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出門讀後感三篇

第一次出門讀後感三篇

  【篇一:第一次出門讀後感】

  我從來沒有單獨去過外面上課,好不容易盼到了一個大好機會,我豈有不去之理呢!

  我早早地就和媽媽談好了。第二天一早,我自覺地準備好了課堂用具。但是,家人擔心過度,又給我手機,又給我MONEY的,讓我的輕裝變了“味兒”。輕裝就是最簡單的,現在好了,手機和錢都怕丟,不再是那麼簡單了。

  我坐上了車。車上熱得不得了,凳子也滾燙滾燙的,簡直像一個蒸籠。我的汗水像瀑布一樣滴了下去。真是的,又碰上了堵車,太倒黴了!

  好不容易到了楊家坪,卻發現時間還多得不得了,我可不是那種坐得住的人!於是,我又去商店逛了逛,正好中意一把漂亮的扇子,我就買了下來。剛好時間到了,我立馬就去上課了。

  下了課,我覺得自己暈乎乎的,就買了一根冰棒來吃。我一看時間,十二點鐘了他們一定等我吃飯呢!想著就坐上了車回了家。

  雖然沒人送我不習慣,但我卻自由了幾分,你們說是不?

  【篇二:《第一次出門》讀後感】

  看到這個標題,我想到的是一個十八歲的少年出門遠行時發生的一些趣事兒,第一次深入接觸這個社會的興奮而複雜的心情,或者是受到了什麼刻骨銘心的震撼。看完全文後我才發現什麼也不是,但是的確讓我刻骨銘心,我原來從未讀過這樣的小說。初期的熱情,為了遙遠的理想而執著。剛滿十八歲的“我”懷著憧憬獨自上路。告別童年,告別過去,是成長的第一步,去尋找自己的未來。路上,一直問人前面有否旅店,他覺得在旅途中不能沒有旅店,就像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覺得人生不能沒有理想。年輕的我們總是帶著理想出發,並試圖在某個地方找到它。

  而中期的疲憊,因找不到理想而困惑。不斷起伏的柏油公路,暗示著將遇到的折磨,爬上高處再滑向低處,如此迴圈,他始終看不到旅店。於是,他的熱情逐漸冷卻,取而代之的是跋涉的疲憊和困惑。因此,當他看不到旅店時便選擇了汽車。現在他根本不在乎旅店,反正前面是什麼地方對他來說都不重要了,只要汽車馳著,那就馳過去看吧!現實的安逸讓心靈得到了暫時的滿足,就如在平庸的生活中暫得了安逸,完全把自己的'理想,拋在一邊,不管這種方式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不管這樣的生活將把自己帶到何處。

  後期的坦然,他想要的就這麼簡單。人總要接受現實,並且在現實中尋找自我安慰,學會坦然。就像每個在年輕的時候都夢想著將來要轟轟烈烈地幹一番事業,但真正步入社會,發現一切都不像自己當初想象的那樣,所以只能學著坦然面對。

  讀這篇小說,感覺是在一個夢境之中,但這個夢有時那麼地真實;不知道它具體告訴我們什麼,但又在無形中與我們的心靈深處相契合。筆者之所以選擇這篇作品正是被它的偏向於人生哲學的意蘊所觸動,也是因為與文中的“我”產生共鳴,覺得像現實中的自己。

  【篇三:《第一次出門》讀後感作文】

  從我記事起,雖然有過很多第一次,但記憶猶新的還是第一次出門的經歷,回想起來至今仍歷歷在目。

  那是去年寒假,我很是想念姥姥,可媽媽剛生了妹妹不能出門,經過商量,媽媽同意我自己去姥姥家。就這樣憑著記憶中的路線,我興高采烈的踏上去姥姥家的旅途。

  我先去離家不遠的公交車站熟練地坐上88路車,在二環南路站熟悉的下車後又順利上了27路公交車,找了個靠窗的空位坐下,車子緩緩前進,透過車窗,我在欣賞窗外擦肩而過的高樓大廈中,不知不覺睡著了。不知睡了多長時間,還在睡夢中的我迷迷糊糊聽到,"經六路到了,請帶好行李物品,準備下車。″壞了,坐過站了,我在睡夢中驚醒,來不及多想趕忙下車。下車後看著陌生的路,心裡不免有些緊張,這時我靈機一動,走到馬路對面上了一輛反方向的27路車,往回坐了兩站,在營市街站下車後,準備再坐去姥姥家的短途客車。這時身後有人問道:"小姑娘,一個人要去哪兒?″我怕是壞人,就故意放大聲說:"我爸媽在後面″,說完就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繼續等車。這時來了一輛掛著濟南——長清的客車,我連忙招了招手,車子減慢速度停在了我身邊,上車後,客車繼續前進,我不再迷戀車窗外的風景,而是想著日思夜盼的姥姥。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行程,客車到達了終點站,我高興地下了車,穿過熟悉的街道,邁進了姥姥家的大門,…

  感謝這次出門的經歷,讓我收穫了勇氣,收穫了信心,更收穫了成功的喜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