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巨埋兒》優秀讀後感範文

《郭巨埋兒》優秀讀後感範文

  漢朝的時候,有個姓郭名巨的人,字文舉,家裡很窮,他有個兒子還很幼小。郭巨的母親常常把自己吃的東西分給孫兒吃。郭巨因為家裡窮得不能很好地奉養母親,現在兒子又要分母親的食物,心中很難受。於是,郭巨總是等兒子走出去的時候再供養母親食物。有一天,兒子跌在水裡淹死了,郭巨的妻子傷心欲絕,痛哭不已,郭巨忍痛勸慰妻子:“你不要驚動了母親,兒子可以再有,母親卻不能再得。我們把兒子埋了吧。”妻子不敢違背,就在地上掘坑,掘到三尺多深時,忽然一個霹靂,把兒子震活了,並且地裡有一釜的黃金,上面有字,說是上天賜給孝子郭巨的。

  可能很多人初讀《郭巨埋兒》這個故事時會很不理解郭巨的做法,但是細讀之後,這個故事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品味、反思、學習效法的地方。

  郭巨的孝行並不是愚孝。因為孝養父母是做兒女應盡的義務,父母養育我們的恩德,我們哪能報答得了呢?郭巨竭盡全力奉養母親,儘量讓自己的兒子不去分母親的食物,這是多麼虔誠的一顆孝心啊。兒子死去,郭巨哪有不悲傷的道理,只是他懂得人死不能復生,想到母親年事已高,若是因孫兒的死悲傷過度,身體會承受不了,所以叫妻子不要驚動母親,埋了兒子。這是一個鋼鐵男兒、一位大丈夫在難事中為孤苦的老母親、為柔弱的妻子撐起的一片天。他的精神令人敬仰。遇到難事,他若是優柔寡斷、悲傷哭泣,讓母親傷心欲絕,這個家真的是有搖搖欲墜之感了。所以,當我們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後,就會肅然起敬,也就理解了這個故事流傳千古的原因了。

  讀到故事中的一些詞句,不禁勾起了我的一些回憶。

  故事中說:“家貧。子尚幼。母減食與之。”這是一位奶奶對孫兒的`疼愛,這是天性的自然流露,這也是偉大的母愛。

  由此,我想起了十幾年前和婆婆之間的一些往事。我生我女兒時是剖腹產,住了十幾天的院,一直都是婆婆在醫院照顧我和孩子。出院後,我在家坐月子,每天都是婆婆把飯菜送到我房間裡給我吃,吃完也是婆婆收碗筷。當時我一點都沒覺得什麼,老人家這樣照顧我,我沒有絲毫慚愧心,更談不上感恩了。

  上班後,婆婆跟著我一塊兒到學校繼續照顧孩子。婆婆知道我工資不高,省吃儉用,把孩子照顧得很好。孩子大些後,婆婆就把孩子帶回家,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和公公做些小生意。我每週回家,看到婆婆仍然那樣節儉,特別是早晨只給孩子買五角錢的熱乾面吃,孩子吃剩的她就自己吃,如此“糊弄”一頓早餐,我就很不滿意,覺得婆婆太小氣,對孩子太“苛刻”了,照顧得太不盡心了。當時內心雖有不滿,但我沒有表露出來,忍過去了。

  現在想想,忍是對的,但錯在哪兒?錯在自己自私!那時孩子的爸爸不在家,家庭條件不是很好,買房子還欠著債,婆婆一心為我們著想,自己省吃儉用,她受的苦我有想過嗎?我為什麼不多給些錢婆婆?婆婆沒有經濟來源,靠公公做些小生意維持家計,我為什麼就不能把婆婆當自己的母親一樣看待?為什麼就那麼吝嗇自己的工資?。

  故事中說:“乘子出。進食。”郭巨等孩子出去後再奉養母親食物,這樣做是為了儘量讓母親吃好。可現在的我們,沒有孝道觀念,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父母老人。記得以前在家時,只要有好吃的,公公婆婆都會把食物給他們疼愛的孫兒,自己卻捨不得吃。天下哪一個父母不是這樣的心?疼的都是下一代。可作為晚輩的我們,不能把這當做理所當然,應該學會首先想到父母長輩,因為,和孩子比起來,父母在世的時日畢竟不多啊,孩子卻還有很長的人生路走。

  公公去世時,我痛哭了一場,因為想到他老人家總是捨不得吃,把好的給孩子吃。爺爺對孫女的那份慈愛真的是沒法形容,所以我很感恩公公,為公公的去世感到傷心。當時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麼哭得那麼傷心,因為一般情況下,公公去世,媳婦能哭得很傷心的是很少見的。不過,對他老人家我還是有愧疚之情,因為,他老人家生病住院,都是婆婆照顧,我覺得自己是媳婦,照顧不方便。現在想來,其實是自己自私,懶惰,虛偽。公公對我比對他女兒還好,我為什麼就不能把他老人家當自己的父親看待呢?明明是自己沒孝心啊。

  回想起過去的一幕幕,心裡無比愧疚,真的是“人不學,不知義”!不學孝道,做人很失敗!我以前一直還以為自己從沒跟公公婆婆紅過臉就是個好媳婦,可今天,回想起自己以前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後悔無比。

  如今,公公婆婆都不在世了,連向他們懺悔認錯的機會都沒有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不又是人生的遺憾是什麼呢?

  感恩《郭巨埋兒》這個故事,喚醒了我的一分良知,讓我有勇氣有機會懺悔出自己作為一個兒媳婦沒有盡孝道的過失,讓我又懂得了很多很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