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觀看電影的心理、行為和態度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觀看電影的心理、行為和態度的調查報告

  【內容提要】本文透過調查,獲得相關資料後,分析了大學生觀看電影的心理、行為和態度等,以求透過大學生這一觀眾群體來了解我國電影觀眾的特性和電影文化的現狀,分析我國電影產業面臨的問題,併為探尋可能的出路提供依據。

  【關 鍵 詞】國產電影 電影院 電影文化 大學生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業餘生活時間逐漸增多,休閒娛樂內容也日益豐富多樣,電影作為一項雅俗共賞的娛樂活動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而在電影觀眾群體中大學生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同時因其兼具了電影的藝術與商業雙重身份所延伸出的藝術探索和輕鬆娛樂兩種相對典型性的受眾心理特點,研究他們的審美情趣和觀影傾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瞭解當前眾多電影觀眾的特性。為此,本次調查的目的在於瞭解大學生群體收看電影的具體情況,並加以分析和探討。

  本次調查在今年四、五月間展開,為期約三週時間。考慮到研究成本和操作的可行性、便利性,隨機選取了杭州下沙高教園區的五所大學,共發放了調查問卷450份,回收有效問卷422份,回收率為93.8%。其中男生178人,佔42.2%,女生244人,佔57.8%,女生略多於男生。

  具體調查主要由選修《大眾傳媒文化》課程的部分同學實施。採用的調查方式以書面問卷調查為主,同時也結合了網路調查等形式。

  調查的主要內容圍繞著大學生對電影的接觸度、喜好度、觀影動機、觀影途徑、觀影行為及對電影的認知、評價、態度等幾個方面展開。下面就這次調查結果做分析。

  1.大學生對電影的接觸較多,喜好度頗高

  本文對大學生電影接觸度的調查,在對調查結果彙總梳理後發現,6.5%的大學生最近一個月來一部也沒看,53%的大學生看了1—5部,29.1%的大學生看了6—10部,而看了10部以上的佔11.3%,中位數是5部,可見,大學生對電影的接觸程度相當高。

  就大學生對電影的喜好度而言,回答“非常喜歡”的佔23.7%,“比較喜歡”的佔51.4%,二者合計達75.1%之巨,回答“一般”的佔22%,表示“不太喜歡”的有2.6%,沒有人“很討厭”。這表明了電影這一集娛樂休閒、教育科普、藝術品味等於一身的文化藝術形式在大學生群體中具有較明顯的受喜愛程度。

  從性別分析來看,男女之間在電影的接觸度和喜好度方面差別不明顯。

  2.大學生看電影主要出於娛樂放鬆的目的,不少人也看重其藝術性,為精彩的經典情節而看

  在被問到看電影的主要原因時,有51.9%的被調查者回答“娛樂放鬆”,此外,“為精彩的經典情節而看”佔43.8%,“為大片新片而看”佔30.6%,為了“豐富見識或感悟生活”的佔26.5% ,為了“關注自己喜歡的明星”的佔28.2%,“為學習外語”佔13.7%,“其他”佔0.9%。因此,大學生觀看電影的最主要動機為“娛樂放鬆”和“為精彩的經典情節而看”,這也可以概述為娛樂性是大多數大學生看電影的動機,而藝術性也是一個被看重的電影元素。娛樂放鬆與藝術享受,也正是電影的商業與藝術的雙重特性所延伸出來的受眾觀影動機的反映。

  3.從喜歡的電影型別與電影產地來看,呈現集中化態勢

  對“您所喜歡的影片型別”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最喜歡的影片型別依次是喜劇片(51.9%)、動作片

  (47.4%)、愛情片(42.4%)、科幻片(28%)、動畫片(27.5%)、文藝片 (25.1%)、故事片

  (23.9%)、懸疑驚悚片(23.7%)、戰爭片(19.7%)、歷史紀實片(13%)。可見,從大學生所喜歡的電影型別上看,喜劇片、動作片、愛情片在觀影群體中呈現集中化趨勢,三者所佔比例均在五成左右。喜劇片在大學生最喜歡的影片型別中佔據了首位,這與大學生觀影的動機密不可分。從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大學生看電影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娛樂放鬆,而喜劇片正是以或詼諧幽默、或搞笑另類的風格滿足了他們的這一觀影需求。

  透過性別分析,發現男女之間在最喜歡的影片型別上差別較大。就男生而言,他們最喜歡的影片型別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動作片(64.6%)、科幻片(44.9%)、戰爭片(40.4%)、喜劇片(40.4%)、驚悚片(30.9%)。而女生最喜歡的影片型別依次是喜劇片(60.2%)、愛情片(53.7%)、動作片(34.8%)、動畫片(32.4%)、文藝片(27.5%)。這與男女兩性的心理特點直接相關,男性相對而言更加側重追求視聽美感的享受,對恢宏大氣、場面壯觀的動作片、科幻片、戰爭片更為青睞。而女性則更加側重尋求情感寄託,感情細膩,偏於感性思維,自然對喜劇片、愛情片、文藝片情有獨鍾。

  關於大學生對電影產地的偏好,調查顯示,美國電影最受喜歡,佔51.4%,其次是歐洲,佔22%,港臺,佔20.9%。接下來依次是中國大陸(16.6%),韓國(14.7%),日本(7.8%),其他(1.4%)。顯然,中國大陸電影並未得到大學生的推崇,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不強。分性別來看,男生對於歐美電影較女生更為喜歡,而女生對於韓國等亞洲地區的電影比男生更喜歡些。其中,男生中66.9%最喜歡美國電影,女生為34.8%;26.4%的男生最喜歡歐洲電影,女生為18.9%;而對於韓國電影,男女之間比例相差有一倍強,男生為8.4%,女生為19.3%。這種差異與不同國家的影片在風格和型別上明顯不同有很大關係,歐美電影中科幻片、戰爭片相對較多,對男生有吸引力,而韓日則愛情片較多,對女生吸引力較大。此外,也與大學生在觀看電影時所注重的因素有較大關係。

  調查顯示,影片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情節(72.5%)、題材(45.5%)、演員(42.9%)、視聽效果(41.5%)、思想性(35.8%),此外為導演(6.6%)、票房(5%)、獲獎(2.6%)、其他(0.9%)。應當說,從整體上來看,歐美電影在情節設計、題材選取、演員角色塑造、製作水準以及所彰顯的思想內涵方面都較我國大陸電影有客觀的`優勢,再加上美國電影以及香港電影多年來一直處於一個系統和完善的電影工業迴圈之中,己經開拓了較為穩固和良好的受眾市場,他們在大學生中的受喜愛是不難理解的。

  在“視聽效果”、“導演”與“演員”方面,男女之間差異明顯。其中,53.4%的男生更注重視聽效果,而女生為32.8%;因導演因素而去觀看電影的男生為11.8%,女生為2.9%;在演員於影片的吸引力方面,女生為52%,男生為30.3%。這說明了男生更加註重電影的視聽效果,對恢宏大氣、場面壯觀的影片更為青睞,而女性更側重於尋求情感寄託,偏於感性思維,對韓國電影以及好萊塢電影中所湧現出的俊男美女、好萊塢巨星更為追捧,她們當中有一部分人是追星族,因此在觀看電影時也更為注重演員等個人因素。

  4.透過網路觀看電影成了絕大多數大學生的首選,去電影院的比例很少

  隨著媒體的日益發展,人們觀看電影的方式與途徑也日趨多樣化。在被調查物件中,最經常觀看電影的途徑是透過網路,佔84.8%;其次是透過電視(上的電影節目),佔19.2%;再次為去電影院觀看,佔15.4%。另外依次是“在教室看”(9.5%),“VCD或DVD”(8.1%),“其他”(0.5%),“錄影廳”(0.1%)。透過性別分析,透過電視(上的電影節目)來進行觀看的差異較大,男生為12.4%,女生為24.2%,其他差別不大。這與女性為電視媒介的主要觀眾直接相關。

  可以說,網路時代已經到來,大學生作為網路媒體的重度接觸者,透過網路觀看電影漸成潮流。這與網路的普及性、便捷性、共享性與經濟性有很大關係。電影院作為一種傳統的觀影方式,並未表現出明顯的優勢,選擇去電影院觀看電影的比例只有15.4%。在被問到“您最近一次去影院看電影距離現在有多長時間”時,回答“1個月內”的佔23.7%,“1-6個月”的佔24.4%,“7-12個月”的佔10.2%,“13-24個月”的佔5.5%,“24個月以上”的達36.3%,男生回答“24個月以上”的比例更是高達43.3%。這說明許多人長期地遠離電影院,幾乎不去電影院看電影,這顯然不利於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美國電影業的發達與其有龐大的青少年觀眾群是分不開的,為此我國電影業有必要加強營銷,吸引更多的人前往電影院看電影。

  在“影響您不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主要因素”的回答中,“票價高”的佔44.3%,“有其他渠道(網路)可看”的佔43.4%,“沒時間”的佔23.7%,“沒興趣”的佔16.4%,“交通不便”的佔15.9%,“其他”為4.5%。其中,女生中有52.5%是因為票價高而不去電影院看電影,50.6%的男生是因為可以透過其他的渠道觀看電影。可見,票價高與網路上影視資源獲取的便捷性、經濟性是大學生不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主要原因。大學生畢竟是無經濟收入的純消費群體。

  關於大學生所能接受的去電影院看電影的票價問題,15.2%的被調查者認同5元以下,19%接受5-10元,回答“10-15元”的有23.7%,“16-25元”的佔15.6%,“26-40元的”佔21.3%,5.2%的被調查者接受40元以上的電影院票價。接受15元以內的比例為57.9%,其中,女生選擇15元以內的比例為65.2%,遠高於男生的47.7%,而選擇16元以上的男生比例要高於女生,男生為52.3%,女生為34.8%。這說明女生對價格高度敏感,如果降價將有可能吸引不少的女性觀眾。

  關於去電影院觀看電影的原因,調查顯示,因“約會需要”的佔36.7%,“影片本身的號召力”佔33.4%

  ,“感受好萊塢大片的視覺衝擊”佔26.5%,“打折/贈票”佔21.8%,“關注參演的明星”佔15.6%,“常規的文化/社交消費”佔13.5%,“好友推薦”佔11.8%,“其他”為4.5%。除“打折/贈票”與“關注參演的明星”項,男女有一定差別外(女生中有29.5%的人是因為有打折/贈票,男生為21.7%;11.2%的女生是因為關注參演的明星,男生為7.3%),其他選項男女間差別不大。調查結果說明,由於約會等社交需要是大學生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主要原因,由於電影本身的因素(包括視聽效果),也是重要的原因。而打折、贈票等價格因素,吸引女生去電影院的比例較高,不少女生也會因為電影中有喜愛的明星而去電影院觀看。

  大學生除了觀影的途徑主要以網路為主之外,他們對最新電影資訊的瞭解也大多借助網路,佔67.8%,其他為報刊雜誌(44.3%)、聽別人說的(28.4%)、電視(21.3%)、電影海報(20.6%)、廣播(2.4%),另有1.9%的被調查者不關注。就男女性別分析,除透過電影海報項有一定差別外(女生25.4%,男生14%),其他比例趨於一致。可見,對於電影資訊的宣傳渠道,可以考慮更多地傾向於網路媒體。

  5.大學生觀看電影的行為調查

  在“您一般會和誰一起看電影”項的調查中,63%是與朋友同學一起,33.9%是約會男(女)朋友,6.9%是陪同父母長輩,5.5%是一個人去觀看,“其他”項為1.7%。整體而言,大學生較多地與朋友同學和戀人一起看電影,電影成了一種聚會或約會,增進彼此的感情的方式。而陪同父母長輩一起看電影的情況很少,究其原因,一是大學生在家時間不長,有時間上的侷限性;二是在觀看口味與型別上出現代溝;三是在電影市場中較少老少皆宜的影片。相對而言,女生較男生更傾向於與朋友同學一起(女生為67.2%,男生為57.3%)、陪同父母長輩,而男生則較多地為約會戀人(男生為39.3%,女生為29.9%)或獨立看電影。

  關於大學生對觀看外國電影的原配音選擇上,76.8%的被調查者選擇原音觀看,10.7%選擇中文配音,其他則持無所謂態度。大學生英語水平相對較好,在觀看電影時頗為看重那種原汁原味的氛圍。

  6.大學生對電影的認知、評價和態度

  關於電影在哪些方面對大學生有較大的影響,回答“改變看待事物的角度(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佔59%,41.2%的被調查者認為看電影對他們平時行為處事的方式態度有影響,回答“時裝時尚方面的導向”的佔31%,“語言”佔24.6%,其他為5.2%。男女間除“語言”項無明顯差異外,“改變看待事物的角度(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男生為53.4%,女生為63.1%)、“平時行為處事的方式態度”(男生為35.4%,女生為45.5%)和“時裝時尚方面的導向”(男生為26.4%,女生為34.4%)方面均有一定差別。隨著西方電影的大量入侵,其價值觀乃至意識形態也潛移默化地得以滲透,它們將其所宣揚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形象化、生活化、情感化,對大學生思想與行為上的影響是巨大的。由於青年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定型,社會化過程還在進行,心理發展具有鮮明的過渡性質,他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往往會透過相同認識的共鳴與反差認識的衝擊而不斷整合與變動。

  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含色情暴力內容影片的看法較為理性也較為開放,回答“只要對影片的主旨表達有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但要注意一個度的問題”的佔52.4%;認為“人大了,自己有判斷力了,小孩子還是別看的好”的佔27.5%;回答“這是每個人的可選擇的權利,沒必要禁止”的有12.8%,男生更是高達21.9%;回答“很排斥,但別人看不看與我無關”的佔5%,其中男性為3.4%,女性為6.1%;認為“無所謂,偶爾看看,消遣消遣”的佔3.3%(男性為5.6%,女性為1.6%);也有不少的人認為應該禁止。相對而言,男生更傾向於接受,而女生傾向於排斥。大學時期正是性成熟和易於模仿的階段,但特殊的社會角色決定了大學生又必然處於性壓抑,外在評價與內心感受相沖突的階段,這種矛盾必須正確引導,使其形成正確的性觀念和規範座標,如果正面引導不夠的話,很容易影響到其未來的發展。

  那麼,中國電影是否有必要學習西方實行分級制呢?38.9%的大學生認為“要分級,這樣才能保證未成年人不看到暴力色情的影片”;28.8%認為“不必分級,但要把好關,保證內容健康積極向上就行”;13.5%認為“反正網上都能搜到,分了也沒用”,其中男生高達22.4%;另外18.8%持“無所謂,與我無關”的態度。整體而言,對於電影分級,支援和反對的大學生勢均力敵。

  7. 結語

  從調查結果來看,就像可口可樂、麥當勞一樣,西方電影,特別是好萊塢電影,也以它不同的生活形態和藝術表現,以及不同的價值觀念佔領了我國電影市場相當大的份額,包括大學生這一年輕而重要的受眾群體,這是值得反思和重視的。

  當前,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愈演愈烈,各國的文化交流和衝突日趨明顯,我國電影業顯然已受到了來自西方國家電影的滲透和挑戰,一系列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面臨著全球化浪潮對世界各國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全方面影響,中國大陸電影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全球化與現代化以及民族化的多重悖論之中”。①可以說,已到了迫在眉睫,必須尋求創新突破的時候了。

  近年來,中國大陸本土電影每年生產上百部,但其中大多數並不能及時有效地進入到國內影院發行,有些被禁,有些由於資金等其他問題所限。而美國和印度等國家每年有上千部電影進入商業運轉,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談我國民族電影業與好萊塢電影的抗衡,無異於螳臂擋車。“‘民族電影’這個概念在中國成為一小部分藝術電影和每年政府投資拍攝的沒有票房的‘主旋律電影’的可憐拼湊”。②顯然,我國電影產業的出路堪憂。

  “美國電影是在工業化的商業機制裡運轉,中國電影是在計劃下的政治體系裡運轉,少數中國藝術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對於中國電影工業來說沒有任何大的起色和良性迴圈”。③為此,有必要解決我國民族電影業中各個環節的弊病,建立良好的市場運作機制,鼓勵個性化電影與商業主流電影共存,減少政府對於電影創作的干涉,重建相對寬鬆的審查制度,規範電影產業環境,是拯救目前國產電影的必經之路。而將富有我國文化、民族特色的,又有時代感、全球化特性的電影給廣大觀眾,並將我國電影推向世界,提升我國的電影文化競爭力和影響力,這應該是我國文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註釋:

  ①蔡曉芳:《大學生視野中的中國大陸電影調查研究》,《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第169頁。

  ②郭小櫓:《中國需要什麼樣的電影——一次有關電影的調查報告》,《電影藝術》,2001年03期,第23頁。

  ③同上,第70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