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學》的讀後感

《文化地理學》的讀後感

  對於體育以外的各類學科我似乎都提不起多大興趣。在高中三年的學習中也就剩下對地理這門比較生動的學科未產生牴觸情緒。於是在導師的書單中,我就篩選出了這本自認為會比較生容易理解的書來閱讀。

  文化地理學,關於什麼學什麼學的書名,作為一箇中國的大學生都是會有很大陰影的,因為這代表也抽象、難懂,似乎是對一門知識一般規律的高度的概括。但往往看完後會發現,就像是無數沒穿衣服的人類排列在你面前那樣,雖呈現的是最真實的東西,但是體會到的卻是莫名的厭惡,以及隨帶的無數不清晰感。

  但似乎我的感覺和對書名的體會每次都會有十萬八千里的偏頗。首先文化地理學,並不是一本單純的地理類教科書,在我看來似乎不能歸結到地理學科裡面去。它更多的是站在地理的角度,把地理當作是一種研究的手段去闡述文化的內涵。該書把地理學這個宏觀的面,縮小到了微觀的點。對地理學的介紹居然是從我們的家,即,最最普通的住宅開始講起。把地理學視為一個整體的象徵系統,認為眾多地理景觀的形成過程表現了當個社會的'意識形態,而社會意識形態又也透過各種不同的景觀得意儲存和發展下來。以住宅內空間的變化為例。家庭由原來的廳臥廚一體化,到後來的成人臥室兒童臥室的分離,在到不同性別兒童臥室的分離,這一微妙的變化,宣佈家庭住宅內私人空間設立的同時,也使人們的倫理道德觀念和性別觀念在社會的發展中逐步形成、完善。接著,文章又站在國家政治的高度,透過國家為什麼要建立紀念性、民族性的地理景觀,得出地理景觀對國家政治的重要性。認為地理景觀本身向我們闡明為什麼一個國家要建立在當下這個特有的模式下,而這個模式又是如何作用於地理景觀,並使地理景觀如此和諧的表現在人們面前,並潛移默化的影響人們。

  以上這些文字,都是文章對於為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地理景觀不僅僅是物質地貌的原因。我們應該把地理景觀當成是一種變向的文字,仔細閱讀後會發現,它能告訴人們關於某個民族的故事,以及其中的觀念信仰和民族特徵。

  前面的這些伏筆,其實最終要引出的是對於文化地理學研究物件的辨析。是預測空間規則的"一般規律",還是描述地方特性的"特殊規律"。此處的空間是一種抽象的觀念,是指人所處的位置結構,並於擁有特殊規律的地區一次,經常一起出現容易被人混淆。文章批評了把文化地理學當成空間來研究。認為人對"地區"更為親近,而且地區說明歸屬感對人類的重要性,地區使得人類更有人情味。人們往往透過地區意識來定義自己。例"我是中國人",這個中國不僅代表地球上的某一位置,而是代表著與其他位置不一樣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一整套文化底蘊。

  但是隨著科技、經濟的告訴發展,文化的全球化、現代化的到來。地理學好像更加趨向於它的一般規律,失去了各個地區應有的區域特色。快速增長的高樓大廈,使得建築就如圖紙上的一個個盒子,沒有文化內涵沒有民族特色。並指出,在這樣的環境生活工作的人們,將會失去他們的個性,像被複製出來一樣,過分追求物質,毫無生氣,沒有區別。現代生活景觀讓我們,只有空間而失去地區。這是文章在向我們教受知識的時,丟擲來的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在當今技術和物質高度繁華的背後,我們面對的是越來越嚴重審美混亂、道德分裂、文化缺失。作為學習者,作為文化地理學包含下的一個人,我們需要做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學有所用,學有所知,這個問題值得我們的深思。

  當然,該書也並非只是一本對於具體生活內容的堆砌。在書中,作者指出了地理學家的一個重要主題思想。來自於海德格爾和存在主意哲學,關於對已確立的生命體和知識本體的研究。對我們該如何瞭解空間背後的文化意義給出自己的答案。我們研究任何物體都必須考慮他們的生活環境。空間、地域是我們造就的,但我們在影響空間的同時,空間也在反作用於我們。所以研究也是要建立在對於該物件內涵瞭解的情況下進行的。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除了對文化地理學一些現象的瞭解,以其中一些研究思想的明確外,對一些頻繁出現卻不曾分清的詞語的認識也是至關重要的收穫。例如,地理景觀、城市、他者、空間等等。

  雖然閱讀比較粗糙,意義提煉得也不夠準確,但是對於文化的另一種角度認識,就像站在另一個高度,用另一個視角觀察你最熟悉的風景一樣,別有一番體會,另有一番風味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