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食糧》的讀後感

《人間食糧》的讀後感

  越發覺得,感悟永遠不在閱讀的當下,而在人生的經歷中。千萬個人眼裡的哈姆雷特,是千萬個人眼中的自己。就如米蘭昆德拉在《慶祝無意義》中所說的那樣——“大家都是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建立的一座座天文館上遠距離交談”。所以,任何的讀後感都狹隘而片面。都只在閱讀中找尋共鳴點,例如這本書。

  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紀德遊蕩世界時的散文隨筆。同時這本書也讓我感受到了,什麼才是最原生態的自由!這裡的“原生態”,並不是說要遠離社會,而是要關注自由超過一切,甚至包括自己。所以,為了獲得心靈的自由,紀德告別了所有熟悉的東西,忘掉了頭腦中的一切。他一路接受新事物的洗禮,用開放的心態擁抱變化,去找尋自身獨具、別處皆無的東西。可以說,離開是新生的前提,也是找回自由的前提。

  《人間食糧》裡,紀德用散漫的記敘,寫下他對人生的感悟。對納塔奈爾的傾訴,是對年輕的自己抑或是年輕的大眾的陳述。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在字裡行間找尋共通的困惑,而所謂的答案永遠不是唯一。我們在經歷中建構著自己的現在與未來。

  不要被過去過多的`牽絆手腳,認為現在這一瞬完全是過去的投射。看過比得到更重要,事物本身比你的理解更重要。你對著曾經的事物聊發感慨,你覺得你掌握了人生。然而,歲月流逝再回首,你會嘲笑那一刻的幼稚。人生的感悟總是不斷積累的,過多糾結於曾經只會舉足不前。

  感受過困惑、痛苦,也有過快樂、解脫,然後把這一切都納入己身,才能餵養出一顆豐饒的心,一顆自由的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