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聖人孔子變成凡人》閱讀原文及答案

《別把聖人孔子變成凡人》閱讀原文及答案

  別把聖人孔子變成凡人

  玄野

  電影《孔子》上映,引起不少話題。筆者遠在加拿大,未能目睹,但作為一名儒教徒,有一點不吐不快。電影將孔子定位為一位悲劇人物,在生前一直是一個政治上的失敗者。這是用現代人的價值標準衡量聖人,是在變聖人為凡人。

  若說悲劇人物,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要比孔子悲劇無數倍了,但在其追隨者眼中,這位聖人卻與悲劇無關。耶穌生在馬槽裡,人家說那叫聖子的謙卑;被野蠻的酷刑折磨致死,說是為了救贖人類的原罪。

  電影《孔子》編劇之一的何燕江將孔子定位為一位在悲劇人生中不斷尋找自我的人。一位觀眾在豆瓣上也說:看完胡玫的《孔子》,真的有種看喪家狗的感覺,發哥白髮蒼蒼地回到魯國,踉踉蹌蹌地下車來對著城門跪拜,泣不成聲。電影對孔子人生失敗者的定位令人無法認同。筆者不質疑創作者的藝術與市場的出發點。藝術有自己的屬性,市場有自身的規則,市場藝術自然就有超越歷史事實的必要了。但是,面對這樣一個宏大的'主題,突出文化精髓與精神實質是必須的。

  思考方向上的偏離,根本原因在於,我們自己的眼睛只盯著物質成果和社會地位。就物質成就和政治地位而言,孔子的確是一位失敗者。孟子開篇即道: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以利慾論聖人,是上世紀以來我們這個民族的可悲之處。孔子被定位為失敗者、沒落的貴族,政治抱負屢屢碰壁,更驚人出格的稱謂便是喪家狗。恐怕這些人對孔子的定位有個預設的語境,就是在物質成就和社會尊重的大前提下討論聖人,以利慾論聖人。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用利慾的眼光來評價歷史巨人,很多聖賢往往不及常人。蘇格拉底為堅持自己的理念死於民主的判決;斯賓諾莎為理念放棄財產,因磨鏡片的職業病而早逝;舒伯特死於貧困;梵高卒於窮苦與失落。這些精神世界巨人的名字不勝列舉。他們的創造,或標榜史冊,或創造了不可逾越的頂峰,或塑造了挽救世界的精神。唯有超越了物慾,才能有如此成就。是他們創造了歷史,而不是那些為歷史洪流所席捲的帝王將相和商業巨賈。中國人生哲學有審美的情調,講求與當世的協調共生,所以孔孟老莊等聖人的事蹟沒有西方聖賢的悲壯,但在困境中對精神的持守卻是一致的。

  表達儒教的核心思想可能是一部電影無法承載之重,但對聖人精神層面的刻畫應該是電影的靈魂之一。對於孔子拋棄家鄉的榮華富貴,選擇了周遊列國的顛沛流離與處處碰壁,電影可以不理解不結論,卻不能給人一種孔子押錯了寶、走錯了路的感覺。演繹聖人的藝術作品,必須體現人類最珍貴的精神。當我們的電影人在演繹孔子大權在握之時與困境難熬之際,是否感喟到了體現這種精神的必要呢?

  16.結合全文分析,電影把孔子變成凡人的原因有哪些?(6分)

  17.文中列舉了耶穌之悲與蘇格拉底、斯賓諾等事例,在作用上有何不同?(6分)

  18.根據文意說明孔孟老莊與西方聖賢行為上有什麼區別?作者認為電影人士如何正確的對待古代聖賢?(6分)

  參考答案:

  16.①創作者從市場的角度來思考藝術;②基於物質成就和社會尊重等現代價值標準來討論聖人;③忽略了精神持守的重要性。(每點2分)

  17.①耶穌一例運用對比的手法(1分)說明將孔子定位為悲劇式的人物是一種錯誤(2分);②舉例論證(1分)用利慾的眼光看待歷史人物是錯誤的,應該看到他們在困境中對精神的堅守(2分)。

  18.西方聖賢的行為悲壯,而孔孟老莊則是謀求與當世協調共生(2分)。電影人應該更重視對聖人的精神刻畫(答成突出文化精髓和精神實質也對);評判聖人的價值標準應該區別於常人。(每點2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