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哪些壞習慣一旦改正就能帶來立竿見影的好處

生活中有哪些壞習慣一旦改正就能帶來立竿見影的好處

  我是來終結這個問題的。

  再說一遍,我是來終結這個問題的。

  這個問題下大多數答案,都“對”,但是“無用”。

  因為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問題的最根本之處,完全就不在這一個個表面上的壞習慣上。你去告訴他“壞習慣有ABCDEFG,你去改吧”,他看完之後基本上不會去做。

  你現在的狀態是,生活陷入死迴圈,注意力崩潰,記憶力崩潰,執行力崩潰,甚至對任何建議本身也不願意去執行。然後,你想強行改出這種已經穩定了的狀態。

  這就好比瘟疫公司裡的人類,連研究解藥的科學家自己也中了病毒,頭昏腦漲時,突然奮力一搏,解決關鍵問題,最後翻盤,一樣的難度。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曾經長期陷入那種無限惡性迴圈的狀態,微信成癮,知乎成癮,無法集中精力,在圖書館四小時只學了半小時,看不進哪怕一本書,任何計劃或者思考持續不超過兩天。

  真的要統計起來,可能有林林總總上百個不同的問題,犬牙交錯,積重難返。

  我也曾經以為,問題是出在手機上癮,作息不規律,不會時間管理這些一個個具體的習慣上,解決了這些問題,我就能“自救”成功。

  後來我才發現,我錯了。

  這種狀態的本質,根本就不在某個具體零散的習慣上。

  這種狀態的本質,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你的生活所最適應的刺激水平,遠高於你需要做的事情(如學習、閱讀等)對你而言的刺激水平。

  那麼多壞習慣,本質上都是一個習慣:“追求刺激”。刺激這種東西,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

  你戒掉打遊戲,也只會從打遊戲改為刷知乎,而不是從打遊戲改為學習。

  你戒掉刷知乎,也只會從刷知乎改為刷朋友圈,而不是從刷知乎改為學習。

  你戒掉刷朋友圈,也只會從刷朋友圈改為刷微博,而不是從刷朋友圈改為學習。

  你無論怎麼戒,都只會從一個高刺激的事情跳到另一個高刺激的事情,而永遠不會從高刺激的事情跳到低刺激的事情上去。

  你以為你刷知乎是為了去享受一篇篇具體的知乎回答,刷票圈是為了去看一張張八卦的票圈照片,打遊戲是為了體驗一幕幕遊戲劇情。

  但其實,你做的事情,本質上都是為了“維持高刺激的狀態”。

  即便你把今天知乎上最好玩的文章都看完了,實在刷無可刷了,搜尋也想不到關鍵詞了,你也只會瞬間感覺到巨大的失落感,然後拼命地想找其他同樣高刺激的事情來替代,而不是去讀書學習;

  即便你已經筋疲力盡了,完全提不起精神了,你仍然捨不得睡覺,你會忍不住去刷完朋友圈刷B站,刷完B站重新整理聞,去維持那虛高的刺激水平,而不是去休息。一旦你把那段虛高的刺激剝離掉,你會馬上昏昏欲睡,因為那是你本來應有的疲勞。

  即便從你面前奪走手機,收走電腦,把你關在一個小屋子裡面,你也會忍不住踱來踱去,胡思亂想。

  你是如此地抗拒離開這種高刺激的狀態,以至於這種刺激被中斷一小會,比如網路卡上十秒鐘,你都會渾身冷汗,坐如針氈。

  你回憶一下,最近一次能把平靜淡泊的心態維持超過哪怕五分鐘以上,都是多早以前的事情了?

  我們當下的生活中,刺激太氾濫了。

  你在地鐵上刷知乎時間線,幾十篇回答一時看不過來,於是你只會去看輕鬆刺激的短文,而不是那些枯燥冗長的乾貨。

  你在公交上拿手機看電子書,無數本小說當然目不暇接,於是你只會去看那些最刺激最起伏的故事,去看戰爭革命武俠修仙,而不是經典文學。

  你躺在家裡的床上刷朋友圈,一篇篇推送肯定懶得看完,於是你只會去看那些最吸引眼球的推文,而不是那些臃腫無聊的生活狀態。

  你的思維習慣就是這麼被慣壞的。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無數的作者都在嘗試爭奪你的注意力,你的眼前越來越不缺高刺激的事物,你越來越有資本去變得奢侈。

  吸引眼球的回答已經滿足不了你,只有最吸引眼球的回答才能;最吸引眼球的回答已經滿足不了你,只有最最最吸引眼球的回答才能;兇殺和搶劫已經滿足不了你,戰爭和政變才能;武俠恩仇已經滿足不了你,“敗帝王鬥蒼天”才能;亡靈序曲已經滿足不了你,《一拳超人》那個大喊大叫的主題曲才能。

  這就像養蠱一樣——越往後,越是隻有那些最刺激的資訊才能留在你眼前,你的刺激閾值不斷地升高,你的大腦越來越難以被滿足,等到你發現的時候,你的生活已經成為了刺激的海洋。

  為什麼你的注意力容易被轉移呢?

  因為你不缺刺激啊。

  你看一篇文章,看到不刺激的地方,你馬上就可以關掉換一篇刺激的繼續看,玩一個遊戲,玩到不刺激的地方,馬上就可以換一個更刺激的繼續打。

  你習慣了“誰的刺激強,誰就能馬上獲得寵幸;誰不刺激了,誰就馬上失寵”的模式,於是“刺激”就幾乎成了決定你注意力歸屬的唯一因素。

  為什麼你看不下去書/聽不進去課呢?

  因為你不缺刺激啊。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你讀的書,聽的課,本質上都是“低刺激”的資訊流。而在最近腦海中全是高刺激事物,刺激閾值變得極高的你,根本就無法忍受這種低刺激的枯燥。

  於是,體現出來的現象,就是在低刺激的資訊流中,你的'注意力更容易隨時“滑落”至記憶中高刺激的事物,比如上著課突然想到剛才打的遊戲,想到川普和希拉里的辯論。

  為什麼你無法長時間做一件事呢?

  因為你不缺刺激啊。

  無論是執行計劃,設計日程,長時間去投入到一件事情上面,都是需要忍受長時間低刺激過程的。但刺激滲透在你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你要想做完一件事,可能要避開幾十上百個刺激的陷阱。

  於是,體現出來的現象,就是你本來想在手機上訂計劃,卻被朋友圈奪走了注意力;你本來想查資料,卻被冒出來的國際新聞帶跑了不知多久。你的生活被刺激射成了篩子,再也找不到完整的六十分鐘,再也找不到能連續兩天以上的計劃。

  為什麼你的作息會不正常呢?

  因為你不缺刺激啊。

  處在高刺激的狀態下,你是很難捨得去放棄高刺激而切換至低刺激的。即便你強行切換至低刺激狀態,你的刺激水平也很難馬上真正降下來,只會被其他高刺激的事情所填補。

  於是,體現出來的現象,就是你在晚上玩手機打遊戲刷知乎,刷到凌晨一兩點,仍然“捨不得”睡覺。即使放下手機上了床,你也會在大腦中胡思亂想一堆刺激的事情,然後失眠。由此引起的疲勞又加重了自控力的缺乏,從而惡性迴圈。

  而這時的你,好不容易去知乎上翻回答,看到的卻是一堆讓你“放下手機”,“解除安裝知乎”,“給自己信心”,“每天訂計劃”這種治標不治本的建議。

  這就是我要答這道問題的原因。

  所謂的刷知乎,玩手機,打遊戲,只是魔鬼的一千重幻影。真正的本尊,乃是“對高刺激事物的依戀”。

  很有可能,這種狀態的唯一出口,就是直搗黃龍,直接把“刺激”戒掉。

  這就是我的回答。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