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範文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範文

  馬來西亞著名的薩提亞治療大師林文采博士把人的先天氣質分為了五大類:樂天型、憂鬱型、激進型、冷靜型、奉獻型。

  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個憂鬱型的人。憂鬱型的人天生的完美主義者,比較悲觀.批判.對自己和別人都是比較難以讚美和認同,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要求盡善盡美,憂鬱型的人把這種特點帶到生活裡去的時候是比較糟糕的,會對自己和他人高要求,把自己弄得很多的情緒。

  雖然我知道自己憂鬱型的這個特點,而林文采老師也一再強調:憂鬱型的人要時刻記得在心裡養兩匹馬:“放自己一馬,放他人一馬”。可我總是做不到。

  正如網上一句經典的話所說:此生知道很多的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情緒來了的時候,我總是會陷入到情緒裡去,不能自拔。

  有一天,當我看到武志紅的一本書《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時,我覺得棒極了。

  這本書顛覆了我對自己的看法。

  原來我不能接受的自己的種種,都是如此的具有意義。

  於是我對自己不完美的感受有了釋懷,在書中,武老師說道:世界有可能是相反的,真實勝過完美。如何接受自己的真實,如何真實的和自己在一起,就可以深刻的感知到真實是比完美更好的東西。感覺自己是完美的,這樣的人是把自己的痛苦分裂出去了,消滅了,他自己的腦袋裡意識不到痛苦。

  在書中武老師從還一個心理學家的角度例舉了大量的例子讓我們認識到負能量比正能量更具有價值。

  武老師在書中說“當我們積極地追求所謂的正能量的時候,其實是割裂了與所謂的負能量的連線,這種割裂是巨大的損失,悲傷、憤怒、恐懼、內疚、嫉妒和羞恥,我們要開啟這些感受的管道,當我們開啟這些管道的時候,生命力就會在我們的身上流動。”

  在本書的第二章裡講到:悲傷是完結悲劇的力量,每一次的磨難都是生命的財富,越對抗痛苦,越是會痛苦,承認他,接納他就是改變的開始。在這一章裡講到一個自殺的案例,案主在深深的`悲傷之後,接納了事實,從而改變自我,有了鳳凰涅槃般的重生。

  在本書的第五章裡講到:當你恐懼、焦慮時,去看看,恐懼、焦慮在告訴你什麼?它們是不是在說:這件事情對你很重要?看到它們、承認它們、接納它們,然後才能讓它們成為一份能量,讓它們在你的心裡流動,回到自己的感受上,回到自己的身體裡,這個時候會有很好的療愈效果。

  曾今也有一位心理學老師說,如何讓一個吸毒者徹底的戒毒,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讓他的母親徹底的放棄他,讓吸毒者絕望,置之死地而後生,所以說絕望也是有力量的。

  嫉妒、憤怒、倔強也都是有力量的,看到他背後蘊藏的含義,原來它讓你更加有動力去改變自己,他們是生命力的表現。

  “陰影和光明一樣,都是我們的生命,如果逃避,我們就損失了一部分自我和力量。如果面對並整合他們,陰影就會變成我們的人生財富。”

  讀完本書我對自己說: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因為不完美,所以才真實,真實勝過完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