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主義》讀後感(通用12篇)

《極簡主義》讀後感(通用12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岳飛傳的讀後感(通用12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1

  本章主要是對兩位作者的人生經歷作了介紹,指出他們是怎樣走向極簡主義,並透過不斷的總結,得出了他們對極簡主義的定義。

  他們的目標:如何讓生命更有意義。我也相信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做出一些微小的調整,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會形成顯著的改變。

  令我意外的是喬舒亞和瑞安的成長經歷那麼坎坷。書中有提到我們應該試著去了解到底是什麼卡住了我們,讓我們無法成長。讓我們去看鏡子中真實的自己,認清可能阻礙我們過上幸福、充實生活的一切事物。

  另外我對極簡主義有了新的認識,作者提出極簡主義是一個工具,能讓我們擺脫多餘的事物,更加專注於人生中那些最基本的方面,除了獲得快樂,滿足和自由。

  很喜歡這段話分享給大家:幸福源於有意義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充滿熱情和自由,可以實現個人成長,為他人做出貢獻。成長和奉獻才是幸福的基石,而非身外之物。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2

  喜歡他們對健康的定義,他們說健康是開啟你更有意義的生活的起點,我們想要你享受自己的生活,而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將帶給你最佳的狀態。健康是相對的,因此如果我們想要幸福,就應該努力達到自己最佳的健康狀態。有疾病的人依然可以過上有意義的生活,因為他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過著最健康的生活。健康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在載你前往目的的交通工具。

  我們應該更關心的是我們的感覺怎麼樣?如果我們健康了,我們的感覺會更好。

  對於書中提到的應該顯著減少或完全禁止的一些食物,這一個我持保留態度。我覺得我真的離不開肉哇,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習慣,我也開始嘗試晚上這餐不吃肉。他們建議嘗試10天,如果覺得適合自己就可以堅持下去,不合適就繼續嘗試新的方法。

  評價鍛鍊成功的標準並不在體重或其它數字上,而是以下兩件事:

  1.我們是否持續的改善健康?

  2.我們對自己的進步是否滿意?

  鍛鍊原則,我覺得還是值得借鑑,他們有三個原則我蠻認同的,第一個是享受鍛鍊。二是用鍛鍊來釋放壓力。三多樣化讓鍛鍊保持新鮮感。大家也記得每天固定抽出一些時間來讓自己保持鍛鍊。時間不在長短十幾二十分鐘也行,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好,肯定會對自己健康有幫助的。

  為了體驗更美好更健康的生活,想想我們必須做的是什麼?建立自己的“必須做”列表,鍛鍊是一種意想不到的幫你重獲時間的方式。也許是極簡主義風格,本書每章都由很多小標題和段落組成,讓人看起來很輕鬆。最後都會有作者寫的小文章作為結尾。下面是我比較有感觸的幾篇文章觀感:

  《處理壓迫感》:這篇文章讓我對壓迫感有了一種新的認識,也讓我覺得什麼東西都應該往好的方向去想。作者提到說,這種壓迫感是一種報警訊號,我們之所以感到不知所措,不是因為有成千上萬條資訊整天在耳邊嗡嗡作響,而是因為那巨大的資訊量本身。極簡主義教我們要去培養自己的愛好,專注的做重要的事情,從而過上更有意義的生活。

  《嫉妒是一種無用情緒》作者提到要停止嫉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停止思考他人的意圖,我們會嫉妒,往往是因為認為某人的行為意味著什麼,而事實上他並沒有那個意思,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的真實意圖,所以思考那些根本就是浪費時間。

  《如何做出超難決定》讀完這篇文章我發現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就是把“應該做”的變成“必須做”的,這樣不給自己留退路,真正去實踐起來。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意識到,有些東西我們應該去改變,但是我們並沒有發自肺腑的覺得必須有所改變,只是知道應當改變,但改變對我們而言不是必須的。所以只有在我們把應該做的事情變為必須做時,這件事情才會發生,我們可以去列出一些必須做的列表,把它貼在你可以看得到的地方。不要只是用頭腦去思考這種變化,而要用心去感受,認識到你必須改變。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3

  Minimalism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青睞,越來越豐富的物質生活,讓我們暴露在琳琅滿目的物品和資訊中,不知道如何選擇,或者根本不假思索買買買,但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實際需要的東西很有限,而且人有選擇傾向性,有些東西用習慣了就還是習慣性地選擇,多餘的可能只會在角落裡落灰。

  本書中,兩位作者也是面臨各種紛雜的物質選擇從而讓自己過得不堪重負,痛定思痛,於是決定斷舍離,只留下精簡的必需品,並且降低物品的標準,更加追求實用性,從這一過程,總結出了五個核心的價值分享給我們,讓我們著力於這五點,過上簡單快樂幸福的日子。

  這五個核心價值觀點分別是:健康,人際關係,熱情,成長,奉獻。

  第一,健康,作者主要談論了飲食和鍛鍊和睡眠三個方面。飲食是透過改變自己的飲食結構來調整,提倡的主要食物是水、綠色飲品、新鮮蔬果汁、蔬菜、水果、豆類、魚類、有機食物。鍛鍊,是選擇讓自己能堅持的鍛鍊專案,有人適合跑步,有人適合游泳,有人適合騎單車等,凡是能讓自己動起來的運動都比待著不動有用。睡眠,保證自己每天有足量的睡覺時間,並且調節睡眠質量。

  第二,人際關係。主要維護首要人際關係,

  1、親密關係,主要是愛人,伴侶,配偶;

  2、密友,一般不超過5個;

  3、直系血親,主要是父母,兒女以及其他近親。與人相處最重要是,改變自己,而不是改變他人,透過改變自己,從而去影響他人。人與人最好的關係是共性和差異性的良性組合。我們透過愛,信任,誠實,關懷,支援,專注,可靠,理解這8個核心元素能夠維持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在人際關係有問題的時候,可以透過T.A.R.A的四個關鍵詞來處理。Tolerate,容忍;Accept,接受;Respect,尊重;Appreciate,欣賞,這四個階段來改善人際關係。

  第三,熱情。職業和事業有其侷限性,並不能讓我們全情投入,而使命可以。透過尋找自己的興趣點,從而找到自己的使命。首先,我們要移除身份,地位,不確定性,金錢枷鎖對我們的束縛,進而解放自我,把自己抽離出來。其次,認真觀察和回顧自己平常做什麼事情感到興奮,激動,讓自己激動,興奮感維持時間最長的事情很可能就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最後,將熱情變成使命的最好方法,便是模仿。

  第四,成長。只有透過積極有益的自我改變,並且持之以恆,才能感受到自我的成長。自我的持續成長,才能感受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感。將大量的滿足感與某一改變聯絡起來,這種變化就成了必須做的事。

  第五,奉獻。給予,幫助他人成長,可以讓我們超越自己,獲得更大的人生意義和價值。

  如何去踐行這五大價值呢?對於每一個行為,我們可以問自己以下問題,這一行為可以改善我人生的哪一方面?如果無法改變,我可以如何改變使其對五個領域有幫助?

  極簡主義的意義在於,是讓我們擺脫生活的冗餘,更加專注於最基本的事物工具。

  成功=快樂+持續進步。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4

  《極簡主義》這本書是被它的書名所吸引。很多事情做不好,工作太累也許是想得太複雜了。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書中的內容雖不如期待的那樣好,但還是有一些啟發。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七種理念。

  第一個理念:事情其實很簡單。在我們解決問題的時候,要試圖找出最簡單的方法。只問簡單的問題,只尋求簡單的答案。這也是極簡主義的核心思想,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將複雜問題簡單化。

  第二個理念:弄明白自己要做什麼。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需要的是什麼,完成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在工作中,還要真正理解想要做的事情,而且還要搞清楚是否也是其他人希望做的。有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忙忙碌碌,卻忘了自己真正的目標是什麼。所以,我們要時刻弄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工作如此,人生亦如此。

  第三個理念:任何事情都有連續性。明白這一點後,我們要列出計劃,把計劃儘量做得詳細,能夠清楚自己的意圖。文中提到,在完成一個專案時,我們要分解成若干細節工作,加快工作進度。其實,生活中也是這樣,很多事情都是環環相扣。有的時候,會感慨,一步錯,步步錯。

  第四個理念:如果不去做,永遠都做不完。也就是說不能只做思想的巨人,而做行動的矮子。萬事開頭難,而不去做,事情將永遠完不成,當事情越積越多,只能更糟糕。對此,自己也是深有同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只有開始,事情才沒有那麼難。

  第五個理念:事情的結果往往和預期不一樣。也就像我們經常說的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安排事情要留有餘地,做好應急預案。

  第六個理念:明確界定事情的結果。有兩個結果,要麼完成,要麼不完成,所以在過程中,要細化目標,關注趨勢。

  第七個理念:學會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這一條都是非常適用的,很多時候,問題看起來很複雜,無法解決,可能是執拗於自己的想法,要學會換位思考。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5

  本週在“有書”跟讀了英國作家弗格斯奧康耐爾寫的《級簡主義》,說實話,除非是工作或者學習上的硬性需要,我是一個不會主動去讀所謂勵志篇、方法論或者管理學類書籍的人,往情懷上說,太功利了!往實際上說,呵呵,沒意思,不好看,不如升級打怪。這次跟讀這本書一方面是出於對“有書”推薦書目的尊重,既然別人搖了搖小紅旗,自己就屁顛屁顛地跟過來了,總不好剛到第二站就開小差吧。二來嘛,自己選讀的書還沒有讀完,而每週讀一本書寫一篇讀書筆記的任務到了第二時點,怎麼也不能打臉,是吧。當然,開卷即有益,飯不是白吃的,路不是白走的,書自然也不是白讀的,多多少少有些感受有些思考,記錄下來,算是對這頓飯的消化。

  要簡單先計劃

  在這本書裡,作者提出的主要理念之一就是事情其實很簡單,要弄明白自己要做什麼,怎麼做,也就是要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用老弗的原話說就是“一個不善於做計劃,必定不是一個善於管理自我的人,更別說管理一個團隊了。”

  計劃,嗯嗯,這個我熟,我有話說。記得自己曾經是一個很討厭“計劃”的人,因為總是覺得做什麼事都要有計劃等同於古板,死心眼兒,影響發揮,不能隨心而動,更不能放飛自我。然而造物弄人,在投身於“生產管理”和“專案管理”事業多年之後,“計劃”這個詞基本上已經溶化在血液中,銘刻在腦海裡了。每項工作開始前“首先明確任務和目標,制定好計劃,然後實施這個計劃”已經成為自己的新常態,確實獲益良多。關於計劃在工作中的重要性,這個打住,大家都懂的,而且現在是私人時間,不談工作,不談管理,不談方法論,談點更愉快的事。

  愉快的事,旅行算是一件。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變成了一個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喜歡一個人逛街,吃飯,甚至是看電影。如果碰巧出差是一個人,會頓覺身輕如燕,工作的煩惱憑空減去一半。而獨自一人的遊走自然也就是隨心隨性,沒有什麼計劃性可言了。然而有限的兩次“有計劃”的出遊卻讓我改變了“計劃與生活無關”的想法。一次是隨團,一次是自由行。那次隨團是公司放旅遊假,一幫處得好的同事撇開了大團,自己組個小團“吃小灶”。出發前沒什麼事,就對幾個目的地的風土人情、傳說典故多看了不少,沒想到遊起來頓時覺得周圍的景緻生動親切了很多,興趣陡增,收穫也大大滴,與以往的走馬觀花大有不同。當然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一行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路歡歌笑語自是不同,此所謂去哪兒不重要,跟誰一起去才重要吧。而另一次真正的“有計劃”是第一次自己帶孩子自由行。那次行前頗有些緊張,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把吃喝遊住行安排妥帖,特意花了幾天時間做功課,還寫了路書。什麼行程安排、交通訊息、住宿預訂、景點和餐廳推薦、費用支出計劃等.......結果是圓滿的,於是“計劃”從工作走入了生活。

  簡單是換個角度看問題

  老弗在書中舉過一個例子,大意是一個樓裡的電梯太慢了,怨聲載道,但已建成又不好改造了。後來業主在電梯旁邊安了一個鏡子,於是當那些不耐煩的純等待被顧影自憐所替代後,那些怨懟也不知不覺地消失了。利用了人皆有之的愛美之心,這個角度換得真是不錯。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記得也有個這樣的例子。以前一個工廠,二十四小時連續生產的勞動力密集形產業,生產形式多是小批次多品種且計劃變更頻繁,每天幾百人的生產排班就是個大工程,遇上機器問題原材物料問題訂單問題就需要改變生產安排,人員排班在幾次打亂後很容易出現問題,比如夜班的人又給連續排到了第二天的白班,每遇此事無論是生產線長還是經理都煩惱不已。然而裝置、原料、訂單等問題只能透過管理相對最佳化,並不可能完全不發生而不改變生產安排。後來,在排班時給不同班次的人標上了不同的顏色,白班是白色,中班是黃色,夜班是藍色,顏色跟人名一體了,這樣無論怎麼調換生產線變更生產班次,都不把藍色的人名安排在第二天的白班就OK了。第二天再排班時先按當天員工的班次變更顏色,再安排第二天的班次,至此,錯誤排班的事情基本沒有發生過了。確實,換個角度,也許解決問題就會變得很簡單。

  不忘初心,快樂很簡單

  按照老弗的理論,“現實中沒有複雜的系統”,或者說真相併不復雜,其實可以很簡單,而把事情變複雜的往往是我們自己。對這個說法我深以為然。現實生活中經常是本來是做一件事A,過程中發現了B又想起了C,最後DEFG紛至沓來,而最初要做的A經常是拋在腦後不知所終了。週而復始,每天忙得要死,卻又莫名其妙地完不成任務。之所以這樣有時是外界干擾因素太多,在這四海八荒被各路上神們呼來喝去著實也是小仙們的無奈;有時卻也是自己沒搞清楚方向,迷失在仙澤裡了。比如當下流行各種健身,無論是騎行還是健步走還是什麼瑜珈拉丁普拉提,有的人直接就去做了,有的人卻是本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精神,先置辦若干先進裝備,等裝備齊了,熱情似乎也用的差不多了,揣著蛇尾巴等待下一個虎頭的到來,似乎完全忘記了當初是為什麼開始。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什麼?也許就是一個簡單的赤子之心。本著初心,過濾干擾,快樂很簡單。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6

  細讀《極簡主義》這本書,其實重點在講“活出生命真意”——如何讓人生過得更有意義,“極簡主義”是達到這個目的的一個工具。

  什麼需要“極簡”?“極簡”到什麼程度?大概對於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因為什麼是生命中重要的事,對每個人而言,都有自己的標準。

  作者強調的是透過“極簡”,輕裝上陣,擺脫生活中多餘的事物。“極簡”只是形式,“極簡”背後更為重要的是沉下心來進行深度思考,重新發現生命的意義,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多餘的。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裡,去做更多的更有意義的事。

  本書的核心目的是:引導讀者發現更有意義的人生,不斷實現個人成長,有意義地為他人奉獻。“極簡主義”的好處包括:取回浪費的時間、擺脫多餘的物質、找到自己的使命、享受快樂和自由、多創造而少消耗。

  本書主要是講如何從五個維度去發現和構建生命的意義,也被作者稱為“五大價值”,分別為“健康”、“熱情”、“人際關係”、“成長”和“奉獻”。

  “健康”、“熱情”、“人際關係”這三者是基礎,而“成長”和“奉獻”就是我們生命的意義所在——實現個人成長,為他人做出貢獻。“成長”是我們生命內在的意義,而“奉獻”是在“成長”基礎上更為高階的生命外在的意義。

  先說說“成長”,如果生命每天都只是在重複,日復一日,那生命又有何意義呢?那不就是在混吃等死嗎?這不就是在浪費生命嗎?

  我們多數的改變,都是透過每天在小的方面逐漸改善積累而成的。每天哪怕有一點點有意義的改變,只要我們持續行動,我們就沒有停下“成長”的腳步,正是“成長”讓我們感到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體會到自我滿足與成就感。

  我們的“成長”來自三個基礎方面:改善“健康”狀況、發展“人際關係”、追求自己的“熱情”興趣。

  “奉獻”是指為他人做出的貢獻,增添的價值。“奉獻”能給人帶來深層次的、持久的滿足感,與之相比,我們自己吃頓美食、看場電影的滿足感顯得很微不足道。

  是“成長”引向了“奉獻”,而且可以構成良性迴圈:我們越是成長,就越能幫助其他人成長;而越是幫助他人成長,自己就越能獲得更多成長。“奉獻”還與三個基礎層面相互影響:提升精神“健康”、享受“熱情”、促進“人際關係”。

  書中第一頁“你真的快樂嗎?”,作者試圖透過這一問來引發大家思考生命的意義。

  作者直接提出“我們所積累的物質財富不會讓我們快樂”,這一觀點看似和我們的常識“有錢才快樂”、“貧窮不快樂”相違背。但從現實來看,有錢未必快樂,沒錢也可以很快樂,錢和快樂不能直接劃上等號。長期以來,人們忙著賺錢、積累財富,已經習慣了把賺錢當作了人生意義,“幸福”指數卻沒提高。當賺了很多之後,往往還想著賺更多,揹負上很多壓力和負擔。卻沒停下來想想為什麼賺錢?賺錢是為了什麼?除了賺錢還有什麼是生命中更重要的事?

  我們物質慾望的滿足會帶來快樂,但這種快感會快速消退,並且邊際效應會遞減。真正的快樂源自我們的內心,我們的成長,我們為他人、為社會做出的貢獻。

  作者認為“快樂”不是重點,有意義的生活才是重點。我們要在短期行為中找到長期價值,有長期價值的短期行為才是有意義的。

  “幸福”肯定是快樂的,但“快樂”不見得幸福。不要等到最後去享受成果帶來的快樂,你在追求幸福的奮鬥過程本身才是最快樂的。所以說:“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過程本身最幸福”。

  極簡主義,就是將注意力集中在生活的五個基本領域。在生活中許多方面徹底接受極簡主義,就能專注於最為重要的事物。因此,過有意義的生活和極簡主義是齊頭並進的,作為工具,極簡主義能夠幫我們將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物上,它清理生活中的雜亂,便更能專注於目標明確的生活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7

  原本以為是一本倡導極簡生活的指南書,結果是寫怎麼工作的.....難免失望了.....

  如果你有幸以色列科學家艾利高德拉特的演講,那麼你一定知道他所說的“科學家最基本的信條”這句話。按照他的理論,“現實中沒有複雜的系統”,或者說“真相不可能複雜”。因此,我們所述的關於常識的第一個理念就是避免複雜,追求簡單。

  成功的專案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那就是讓“利益相關者”開心:你要明確的告訴利益相關者他們將會得到些什麼。很顯然,要造就開心的利益相關者,首先要知道他們想要什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去問他們,而不要假定自己很瞭解;也不要認為所有的利益相關者想要的東西都是一樣的,更不要簡單地認為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同等重要。把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列個名單,然後把他們的獲利條件寫下來,分析一下現有的.專案是否能夠滿足所有股東的獲利條件。

  這是我遇到的一件事情。某跨國公司對年輕中層幹部的年終考核目標標準是這樣的:“在一年的工作中是否提升了經營管理質量,並減少了上級對其工作稽核和複審的必要。”

  這個考核標準有什麼問題?問題就在於沒人知道這個標準的具體含義。以這個標準去考核幹部,又會有什麼效果呢?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被考核人認為自己即使遵循正確的方向去行動從而完成任務或專案也沒多大用處。年底時,他的上司根本不會以正確的工作目標標準進行考核。按照上述標準考核時,員工獲得滿分的機會又有多少呢?非常低,因為這種考核標準可以有無數種解釋方法。

  所以,如果你有這方面問題,比如說你的目標是模糊的,像“很好地完成這些專案”“讓消費者接受良好的服務”“為野生動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你最好學會解決它。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8

  蘇格拉底曾站在大街上自豪地宣稱,這世界有那麼多我不需要的東西。而對於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而言,每天都被無數的商品、資訊、觀念、娛樂、工作等狂轟濫炸著,而所思所想也都是慾望、成功、地位等,以至於腦袋就像上緊了發條的鐘,似乎總是停不下來。偶爾停下來,也會感到茫然無措,不知道該做什麼。

  我們好像忘記了自己只能活短短的七八十年,也忘記了反思為什麼要活著,以及如何才能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更有意義。實現那麼多欲望真的必要多?擁有那麼多永遠都派不上用場的東西真的必要嗎?天天去追逐熱點、潮流和不斷更新的網路媒體真的必要嗎?

  當然沒有必要。如果我們願意徹查內心,就會發現,我們想要的東西太多,而真正需要的其實很少。我們之所以那麼累,就是因為成為了“想要”的奴隸,放棄了對“需要”的覺知。假如我們能遵循“少即是多”的極簡主義原則工作和生活,也許就不會感到疲勞了。如此一來,我們也有了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做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那些能讓我們和他人變得更幸福、更美好的事。

  物質:只擁有絕對必需之物

  現在,我們似乎不再懂得過簡單的生活,我們擁有過多物質財富,有過多選擇、過多誘惑、過多欲望和過多食物。我們揮霍一切,毀掉一切。我們使用免洗餐具、鋼筆、打火機、照相機……為了生產這些物品,水、空氣和大自然都被汙染了。唯有摒除這些身外物才能發現新世界,穿衣、吃飯和睡覺等基本需求才能邁向更深層的境界。不再擁有過多東西,你就能省出更多時間來關注自己的身體。一旦對自己的身體感覺良好,就能忘記肉體的存在,專注於精神發展,使生命充滿意義。如此,你會感到更加幸福!

  金錢:不要太窮,也不要太富

  生活如此複雜,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擺正金錢的位置。因為金錢是一種能量,如果把錢花在毫無價值的東西上,我們將失去能量。我們應努力理解它對生活各方面的影響,思考金錢與自然、思想、快樂、自尊、居住、環境、朋友、社會等的關係。血液在體內平緩地流動,這說明我們身體健康;金錢在生活中自由地流通,這說明我們在經濟上是健康的。

  今天,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每一天是唯一真正屬於我們的東西。我們的生命就是今天,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時間是神聖的禮物,如果我們不能抓住現在的光陰,同樣也無法抓住虛幻的未來。但最重要的不是擁有時間,而是不虛度光陰。讓生活變得簡單,可以獲得更多精力,這樣就能更好地面對人與事。輕裝上陣,此刻就充滿熱情,我們因此得以欣賞周圍的一切:要做的事少了,就有了更多時間來思考、夢想和享受悠閒。比如,你可以一整天待在家裡閱讀詩歌、烹飪、燃香、喝一杯好葡萄酒並欣賞月亮。

  工作:做得越少,效率越高

  值得擔憂的不是未來需要做的事,而是悄悄溜走的現在。這就需要鍛鍊注意力和排除雜念的能力。只有此刻做的事才有意義,所以要慢慢把精力集中在“這裡”和“現在”的事情上面。能夠改變一段時間的質量,是非常可貴的天賦。正如我們身上每一個細胞都含有所有細胞的基因,一段時間也是所有時間的折射。

  帶著格調做事會讓生活變得無限豐富。所謂格調,就是:吃早餐前梳梳頭髮;就餐時放一點輕音樂;儘量避免使用塑膠和聚乙烯製品;觸控柔軟之物,嗅聞玫瑰香氣……這些都自然地吸引著我們,給我們活力和快樂。當我們把周圍一切變得富有格調,同時也把自己變得充滿詩意。這就像清空一個塞滿雜物的抽屜,或是整理一個櫥櫃,每一個整理和簡化的想法都讓我們堅信,生命中有些事是能夠被我們牢牢把握的。

  總體來講,這本書雖然講工作稍多,講極簡主義生活比較少,但是對於處於大資料和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而言,依然具有不可忽視的借鑑意義。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9

  最近我讀了喬舒亞的《極簡主義》。我覺得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

  作者喬舒亞曾是一個每週工作70小時、每年工作362天,年紀輕輕就拿上6位數年薪的企業高管,20多歲就買了名車豪宅,有一個美麗的妻子。越來越有錢的他擁有了越來越多的物品,但他發現幸福感並沒有增加,實際上他的生活非常糟糕。所以作者後來靜下心來,思考自己想要什麼。

  什麼是極簡主義,喬布斯的房間中只有一張愛因斯坦的照片。

  在生活中我們買了很多東西,我們日復一日努力著,努力跟上他們,我們將巨大的壓力施於自身,強迫自己成就事業,或變得和某人一樣。結果是,我們所揹負的壓力比任何時候都要沉重。

  《極簡主義》這本書中介紹了一些常識,比如我們應該怎麼做事,遇到困難應該怎麼去解決。如果我們遇到困難時應該想一下,這個世界上肯定有很多比我們更可憐的人。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因飢餓、疾病、折磨等原因死去。與這些情況相比我們所遇到的大多說問題都不算什麼。

  當我們感到壓力時,不放開啟報紙或電視,看看全世界都有哪些悲慘的人和事,當嚮導這些我們的壓力就會小很多。當我們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能理解別人,當我們能夠理解別人以後我們就可以更好面對自己了。

  讀完這本書我感到真正的安全感要認識自我,知道自己是誰,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極簡主義》這本書除了介紹作者的親身經歷,過上極簡生活的一些方式和實踐手段,更多的是從內心層面,幫助我們重新思考人生。經過一切的整理,你才會明白人際關係、成長、熱情、奉獻、健康等元素在生命中的意義。

  我覺得“極簡主義”不單單是一種理念,更是改變生活、改變自己的一個契機。人生要懂得取捨,只有把生活變得簡單一點,才會有精力去發現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東西。那麼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享受只此一回的人生,創造出精彩的價值和屬於自己的幸福。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10

  這本書是結合具體例項,以作者自身經歷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極簡主義是通往健康生活的一種方式,身心健康、財務健康、精神健康。其實仔細想想,在通往財務自由之路上,需要做的事情與極簡主義做的事情基本一致。只是財務自由更側重於金錢,而極簡主義更側重於生活。

  作者的思想,生活態度透過書籍來表達出來,所以不同的作者會有不同的想法,也會有相同的地方。而作為讀者,需要做的便是獨立思考,結合自身實際來調整自我。想看這本書或這型別的書,並行動了,說明你想了解相關的內容,想自我改變,那麼書的作用便是幫你提供一種思路,就像我們在學習知識或模仿他人一樣,你所學到的,其實也是自己願意接受的。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待事物的話,不僅本書,每一本書都是有益的。如果從本書的角度來看的話,這本書只是作者的生活經驗闡述,如果將作者和我進行對比,有些生活習慣其實是一樣的,而我是出於天性,而作者是後來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所以這本書對於我來說,沒有什麼意義。而且作者的思想作為一個系統來看的話,可以更加精簡一些,有些話沒有必要反覆地說,會顯得很累贅,也許作者是想表達的更清楚些吧,畢竟作者在書中也說了,已經刪減掉很多內容了。

  在閱讀了相關書籍之後,發現一個有趣的情況:國外的書籍最後都會談到奉獻,個人對社會的價值,而在思想和行動的過程中,更注重做好自我,如在親密關係中,處理分歧、矛盾時,先自我反思,改變自我,然後透過自我的行為影響他人。這是很好的自我與社會關係的處理方式。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11

  《極簡主義》這本書是美國的喬舒亞和瑞安所著,倆人放棄高薪主管工作,扔掉家中90%物品,21天過上極簡生活,成為美國極簡主義的先鋒。書中,他們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生活經歷和極簡主義的生活理念。穿越物質的海洋,他們找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五種價值“健康、人際關係、熱情、成長和奉獻。”《洛杉磯週報》曾對此書發表評論:“這本書教我們如何終結被物質佔領的命運。”

  生活在一個物質極度發達的今天,透過瘋狂的佔有物質真的能讓人過上幸福的生活嗎?《道德經》中提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過度的感官享受會讓人心神不寧,不利於得到身心自由的生活。

  正如此書中所言,“我們所承受的幾乎所有壓力都完全源於自身。幸福源於內部,源自內心,源自充滿意義的生活。”著名作家周國平曾說過“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作者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包括“情緒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和財務健康”,擁有健康是擁有幸福人生的基石,合理的飲食和休息、適當的運動,戒除對身體有害之物,都有利於保持身心健康的生命狀態。

  書中提到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包含八個主要元素:“愛、信任、誠實、關懷、支援、專注、可靠和理解”。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多花些時間和精力給予身邊重要的人以關注和支援,我們可以放下手機,陪父母去醫院檢查身體;為心愛的人準備一頓燭光晚餐;陪孩子一同在週末郊遊;給許久未聯絡的摯友打通問候電話……“予人玫瑰,手有餘香。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我們自己的生命也終將在這些美好的關係中得到滋養。

  用更少的東西過上更有意義的生活,透過捨棄生活中多餘的東西,我們得以超越物質,將自己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興趣點和有意義的事物上,關注個人的成長,並以有意義的方式為他人和社會奉獻。我想這些都是作者想要傳達給讀者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理念。

  極簡主義不是簡單的丟棄東西,也不是拮据度日,而是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從而獲得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它是一種更理性的、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大道至簡,願我們都能從作者的分享中領悟到些許生活的智慧和啟發。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12

  我不太喜歡這本書,滿分10分我給6分。但我還是推薦想讓自己活得更輕鬆的朋友看看這本書,他會告訴你如何能捨棄不必要的「錨」。

  天性使然,我很討厭極多極多的實物。比如有的人喜歡家裡擺滿了傢俱,在房間的各個角落堆滿紀念品,說實話那樣的話我進步屋子會有一種緊張感,就好像房間內空氣被那些雜物搶走了一樣。也有的人喜歡空間感,在房間內佈置儘量少的傢俱和無用的裝飾品,要知道我們一天中至少八個小時會呆在自己房間,也就是你三分之一的生命,你是什麼樣的人,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你的房間。

  結合經驗我覺得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已經是一個極簡主義者了。

  今天是我戒菸的第49天,如果不是手機打卡軟體提醒我,我可能都沒注意到已經堅持這麼久了,或者有戒菸這件事。戒菸後明顯的感受就是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一般可以持續醉心於某件事2-3個小時。我的慢性咽炎好了,肺活量更強了,牙變白了,嗅覺味覺更靈敏了。而且我不用將每月收入的十分之一或八分之一浪費在百害無益的菸草上。

  我戒除了甜食和飲料,包含任何蛋糕,冰激凌,餅乾,薯片,士力架等,可樂也被我戒了,在學校如果上課累了,我會喝一杯無糖的摩卡或美式,早上醒來準備寫作時我會給自己端上一杯格雷伯爵或金駿眉。

  我(很早前)刪掉了我手機裡的遊戲,微博,抖音等,關注的公眾要也精簡到了7個,分屬6個不同的領域。我知道我自控力不足,只能這樣做來避免它們消耗我。

  上學期因為工作原因晚上11點才吃晚飯,胖了20斤,今年我辦了健身卡,平均每週去3次。早睡早起,不賴床。

  雖然17年7月5號就註冊了公眾號(那時還叫風和浮力),但直到今年9月之前一共才寫過兩篇文章。好好經營公眾號也在我今年的計劃之一,每天6點醒後喝喝茶,看看書,備備課或者更新一篇文章,寫作已經成了習慣,我也享受其中,沉迷於寫作時的快感,放空一切,全身心集中於文章裡,每個標點符號就是我,我就是每個字。

  電子書和平板簡直救了我的命,我以前有很多紙質書,每次搬家都重的想死,一邊搬書一邊反思自己有書不讀,活該身體受累。但現在我養成了一種習慣,有價值的書會邊讀邊做筆記,把書讀厚,然後把自己思考的精華筆記留下,把書讀薄,最後就可以送人或當作二手書賣掉了。

  話題回到書上,可能在閱讀這本書前我已經將極簡主義融入到血液裡了,所以沒有太多的新鮮感。但可以說作者還是很全面地分了五個方面介紹了極簡主義在生活中的應用:健康,人際關係,熱情,成長,奉獻。

  呼,當看到人際關係,熱情,成長,奉獻這幾章時....太煎熬了,因為真的太雞湯了,我真的很討厭別人去告訴我明天會更好!別擔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天生自帶反雞湯體質,當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是儘量自己解決,而不是錯過了星星又嘆錯過了月亮。所有的事兒動手做起來就沒什麼難了,我們總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按照我以往的習慣,我還是摘抄了幾句不錯的句子。比如在健康一章中,作者介紹了一個很實用的管住嘴的方法,比如你想吃一塊兒蛋糕,但是心裡又很糾結,你就去鏡子面前脫掉上衣,看看你對自己身材滿意嗎?看到肚子上的肥肉還想吃蛋糕嗎?這樣的話就將吃與痛苦聯絡在了一起,漸漸戒掉甜食。

  還有就是提倡定期鍛鍊,營養配餐,不吃超市買的加工品,不要在食物上浪費太多金錢,一個月以上不穿的衣服基本就可以捐掉了等等。

  極簡主義的反義詞就是消費主義。簡而言之,極簡主義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教你如何省錢,健康,佛系的活下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