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處的幸福》優秀讀後感(通用13篇)

《恰到好處的幸福》優秀讀後感(通用13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恰到好處的幸福》優秀讀後感(通用1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恰到好處的幸福》優秀讀後感 篇1

  在每人的心中都有一個五彩斑斕的夢想,併為之去奮鬥、努力,而這個奮鬥努力的過程就是成長。

  有人說,“一年一年長大,這不也是成長嗎?”對,這也是成長,但是年齡的成長,為夢想去努力是心理上的成長,前者與後者皆為成長,但有著實質性的區別,後者對我們也至關重要。

  我的夢想就是希望我可以幸福。幸福是一種心的富足,不以物質的多寡來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愛的感受,恰到好處,是一種哲學和藝術的結晶體。它代表的豁達與淡然,是幸福門前的走廊,輕輕走過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門環。

  許多人的期望很高,但期望並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恰到好處。期望太高了,達不到,就會心生怨恨和沮喪,長久以往,就會喪失信心。期望太低了,沒有動力和目標,得過且過,也會讓人萎靡不振。所以,期望和夢想都要合理,在願望和實際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有些人的夢想是長命百歲,我認為生死並不是勝敗與否的決鬥,只是無盡長河中的一環,泰然相向,生命之高下並不決定於綿長或短暫,更在於豐美和深邃。幸福是思想的花朵,和身體器官是否無懈可擊並不相關。

  太多的人習慣珍藏苦難,甚至以此為傲和自虐,這種對苦難的持久迷戀和品嚐,會毒化你的器官,會損傷你對於美好生活的仔細體察,還會讓你歧視沒有經受過苦難的人。

  幸福還要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上。我以為,真誠是一門藝術,真誠是一種勇敢坦誠的生活態度,他是我們思想和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似乎因清澈透明而軟弱無力,但實際上,他其實是強韌而富有彈性的,是我們乾爽清正而簡潔明快。

  感動也是一種幸福,在物慾橫流的生活中,頑強閃現著鑽石般的瑰彩。

  對於“每人都有一個夢,當夢碎的時候,就是認命的開始”這句話我不是特別認同,因為我不想認命,命運是靠自己爭取來的。

  我們會有偶然的“迷路”,也必然會有許多灰暗的時刻,但是人生不會因為我們的“迷路”或灰暗,而停止流轉,世間的一切也不會由於我們情境的失落而駐足不前。

  幸福只要你肯認真尋找,那就比比皆是。幸福不是一種顏色,也不是七種顏色,甚至也不是一千種顏色……幸福比所有這些相加還要多,幸福是無限的。

  恰到好處的幸福就是我的夢想,我會堅持這條路走到最後。我不怕“迷路”,因為我的夢想就像一盞燈,照亮我前方的道路,然後一步一腳印走到終點。

  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們的夢想引領成長。

  《恰到好處的幸福》優秀讀後感 篇2

  這本書是一本有點哲理的書。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幸福是一個人心的富足,不以物質的多少來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愛的感受。恰到好處,是一種這裡和藝術的結合。它代表的豁達和淡定,是幸福門前的長廊。慢慢地走過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大門。這本書還告訴了我們做人一定要真誠不能虛偽;我們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感動,珍惜了自己的感動就等於珍惜了自己的生命;做人一定要真實不能裝B,因為你真實了,大家就都安全了;還告訴了我們人的全部活動是三種無法逃避的關係:第一重是人和自然;第二重是人和自我;第三重是人和他人。我還明白了孤獨是一種獸的珍貴屬性,表現了一種獨來獨往的自信和勇猛;知道了面對相沫以濡的同道和自己的後代,我們是非常重要的;幸福常常是朦朧的、樸素的,而不是轟轟烈烈的;苦難也和幸福一樣,分很多層次,好像一條漫長的臺階;還懂得了世界上有三件事不能儉省:第一件是學習,第二件是旅遊,第三件是鍛鍊身體,這三件事一定不能儉省。還知道了柔和有時比粗暴更有力量;人和人之間並不是很容易溝通的;緊張並不是強大,而是懦弱的一件塗著迷彩的舊風衣;在愛中領略被愛,會有加倍的豐收;當一個人不能接納自己,不能和自己友好地相處的時候,他也會不能和別人友好的相處;當人休息的時候,不要輕易地放過那稍縱即逝的痛楚……

  這本書中的道理遠遠不止,聰明的同學們快去書中尋找吧!

  《恰到好處的幸福》優秀讀後感 篇3

  最近在讀畢淑敏的《恰到好處的幸福》,感覺在經歷著一場洗禮。以前高中時候也喜歡她的散文“我很重要”,很敬佩她那種自信。

  《恰到好處的幸福》適合慢慢品嚐,每讀完一篇我都思緒萬千,讓我回味的不是那些文字,而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卻強烈感受著的東西。我第一次得以瞭解——那精神的三間小屋,是盛著我們的愛和恨的小屋,是裝著我們得以生存的事業的小屋,是安放著我們心靈淨土的小屋!第一次懂得獲取幸福的方法很簡單,它便是付出、分享和愛的感受;是遇事時所表現的豁達和淡然;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境界!

  很多人都在思索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其實應該思索如何才能在遇到問題時讓內心做到恰到好處!畢淑敏說:“恰到好處,是一種哲學和藝術的結晶體。它代表的豁達和淡然,是幸福門前的長廊。輕輕走過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門環。”

  就像現在,我安靜的坐在桌前,寫下這些文字,旁邊是一杯檸檬水,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我還記得早上課前時,我和李老師一起聽孩子背誦所學兒歌,雖然他們還是不能進行齊背,但是我看到了他們的努力,相信他們會在六一展示中有很好的表現;上午課間活動時,猛然間發現平常不愛運動的寶寶竟然主動要求參與遊戲;中午放學時,孩子們不用我的提醒就能手拉手站隊,這一天又是一個好的開始!

  幸福是一種心的富足!我很幸福,希望你們也幸福!

  《恰到好處的幸福》優秀讀後感 篇4

  她豐富的人生經歷本身就是一部回味且悠長的故事。年輕時在新疆伊犁當軍醫,後來當心理醫生,慢慢地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接著到世界各地旅遊。她被王蒙成為“文學的白衣天使”。她就是畢淑敏。

  喜歡她,喜歡她的幸福之道。

  忘不了那句話:深深的話我們淺淺的說,長長的路我們慢慢地走。

  她就是這樣一個體驗生活,感受內心,用文字將幸福與人生進行鞭辟入裡的詮釋的那個人。醫生、心理諮詢師、作家,這些頭銜,我都不想用來稱呼她。我應是幸福的引領者,幫你構建幸福心裡地圖的那個先導者。

  她的這本《恰到好處的幸福》,我早已購買,但是想到肯定又是心靈雞湯類的書,於是束之高閣。

  當如今再次拿起時,已是灰塵遮面,但封面那淡淡的綠色,那靜謐溫馨的鄉間別院圖畫,還是把我一瞬間吸引,有了想讀的慾望。

  於是,一口氣讀完。

  也就是從此刻,她打破了我對這一類書的偏見。原來編寫幸福書籍的人,自身也曾有彷徨無助、愁腸百結的時候。那種對生命有著深刻體驗,感受到人類渺小與天地浩瀚的人,才能帶你拍打幸福的門環,揭開幸福的密碼。

  為什麼我會如此信服於她?

  我想這是她的文字,那種平靜的文字,卻能讓你心靈波瀾壯闊。那種質樸真誠的散文式語言,訴說著自己對生命刻骨銘心的感悟,對生活恆古不變的熱愛。即使有些文字看似在傾訴悲觀、難堪與傷感,但文字到了人的心裡卻是智慧人性的閃現。

  書中很多話,是可以放在心裡反覆回想的。當你讀到它時,才會茅塞頓開,大徹大悟。

  最喜歡書底的那句話:讓我們始終有勇氣特立獨行。不溫不火,不疾不徐。將記憶自拔於困頓的泥沼,將希望播撒於每一寸光陰。

  《恰到好處的幸福》優秀讀後感 篇5

  有人說,讀畢淑敏會給人一種清澈感,我甚感贊同。人生總有團團迷霧,我們都是在霧裡行走的人,有些時候我們需要別人給我們指點迷津,走進人生的局裡,我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卻總會有人走在我們前頭,比我們早經歷了我們生活以外的生活,感悟了我們還在迷茫困惑的問題。

  我一直奉行一種信念,在經歷中體驗,感悟。生活不是什麼虛大空的概念,而是我們時時在進行的活動。對生活的定義在於我們做了什麼,而價值觀(觀念)是指導我們怎麼做的行為準則。假如沒有價值信仰,我們就會像無頭蒼蠅,時時飛進人生的網中,尋不到心靈的出口。

  這本書就是特別好的人生之書,我不知道對其他人是不是這樣,對於我而言,它是如此。我最喜歡的野生作家大冰說過一句話,真實自有萬鈞之力。而真實就源自生活,源自體驗。畢淑敏用自身的生活經歷現身說法,告訴我們該如何思考,如何面對人生。

  “恰到好處”是一種什麼生活狀態?我認為過之或者不及都不算恰到好處。多了會變成浪費,少了會變成不公平。這種思想和“中庸”思想有不謀而合的奇妙之處。

  真誠是什麼?畢淑敏說,光有真實還不夠,還要加上善良,才是真誠。心直口快應該算褒義詞,但是有人可能因為你的心直口快而受傷,而想不開,這就不是我們的本意了。本著善良的原則,真實才自有萬鈞之力。

  謊言可以說嗎?善意的謊言呢?想過自殺嗎?流淚可以嗎?人生不順怎麼辦?壓力緊張呢?她娓娓敘來,用自身的經歷告訴你,我是這麼做這麼想的。

  生活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但是行為準則卻是九九歸一的簡單質樸。生活是一本厚厚的書,還需要我們細細品味,各自體會個中滋味。感謝這世上還有人認真寫人生之書。

  《恰到好處的幸福》優秀讀後感 篇6

  恰到好處就是度的掌控,做菜要掌握好火候溫度,才有爐火純青的妙不可言,喝酒要把握住“肚量”,不過量最是舒服狀態,溝通時語言的熨燙妥帖在於控制距離感,嘴上有分寸,這些都是恰到好處。

  恰到好處的幸福,正是度的分寸,平衡的把控。不增一分不減一寸,不驕不躁,不急不緩,正是好時節,最佳狀態。生活中用力過猛和不出力的情況非常多,造就出諸多家庭的不協調,不幸福,恰到好處是經過生活的打磨錘鍊,而後頓悟的人生哲理。凡事剛剛好就是圓滿,“七分”的人生尺度便是理想狀態,盈滿則虧就是告誡人們凡事不強求,不要追求完美,微醉的狀態最是快活。

  關於幸福,怎樣算是幸福,個人認識理解不同,但內心充盈著滿足感是幸福的必要條件。幸福沒有形,看不見摸不著,卻能讓人真切感受到,擁有著或奔赴在幸福的路上。

  時間是劑藥,年齡便是分水嶺,許多事情,到了年齡自然頓悟、開化,無需提醒,有種茅塞頓開、醍醐灌頂、無師自通之感。每個階段的幸福感都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幸福的標準隨之降低,由當初的理想高空緩緩地走下雲端,越來越隨著自己的成熟,幸福感貼近本分接了地氣,迴歸到最樸素自然的生活狀態。

  不惑之年的幸福就是,上有老下有小,擔負既幸福,有愛人有朋友,心情不暢有人陪。早晨能看到日出,晚上會披星戴月,三餐簡單溫暖,動手操勞。滿眼是風景,雲淡風輕,閒暇時守著小窩,曬曬太陽,喝喝茶,看看書,想想過往與未來,精神不倒,不辜負陽光,好日子就是一點一滴地真實過生活。陽光時晾曬,雨天時聽聲,恰到好處地配著自然,心隨境動,就是人生最美妙的幸福感。

  《恰到好處的幸福》優秀讀後感 篇7

  關於“幸福”的話題,央視曾做過“你幸福嗎”的調查,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有一位外來務工人員回答:“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問我。”但當記者再一次問“你幸福嗎”,他的回答是“我姓曾”。越來越快的工作、生活節奏,物價上漲、買房難、看病難等問題,人們常感受到的是“壓力山大”,幸福的感覺似乎離我們很遠。相比,英國報社也曾向社會有獎徵答“誰是最幸福的人”,結果顯示第一種最幸福的人是剛給孩子洗完澡,抱著嬰兒的母親;第二種是治好了病人目送病人出院的醫生;第三種是在海灘邊築起沙堆的孩子。這個例子在提醒著我們,只要認真尋找,幸福比比皆是,它沒有統一的標準,也不與財富、地位、聲望成正比。

  畢淑敏說,不容易感受到幸福的人,常常是因為對事物抱著“不合理的期望”。如看到好房子,就設想能在這屋裡結婚生子;看到豪華跑車,就設想能開著它風馳電掣;看到別人的嬌妻,就想著未來伴侶定要傾國傾城;看到別人活到90歲,就渴望自己趕超100歲……若達不到,就感受不到幸福。其實,期望並不是越高越好,期望也需要“恰到好處”。房子不用大,夠用即可;車子主要功能是代步工具,而不是彰顯財力的勳章;另一半不必國色天香出人頭地,價值觀相同、有共同語言,就是神仙伴侶;身體健康不必求全,體檢表上有了向上或向下的小箭頭,可以實時糾正。生命之高並不決定於其長短,更在於其豐滿和深邃。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能說,我很幸福,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勇敢的人依然可以微笑的說:“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

  畢淑敏說,幸福常常是朦朧的,轟轟烈烈的幸福並不常見,大多數幸福總是悄悄撲面而來,要常常提醒自己幸福,並對自己說,“請記住這一刻”,幸福就會長久的伴隨我們。

  《恰到好處的幸福》優秀讀後感 篇8

  暑假裡我讀了許多書,其中《恰到好處的幸福》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本。

  《恰到好處的幸福》是畢淑敏文集·溫潤幸福系列中的一本。大部分名著都有作者的簡介,當我讀完時,我就知道這是一本好書。

  當我讀第一遍時,我就被畢淑敏的智慧所傾倒,書中的文章或是闡述、或是以自身經歷、或是用故事、或是以問答等等形式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的人生哲理,使我受益匪淺。

  當我讀第二遍時,我又一次被畢淑敏的智慧所傾倒,我發現書中的文章並不僅僅是我開始以為的闡述人生哲理,而是所有文章都聯絡在一起圍繞一個主題——幸福。例如書開頭兩篇《恰到好處的幸福》《幸福的七種顏色》,這是顯而易見的;還有《研究真誠》這篇,就像文中說的“真誠是有層次的,可以分成建設性和破壞性兩種”,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更多更豐富向這個並不美好的世界貢獻我們建設性的真誠,這不就是幸福麼;或者是《對自己誠實一點》這篇,如果我們能夠在別人面前不費盡心思地裝、做作,我們眼中的別人也是真實的,這不還是幸福麼……

  當我讀第三遍時,我開始思考:幸福這種令人愉悅的東西都要恰到好處,還有什麼也要恰到好處呢?突然我想到了夢想。夢想也要恰到好處,這樣才能給人提供動力,讓人前進,如果夢想遙不可及又或者觸手可及,前者會喪失動力,後者則會懶惰不前。記得我小時候老師問我我的夢想是什麼,我總是回答:當科學家。這時老師就會獎我一朵小紅花,但當我慢慢長大了,成熟了,才發現這個夢想離我是那麼遙遠,我開始慢慢喪失熱情和動力,這是朋友告訴我讓我在科學家的道路上定一些小的夢想,這些夢想要恰到好處,我試了試果然有效。所以我們的夢想也要恰到好處,這樣我們才能在夢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夢想是一個美好的、令人嚮往的詞,而恰到好處的夢想就會引領我們成長。

  《恰到好處的幸福》優秀讀後感 篇9

  感謝學校給我這個靜下心來讀書的機會,我在拿起這本書來的時候心裡就想,要不是開學要做讀書交流,我是不會在這麼忙碌的`過年時間去靜心讀書的。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不免還是有完成任務的心態,所以是數著頁數讀的。第一天讀了10多頁,覺得這本書語言細膩平實,還不錯。第二天我是正真讀進去了,像清新的泉水盪滌過心間,一口氣把它看完。因為這本書似乎使我忙碌的心也放慢了腳步,整個人像細細品茶感悟人生一樣悠然,心裡感覺很幸福。這便是讀書靜心的好處吧。

  我想用“直擊心靈的魔法書”來概括我對這本書的總體感覺,更對這本書的作者畢淑敏油生喜愛和敬佩之意。雖說也喜歡過一些作家,但對畢淑敏的喜歡更加上了敬佩之情。她把探究生命和幸福這麼深奧的問題以細膩平實的語言展示給讀者,以春風化雨般的濟世情懷感染著讀者。相比揮筆潑墨的大氣我更喜歡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柔和與心靈的輕撫碰觸。畢淑敏本人在藏北雪原的工作經歷使她體驗過生命所能給予的最大苦難,同時也讓她置身於博大高山和浩渺星空從而感受著生命的渺小。正是這種人生體驗,她才能把生命和幸福看得如此透徹。從她筆尖流淌出來的文字,如清澈的溪流緩緩流入人的心田,不愧被讀者譽為“文學界的白衣天使”。

  讀完她的這本書中,我思緒萬千。我想即使我們現在可能不會經歷生命有時的脆弱與渺小,但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生命的可貴,我們要珍愛生命。生命中的幸福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越是刻意去追逐幸福,幸福反而會如流沙一般逝於掌心。其實幸福是一種心態,當你積極樂觀時,你便能更多的感受幸福。可當你悲觀失望時,幸福便會悄悄地遠離你。所以當你幸福時,你要珍惜,千萬不要再追加慾望,否則會適得其反。當你感覺不幸福時,你要樂觀,因為有時會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恰到好處的幸福才是幸福的最高層境界。人生之路如此漫長,對待幸福需要且行且珍惜!

  《恰到好處的幸福》優秀讀後感 篇10

  畢淑敏,是我國的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的碩士,地位在中國可想而知。

  她的文字清新而優雅,簡潔而不失韻味。像春天的在春風中搖曳的雛菊,清新小巧樓臺露重月輝清淺,雛菊扶疏影亂。像夏日炎炎中的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仙子,亭亭淨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像秋日中的秋風紅葉,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像冬天中的臘梅,一樹寒梅白玉條,回臨村路傍溪橋。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她的文字像咖啡要慢慢品嚐,久久使人陶醉其中,無法自拔。她寫的文字都是真實的,卻是摸不著,看不見的物品,卻又價值連城。她教會我們怎樣學會愛與被愛,學會如果一個人從不撒謊,這便是世界上最可笑的謊言與笑話。她告訴我們很多很多,我欽佩畢淑敏的文字。

  她的文字具有丁立梅的優美,具有梁衡的哲理,具有辛棄疾只能用羊毫軟筆代替刀槍的豪邁,具有李白的飄逸膽大,但卻又有著獨特的風格。她的文字像桂花嬌小但芬芳,使人難以發現。

  《恰到好處的幸福》優秀讀後感 篇11

  最近,我讀了畢淑敏的《恰到好處的幸福》。這本書的閱讀週期較長,因為讀完一小節總要思索消化好久,“恰到好處的幸福”並沒有那麼容易感受和尋找。

  書中內容並不是高談闊論,滿篇雞湯,也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以平實細膩的口吻講述每一個故事,從作者自身的經歷與感悟出發,閱讀時,心靈彷彿會得到安撫與鎮靜。作者把探究生命和幸福這麼深奧的問題如春風化雨般潺潺道來,自然而然的讓我們思索生活的意義,讓我們感知幸福的真諦。

  讀完這本書,我感觸萬千。我們忙於生活,奔於生計,幸福感彷彿越來越弱,我們見慣了高樓林立,琳琅滿目,心靈被物質和浮躁填滿,會心一悅的時刻越來越少。曾無數時,想逃離都市,深入山林,好像山野深處真有淨化心靈的神奇力量,其實不過是對自己所在生活短暫逃離的避世快感。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一切又是迴歸原初。所以我們真正要改變的是生活的態度,要卸掉生活的枷鎖,懂得如何與自我和解,如何與心靈對話,重新構建與定義關於幸福的理解。每一章細細讀來,都會重新整理我對事物的看法,更加佩服作者對待生活的態度。比如“對自己誠實一點”。我們好像有兩個自我,我們總是希圖表現的比我們實際的情況要好一些,按照世俗的標準總有更多的更,我們總是把不真實的自我呈現在別人面前,而那個真實的自我總是被掩藏和遮蓋,久而久之,我們就會變成一個分裂的人,壓抑自己的情緒,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其實這樣很累,如果你覺得自我不夠完善,應該讓自己變得完善起來,而不是敷衍、遮蓋和欺騙,不要浪費精力去織補一個不真實的自己,節省出更多的能量去做更多的事情,也許會事半功倍。還有“面對不確定性的忍耐”。我們總是在擔憂一些不確定的事情,比如房價越來越高,我們是否能負擔起,比如工作越來越多,到規定期限我們是否可以完成,比如孩子這麼調皮,將來的他是否會有出息等等..我們總是不自主的給自己新增一些煩惱,何必浪費精力在一些不確定是事情上,正如作者所說:“我不能確定我哪一天會死,但我可以確定活著的每一天都饒有興趣的度過,我不確定我的婚姻一定幸福,但我可以確定自己的誠懇和投入。”不確定是暫時的,確定是長久的。

  幸福大多是樸素的,它沒有轟轟烈烈,它是細水長流。感知幸福是需要我們慢慢學習的,人生是有很多的苦難,而我們總是容易記住痛苦的感覺,總是說幸福來之不易,因為它好像來的很慢,走的很快。其實是我們不懂得如何去感知幸福、去享受幸福。幸福是需要以一顆平和之心慢慢去體驗的,它是一種心的富足,不以多寡來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愛的感受。人所處的環境不同,但凡禍福相依,苦樂參半,只要從容處世,看淡得失,積極努力發掘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不攀比,不自惱,相信幸福的感覺就會接踵而來。

  《恰到好處的幸福》優秀讀後感 篇12

  這是一本很中意的作家的書,這已經是三刷了,還是感到它在心中的分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享受,更多的是不常有的理性與感性交融的深思,這對我來說是實屬罕見的,這也是我百讀不厭的原因。

  一本散文集,那就聊聊最喜歡的一篇。不可思議,仔細去翻了一下,我最喜歡的那一篇居然是作者的自序,此前還從未覺得那是一篇序。那一篇的題目就是《恰到好處的幸福》,作者闡述了自己如何感到幸福是一種如咖啡中的奶,不能多也不能少的東西。

  她的文章總是讓我感到一種親切,一種母親的口吻。文章中說:幸福,是一種藝術和哲學的結晶體,它所代表的豁達和淡然是幸福門前的長廊,輕輕走過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門環。這句話是讓我思考甚多的。憶往,自己在幸福面前是否是豁達,不過是接受與給予,這麼微不足道的細節有沒有做到。淡然——這一點是確信的。自己從未將它看做必須品一般。

  恰到好處。這個詞並不沉重,反而像一個重力的支撐點一樣,不偏不倚地落在你心上。但這個詞也並不平常,仔細想想,生活中鮮少用到這個詞是的確。但是當它與幸福結合在一起,就像不合拍的天生一對,不是那種梁山伯和祝英臺,羅密歐與朱麗葉,牛郎織女的那種,而是梁山伯遇上林黛玉,牛郎配上嫦娥的這種,的確看上去很荒謬,但是你仔細看看,也挺好的呀!它只不過不是人們慣性思維中的那個樣子罷了,沒有什麼大不了。

  它倆為什麼這樣比喻,因為你反過來想,恰到好處,可以是飯量,火候,怎樣的幸福,可以是甜蜜或是痛苦,但是當它們結合到一起,沒有任何語病,只是不順眼。而且它們講述的也只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物極必反。對,就這樣。但是這樣的組合給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它有一種親切中間隔層紗的感覺。十分奇妙,難以捉摸。

  那索性就不糾結了,幸福嘛,恰到好處,糾結嘛,也恰到好處。挺好,有時隨性一點更好。

  說下來,這便是這本書引人注意的地方。恰到好處,這麼一個言簡意賅的形容詞在幸福面前竟幻化成如此萬千的模樣,也不禁感嘆奇妙。

  最後用一句它的話收尾:就讓一切恰到好處,深深的話我們淺淺地說,長長的路我們慢慢地走。

  《恰到好處的幸福》優秀讀後感 篇13

  幸福是恰到好處的,它不多也不少,總是在不經意間降臨,卻又不會使人在幸福的海洋裡暢遊。所以,珍惜眼前所擁有的吧!

  ——題記

  這正是我從畢淑敏的《恰到好處的幸福》中學到的。正如她在書中寫到:當一個人在田園香徑中行走時,不論眼前的事物多麼引人注目、光彩絢麗,他更向往的往往是小徑深處有著多麼完美的風景。但當他真的走到那裡時,才發現剛才他所錯過的風景是如此美麗。

  幸福的降臨,猶如水潭中的清波,一波連著一波,使人不勝歡喜。漸漸地,人們會忘記當初所得,現在所有,他們會盼望著下一次幸福的到來。可幸福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就像水波,最後只剩平靜的水面,毫無生氣。而這時,人們早已將擁有的都拋棄了。其實,眼前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有一次,我和母親去超市買西瓜。她一眼就看中了一個又大又圓的西瓜,可她看來看去,又覺得不夠好,又挑選了一個,又不滿意。結果挑到最後,她還是認為第一個最好,可那時,已經有一個人將瓜抱走了。無奈,母親只有再選一個了。但回家後發現那個瓜並不甜。她說:“要是當時就把那個西瓜買了該多好!”

  這雖是一件非常普通的小事,卻正巧反映了一個道理:眼前擁有的就是最好的,不要只專注於遠處看似絢麗的風景。所以,珍惜眼前擁有的吧!

  幸福的降臨總是持續的,但它不會太長也不會太短,而是恰到好處。人們很容易被持續降臨的幸福矇住雙眼,使得他們看不到現在所擁有的。幸福總是在快結束時,在遠處安排更吸引人的事物,它驅使著人們向前,卻又在最後撤銷障眼法。當人們回過頭來時,發現他丟失的比得到的更多。所以,珍惜眼前所擁有的吧!

  現在擺在你眼前的,或許不是那麼讓你滿意,但它卻是最好的,是最值得你去珍惜的。請在田園香徑的某一處風景中,停下你追求完美的腳步,收起你挑剔的目光,去快樂的擁有它、珍惜它,因為幸福恰到好處,給了你一處美麗、一份滿足,就不會再給予你更多的了。

  它是要你攜帶著這一小份幸福,自己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

  所以,珍惜眼前所擁有的吧!

  正是因為我從書中學到了這個道理,現在無論對什麼事物,有的不是挑剔,而是接納。這時你會發現,原來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