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花兒朵朵》

大班美術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花兒朵朵》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美術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花兒朵朵》,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目標:

  1.透過觀察、比較、討論等感受累加剪紙的特點,並初步嘗試用這一方法創作"花兒朵朵"。

  2.能運用折剪、畫輪廓的方法進行創作,體驗成功的快樂。

  準備:

  1.各色蠟光紙,糨糊,剪刀,托盤,抹布,鉛筆等。

  2.累加組合剪紙作品一幅(見圖1),其中一隻蝴蝶的花紋可以分離並移動。

  3.背景音樂,"三隻蝴蝶"背景圖(圖上有幼兒畫的若干花朵)。

  4.欣賞剪花娘子庫淑蘭的剪紙作品,豐富有關經驗。

  過程:

  1.回憶已有經驗,萌發活動興趣。

  師:我們聽過剪花娘子庫淑蘭奶奶的故事,也欣賞過庫淑蘭奶奶的剪紙作品,還記得是什麼作品嗎?庫淑蘭奶奶這幅作品是用什麼方法做的?

  幼:梅香騎馬。

  幼:用的是累加剪紙的方法。

  2.欣賞剪紙作品《蝴蝶飛》,感知累加組合剪紙的特點。

  (1)初步整體欣賞作品。

  師:這些蝴蝶是什麼樣子的?

  幼:大小不一樣,飛的方向不一樣。

  幼:有紅色的、黃色的、藍色的。

  師:在這麼多美麗的蝴蝶中,你最喜歡哪一隻?你覺得它哪裡最漂亮?

  幼:我最喜歡紅色的蝴蝶。

  幼:蝴蝶身上的鋸齒形花紋很好看。

  幼:蝴蝶身上還有波浪形、圓形和水滴形的花紋。

  師:這隻黑色蝴蝶翅膀上的花紋是什麼樣子的?

  幼:最外面的是鋸齒形,中間有許多圓形,像小太陽一樣。

  (2)初步瞭解累加貼上的位置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同。

  師:像小太陽一樣的花紋有幾層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教師將黑色蝴蝶上的太陽形花紋一層層地分離,便於幼兒觀察。)師:原來四層圖形從下到上,一層比一層小,而且它們的顏色也不同。

  現在我要把它們貼回去,該先貼哪一個呢?

  幼:桃紅色的最大,要貼在最底下,再貼綠色的、小一點的……最小的要貼在最上面。

  師:貼好後的花紋和原來的一樣嗎?怎麼不一樣呢?

  幼:圓形都貼到一邊去了,和蝴蝶小翅膀上的水滴形花紋有點像。

  師:看來累加貼上的`位置不同,產生的花紋效果也不同。

  (3)初步瞭解累加貼上的層數不同,產生的花紋效果也不同。

  師:蝴蝶所有的花紋都是四層的嗎?有沒有和它不一樣的?

  幼:小翅膀上的花紋是三層的。

  幼:還有蝴蝶的身體用了兩層累加,眼睛用了一層。

  師:累加的花紋有單層的,也有多層的,它們的色彩和花紋效果也不一樣。

  活動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以“花”為題材佈置欣賞、設計等內容,構成一個綜合性的創作課來擴大同學的審美範圍和知識範圍,在變換的創作樂趣中提升同學的想象力、感受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在教學中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們更加直觀形象的接受知識。是“示之以形、動之以情,愉快教學、快樂學習”的美術教學模式完美顯示

  在設計教學過程初時,收集了大量的花卉圖片,想運用花的不同造型讓學生對花有新的認識,更加形象直觀的感受花的美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花卉圖案在生活中的應用如:服飾、傢俱等圖片的展示更加堅定了學生們學習本課的信心。在談話匯入,創設情境後,讓學生在視聽環境中真實感受花的美。在播放時能不時地聽到學生驚訝的讚歎聲,對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與喜愛。就這樣,他們帶著這一份喜愛不由自主地進入學習的每一環節,並快樂學習。

  透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基本能夠掌握二方連續花的製作方法,學生在設計、繪畫、剪刻、漏印的製作過程中動腦和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並且每位學生都製作出了各具特色的花邊圖案,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榮譽感又一次得到提升。

  不足之處有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沒有很好地參與進來,教師應該鼓勵其學生激情創造,大膽誇張,讓學生享受創造的樂趣,快樂地投入角色,不一定要以現實世界的標準決定其合理性。這節課在課前花了很多精力去準備,以後也會再把這節課多磨一磨,希望可以上的更出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