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紅與黑》讀後感範文

小說《紅與黑》讀後感範文

  一個人佔有的越多,就被佔有的越多。傳說中的辯證法,簡潔而生硬。

  套用馬爾克斯那句經典的開頭:多年以後,面對斷頭臺,於連·索萊爾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從杜伯河繞城而過的下午。那個下午有著讓人眼神溫柔的夕陽餘暉。這些東西再也不復存在,被其他東西像泡沫般擠掉了。

  十九歲的於連有一種孤芳自賞的傲態。他少年時立下宏願:在拿破崙統治下,成為一名軍曹;在未來神父中,出任一位主教。隱懷這樣的野心,又憑藉出色的才華,於連得以在市長德·雷納家裡做家教,卻因戀上市長夫人而不得不進入到他自己都認為“進去就不能出來的那座人間地獄”——貝藏松神學院。

  撕裂的末日早已埋伏下來。在汙濁不堪的神學院中,於連隱藏了對教會的仇恨與蔑視,沒有信仰,卻是最虔誠的教徒,且是彼拉院長的寵兒,因而在彼拉院長的引薦下,成了偽善的德·拉莫爾侯爵的私人秘書。他忠誠地為侯爵效勞,因一股征服欲的存在,無所不用其極,得到了侯爵女兒瑪蒂爾德的愛情,因此實現了最初的夢想。

  為實現自己的野心,這個拉斯蒂涅式的人物,人格嚴重分裂。他一直神經緊繃,心中戒備,無時無刻不準備戰鬥。在他的眼裡,所有的人都是為了利益、地位,而把自己的五官結合成了一張虛假的面具。但是,虛偽不是他靈魂所固有的,謊言是環境的產物。在那個壓抑他,擠兌他,扼殺他的社會里,唯有虛偽才是他最好的盾牌。

  於連生於拿破崙時代,呼吸過那個時代充滿硝煙與戰火、光榮與功勳的空氣。他對拿破崙充滿了無限的敬仰,他總是對自己說,拿破崙,一個沒錢沒名的校尉,靠著他的劍統治天下。於連渴望像拿破崙那樣,憑藉身佩的長劍擺脫卑微與貧困。然而正當他準備馳騁沙場之時,時代風雲突變,拿破崙慘敗滑鐵盧,波旁王朝復辟,封建勢力向市民階層瘋狂反撲,資產階級青年想要透過立功於戰場而成為赫赫有名的將軍的夢想破滅。對於連而言,自己嚮往的社會已成為一片灰燼,面前唯有一途:去當教士。

  當看到一個四十歲左右的神父就有三倍於拿破崙手下的大將的收入,於連聰明地意識到,在他生活的時代必須改變策略才能實現他飛黃騰達的偉大計劃。於連將拿破崙連同他的肖像隱藏了起來,開始發奮攻讀神學,希冀用《新約全書》和《教皇論》作為自己向上攀爬的墊腳石。於是,於連以自己巧妙的思維看清了時代的發展,在倒退的年代裡不斷追求上流社會表面的光輝。

  在於連面前,什麼也比不上自己的抱負,甚至於愛情。愛情,於他不過只是實現個人野心的捷徑。當他發現德·雷納夫人愛上自己時,他骨子裡的自卑驅使他和德·雷納夫人保持距離。但他那極其膨脹的野心又讓他不斷接近這位夫人。他把贏得德·雷納夫人的愛情看做是一場戰鬥。讓他自己沒有想到的是,他從內心裡愛上了德·雷納夫人。可悲的是,他一面沉浸在愛情裡,一面又執狂於自己的野心。最終,野心戰勝了愛情。

  他逃離了維裡業,奔向了繁華的巴黎。在德·拉莫爾小姐的面前,於連表現出了極度的狎暱與虛偽。他費盡心思,終於得到了侯爵女兒的愛情。瑪蒂爾德與於連有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的尊嚴,不能容忍他人一絲一毫的.輕蔑。這個高貴的貴族小姐跪在於連的面前,於連感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自尊心滿足後的喜悅與驕傲,並把這種勝利看作是拿破崙式的勝利,以至於當這種勝利的火焰被德·雷納夫人澆滅時,他表現出極度的仇恨:將手中的槍指向了自己的舊情人。

  當德·雷納夫人那如水般純淨的愛和瑪蒂爾德那如火般英雄式的愛同時出現在於連的面前時,他清楚地認識到,他內心最愛的只有德·雷納夫人,而瑪蒂爾德不過只是他躋身於上流社會的一塊跳板。當然,這也無可厚非,於連的野心需要的僅僅只是一種“單純的天真和幾乎羞怯的愛情”。德·雷納夫人給予了他誠摯而又近乎母愛的愛情,這對於於連從小生活在父親與哥哥們的壓迫下無疑是最好的生命給養。德·雷納夫人最終佔據了他的倉皇心田,誠摯的愛情最終戰勝了旺盛的野心。

  在法國,“紅”是軍衣的顏色,“黑”則是教士黑袍的顏色,這種紅與黑的野心和夢幻滲透了於連的靈魂,左右著他的一切言行,他在這種紅與黑的野心中一面規避,一面進發,最終在愛情與良心的呼喚中走向斷頭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