啟發作用。

  (二)社會工作協同下的社群矯正工作創新

  福利多元主義是社會治理背景下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新理念。社會學家鄭杭生認為,“社會學是關於社會良性執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的綜合性社會科學”,社群矯正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探討福利多元主義的理論及其邏輯,有利於對社會工作參加社群矯正的開展,明確福利多元主義在社群矯正工作的定位,對社群矯正工作發展大有裨益。當下,社會工作方興未艾,理論與實務相結合,探討社會工作與社群矯正的契合,為社會治理創新發展提供樣本分析。結合我國的相關法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社群矯正法(徵求意見稿)》規定,建立和完善社群矯正工作,幫助服刑人員融入社會,迴歸社會,社會治理的重要任務。我國處於社會轉型期,單位福利漸於隱退,市場競爭加劇,社會風險加大,罪犯人群面對的困境更多。借鑑福利多元主義,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志願性、個體等力量的介入,透過服務在社群矯正、幫困扶助中引入社工、心理諮詢師等隊伍,對社群特定人群開展心理矯治、教育幫扶。利用社會工作專業優勢,彌補司法行政工作隊伍人手不足、心理矯治專業性不強等問題,有效提升司法行政部門的管理水平、專業水平,提高特定人員的矯治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昱。矯正社會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何雪松 社會工作理論[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