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享受藝術讀後感

和孩子一起享受藝術讀後感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一本與美術有關的書籍——《和孩子一起享受藝術》。

  《和孩子一起享受藝術》的作者——林菁菁,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藝術家,也是一位年輕的媽媽。這是一本關於兒童畫畫方面的書,結合她最近幾年教兒童,特別是教她可愛的兒子小其畫畫的體會,以及一些自己對兒童藝術教育的看法。書中有她自己創作的畫,書中有她兒子小其和其他小朋友的畫,還有她寫的那些文字,以及她對一些世界名畫的分析。她以娓娓道來的優美筆觸,帶領我們讀者輕鬆步入藝術殿堂,特別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兒童美術教育觀念的全新認識。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書中一共提煉了35個主題。如:兒子第一次塗鴉,發現顏色,不同的痕跡,作畫工具、材料、姿勢,創作的快感,關於色彩……35個主題中,都有她透過多年的美術教育實踐所提煉的一些關於對孩子家長如何進行藝術教育的想法和做法,並很好的穿插進她兒子小其的作品和她的創作作品。我對她提出的許多當代兒童美術教育的獨到觀點很是贊同,今天就藉此機會和大家分享幾點!

  一、會“聽”孩子的畫

  本書從第一主題——兒子第一次塗鴉談起,到最後一個主題——象孩子一樣看世界,每個主題裡這位媽媽一直再強調:作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都要學會“聽”孩子的畫。當我們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或文字來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他們則會透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講述自己的感受和發現。無論畫的好壞,我們都應該先來傾聽孩子在繪畫中想要表達的東西,理解孩子所講述的內容。繪畫其實就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所以用一句話說:孩子的畫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

  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不同年齡階段的“聽”畫方法

  二至三歲的孩子畫的畫,就問他“這是什麼?”比如:我家晶晶在這個階段畫的這幅畫來說吧!她會把一個個圓圈說成:“這個是氣球,這個是蘋果,這個是媽媽,這個是爸爸……”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只要聽孩子給他所畫的東西賦予了意思就可以啦!

  (書中談到:越是腦海中對各種事物有豐富印象的孩子,越是由能力把一個個圓圈想象成各種各樣的東西。這個時候請千萬不要不近情理地告訴孩子:“這哪像氣球啊!氣球要這樣畫。這哪裡是媽媽的樣子,媽媽應該這樣畫。”記住:這個時候不要摧毀孩子難能可貴的萌芽,不要去教孩子畫事物的具體形象。)

  到了四歲左右畫的畫,就問“他們在做什麼?”比如:我家晶晶在這個階段畫的這幅畫來說吧!她畫好後會告訴我畫面中:“這個是爸爸,這個是媽媽,還有這個寶貝,我們一家人在床上睡覺。”在這個階段我們只要聽聽孩子講述畫面中的具體故事內容就好啦!

  (書中談到: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用許多圓來講述,畫面也逐漸向有內容的畫發展啦!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靜下心來聽聽孩子講的.故事,最好將它記錄下來,標註好日期,把這些畫作為紀念保留下來,對孩子來說是再好不過的禮物啦!同樣在這個時期所謂的“頭部人像”這個形象開始出現在孩子的畫面中。這個階段,千萬不要斥責孩子:你為什麼不畫耳朵啊!為什麼沒有手和腳啊!等等,更不要去教孩子該如何來畫人物形象。這個階段我們只要好好享受,聽聽孩子充滿親身感受的畫作內容就可以啦!)

  四——五歲階段,孩子的畫開始出現形象了,作品中會出現“頭足人像”,如:頭體二足人像,頭體二足二手人像。比如:這幅《我、姐姐還有好朋友》,畫面中出現了頭體二足人像,頭體二足二手人像。她會告訴我:她和她姐姐還有好朋友周億宣一起玩得很開心,看姐姐最大了,所以她比我們還要高(右)這個是我自己(中間這個)這個是我最要好的好朋友,周億宣哦(左)。其實這個階段我們在欣賞孩子的繪畫作品時,不要僅僅看孩子畫了些什麼形象,更要認真聽聽孩子的講述。

  (書中談到:這個階段孩子終於可以畫出形象了,繪畫作品中也開始出現了頭足人像,而且還能將自己的繪畫作品像擺放商品一樣,將它有秩序的排列起來啦。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在欣賞孩子的繪畫作品時,不要僅僅看孩子畫了些什麼形象,更要認真聽聽孩子的講述。)

  五——六歲階段,孩子會把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按照自己的認識畫出來,畫面中也開始給事物建立秩序,孩子的畫開始出現了穿衣服的人像,開始出現了繪畫中的“基底線”能把日常聽到的事物在頭腦中形成印象並畫成畫。這個階段,欣賞孩子作品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聽孩子講述畫裡的各種關係,我們可以問問孩子:“畫中是誰?在哪裡?在幹什麼?” 比如:這個階段的這幅畫《我們一起做早操》,她會告訴我:“這個小女孩和小男孩在操場上一起做早操呢!”大家可以看出畫面中畫得人物已經出現了穿衣服啦,女孩子穿上了裙子。在這幅畫中可以看到孩子開始理解各種各樣的關係,他們也試圖用繪畫來表達這些關係,畫面中的這條橫線就是繪畫中所說的基底線,這條基底線其實代表畫中小朋友是站在地面上做早操的,也就是說明孩子已經有了地面上和地面下的分界的概念。這個階段為了能讓孩子畫出更多的故事情節,我們可以儘量多和孩子玩,多帶孩子出去,豐富孩子的生活。)

  還有很多個成長階段,時間有限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大家喜歡可以借來閱讀。

  就像書上說的一歲的時候獲得一歲的能力,這個時候孩子只能;兩歲的時候獲得兩歲的能力,不同年齡的孩子具備與年齡相應的能力的時候,繪畫的能力也自然地表現出來。這個時候孩子的每一次繪畫我們只要好好的欣賞,細細地聆聽孩子的講述就夠啦!

  二、不要以畫得“像”來衡量兒童繪畫“好壞”的唯一標準

  很多家長都會這樣來評價孩子的作品,這個怎麼畫得一點都不像啊,這個怎麼畫的亂七八糟的,畫些什麼啦!基本都以畫得“像不像”來衡量孩子的繪畫作品,這樣的評價是十分片面的。其實這樣的家長已經走入了藝術學習的一個誤區,也許和我們這一代所受的教育有關,我們中的很多人似乎只對具象視覺藝術有興趣。這裡說的具象藝術就是寫實主義,就是要畫得很逼真的那種畫。所以當一些孩子畫出抽象的畫時,有的家長就發急,總是當著孩子的面說:你畫得那叫什麼呀?其中主要原因是遇到抽象的畫,家長就根本不知道要如何指導。也就是說:很多家長自己對抽象畫有巨大偏見,在這方面的誤區很大,認識很空白。孩子呢,就會因為畫不出三維立體的物象而完全失去了積極作畫的興趣。時間一長孩子學習畫畫的興趣就沒有了。

  其實孩子在每一個成長過程中,都有著各階段的繪畫特點。簡單介紹幾個不同年齡階段的繪畫特點:

  比如:1歲的時候,孩子的繪畫活動誕生,一歲左右的孩子,不是有了要去繪畫的意圖,打算,才畫畫的。這種繪畫,其實就是孩子手運動的結果。所以從這個時期開始,一直到孩子三歲之前,不要給孩子看形象,也不要教孩子畫形象,我們應該儘量讓孩子塗鴉,讓這個塗鴉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2歲半前,孩子畫的圓圈開始封口,也開始試圖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自己的想法啦!這個時期我們仍然不能教孩子畫臉啊!什麼具體的形象,自己示範畫形象給孩子看也不好。這個期間孩子最喜歡用自己的語言對自己畫的線條,圓圈進行解釋說明。千萬不要說你這個畫的怎麼一點也不像,眼睛呢?耳朵呢?應該這樣畫這樣的話語。我們只要在一旁慢慢欣賞就好!

  3—4歲的時候,孩子畫面會出現很多圓圈來表示各種各樣的事物,也逐漸開始出現了形象。這個時候在一旁的你千萬不要說孩子,你這個畫裡怎麼沒有耳朵,怎麼不畫手和腳啊!畫的一點也不像,這樣的話語。

  5—6歲的時候,孩子已經能按照自己看到的事物樣子畫出形象來了,也開始給事物建立起了秩序,出現了繪畫中的“基底線”,所以這個階段請家長不要說孩子畫的形象怎麼這麼奇怪啊!這個可愛啊這樣的話語,我們要更多的仔細傾聽孩子畫中所表現得各種關係和故事內容。

  其實這個是孩子繪畫成長的過程,我們不要拔苗助長,孩子的繪畫作品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培養出來的!等孩子過了九歲,系統性地教授繪畫技巧才開始變得有意義。在這之前教孩子畫畫,是拔苗助長,反而會摧毀孩子的天資。

  三、和孩子一起享受藝術的這個過程

  接下來,請大家一邊欣賞一段《我和我家晶晶一起享受藝術》的影片,一邊再來聽我談幾句我的感受。書中作者一直強調美感教育的啟蒙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動動筆、動動顏料,如果家長從來沒有碰過筆,怎麼知道孩子做了什麼特別的創造呢?是家長自己先感受豐富,然後再幫助孩子去理解和感受,是家長自己享受到樂趣,然後再幫助孩子去尋找樂趣。這是有效引導孩子理解藝術、感受藝術的捷徑,美感教育從家庭教育開始,才能真正掌握孩子視覺美學的啟蒙契機。讓藝術幫助你的寶貝,探索和表達他用語言所不能表達的部分,而你透過藝術,可以看到你的寶貝這個獨一無二的個體生命,這才是藝術的神奇價值。我們要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而且要不怕麻煩,從身邊的每一個順手的、現成的可能性開始。每一次的塗鴉,每一次的繪畫,每一次的手工製作,讓我們都和孩子一起體驗和感受,享受藝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樂趣!

  最後還是用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讀書體會:我們不僅可以和孩子一起享受藝術,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享受閱讀,享受音樂,享受旅行,享受這美好的生活!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