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下冊五單元作文:我所瞭解的孔子和孟子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五單元作文:我所瞭解的孔子和孟子

  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小編收集了我所瞭解的孔子和孟子,歡迎閱讀。
 

  第一篇:我所瞭解的孔子和孟子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後句含意深刻,使人大有所悟。

  大家知道,我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正書有“顏筋柳骨”之說。顏體豐滿遒勁,柳體則骨立挺健,至今仍是學習書法之範本。柳體創始人柳公權是顏派鼻祖顏真卿的後輩,早年從師於顏魯公;後來柳公權發現顏體雖雄渾厚朴但不乏臃腫肥大之弊病,於是柳公權不斷揣摩,擇顏體雄健的優點,改其臃腫肥大之弊端,摻入自己“骨立如嶙”的特長,終於創立了世代奉為經典的“柳體”。這不正是“擇善而從”的典範嗎?

  倘若柳公一味效法於顏體,而不顧其弊端,那麼可能現在就不會有相提並論的“柳骨顏筋”。那該是多麼遺憾啊!

  思古及今,改革之風已靡及中華大地,要改革就必須開放,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但“開窗”雖好,不免有蒼蠅蚊蟲飛進來,這就需要我們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的頭腦。可就是有一些“失其本性”的人,沉湎於西方物質享受之中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為腐敗的糟粕所毒害而鋃鐺入獄。他們因為“不善而從”,終成咎由自取的可悲者。

  由此可見,對待一切事物,我們要運用“擇善而從,不善而棄”的標尺,放開眼光去學習和處理,只有這樣才能有所突破;反之甚至會身陷泥潭,一誤再誤!

  那麼如何才能“擇善而從之”?讓我們再看柳公權的例子。顏魯公弟子百人,卻沒有一人像柳公權那樣有所建樹而流芳百世,這是因為身為唐朝大臣的柳公權博學而勤勉,注重錘鍊“字外功夫”,因此他站得高,望得遠,能夠發覺顏體的優點與微瑕。其優點,從接受到孜孜不倦地實踐,成為自己的優點,其微瑕,則予揚棄,並在這基礎上進而創造出自己的風格。

  第二篇:我所瞭解的孔子和孟子

  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被尊為“聖人”和“亞聖”。他們的思想觀念,對中國社會產生過深遠的影響,甚至遠及日本、朝鮮、歐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一個充滿愛心、智慧和勇氣的傑出人物,真正做到了“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孔子創造性地提出了“仁”的理論基礎,並藉此建構了儒學的大廈。孔子曾說過:“仁者愛人。”而一個“仁”字涵蓋了儒家的全部思想核心小學時老師講的孔子的故事讓我們稍稍對孔子有一點了解,而孔子的《論語》便讓我們更加進一步走進了孔子。

  為了提倡仁愛的思想,孔子踏上了周遊列國的艱難征程。為了形成與 發展儒家學派,提倡仁愛的思想,他費盡一生,不停奔波跋涉,到他去世之前也不肯放棄。可他,一代仁者,雖然有大夫的身份,也發表一些政見,但沒有人聽從他的意見,讓人不禁感到遺憾。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許,孔子對教育事業的誠實與“不恥下問”的精神是更值得後人去學習的。殊不知,在如今這個面具的社會中,許多人就是怕丟臉而不敢去問。而當時身為聖人的孔子在面對孩子們“熟為汝多知乎?”的嘲笑中,還能誠實地回答自己“不能覺也”是需要多大的誠實與勇氣啊!那麼,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勇敢地承認自己不知道,去“不恥下問”呢?

  “金無足金,人無完人。”其實,孔子自己也承認自己有錯誤,需要完善。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這足以說明孔子有自知之明,對自己有了解,並努力改正。而在今日這種誠信顯得更加彌足珍貴,就更需要我們去學習孔子“不恥下問”的精神。

  孔子,身為一代聖人,為中國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代表著中國的傳統文化,他的“禮、義、仁、德”成了歷代君子志士追求的目標。

  第三篇:我所瞭解的孔子和孟子

  其實,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較小而已。但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遠是不受歡迎的。世界是由許多人組成的一個整體,我們都是隻有一隻翅膀的天使,只有擁抱著才能飛翔,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輩子,其實就是與其他人溝通。要能夠溝通,就必須堅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現在許多人就如前面那個富人,一有些錢就目中無人,說話也變了味,這樣的人渾身盡是銅臭味,他只願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記了“達者兼濟天下”這句話,別人在他眼裡都是窮光蛋,說話不客氣,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是要吃大虧的。

  陳世美一心只想榮華富貴,他攀龍附鳳,殺妻滅子,終究是人才兩空,死在包大人鍘刀之下。唐明皇寵信楊貴妃,不顧百姓勞頓,嶺南快馬送荔枝往長安,終究弄得眾叛親離,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則知道這個道理,他採納魏徵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自然國泰民安,歷史上才有貞觀之治的美譽。

  孟子進言齊威王,以“齊桓晉文之事”曉之以理,闡述了要體諒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則天下可運於掌上,民之歸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多為別人想想,世界將更加和平。想想那些醫療事故,那些殘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戰俘,那些流離失所,掙扎在水深火熱中的難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頭、熊掌,難道動物就沒有生存的權利嗎?這些太可怕了,可這卻是一些人的所作所為,他們的行為將被人們唾棄,他們終有受到懲罰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一定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得更加和諧,充滿快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