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讀後感

《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蔣軍晶老師的《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相信大家對他並不陌生,他的閱讀課令人羨慕至極。蔣老師在自序中提到了希培養出來的孩子是熱愛生活的,是嚮往精神生活的,看到這句話,我也同樣深有感觸,因為這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我希望我的學生是善良的,是熱愛生活的,是在困難面前依舊能夠保持微笑,努力到底的。那如何做到在小學六年的時光裡培養這樣的孩子?如何去回答家長那句“我把孩子交給你,你會還我一個怎樣的少年”?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我們的孩子在校期間一直都是在上課,他們從課堂中汲取精神世界的食糧,來豐富自己,我們傾自己之所有滿足他們的所求。作為一線教師,我們都清楚的知道,一篇精讀課文一般都是兩個課時,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個課時,這樣的課時安排之中我們會給孩子講解字詞、品析詞句和段落、朗讀、分析文章的結構等等,即使沒有面面俱到,也已經是竭盡全力都教給了孩子。而群文閱讀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常規的模式,它不再拘泥於簡單的詞語教學,它對學生的思維、速度以及抓取資訊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在單位時間內閱讀相關聯的多篇文章,這就要關注孩子的閱讀速度,關注到他們的知識建構,這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一線教師,想要做好群文閱讀,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進行文章的選擇。在這本書裡蔣老師就先給我們介紹了優質群文的形成,想必對大家來說最難的.就是確定議題了。

  在這裡蔣老師提到了作家、體裁、觀點、人文主題、表達方式、閱讀策略等都可以作為確定議題的方式。在談及作家的時候,蔣老師提到了老舍先生,這讓我想起了四年級語文教材中的《貓》和《母雞》,這兩篇課文的語言生活化,與六年級課文《草原》有著怎樣的不同呢?是否可以放在一起進行群文教學呢?又比如豐子愷先生的《白鵝》和《手指》兩篇課文,能否找到可研究的點,讓學生進行深入探究。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說關於文章的選擇了,互文性,這是一個最重要的點了,也就是說文章的選擇一定要注重關聯性,或是有強大的矛盾張力,或是有明顯的整合效果,又或是便於發現規律。選擇好合適的文章之後,就是設計思路了,在問題的設計上一定要多篇文章共同設計,問題少而寬,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這也契合了蔣老師在自序中提到的“我希望孩子們是會思考,會發現”的觀點。

  當然書中還有很多關於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比如童話、詩歌、知識性文章等怎麼去教,還有很多的課堂實錄,大家可以借鑑一下。

  看完這本書,倒是解決了我眼前的一個難題。班級內很多孩子面對閱讀理解的時候頭疼,而且遇到略難的問題就會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現在感覺群文閱讀就是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因為群文閱讀時我們要關注孩子的閱讀速度,關注孩子的閱讀質量,關注問題的設計,它要求孩子要有自己的思考,在思維火花碰撞之下,為孩子們打開了新思路,這樣的訓練之下,相信孩子們的閱讀質量肯定會有質的飛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