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武陽縣君程氏墓誌銘》閱讀答案及譯文

司馬光《武陽縣君程氏墓誌銘》閱讀答案及譯文

  武陽縣君程氏墓誌銘

  司馬光

  治平三年夏,蘇府君終於京師,光往吊焉。二孤軾、轍哭且言曰:“今將奉先君之柩歸葬於蜀。蜀人之祔①也,同壟而異壙。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銘,子為我銘其壙。”因曰:“夫人之德,非異人所能知也,願聞其略。”二孤奉其事狀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應之女,生十八年歸蘇氏。程氏富而蘇氏極貧。夫人入門,執婦職,孝恭勤儉。族人環視之,無絲毫鞅鞅驕居可譏訶狀,由是共賢之。或謂夫人曰:“父母非乏於財,以父母之愛,若求之,宜無不應者。何為甘此蔬糲,獨不可以一發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於父母,誠無不可。萬一使人謂吾夫為求於人以活其妻子者,將若之何?”卒不求。時祖姑猶在堂,老而性嚴,家人過堂下,履錯然有聲,已畏獲罪。獨夫人能順適其志,祖姑見之必悅。

  府君年二十七猶不學,一日慨然謂夫人曰:“吾自視,今猶可學。然家待我而生,學且廢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惡使子為因我而學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數年遂為富家。府君由是得專志於學,卒為大儒。夫人喜讀書,皆識其大義。軾、轍之幼也,夫人親教之,常戒曰:“汝讀書,勿效曹耦,止欲以書生自名而已。”每稱引古人名節以厲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無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進士第,又同登賢良方正科。轍所對語尤切直驚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視其家財既有餘,乃嘆曰:“是豈所謂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孫。”因求族姻之窮者,悉為嫁娶振業之。鄉人有急者,時亦周焉。比其沒,家無一年之儲。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終於鄉里,享年四十八。軾登朝,追封武陽縣君。嗚呼,婦人柔順足以睦其族,智慧足以齊其家,斯已賢矣;況如夫人,能開發輔導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學顯重於天下,非識慮高絕,能如是乎?古之人稱有國有家者,其興衰無不本於閨門,今於夫人益見古人之可信也。

  注:①祔fù,合葬

  (選自《蘇洵集·附錄·捲上》)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退而次之曰次:編次,撰述

  B.生十八年歸蘇氏 歸:出嫁

  C.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勵

  D.比其沒,家無一年之儲 沒:失去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程氏“孝恭勤儉”的一組是(3分)

  ①無絲毫鞅鞅驕居可譏訶狀 ②獨夫人能順適其志

  ③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 ④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⑤夫人喜讀書,皆識其大義 ⑥鄉人有急者,時亦周焉

  A.①②③B.②③⑥C.①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洵在京城去世後,蘇軾和蘇轍兄弟二人告訴前去弔唁的司馬光,他們要將父親的靈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有人勸說程氏向蘇家父母求得一些財物,而程氏認為雖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說自己的丈夫而沒有接受這個建議。

  C.蘇軾和蘇轍兄弟小時候,都是由程氏親自教育的。程氏經常告誡他們,不要效仿同輩人僅僅想要讓人知道自己是個讀書人罷了。

  D.司馬光認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於治理家事,就已經很賢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礎上,還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謂見識高遠。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萬一使人謂吾夫為求於人以活其妻子者,將若之何?(5分)

  (2)因求族姻之窮者,悉為嫁娶振業之。(5分)

  參考答案

  4.D(沒:同“歿”,死)

  5.A(④寫其持家之才 ⑤寫其讀書識義 ⑥寫其善良助人)

  6.B(應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財物)

  7.(1)但萬一讓人說我的丈夫是向別人求取財物來使妻兒活命的人,那又將怎麼辦呢?

  (“為……者”、“求於人”狀語後置句、“活”、“妻子”、“若之何”各1分)

  (2)於是尋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親戚,都為他們嫁女娶妻,救濟他們,使他們有產業。(“因”、定語後置句式、“窮”、“振”通“賑”、“業”各1分)

  【參考譯文】

  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蘇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弔唁。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邊哭邊說:“我們將護送先父的靈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風俗是同一座墳冢而不同的墓穴。從前,我母親安葬時,沒有為她寫墓誌銘,請您替我們為她寫一篇墓誌銘吧。”於是我說:“夫人的賢德,不是別人所能知曉的,希望你們能告訴我有關她的大概事蹟。”蘇軾、蘇轍兩兄弟便把記錄母親事蹟的事實材料恭敬地拜送給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應的女兒,十八歲時嫁到蘇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蘇家極其貧窮。夫人嫁過來以後,秉持婦道,孝順、恭謹、勤勞、節儉。同族人從各方面觀察她,沒發現她有絲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責的樣子,因此大家都認為她很賢惠。有人對夫人說:“你父母並不缺少錢財,憑藉你父母對你的疼愛,假若你去向他們請求資助,應該沒有不答應的。為什麼甘心吃這樣的粗食呢,難道不能夠說一句話嗎?”夫人說:“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請求資助,父母確實沒有什麼不能答應的。但萬一讓人說我的丈夫是向別人求取財物來養活妻兒的人,那又將怎麼辦呢?”最終也沒有向父母開口請求。當時蘇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嚴厲,家人經過堂下時,都非常小心謹慎,即便這樣發出腳步聲,他們也害怕被責怪。唯獨夫人能順從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見到她就高興。

  蘇洵到二十七歲還不知道學習,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對夫人說:“我看自己現在還是可以發憤求學的`。然而全家要依賴我生活,如果我求學,將會斷絕生活來源,怎麼辦呢?”夫人說:“我很早就想說這件事了,只是不想讓你認為是因為我才學習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讓我來承受生活的勞累吧。”於是拿出所有服飾器玩,賣掉它們來經營家業,謀求生計,沒有幾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蘇洵因此能夠專心致志完成學業,最終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夫人喜歡讀書,能理解書中的大道理。蘇軾、蘇轍小時候,夫人親自教導他們,經常告誡他們說:“你們讀書,不要效仿同輩人僅僅想要讓人知道自己是個讀書人罷了。”常常稱述援引有關古人名譽節操的事例來勉勵他們,她說:“你們如果能為正道而死,我也沒什麼憂愁悲哀的。”不久,二子同年考中進士,又同時考進賢良方正科。蘇轍答辯語言尤其懇切率直,使人驚異,這都是夫人平時對他勉勵的結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財物已經有盈餘,就感嘆說:“這難道就是所說的福氣嗎?這種情況不停止的話,將會使我的子孫被錢財矇蔽啊。”於是尋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親戚,都為他們嫁女娶妻,救濟他們,使他們有產業。對於有急難的同鄉人,也時常賙濟他們。等到夫人逝世的時候,家中沒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財物儲備。夫人於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歲。蘇軾進入朝廷,夫人被追封為武陽縣君。唉,作為女子,如果她的溫柔和順從能夠使家族和睦,她聰明才智能夠治理家事,這就已經是賢能了;更何況像夫人這樣,還能啟發開導教育幫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們都能憑藉文學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見識思慮高超過人,能像這樣嗎?古人說國君和士大夫們的興盛衰敗沒有不來源於妻子的,今天從夫人來看,更可見古人的話是可信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