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與黑蠍子》的讀後感

《蜥蜴與黑蠍子》的讀後感

  南非的沙漠裡,乾旱缺水,奇熱無比。動物們各施所長,來躲避毒辣日頭的炙烤。

  蜥蜴的辦法是挖洞。它們挖的洞只比自己的身長稍長一些,以陽光照不到為準則。它們進洞以後,將頭朝向洞口,以便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不過,蜥蜴進入洞裡以後就如同進入了死穴。一旦有敵人來襲,就會輕而易舉地得手,想跑也跑不掉。

  黑蠍子雖然沒有蜥蜴那樣打洞的本領。但是,它們也有躲避太陽暴曬的辦法。它們爬進蜥蜴的洞裡,而且就棲息在蜥蜴頭部洞口的周圍。

  黑蠍子侵犯了蜥蜴的領土,蜥蜴卻既不驅逐,也不吃掉黑蠍子。因為有黑蠍子在洞口,就如同多了一個荷槍實彈的哨兵,再也沒有敵人敢來襲擾了。

  劇毒的黑蠍子呢,對趴在自己身邊的美味既不冒犯,也不用自己的毒針去蟄身邊的蜥蜴,它們也知道,如果蟄死了蜥蜴,誰來給自己挖洞遮陰呢?

  蜥蜴與黑蠍子,二者看似水火不相容,卻能友好相處,相安無事。為什麼呢?因為它們都知道:倘若毒害別人,非但自己沒沾著好處,反而危及自身;倒不如多一份寬容,和諧共處。

  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兄弟姐妹間,鄰里間,朋友同事間相處,難免彼此冒犯。一旦有了誤會,不管誰是誰非,我們都不應該敵視對方,也不該惡語相向,更不該打擊報復,甚至是迫害對方。一時衝動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使我們失去理智而做出愚蠢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需要冷靜下來思考,從大局出發,以大局為重,權衡利弊。犯錯者,理應賠禮道歉,爭取對方的諒解,並吸取經驗教訓,引以為戒。無過者,也應多一些寬容,不可得理不饒人,方能體現大家風範。

  家和,則萬事興;國和,則國泰民安。化干戈為玉帛,乃千古明訓;和諧共處,乃至理名言;和者,得人心,此乃智者之舉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