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優秀讀後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優秀讀後感

  幾乎每一句話裡都有一個隱喻,每一段議論中都有一個陷阱,每一個細節中都藏著一個機關,每一次的話鋒一轉都是一個暗道。你剛剛覺得柳暗花明,忽然又山重水複。就這樣,一重山水一重風景地吸引著你跋涉的腳步。困惑,驚喜,暈頭轉向,又豁然開朗。  每一章每一個細節都不容忽視,否則,你就會在那部喻象如原始叢林中的植物一樣茂密的小說中迷失方向,找不到一個出口。

  也可能,你根本就進入不了那個“茂密的叢林”,努力跋涉半天,還只是徘徊在它邊緣的草地上,看到一些不成氣候的灌木,根本瞧不見一株讓你不得不仰視才能窺其全貌的喬木。運氣好的話,你或許可以用槍打到一兩隻兔子,但別幻想碰到九色神鹿。運氣不好的話,你只能見到一團胡亂生長的毫無秩序的野草。  如果因為某種機緣,你幸運地進入了“叢林”,那你也必須在經過的每一個地方,小心地留下標記,並時常回頭看看那些標記,前後對照著,記住前進中的每一次拐彎,每一次的升與降。否則,你就會迷失在叢林深處,像迷失在濃濃的霧中,再也找不到方向。如果,你能在領略到最美麗的風景之後,小心翼翼地順著來時的路返回,再走出叢林,你一定會無比欣喜,對“叢林”中的美景歎為觀止。  第三遍仔細研讀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時,我獲得如此深切的感受。穿過那一片叢林,令我驚悸,讓我的靈魂不安。對托馬斯每一次行動選擇的認識態度,都是昆德拉對讀者靈魂的拷問。

  他讓托馬斯一次又一次地徘徊在“輕與重”“靈與肉”之間,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拷問讀者的靈魂。他像殘酷的羅馬統治者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受難一樣,把他的讀者也釘在沉重的十字架上。我幾乎能夠看到那個巨大的十字架就擺在面前,我幾乎能夠聽到他掄起錘子“咣”“咣”地往我手上腳上釘釘子的聲音,我當然也能因此而感覺到錐心的疼痛。“好了,你就呆在上面吧!自己想想清楚,是選擇輕,還是選擇重?是選擇靈,還是選擇肉?”一個猙獰的聲音低沉地咆哮著……  真是難以想象,昆德拉需要具備怎樣的'機智,站在怎樣一個俯瞰全域性的高度,才能擺出這樣一座巨大的迷宮,把那些“隱喻”“陷阱”“暗道”“機關”天衣無縫地構建在一起。讓人每走一步,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我喜歡你的原因,是你毫無媚俗,在媚俗的王國裡,你是一個魔鬼。”(P9)與其說,這是薩賓娜對托馬斯的欣賞,勿寧說,這是昆德拉堅定而又明確的自我表白(後面的文章中,我就會提到,小說中的主人公托馬斯,其實就是作者昆德拉的化身)。能寫出這樣一部偉大的著作,說明昆德拉本身就是一個異類。

  和他的同胞卡夫卡一樣的異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和卡夫卡的《城堡》一樣讓人費解。  這樣一本小說,不僅難懂,而且讀來讓人飽受思想上的折磨。如果沒有準備好受難,就不要開啟它。開啟也毫無意義。不如省下時間去讀一些流行的通俗小說,或許還可以從中看到一些花花草草。要不然,就讀一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類的詩句,也可以讓你對生活充滿美好的想象。再不然,讀一些小資女人寫的,充滿咖啡香氣的散文,和寫手一起享受一下坐在雅緻的咖啡廳裡把白天當黑夜過的情調。一不小心,你還可能意外地收到素不相識的人送你的99朵玫瑰,藉著玫瑰的顏色,幻想浪漫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