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範文700字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範文700字

  《肖申克的救贖》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感,歡迎參考!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1

  青春,是一個美妙的詞彙,它代表了人生中最為美麗的一段時光;

  青春,是一個深刻的詞彙,它詮釋著人生中最珍貴的東西:自由、希望、友誼。

  於閒暇時刻讀完這篇著作,雖然已過數日,但它帶給我的感動卻久久未能平復。

  故事的主人公安迪多弗瑞,以前是個西裝革履、事業有成,前途一片光明的銀行家,自從他被冤指控殺了自己的妻子後,就被判無期徒刑而終身監禁在肖申克監獄。實際上並沒有殺人犯罪的他從此變得一無所有,他的前途與未來就這樣被毀於一旦,看似永遠無法翻身。

  監獄的生活雖不至於使人無法生存,但也足以使人身心俱乏。獄警兇殘地對待囚犯,並用骯髒齷齪的語言辱罵他們,就感覺獄警與囚犯是兩種不同的生物人與狗。獄警們始終見風使舵,壓迫欺負那些無力反抗的囚犯。囚犯並非無力反抗,而是他們體制性的放棄反抗在剛剛進入這種肉體和精神被束縛的體制時,他們曾經像一切剛剛進入肖申克監獄時的菜鳥一樣,憤世嫉俗,試圖反抗,但他們逐漸發現反抗等於徒勞時,就從對體制的反抗逐漸變為對體制的嚴重依賴。

  而安迪卻不同,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長為獄警諾頓洗錢,為囚徒們爭取著不多的權益和精神空間,比如當安迪頭一次利用理財特長為海利做事時,所要求的只是讓海利請難友們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著看著瑞德和赫伍他們喝。別人都不懂安迪為什麼這樣做,但瑞德明白那一刻安迪讓他自己和別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覺。

  安迪確實嚮往自由,這種自由,是發自內心的自由,所以他才不顧獄長的恐嚇,為監獄所有的人,播放義大利歌曲。那首歌曲就如同自由的陽光散在了每一個被拘禁人的心裡,飄蕩在肖申克監獄的上空。人們為這種聲音所陶醉,儘管他們並不知道這首歌的意義。但它代表了每一個嚮往自由的心它飛越肖申克監獄,奔向遠方。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2

  奧斯卡獲獎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中,肖申克明明是監獄,主角明明叫安迪·杜方,那為什麼不叫《安迪的救贖》?

  因為安迪救贖的不僅是他自己,而是肖申克監獄中的大部分人和大部分環境:安迪改變了監獄的圖書館,幫助許多囚犯考上了高校;安迪為囚犯播放了德國女高音的天籟之音,令他們感受到片刻的自由與希望;安迪走後,他在監獄中的傳奇以及他的逃獄成為了朋友們茶餘飯後最喜愛說的奇聞。除此以外,安迪改變最大的是瑞德,瑞德從開始說“希望很危險,許多人會為之瘋狂。”到片末“希望真是一件好東西。”安迪,在為自己的自由救贖的同時也救贖了瑞德的那顆凋敝的心,所以影片最後,好友倆在湛藍的大海邊相擁,讓人感到熱淚盈眶,因為比想象中多了一份救贖,因為比完滿更完美。在救贖自己的同時,其他人真的沒有一點影響嗎?安迪和瑞德說:“No!”救贖自己,何嘗又不是救贖別人。

  希望是指南針,它帶安迪到達了美麗的聖娜達盧:安迪用20年的時間挖出了瑞德所說的“用600年也挖不出的隧道”,爬過了瑞德無法想象的奇臭無比的下水道;希望是船,它帶安迪和瑞德兩位老友一同到達了美麗的聖娜達盧,瑞德那顆凋敝的心綻放出了光明與快樂。從一開始,安迪就找到了自己的聖娜達盧,所以他選擇騙過所有人,裝作喜歡石頭和國際象棋,其實是為了扔掉挖出的石頭;裝作與獄警為伍幫忙洗黑錢,其實是為了保護自己,為了尋找機會;買手槌為了雕刻國際象棋,其實是為了日後的自由。所以,找到了人生的聖娜達盧,下定決心為之努力,全世界都會為你讓步。

  有比在黑暗與孤獨中堵上生命去挖一條“600年都挖不出”的隧道更可怕的嗎?有比在恐懼中爬過一條500碼——相當於5個足球場距離的下水道更難忍受的嗎?可是隻有在經歷了黑暗與汙穢,你才能到達一個乾淨、光明的世界。

  找的人生的指南針,到達心中的聖娜達盧!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3

  除了安迪,從監獄裡其他角色的身上我也感觸良多。

  監獄圖書館管理員老布,是一個使我印象深刻的角色。他從少年時代就進入了監獄,在監獄中度過了50年,他已經習慣了監獄的生活,為了呆在監獄,甚至想透過傷害獄友的方式。

  在獲得身體上的自由之後,他發現對於這個世界,他已經無法適應了,他甚至多次想回到監獄之中,最後在掙扎中自縊了。他的經歷令人唏噓不已,但是卻給了我們很多的人生思考。監獄這個地方,不僅在生理上對人的人身自由進行限制,而且在精神上對人進行束縛。而形成這把無形枷鎖的要素就是長期的隔離和體制化束縛。馬克思說過“人是社會關係中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不單單是獨立的個體,而是與他人形成不同的社會關係,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社會關係造就了不同的人。而監獄這個地方,體制化的束縛使得一大眾犯人,尤其是無期徒刑的犯人與外界長期失去了聯絡,失去了與外界的溝通,久而久之,監獄就變成了歸宿,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這裡,更重要的是他對自由的那種渴望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消磨殆盡了,正如瑞德說的“如果你也在監獄裡舉辦了入獄40週年慶,也許你也會有和老布一樣的想法”。

  在瑞德出獄之後,他也深深體會到老布當年的那種心情,如果不是因為還有答應安迪的事情未完成,估計也會走上老布的道路。其實在我們的現實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有些犯人出獄後短期內重新作案,原因很簡單,他們已經不適應外面的世界,而是想要回到監獄去,其實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值得我們思考。老布在臨死前寫下遺書,說“當局已經不再在意我了”,這其實也說明了對於那些長期關在監獄服刑的犯人,他們為他們的過錯已經付出了代價,等到他們出獄之後,他們也許沒有了親人,朋友,甚至被唾棄,得不到認可,過著更加悲慘的生活,而監獄反而使得他們有歸屬感,人一旦沒有了歸屬,沒有了他人的認可,那麼他就會走上另一個極端。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4

  《肖申克的贖救》一部勵志電影。臺詞很有哲理,也很優美。在20世紀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在這座名為肖申克的監獄內,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註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的人生。監獄裡充滿了暴力,血腥,以及對人性的摧殘。安迪要在這裡度過餘生。安迪是個看上去懦弱,但實際卻非常堅強的人。他不怕毒打,堅持自己的意見。他聰明而有學識,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從沒忘記自己是個有尊嚴的人,從沒忘記希望和自由。

  當他入獄不久,他弄來了手錘,開始計劃逃生。在他的獄友瑞德看來,用手錘鑿出一條逃生之道,那簡直是天方夜譚。然而,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切都在默默地,靜悄悄的進行中。安迪是個表面逆來順受,內心卻是充滿對自由嚮往,他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他做到了,他用19年的時間,鑿開了一個重生之道。在獄中,他的才能是讓人歎服的,他的意志力也同樣讓人感到敬佩。

  然而,監獄裡的很多人是終身監禁。比如圖書室 管理員,他已經習慣了監獄生活,當他獲得假釋後,他不能適應社會,選擇自殺。獄友瑞德的一句經典臺詞,‘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這個圖書室管理員就是典型的被體制化了。

  在生活中,我們多少人在被體制化。被根深蒂固的影響著。比如一個家庭的習慣,一個企業的文化理念……’體制化‘是個中性詞,沒有褒貶,但當我們遇到負能量的體制化時,我們該向安迪那樣內心永遠充滿希望,勇敢,智慧,有計劃,有步驟,持之以恆的贖救自己。

  說道贖救一詞,讓我再次想起了安迪,他在監獄裡放了一首美妙動聽的音樂,這是對囚犯的心靈長期被壓制的一次贖救。還有他收了一個學生認字,很認真的從字母教起,這也是在贖救一個靈魂。

  影片的結尾算是完美的,安迪獲得自由,也幫助瑞德過上了他們嚮往已久的自由生活。

  用影片裡的臺詞做一次結尾

  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