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的讀後感1200字

《蒙古帝國》的讀後感1200字

  剛剛耐著性子把《蒙古帝國》第三部的《忽必烈》給讀完了。不管怎麼說,這是一套好書。

  在這幾本書裡,我看到了不經意中存在的親情,唯美得讓人產生幻想的愛情,深厚的而又百轉千回的兄弟之情以及勾心鬥角處心積慮維護自己地位的心情。上演的是近千年前的喜怒哀樂,折射的確是當今仍然存在的社會現狀。

  第一部《成吉思汗》這一本感觸最深的不是成吉思汗歷盡千難萬險,忍辱負重得來的豐功偉績,而是他和他的大兒子朮赤之間的父子之情。這種情感因為是在偉人的身上而不易表露嗎?還是一貫的矜持,一貫的自傲呢?只有當面對死別的時候,壓抑在內心深處的情感閘門頃刻間土崩瓦解。我想這是一生的遺憾,當可以在一起的時候,全然為了那面子,不知珍惜,不知如何去做,還不知去想辦法解決,造成了終生的遺憾。我想,這不止是在親情方面,他還可以涉及的更廣。此書,隨著朮赤的離去進入了我所認為的高潮,我的心情也跟隨作者也許是略顯的誇張的文筆浮浮沉沉,以至於當看到朮赤離開,潸然淚下。他的優秀,他的自卑,他的沉默,他的難以表達,以及他對於寧靜平和的嚮往,深深地喜歡……英年早逝的嘆惋,留給後人的還有無盡的遐想。

  第二部《拔都》——朮赤的`兒子!

  西征建立赫赫戰功,建立金帳汗國,成就豐功偉績,當然還有終生不渝的愛情。英雄美女的愛情,總是讓人為他們祝福。然而沈清雅選擇的離去,到底是對是錯,難道留給自己的留給對方的不是無盡的等待嗎?我原以為這樣的選擇令雙方都痛苦不堪,沒想到的是也許只有離開,才能留下最美好的回憶,不必為某些勾心鬥角做準備,而全然收穫,或者說收穫了大半。離我們這些平凡人太遠,不切實際。若是一樣的信奉長生天,藍色的天空,藍色的高原,藍色的湖泊,藍色的小河,是否也向他所說,天空下的人們也一樣崇尚著永恆,崇尚著純真……

  拖雷,我想對於拖雷的認識是從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開始的,記得當初是憨厚的郭靖同憨厚的拖雷結成了安答,兩人情意深重,最後郭靖負了華箏,華箏同拖雷遠走大漠,再也不進中原一步。當時覺得華箏好偉大,對郭靖實在太好了,甚至黃蓉都未必及她,她的感情才是實實在在的無私。而作為兄長的拖雷既是對妹妹的收留還有對於郭靖的情誼。再次讀到認識到拖雷已經是現在這個時候了。也許所謂的華箏是一個虛擬的人物,而拖雷仍是演繹著作為一個好兄弟的角色。他遵守了父親的囑託,擁護自己的哥哥窩闊臺當上大汗,雖然當初對於他的擁護聲並不比哥哥低。穩重的窩闊臺汗雖然對於拖累很敬重,奈何小人讒言太多,對自己的弟弟開始猜忌。這就是權利的悲劇嗎?若是為了它,失去了原本最寶貴的東西,還有什麼意義呢?拖雷巧妙地化解了那些陰謀。然而當窩闊臺汗病重,陰謀的教主秉承長生天的旨意,說是隻要拖雷喝下符水,大汗即可痊癒。為著哥哥的生命,拖雷明知道 符水有問題,況且窩闊臺並不允許他喝,他還是喝下了有毒的符水。臨死前的他,仍然沒有忘記整個帝國的利益而是對聰慧的妻子蘇如夫人囑託一二,這件事情就此封藏了十八年。拖雷是重情重義的,他是一個讓人不由得萌生敬意的人。然而當在權利面前時,很對人做的是為了它而爭得頭破血流,不惜手足相殘,歷史上的悲劇好多好多。

  第三部《忽必烈》統一中國中,戰爭太多,維護政權的勾心鬥角太多,我不喜歡。勉強讀完,為著元的短命而嘆息,忽喇喇似大廈傾?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這些都是歷史的問題,也是現世該思考的問題。

  可悲?可嘆!可敬。可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