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全傳讀後感8篇

李嘉誠全傳讀後感8篇

  【篇一:李嘉誠全傳讀後感】

  提到李嘉誠,在華人世界裡幾乎沒有人不認識他,甚至他在世界上都享有一定的盛名。他從一個赤手空拳的年輕人,成為了令人羨慕和欽佩的億萬富翁。他從一個十四歲的窮孩子,成長為壟斷香港經濟的“長江實業”董事長,成為中國,乃至亞洲首富,其中有著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讀完《李嘉誠傳》,瞭解了很多,成功的背後是要付出很多代價的,要比別人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讀完李嘉誠的一生,感嘆的不是他創立的宏偉基業,而是他勤奮好學、以誠待人、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精神。因為他擁有這些精神,所以成就了他今日的成就。

  李嘉誠1928年出生於廣東潮州。1939年,日寇佔領潮州後,隨父母流落香港。12歲被迫輟學到社會謀生。17歲成為一個批發商的營業員,每天工作16小時,由於工作出色,18歲做經理,19歲成為總經理,22歲開始創業。1952年,李嘉誠開設長江塑膠廠,製作塑膠花;在60年代涉足地產,逐步成為地產大王,1972年長江實業上市,1979年收購英資和黃,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1985年收購香港電燈集團;後又涉足能源和電訊公司。李嘉誠現在是全球最大的港口營運商,擁有亞洲最大零售集團屈臣氏,率先在歐洲推出3G手機業務。目前長江集團業務遍佈全球50多個國家,僱員人數超過21萬名。集團在香港共有9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約為7、280億港元。和黃是(財富)全球500強之一。

  李嘉誠的經歷堪稱傳奇,到底是什麼造就了他的成功?這是跟他的勤奮、責任感和誠信是分不開的,正如李嘉誠所說:“我覺得成功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完全是勤奮工作,不斷奮力取得成果;第二個階段,雖然有些許運氣,但也不會很多,現在呢?當然也要靠運氣,但如果沒有個人條件,運氣來了也會跑去的。”可見勤奮在每個階段都是不可缺少的,也是關鍵所在。可以說,一個人的現在並不能代表他的將來,只要肯於努力進取,努力奮鬥,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在他取得事業的成功之後,他並沒有忘記社會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作為屈指可數的華人慈善家,他打破了自古以來“為富不仁”的說法,他的各種慈善事業捐贈已超過8億美元。在李嘉誠身上,“富與貴”得到了完美的體現。他在商訓中說過,真正的富貴,要懂得怎麼能夠用你得來的金錢,儘自己的一點義務,還有責任,貴是從你的行為中來。這些都體現了李嘉誠的人格魅力。

  雖然成功的案例不能複製,但是成功的經驗卻可以學習,成功不是偶然,成功是有原因的,當然李嘉誠是個幸運的人,這份幸運也是靠他自己艱苦的努力獲得的。尤其是這本書透過介紹李嘉誠的經歷可以給我們啟發,去尋找我們缺少的品質。雖然光讀書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他的人生經歷一定會帶給我們勇氣和激情,告訴我們一個渴望成大事的人需要的是什麼……

  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不僅應該不斷地學習課本知識,勤奮努力,也應該學習做人的道理,以誠待人,懂得回饋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篇二:李嘉誠全傳讀後感】

  課堂之後就在網上訂購了《李嘉誠全傳》,並且堅持每天看30頁。終於在前幾天看完了,全書見證了一個從一窮二白的人逐漸成長為商業天才,世界首富的傳奇。領略一代儒商叱吒香江,縱橫海外的氣魄,同時我們也可以體驗到以為慈善家的慷慨解囊。感受到一個偉大男人對愛情至真至善的執著。這一切都源於一個智慧的人生。

  李嘉誠於1928年7月28日出生於廣東省潮安縣,那是一座三山環抱,一水相擁,靈秀山川,悠久歷史的城市。李氏家族人才輩出,家學淵博,從小經受儒家教育。在李嘉誠心中有一片海,父親李經雲每次都帶他去看海並且教授生活道理給他聽。從此他便決定要做一名船長。在李氏家族譜中,找不到祖上有經商的基因。可是他卻成為一代商嬌。

  “七七事變”之後,迫於戰亂家道落魄,思前想後李經雲決定投靠自己的妻弟香港殷商莊靜安。畢竟是寄人籬下,日子過得並不好同時因為戰亂工作沒有著落,不久之後李嘉誠父親便去世,從此李嘉誠便要承擔整個家庭的重擔。開始的時候四處找工作都是碰壁,可是母親莊碧雲鼓勵他不要放棄,期間他拒絕了舅舅為自己提供給的上班機會,堅持自己找工作。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一份端茶水的工作,在這份工作中他積極勤奮工作得到老闆的賞識,同學學會了察言觀色,辨別人群。之後還是去到舅舅家公司上班,無論什麼工作他總是勤奮工作做不斷進取,經過不斷的磨礪和自己我的要求嚴格,李嘉誠得到很多人的認可,他的商業頭腦逐漸顯現出來,在做推銷的時候他就能夠找到別人還沒與發現的渠道。

  “人無我有的意識”,靈敏的市場洞察力是他在生意上不斷穩步前進,李嘉誠是一個具有現代經營理念的人,有遠大的雄心,能力很強,常想別人不敢想,做別人不敢做,在塑膠產業上做到一定水平,還不斷髮掘新的商機,跨越到房地產和金融等行業。他的誠實和信譽贏得了大家的支援與合作。

  在他身上我們能夠看到一個人在逆境中不斷奮進,穿越重重障礙,最終取得勝利。從一個打工學徒到自己創業,敢於突破是進取,洞悉商機,一步步都是自己小心謹慎走出來的,這個在商業中自如的人在對待愛情上面也是十分的專一,他一直到自己真正能夠付得起家庭的責任的時候才與相愛多年的莊月明結為伴侶,莊月明學士高,成為他的賢內助,牽手一生。

  李嘉誠在輝煌騰達的時候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故鄉,看到家鄉的貧困,他寧可破產也要資助辦大學。其中最令人感動的是湊資汕頭大學的時候因為資金原因,莊月明夫人的話“我除了留下一身換洗衣服意外你拿去賣掉,金銀首飾也拿去賣掉,也一定要建成汕頭大學”。

  在他的商業發展歷程中我們看到的是與時俱進,逆風蓄勢,信心堅定,這些都足以給我們激勵。一個偉大的商人有的不僅僅是財富更多的是他為什麼能夠獲得這一切。磨礪,毅力,堅持和奮進。因為生活中的一切都來之不易,只有不斷去爭取才會有更多的進步,更大的收穫。

  【篇三:李嘉誠全傳讀後感】

  在這個暑期,我在參與見習活動的同時,也閱讀了一本名為《華人首富創奇-李嘉誠全傳》的李嘉誠傳記,從而發起了我的深深感悟。

  從事商海,這是我曾經幻想著的美好情景。我幻想著,我或許會從一個打工仔起家,我或許不是一個很有才能的專才,但我能結識很多有才能的能人並能夠讓他們相助我,成為我走向成功的左右翼。這種種幻想,可能都由於我的家族環境影響而造成的。而這次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發現,想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是需要經歷多麼大的磨難,才能鍛造出那雙慧眼來識別商機,才能鍛造出那出色的膽量,才能練就那清醒的頭腦。

  李嘉誠從小因父親離世而擔當了沉重的家庭負擔,去到了香港,他倔強的拒絕了舅父莊靜庵的救濟,15歲的李嘉誠進了茶樓做煲茶的堂仔,每天起早摸黑的工作,而且他還認識到,在香港不會說英語是一件多麼悲慘的事情,所以他在工作之餘,還會利用間隙時間學習英語,工作之強度非常人能勝任,但就是在茶樓這種魚龍混雜的環境中,李嘉誠養成了一個觀察人的習慣,()對他以後從事銷售的工作起了重大影響作用。所以,只要能在艱苦的環境中生存並能成長的人,在以後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無奈我們這一代過的太安逸,我們沒能經歷這種艱苦的環境,從而將自身的潛能深藏,越來越深,最後可能也無力挖掘出來,更別說迸發了。但是,這時的中國也有不少人身處困難處,也有不少出身農村的孩子為了家庭而擔起沉重的負擔,但是他們並未能最後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我覺得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他們本身雖然在艱苦的環境中生活,並且適應了艱苦的生活,但是,他們沒有學會成長,而是讓自己適應了生活,並不是讓生活適應自己;二個是他們地位低下,即使遇上了飛躍的機會,卻因沒有機會而讓機會夭折。這兩種情況,都是那麼的讓人悲哀。

  我曾經總是在想,是不是成功的人天生都是非常聰明的?事實並不是這樣,就像愛迪生說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李嘉誠也是如此,他出生在書香世家,從小就喜歡讀書,每個人都認為他長大後是一個教書先生或者知識分子,誰也沒想到他會成為一名商人,並且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而這一切,都是他努力得來的結果。他剛到香港,因為不會說廣州話,而廣州話和他的母語潮州話屬不同的語系,於是他把學廣州話當做一門大事來對待,他拜表弟表妹為師,勤學不輟,很快的,他就能說一口流利的廣州話。但是,在香港最大的困難就是英語,李嘉誠想要在香港的中學唸書,想要在香港成就一番大事業,他就必須學會英語。李嘉誠學英語,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正是因為這樣的激情,他很快就跨過了英語這個關卡。學會了這兩種語言後,他為自己以後成功的道路又鋪上了一塊平穩的磚,流利的英語也為他發展海外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英語,到了當今社會更是一門需要掌握的語言,它能讓我們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擁有優勢。要是我們能像李嘉誠那樣學英語,恐怕也多少人四級會不過的。

  在李嘉誠身上,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差不多要逝去的商人影子,那就是信譽。李嘉誠做生意一向保持良好的信譽,他與其他商人的合作,總能給別人一個滿意的答卷。在一次與外商的洽談,外商看過他的工廠和生產質量,但是李嘉誠的工廠並不能滿足外商的需求,若要和外商合作,他需要找一個勢力雄厚的公司和個人擔保,而他的舅父就是一個很好的人選,不幸的是,他的舅父卻沒有幫助他,讓李嘉誠陷入山窮水盡的地步。但是李嘉誠太想做成這筆交易了,但是他沒能找到擔保人,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和設計師通宵達旦,做好9款的樣品,讓外商看,期望打動外商。外商仔細的看了9款樣品,對樣品感到非常的滿意,並且對李嘉誠的辦事作風和效率產生了欣賞之意。這時,李嘉誠坦誠地告訴外商,他未能找到殷實的廠商擔保,但他非常希望達成這筆交易,希望外商能相信他的信譽和能力。正是這樣的真誠和良好的信譽,打動了外商,外商說:“李先生,這個擔保人就是你,你的真誠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擔保”,也正是這一筆生意,讓李嘉誠的塑膠花打入並佔領了歐洲市場,營業額和利潤成倍的增長,1958年,李嘉誠贏得了平生的第一桶金,也贏得了“塑膠花大王”的稱號。

  反觀現今社會,“無奸不成商”成了人們經商的信念,只要是有利可圖的,都會有人去做,甚至不管社會道德的責備。2008年,南方遭遇百年風雪暴擊,被困在高速路上的人們正在接受寒冷飢餓的煎熬,而此時不僅沒有雪中送炭的人,附近的人見此商機,整幾個熱雞蛋,價錢卻賣到了幾十的高昂價格,令人心寒。而且,當今社會,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些新聞,“無良工廠老闆拖欠民工工資幾百萬”、“某某某老闆夾帶私逃,上千民工工資不翼而飛”,可以看出,多少的商人已經忘卻了信譽,被錢財迷了自己的眼睛。商人們兒啊,你們可知道,信譽是不可以用金錢估量的啊。因為信譽,李嘉誠才能成為“塑膠花大王”;因為信譽,李嘉誠才能打敗置地地產這個大敵,中標獲取香港中區地鐵車站上蓋發展權的‘因為信譽,李嘉誠才能與香港第一財團匯豐銀行合作,逐漸壯大的。

  看別人的事蹟,思考自己的人生。

  雖然我可能不會從事商業活動,但是從李嘉誠的身上,我學到的是做人的道理,他的真誠、誠實,正是我們與人交流應該保持的態度,而不是處處心機無限,兩人交流放佛在打仗般,處處提防;他的執著、清醒的頭腦,正是我們在應對事情的態度,不應在遭遇一點點困難後,丟失自己對事物的執著,更不能被許多的虛假事物迷糊了雙眼,隨時讓頭腦處於清醒的狀態。

  很明顯的,我從李嘉誠的身上看到自己有太多的缺點了,這也是我在大學裡應該要做的事情,完善自己的人格,堅定自己的信念,成為一個能夠讓人敬佩的人,過一個不讓自己後悔的大學,為以後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四:李嘉誠全傳讀後感】

  1928年李嘉誠出生於廣東潮州。1939年,日寇佔領潮州後,隨父母流落香港。12歲被迫輟學到社會謀生。17歲成為一個批發商的營業員,每天工作16小時,由於工作出色,18歲做經理,19歲成為總經理,22歲開始創業。

  讀完《李嘉誠傳》這本書後,我發現本人物傳記前1/3是講做人做事,後2/3是講做生意。我也發現其實讀書可以有選擇的去讀,而且只要你善於從中尋找你要學習的東西,善於思考,你就會有所收穫。李嘉誠之所以能有今天如此大的作為,是因為他有著一股永不服輸的執拗勁。小小年紀的他就掌握了經商的秘訣,他對推銷工作已經有了獨特的見解。他認為摸清市場動向,建立銷售渠道,廣交朋友,才能做好生意。

  李嘉誠推銷商品不是靠高談闊論,而是注重市場和居民中使用這種產品的情況。李嘉誠把香港劃了很多個區域,每個區域的居民生活情況和市場情況都記在一個小本上,只要產品一出廠,便知道該送到什麼地方去。因此,李嘉誠經過一年的努力,他的推銷額遠遠地超過了同事們,得到老闆的讚賞。由於李嘉誠做出的.成績在職工中非常出色,老闆非常欣賞他的才華。因此,在李嘉誠剛滿17歲那年就被提拔為業務經理,統管產品銷售。時隔不久,又晉升為總經理,全盤負責日常事務。李嘉誠成了塑膠廠的臺柱。

  他從茶館小工到鐘錶店小工,再到五金店銷售,再到塑膠店經理,這一系列的轉變才是真正刻骨銘心的。可以說,一個人的現在並不能代表他的將來,只要肯於努力進取,努力奮鬥,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再就是李嘉誠有一個好母親以及一個好父親,父母給予他的不是物質的財富,而是精神的財富。孟嘗君的故事,種稻谷的故事,這些很樸素的東西卻成就了他最輝煌的一生。正是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影響了他的一生。當我們還埋怨自己沒有一個富裕的家庭,沒有一個有錢當官的父母的時候,我們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你給你的父母了什麼?是不是從小到大,你只知道向他們索取呢?我們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下自己的態度,讓他們能夠在過一個幸福的晚年呢?

  李嘉誠的一生可以說這是他們那個年代的人成功的典範,那麼當今世界,又是什麼樣的人能成就那樣的輝煌?我們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該如何去設計自己的人生?我覺得自己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應該愛這一個職業,應該有一顆甘於平凡的心。我們的輝煌是什麼?是今天的努力付出,是明天的桃李滿天下!

  【篇五:李嘉誠全傳讀後感】

  今天終於把《李嘉誠全傳》讀完了,在此想寫點我讀了此書的感受

  這個讀後感,寫的時間太久太久,想對於以前的讀後感,這次總是有些事情困擾著我,所以現在我先把我讀懂的一部分與大家一同分享!

  20世紀末葉,經濟熱成為全球性的時代大潮。一代超人李嘉誠,人稱香港首富,同時又是世界華人首富,在華夏經濟史上聳起一座豐碑,舉世矚目。因此,我是帶著對他經商道路的追崇心情來讀書的,希望從他經商之路看出些什麼。

  讀完嘉誠傳奇的一生,讓我心存最深的不是他如何以超人之術創立的宏基偉業,而是他那和睦的待人處事態度和他對做任何事情的誠信態度。我想就是因為擁有這個才成就了他今天的事業,這就是”超”之所在。

  就誠信而言,(書中令我佩服的還有很多,但李超人的誠信是我最敬佩的。)中講了這樣一件事情,他還在開塑膠花廠的時候,有位歐洲批發商看中了李嘉誠的企業,想大量收購,可這時剛好李的企業資金髮生了問題,所以那位批發商在和李做生意之前附帶一個條件,那就是找一家實力雄厚的公司或個人做擔保。李嘉誠在找不到擔保人的同時並沒有放棄去開發新產品,結果他通宵趕出了9款樣品。第二天連忙去和那個批發商交涉,他用自信而執著的口氣說:”請相信我的信譽和能力,我的原則是做長生意,做大生意,薄利多銷,互利互惠”。批發商微笑的說:”我早已找好一個擔保人了,那個人就是你,你的真誠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擔保”。此次生意的成功更使長江公司實力上了一個臺階。

  後來的李嘉誠用7億資產的中小型企業,成功地控得資產價值60億的香港第二大英資洋行和記黃埔。他正是用怡和大班對他的信任和支援,收購時才做到兵不血刃。為什麼怡和大班會如此的看重李嘉誠呢?這正是李嘉誠的誠信說服了他們。收購和記黃埔後,李嘉誠由此被譽為”超人”。外在如今李嘉誠的企業中,仍然還有著建廠時進廠的老員工,雖然企業涉及的行業和專業越來越複雜,他仍然把老員工留在自己的企業中,無不體現他對老員工的關懷,從中也反應了一個“誠”字。用他自己的一句話就是“你必須以誠待認,別人才會以誠相報”。

  讀完李嘉誠傳奇的一生,固然有許許多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去思考,唯有誠信是不容質疑的。不管你現在做什麼,將來要做什麼樣,我們必須以誠待人,以誠待事。

  讓我們向李超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篇六:李嘉誠全傳讀後感】

  終於把《李嘉誠全傳》看完了。也許對超人的瞭解才剛剛開始。聽過太多關於他的故事了,但看完書才發現我所知道的不過是九牛一毛,而現實中的李嘉誠比書中所描述的經歷不知要傳奇和複雜多少。我甚至想象不到。

  書中評價李嘉誠之所以能馳騁香港地產業,緣於他有超人的洞察力,有超人的經營魄力,有超人的精心籌劃和操作,有超人的永不自滿永遠尋找新的事業目標並適時付諸實施。我以為這條成功定律就是目標-思路-行動。任何人無論做什麼事情、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會有短期眼前或長遠未來的或大或小的目標,即使你在逛商場,如果不知想要消費什麼,逛也是徒勞且精疲力盡沒有收穫,更何況人生了!一個人做什麼樣的工作、過什麼樣的生活,千差萬別,但關鍵在於你必須要想清楚你想要什麼,你想成為什麼,這就是奮鬥目標。有了它,才會有人生進行時的下文,否則無從談起。目標的實現有賴於人的眼光,這就是你的思路,正所謂思路決定出路。不同的思路會將你帶到不同的方向和道路。有了目標、思路,歸根結蒂,是要付諸實施,否則都是紙上談兵,Justdoit。當然,在我看來,這只是通往成功大道的一段,但就這一段,我都走得很吃力,真的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呀!既然是條定律,為什麼不試試呢?不會帶來成功,但至少不會帶來損失。成功人士多數被奉為神仙,不是因為他們三頭六臂,而是因為他們實踐了很多人不敢、懶於、不願、不曾嘗試的事情。

  李嘉誠成為華人首富,世人覺得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為勤奮、堅持、思考、學習是李嘉誠雷打不動的日常行動,早已成為他生活的一種習慣。當成功要素成為生活習慣,那你離成功還會遠嗎?而李嘉誠看到不知道的就學,沒有節假日的工作,非常人和凡人企及。而這也是他的生活方式,即使現在八十高齡,依然未有退休打算,而保持旺盛的工作熱情與體力,不能不讓人由衷驚歎!

  首富也許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甚至孜孜以求的,但是在我看來,只要有賺錢的頭腦,賺多賺少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而多數這樣的人是不會為財所困的,李嘉誠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無時無刻不在用腦賺錢。為什麼這個世界有人比你收入高一百倍、一千倍、一萬倍呢?可能你什麼也沒有做錯,但你應該瞭解成功者都作對了什麼!錢是靠頭腦賺來的,錢會往有頭腦的人的口袋裡鑽,正所謂腦袋空空口袋空空,腦袋富有口袋就能富有。事實上最快捷、最明智的賺錢之道就是用別人的錢賺錢。臺灣人常說“人兩腳,錢四角”,用錢追錢比人追錢要快得多。如果還按照傳統的思維方式支配自己的行為,不把常規打破,那就會越走越艱難。因為你是不是能賺到錢,並不在於你投資多少,有多少好的產品,而是你有沒有把握社會發展先機的膽量。想不想開發你的天賦與潛能以智招財,而不是以“苦”換財。這都會對你的人生經濟狀況起到決定性作用。其實人的潛能用得越多,就有越多可以用的潛能,成功者只是比普通人多用了一點潛能,你的潛能可能還沒有真正發掘出來。

  而最讓我發自心底欽佩的是李嘉誠富而不炫富、富而捐慈善、富而不忘本、富而不欺貧,真真正正是一個樸實、不貪婪的富翁。這源於其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家教,更源於生活艱辛對其的磨練。李嘉誠之人品出眾是他事業快速發展的基石,而他貧賤卑微的出身和吃苦不服輸的性格造就了他克勤克儉,保守穩健、替人著想的行事風格。

  這本書於我來說,重要的不是比之前更加了解李嘉誠這位華商首富,重要的是我明白了工作熱情與興趣是與工作努力和業績相關聯的,有業績就會有興趣,即使不是自己擅長的領域;而更重要的是我的理財觀、賺錢觀被開拓了,原來錢不難賺,難的是怎麼賺。如果無時無刻不在思索這個問題,並急於找到答案,那錢真的就不難賺了。在這個過程中,人生價值和人生對社會的貢獻便被順理成章的彰顯了,而賺到的錢則成為了你價值體現的一個符號而已,如何用好這個符號並創造更大更多的社會價值,那便是你下一步要思考的問題了。作文

  【篇七:李嘉誠傳讀後感】

  很多人都想成為李嘉誠,很多人都會感嘆他的成功,但只有感嘆。讀完李嘉誠傳奇的一生,讓我們感受最深的不是他如何以超人之術創立的宏基偉業,而是他勤奮好學、以誠待人、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精神。就是因為擁有這些精神才成就了他今天的事業,這就是”超”之所在。

  李嘉誠的成長過程中受到了很多人的影響,尤其是他的父親李雲經和莊靜庵。1928年,李嘉誠出生於潮州。李氏家風,治學嚴謹,學識淵博,是潮州的書香世家。李嘉誠從小聰穎好學,5歲進入小學唸書。先生教授的詩文,他在家早已爛熟於,他對陌生的詩文抱有濃厚的興趣,李嘉誠回到家講給父親聽。父親也常常向他講述日本侵佔東北三省,攻打上海的暴行。父親憂鬱的神色,深深銘刻在李嘉誠幼小的心中。在父親的教導下,李嘉誠心中的一個理念越來越清晰:勤勉苦讀,出人頭地,報國為民。父親在臨終時也不忘告誡兒子“貧賤不能移”,“做人須有骨氣”,“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義富且貴,與我如浮雲”李嘉誠之父在貧窮中辭世,卻給兒子留下珍貴的精神遺產——如何做人。如果說李嘉誠的父親是他人生的啟蒙老師,那麼莊靜庵就算是他商場上的啟蒙老師。莊靜庵是香港鐘錶業的鉅子。他曾深有感觸地對李嘉誠說:“香港商場,競爭激烈,不敢鬆懈懶怠半分,若不如此,即便是萬貫家產,也會輸個一貧如洗。”李嘉誠從父親那裡養成了熱愛學習的好習慣,增強了民族責任感,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做人。從莊靜庵那裡學會了如何行商。可見在人成長的道路上,身邊的人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只有在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下,才能養成一種良好的心態和鬥志。只有在正確的思想和言行的指引下,才能啟發我們對生活充滿追求。李嘉誠的勤奮好學,也深深觸動了我。人家工作8小時,李嘉誠就工作16小時,賺到錢就買書來學習,不懂的東西就一個勁地探究。李嘉誠曾做過茶樓跑堂,鐘錶小工,也做過推銷員。李嘉誠每天都把鬧鐘調快10分鐘響鈴,最早一個趕到茶樓。調快時間的習慣一直保留到今日,他做任何事,都走在時間的前面。

  李嘉誠的經歷堪稱傳奇,到底是什麼造就了他的成功?讀了《李嘉誠傳》後,這與他的勤奮,責任感和誠信是分不開的。正如李嘉誠自己所說:“我覺得成功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完全是靠勤奮工作,不斷奮力而得成果;第二階段,雖有少許幸運存在,但也不會很多;現在呢?當然也要靠運氣,但如果沒有個人條件,運氣來了也會跑去的。”可見勤奮在每個階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關鍵所在。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懂得這一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向成功邁進。

  【篇八:《李嘉誠全傳》讀後感】

  看完李嘉誠傳奇的一生,讓我心存最深的不是他如何以超人之術創立的宏基偉業,而是他那和睦的待人處事態度和他對做任何事情的誠信態度。我想就是因為擁有這個才成就了他今天的事業,這就是”超”之所在。

  書中講了這麼一件事情,他還在開塑膠花廠的時候,有位歐洲批發商看中了李嘉誠的企業,想大量收購,可這時剛好李的企業資金髮生了問題,所以那位批發商在和李做生意之前附帶一個條件,那就是找一家實力雄厚的公司或個人做擔保。李嘉誠在找不到擔保人的同時並沒有放棄去開發新產品,結果他通宵趕出了9款樣品。第二天連忙去和那個批發商交涉,他用自信而執著的口氣說:”請相信我的信譽和能力,我的原則是做長生意,做大生意,薄利多銷,互利互惠”。批發商微笑的說:”我早已找好一個擔保人了,那個人就是你,你的真誠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擔保”。此次生意的成功更使長江公司實力上了一個臺階。

  後來的李嘉誠用7億資產的中小型企業,成功地控得資產價值60億的香港第二大英資洋行和記黃埔。他正是用怡和大班對他的信任和支援,收購時才做到兵不血刃。什麼怡和大班會如此的看重李嘉誠呢?這正是李嘉誠的誠信說服了他們。收購和記黃埔後,李嘉誠由此被譽為”超人”。

  另外在如今李嘉誠的企業中,仍然還有著建廠時進廠的老員工,雖然企業涉及的行業和專業越來越複雜,他仍然把老員工留在自己的企業中,無不體現他對老員工的關懷,從中也反應了一個“誠”字。用他自己的一句話就是“你必須以誠待認,別人才會以誠相報”。

  看完李嘉誠傳奇的一生,固然有許許多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去思考,唯有誠信是不容質疑的。不管你現在做什麼,將來要做什麼樣,我們必須以誠待人,以誠待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