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名著《童年》讀後感600字

高爾基名著《童年》讀後感600字

  導語:《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的三部曲中的一部,約19萬字左右,是以作者自身童年經歷為素材的一部小說。下面是yjbys網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童年(1)

  我讀了《童年》這本書,作者是蘇聯作家:高爾基。這本書大概意思是:主人公在父親去世後,在外祖父家裡度過童年的歲月。在外祖父家裡,阿列克謝、表哥、表姐和外祖母都受到外祖父毒打。然而慶幸的是外祖母對孩子的愛像一盞明燈一樣伴隨他們整個童年。也經常給他們講故事,她善良、聰明能幹。

  在阿列克謝的童年,他在聖像作訪當過學徒;在船上幫廚;在大街上做過腳伕;在工廠裡鋸木頭;在花園裡當園丁;廚房裡做麵包師……,儘管他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僅僅只能維持生計。而我們的童年,和阿列克謝相比簡直太幸福了!在爸媽培育之下,我們學到了知識,在明亮的教室學習文化知識;在課外時間我們可以去玩耍;在假期裡可以去跳舞、學書法……我們生活在富足的社會里,物質極大豐富,根本不用為生計發愁。所以,我們要珍惜如今美好、幸福的生活。

  我們的童年太幸福了,我們要努力學習,天天向上,千萬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這麼好的學習環境,我們再不努力學習,就太對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逝去了,迎來少年時期。讓我們珍惜童年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要離開我們了,要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吧!

  童年讀後感(2)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裡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裡,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

  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

  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裡,被甜水泡著,被金燦燦的錢堆著……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童年讀後感(3)

  我讀了一本書,叫《童年》,這是蘇聯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的作品之一。

  這本書寫的是,高爾基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是在社會底層度過的。由於生活所迫,他11歲就自食其力,參加過多種工作,飽嘗了人間苦難。高爾基只上過兩年學,但他卻靠頑強的自學具備了寫作的能力。他兩次遊歷俄羅斯,這使他對下層人民生活的疾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為以後的創造積累了豐富的素材。《童年》在藝術上運用兒童的視角和成人視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寫。作品主要從兒童的視角觀察描寫生活使“童年”更加生動,充滿童趣,如對阿遼沙父親之死的一段描寫:在幽暗的小屋裡,“我”父親躺在窗下地板上,他穿著白衣服,身子伸得老長老長的,他那光腳板的腳趾頭,奇怪得張著;那一雙快樂的.眼睛緊緊地閉著,像兩枚圓圓的黑銅錢;他和善的面孔發黑,難看的齜著牙。以上一段話的描寫十分真實地表現了一個三歲小孩的心態。因為年紀還小,不懂得死亡意味著什麼,所以他認為有趣、奇怪。

  高爾基的童年和我現在的童年根本無法比較,無論是我們的吃、喝、穿、住還是學習環境等等都比他好,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到長大後才後悔莫及。

  童年讀後感(4)

  寒假,我讀了一篇國外的名著,是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所寫,講述了一個名為阿廖沙的小男孩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悲慘的童年。

  阿廖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瓦爾瓦拉把他寄養在外祖父的家裡,阿廖沙來到外祖父家時,外祖父家業已經開始衰落,由於家業不景氣,外祖父變得也愈加專橫暴。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地爭吵、鬥毆。阿廖沙一進外祖父家就不喜歡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裡含著敵意。外祖母為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也非常愛阿廖沙。

  母親在一天早晨突然回來了,她的變化使阿廖沙心裡感到十分沉痛。開始,她教阿廖沙認字讀書,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漸漸地變得漫不經心,經常發脾氣,愁眉不展。後來母親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興趣,竭力避開大人,想一個人單獨生活。就這樣經過了一個夏天思考之後,他終於增強了力量和信心。母親婚後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經常挨後父打。貧困和疾病,吞蝕著她的美麗。由於她心境不好對阿廖沙常常表現出冷酷和不公平。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溫暖,在學校也受歧視和刁難。因此,在阿廖沙的心靈中,“愛”的情感漸漸被對一切的恨所代替。由於和後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這時外祖父已經全面破產!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困苦。為了餬口阿廖沙放學後同鄰居的孩子們合夥揀破爛賣。同時,也感受到了友誼和同情。但這也招致學校的非難。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這時候阿廖沙母親逝世,他埋葬了母親以後,不久便到“人間”去謀生。看完之後,我的感觸很深:阿廖沙的童年雖然悲慘,但他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不怕任何困難,勇往直前,他的這種精神值得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學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