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通用11篇)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通用11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 篇1

  暑假,我只用了兩個半小時就閱讀完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是J·K·羅琳在2007年7月出版的,她花了11年才完成全套HarryPotter,裡面都是哈利在霍格霍茨魔法學院的驚險故事。

  它講的是在哈利還有4天未滿17歲時要離開女貞路14號時被食死徒圍住,在一番決鬥中,他們又巧妙地和食死徒周旋了一會兒,逃了出去。與此同時,伏地魔也佔領了半個魔法界,但哈利意外獲悉,只要他們能擁有三件死亡聖器,伏地魔將必死無疑。可是,哈利先倒在了伏地魔手中的一件死亡聖器下。然而,伏地魔未能如願以償,死亡聖器不能戰勝純正的靈魂,哈利贏得了這場殊死較量的最終勝利而伏地魔卻倒在了哈利的腳下。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哈利非常了不起,他是一個自強不息、堅不可摧的人。我一定會向他學習,做一個頑強拼搏永不放棄的人。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 篇2

  我是一個哈迷,這幾天我重讀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有了和以前不一樣的感覺。

  第一次讀完的時候,沒有什麼感覺,只是有種成就感,第二次只是一個淺顯的認識,而今天,我要好好地品味一下了。

  本冊書從第一章就說明了伏地魔開始了他黑暗的生活,之後,七個守護人帶著七個Hanry乘坐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打響了天空之戰,雖然哈利順順利利地到達了陋居,但Moddy的死和Gorge耳朵的傷讓哈利感到了心痛,終於,哈利和Ron、赫敏一起開始了尋找魂器之路,從烏姆裡奇哪裡透出真的魂器——掛墜盒、羅恩幫助哈利刺掉掛墜盒,回到霍格沃茨刺死了拉文克勞德冠冕,刺死了赫奇帕奇的金盃,這一件件事情都顯得驚險刺激,但哈利不知道死亡就要來臨,特里勞妮預言錯了,哈利是伏地魔無意製造出來的魂器,如果想殺死伏地魔就必須自己得死。

  哈利似乎走向了死亡,但哈利沒有真死,伏地魔復活時用的是哈利的血,莉莉的符咒存在於他們倆體內,只要伏地魔不死,你的生命也不會終止。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 篇3

  懷著期待的心情,我一口氣看完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大快人心的故事結局是意料之中的——我自始至終認為正義終將戰勝邪惡。伏地魔死了,而哈利還活著。

  哈利在羅恩和赫敏的陪伴下,不得不逃亡在外,躲避伏地魔的追擊。他們意外得知如果能擁有傳說中的三件死亡聖器,伏地魔將必死無疑。但是,伏地魔也早已開始了尋找死亡聖器的行動,並佈下天羅地網追捕哈利。

  逃亡途中,哈利經歷了友誼的考驗,瞭解了鄧不利多的生平和謊言,遭受了戰友的背叛……哈利學會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在最後的一次較量中,伏地魔提出,用哈利的死,來換取巫師界的和平,哈利從冥想盆裡得知只有自己死去,伏地魔才能被消滅,便義無反顧的走向死亡。

  儘管哈利的魔法遠不及伏地魔高強,可才剛剛成年的哈利卻勝利了,這是為什麼呢?鄧布利多對哈利說過:“如果你肯為世界上無辜的人民而死,你就一定能夠活下來。”而伏地魔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他只知道讓別人為他而死。可哈利做到了,於是他成了最後的贏家。

  掩卷長思,哈利這個機智、勇敢、善良的男孩形象深深刻在了我的腦海裡。從哈利身上,我明白了,一個人如果有人性美好的一面,就必須有愛,而真正的愛,不僅是索取,還有奉獻。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 篇4

  雄雄的戰火正劇烈地燃燒著,黑暗與光明的激烈交鋒正進入高潮。黑暗似乎佔據了上風,它咆哮著,想要肆掠整個世界,但光明挺身而出,它的力量似乎並沒有黑暗那麼強大,但它的身上有一個天下無敵的武器,也正是黑暗所不曾擁有的,那就是愛。戰火紛飛,無數光明中正直、勇敢的英雄在戰鬥中倒下,為光明獻出了自己的熱血。黑暗在狂笑著,世界似乎將被吞沒,但愛的洪流終於得到了回應,一名少年臨危受命,勇敢地挺身而出,他用心中的愛和喪親的仇恨,帶領著光明一派,將那個最強大的魔鬼制服。

  黑暗逐漸退出,光明籠罩了整個世界,驀然回首,這裡血流成河,成千上萬的勇士為光明拋灑熱血,光明傷痕累累。但這場大規模戰爭告訴了我們,無論黑暗有多麼強大,無論與黑暗鬥爭要付出多少代價,要流多少鮮血,最終勝利的永遠者都是光明!這也就是中國古代一個流傳至今的成語:邪不勝正。

  “黑暗的最大的威脅,它們並不知道,其實,那就是愛。”

  黑色的迷霧正席捲著整個世界,黑魔法與善良的巫師們的鬥爭正進入高潮。

  黑暗漸漸籠罩了大地,伏地魔的崛起已成不可挽回之勢,它的實力著實十分強大。那個救世之星——哈利波特率領著鳳凰社,與伏地魔殊死搏鬥,然而,想要徹底地擊敗伏地魔,就必須先找到伏地魔儲存靈魂的死亡聖器。為此,哈利波特肩負著無數人的希望,踏上了漫漫征程。在尋找和摧毀魂器的路上,無數人為了保護哈利,揮灑了自己的鮮血,無私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阿拉斯托·穆迪,萊姆斯·盧平,尼法朵拉·唐克斯……每一次,哈利都是強忍著悲痛,踏上了新的征程。

  終於,魂器被全部摧毀了,哈利也站在了伏地魔面前。伏地魔使用了世界上最狠毒的,殺人於無形之中的阿瓦達索命咒。但奇蹟這時發生了,哈利波特竟死而復生,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他心中有看似強大的伏地魔所沒有的,也是被伏地魔所輕視的,那就是愛,愛的力量,促使伏地魔暴斃身亡,也使光明重新揮灑在人間。

  殘陽如血,驀然回首,無數英靈正閃耀在空中。

  我認為《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大成功之處在於,它告訴了世界上千千萬萬青少年讀者,正義永遠存在,有時,為了正義的存在,我們不得不付出慘重的代價,流盡無數英雄的鮮血。要敢於與黑暗鬥爭。也許,黑暗有時會非常強大,遮天蔽日,看不到一絲陽光,也許,為了正義,我們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揮灑鮮血,甚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但是,正義總會在最後贏得勝利,邪不壓正的古話在最後總會被詮釋。

  在當今這個龍蛇混雜的社會,很多人為了追名逐利不擇手段,許多人看到了這一幕,都會感嘆社會很黑暗,社會不給人以公平的競爭條件,根本沒有正義的黑暗。但讀過《哈利·波特》之後,我發現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什麼黑暗是不重要的,正義的存在,並且自始至終堅定地支援正義,不能認為黑暗給我們一時的名利亦或是榮華富貴就去投奔它,我們要堅信,不論黑暗有多麼龐大,多麼可怕,那終歸是一時的,取得勝利的永遠是正義,是光明。同時,當我們周圍已經被黑暗所包圍時,我們應該潔身自好,勇敢地與黑暗作鬥爭,這是這本書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一點。

  貫穿整個系列的一條重要思想也同樣讓我頗有感觸,記得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中有這樣一條發人深省的話,哈利在被老校長阿不思·鄧布利多從伏地魔手中救回,並聽完那個“救世之星”的預言後,曾不解地問過鄧布利多“我既沒有強大的魔法,也沒有伏地魔所沒有的武器,我怎麼可能擊敗他?”鄧布利多答道“你有,哈利,它是伏地魔所沒有的,也是他所忽視的,那就是愛啊!只有愛才能戰勝靈魂破碎的他。

  這裡的“愛”,並不是我們青春期中男女生口中所謂情愛,而是一種人文的關懷。我們都在抱怨中國的人口素質過低,好心扶一個跌倒的老人卻被素質低下的對方誣陷,以至於現在沒有勇氣去幫助那些不幸跌倒的老人,只好做一個路人甲,冷眼旁觀,其實這素質低下,無論在兩方的任何一方去看,根本在於我們的國民缺少“愛”。試想若老人心中有一種博愛的成分,別人將他扶起,他想到的只會有感謝對方,從何談起誣陷他人的想法?再想,作為一個正當中年的人,如果心中充滿無私的愛,即使在已經有好人被冤屈的背景下,心中的愛也會油然而生,會立刻衝去攙扶。再舉一例,據一份調查顯示,有超過85%的少年犯的家庭都並不是和睦的,如果他們的父母能少一些爭吵,多關心他們的孩子,多給一些愛給他們,他們還會走上不歸之路嗎?所以,透過對這句話的理解,我認為在教育中家長和老師應該多培養我們善良友好關心他人的品質,而這些都是愛的集中體現,我堅信,如果人人心中都能夠擁有一顆充滿愛的心,《禮記》中的大道就一定會施行,大同社會就一定會被建立。

  《哈利·波特》同樣也告訴我們朋友的重要性,哈迷們都很熟悉羅恩和赫敏這兩個在哈利的成功路上最重要的朋友,每當哈利遇到危難,他們總會第一時間拔刀相助,為哈利排憂解難,可以說,哈利最後得以擊敗伏地魔,離不開赫敏高超的法術以及羅恩的幫助,透過羅恩和赫敏,我真正的理解了政治課本中的一句話“朋友帶給我們溫暖,給我們支援與力量,得以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雖然,《哈利·波特》中的一切都是虛構的,但J·K·羅琳透過文字所隱射出的哲理,著實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 篇5

  我最喜歡的書是《哈利波特》系列的書,在這裡面我最喜歡《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這本。

  這本書的作者是J·K·羅琳寫出的《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哈利波特系列書共有7本,是英國作家J·K·羅琳寫的,這七本書分別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波特與密室》、《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哈利波特與死亡神器》,主要講了哈利與他的夥伴羅恩、赫敏對抗邪惡的伏地魔和與伏地魔手下切磋的種種故事,最後終於把一次次起死回生的伏地魔殺死了,演繹著光明與黑暗的次次較量;哈利大難不死的傳奇故事。

  《哈利波特之死亡神器》的主要內容:還有四天,哈利就要迎來自己十七歲的生日,成為一名真正的魔法師。然而,他不得不提前離開女貞路4號,永遠離開這個他曾經生活過16年的地方。

  鳳凰社的成員精心謀劃了秘密轉移哈利的計劃,以防哈利遭到伏地魔及其追隨者食死徒的襲擊。然而,意外還是發生了。

  與此同時,捲土重來的伏地魔已經染指霍格沃茨,佔領了魔法部,控制了半個魔法界,形勢急轉直下。

  哈利在羅恩、赫敏的陪伴下,不得不逃亡在外,隱形遁跡。為了完成校長鄧布利多的遺命,一直在暗中尋機摧毀伏地魔的哈利,意外地獲悉如果他們能夠擁有傳說中的三件死亡聖器,伏地魔將必死無疑。但是,伏地魔也早已開始了尋找死亡聖器的行動,並派出眾多食死徒,佈下天羅地網追捕哈利。

  哈利與伏地魔在魔法學校的禁林中遭遇了,哈利倒在伏地魔搶先到手的一件致命的死亡聖器下。

  然而,伏地魔未能如願以償,死亡聖器不可能戰勝純正的靈魂。哈利贏得了這場殊死較量的最終勝利。

  一個名叫哈利波特的小孩,一個不平凡的小孩,一出生便擁有了一個要與壞蛋伏地魔作鬥爭的標誌,一道形如閃電的疤痕。那是一道死咒的餘痕,因為媽媽的犧牲把他的死亡減成了那道疤。他被姨夫收養過了一個很委屈的童年,表哥達力總是仗著個頭大欺負他,就這樣過了11年。在他11歲生日時,發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改變了他的一生。一個表面恐怖實際很溫柔的看守海格給他送去了一封魔法學校錄取信,證明他從一出生就是一個巫師的命運。他很高興的入了學,也知道了對角巷等一系列的巫師世界的事物。到了學校還認識了兩個好朋友,一個是傻裡傻腦的羅恩,有一個同樣把哈利當孩子的媽媽。一個是品學兼優的赫敏,有兩個平凡的麻瓜父母。他們一起努力救了魔法石,與伏地魔頑強抗爭,最後搗毀了伏地魔的美夢,獲得了大家的尊敬。

  福樓拜曾說過:對不幸的命運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痛苦;越是想逃避,越是覺得恐懼,不如去面對它、迎戰它、克服它,使一切痛苦低頭稱臣,使燦爛的花朵盛開在艱苦耕耘過的土地上。哈利·波特正是這樣,他面對困難不低頭,反而抬起頭、挺起胸勇敢的去面對,征服它。同學們,山中沒有筆直的路啊,然而,有彎曲,才有雄壯,有秀美、有起伏,才有波瀾,正如溪流有阻礙,有不平,才有歌聲!我們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是有起伏、坑坑窪窪的,但我們不能向困難低頭,要向哈利—波特學習,做一個正直、正義、勇敢面對困難、藐視困難的人!勝利永遠是屬於堅韌不跋的人。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

  魔法、巫師是已經被眾多作家寫過的老題材了。但是羅林無疑是寫的最好的。把魔法界寫的如此真實,無數的細節交織成一片魔力的網。書中最吸引人的無疑是那充滿懸念的故事情節,每一次的結局都讓你如此意猶未盡,拍案叫絕。書中到處是伏筆,誰能想到出乎意料的結局就隱藏在眾多的細節中。正是這樣的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讓人愛不釋手。哈利這個小男孩的形象深深刻在了我的腦子裡,他的忠誠、勇敢、對正義和真理的追求,以及那種百折不撓的精神,無一不清楚的迴盪在我的思想中。可曾想過,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要承擔拯救世界的責任,要面對死亡,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和委屈,我自己是否可以做到?兒童一直被認為是幼稚的代名詞,但是哈利告訴他們,你也可以象哈利一樣承擔責任。這大概是《哈利波特》對我最大的激勵。我可能會扔掉許多書,但是書架中總會有一套《哈利波特》;我也會買許多書,但是書架中也永遠有一個空隙。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 篇6

  “人總是會死的。但哈利並沒有真正的死,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納威·隆巴頓

  ——題記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大結局。它主要講述了十七勻的只得本應在霍格沃茨學校完成最後一年的學業,可為了完成已故校長鄧布利多給的殺死伏地魔的任務,四處尋找伏地魔的魂器,並一一把它們銷燬。但到最後關頭,只得才知道最後一件魂器竟是他自己!也就是說,欲殺死伏地魔,要先殺死自己!在去給伏地魔送送死的路上,他用復活石為他而死去的人:“死……快嗎?”

  “噢,那比睡著還快。”

  哈利來到伏地魔跟前。“阿瓦達索命!”一陣綠光閃爍,哈利“死”了,但死去的只是伏地魔的魂器,當海格抱著哈利來到大家面前時,納威說出了題記中的那段極其富有哲理的話。

  哈利又活了。他殺死了力量更加微弱的伏地魔。

  輕輕合上書頁,我在思考。

  為什麼哈利要選擇自己去送死來削弱伏地魔的力量,而不是怎麼的活著,逃亡天涯,在伏地魔的統治下與一片唾罵聲中度過餘生呢?為什麼要選擇“好死”而不選擇“賴活”著呢?我認為哈利的行為與那些愛國就義者們如出一轍,而不像汪精衛或袁世凱那樣做叛徒。雖然哈利的行為談不上愛國,但也是為了那些無辜的無魔法的麻瓜們著想,愛民如子。這樣大義凜然的行為為“好死不如賴活著”做了一個全新的改變,“賴活著不如好死。”

  讀了這本書,我對生與死有了全新的認識,原來,死不可怕,可怕的是賴活著,可怕的是無恥地活著。

  “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我認為,哈利的那“死”,重於泰山;伏地魔的死,輕於鴻毛。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 篇7

  滿懷著期待的心情,我一口氣看完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不是因為學校的行政命令,而是因為自己早就想一睹為快。

  令我十分興奮的是,我的猜測是正確的——我自始至終認為正義終將戰勝邪惡,果然這部哈利波特系列的結局沒有讓我失望,畢竟,伏地魔死了,而哈利還活著。看來,羅琳女士還是深諳讀者心理的。

  那麼,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如果有人試圖在接受這本書前瞭解故事而發問。有各種各樣的.回答:是一個扣人心絃的魔幻故事;關於一個特別的魔法男孩的故事;一群魔法世界裡的少年英雄打敗大魔頭的故事……我覺得,在看完完結篇後,我的回答是:這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

  故事的第一部講了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愛——用生命咒語護衛兒子長達十七年;第二部講了同學之間的愛,還有一個小姑娘對一個小男孩的朦朧的愛;第三部講了父子之間的愛——無論是生父還是教父;第四部說的是小男孩對小女孩的愛,當然,這只是表象;第五部說的是眾人之愛——一群勇敢的人為了一個勇敢的目的團結起來——赤膽忠心咒,還記得麼?第六部體現的就更多了;但是遠沒有第七部多,第七部是前六部的總結,是真相的曝光,是懸念的掉落,也是愛的大爆發——斯內普教授因為對莉莉的愛戀擔起了最危險的護衛與臥底工作,挽救了哈利,也挽救了他自己;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直以“嘮叨”見長的羅恩母親,最後大發雌威,竟把伏地魔手下第一女魔頭給幹掉了,其“護犢”的執著令人咂舌不已;另外還有馬爾福夫人,為了探視兒子的安危,竟不惜欺騙近在咫尺的伏地魔。

  但是最令我欽佩的是主人公哈利在得知自己必死時毅然選擇受死的勇氣以及為消滅伏地魔所作出的巨大犧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是多麼地令人感動。他明白,人生中有許多比死亡更糟糕的事,所以,他不怕死,他的遺憾,也許只是對真摯的感情的留戀。當然,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哈利征服了死亡命運,成為了生命的主人。

  手指輕輕地翻過最後一頁,帶著一絲留戀和淡淡悵惘,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終於到了與哈利波特說再見的時候了。也許,有人只是把哈利波特系列看成是兒童小說或魔幻小說,僅供人娛樂而已,但對我來說,哈利波特系列帶給我的決不僅僅是這些,它讓我領略到了愛的真諦和愛的魔力,讓我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希望。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 篇8

  今天,我把《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給讀完了。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哈利·波特。

  這本書講了主人公哈利·波特因受追逐而逃亡在外,他的同伴赫敏與羅恩也跟隨哈利·波特逃亡在外,哈利·波特與他的同伴四處逃亡並尋找如何打敗伏地魔的方法,最後從燈塔上才知道只有死亡聖器才能幹掉伏地魔、幫哈利·波特的父母報仇。死亡聖器只有三件:一個是老魔杖,另一個是復活石,還有一個就是哈利·波特所擁有的——隱身衣。於是他們就去他們原來的學校——霍格頭茨魔法學校。但誰知伏地魔已經奪得了老魔杖與復活石,並把哈利·波特擊倒獲取了隱身衣。

  當哈利·波特醒過來時發現自己在一個火車站裡,而且看到了鄧布利多校長,透過與校長的談話,哈利·波特才知道原來自己才是聖器的主人,是第7個魂器。等他真正睜開眼睛時已經在學校了,哈利·波特與伏地魔最後一次對峙中,他最經典的語句是:“兩個人不能都活著,只有一個生存下來,我們中的一個將要永遠……”最終伏地魔因用被自己所奪的老魔杖所施展的法術反彈回自己身上而死。

  我喜歡哈利·波特,是因為哈利·波特很敏感,在被食死徒追逐逃亡時,他看不到伏地魔,竟然能感知到伏地魔。他還有一件隱身衣,在逃亡過程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因為這件事隱身衣幫哈利·波特和他的夥伴逃過了許多劫難與困境。他還很懂人情世故,在看到赫敏打羅恩時竟然把他們倆隔開,要不羅恩的情況可能不堪設想,他很聰明的提前把老魔杖的下一任主人給幹掉了,雖然伏地魔得到了老魔杖,但是伏地魔還是死掉了。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能因為利益而不顧一切,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有可能自己的生命也會賠在上面。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 篇9

  “兩個人不能都活著,只有一個生存下來,我們中的一個將要永遠離開。”命運註定他們是水火不容的死敵,在《死亡聖器》中,大難不死的男孩哈利·波特,在一次次尋找魂器中,一點一點成長。

  在最後,哈利與伏地魔的決鬥點,哈利可以丟下其它人,獨自逃走。可是他留了下來,與那個令眾人聞風喪膽的魔鬼決一死戰。這是一種擔當,他身上有著伏地魔的靈魂,註定的使命。哈利沒有如赫敏那樣的聰慧頭腦,其實他在這之前,也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孩,卻要拯救所有人。

  那一年,哈利懷著好奇進入霍格沃茨,六年後,他肩負了整個巫師界的命運,因為母親,更因為預言,他被捲入一次次危險旅程,他畏懼過,膽怯過,卻沒有退縮。魔杖射出魔咒,此起彼伏的慘叫聲。在眾人的熱切目光下,哈利終於真實意義上直面伏地魔。沒有了魂器。伏地魔只是一個殘魂,他一直都是錯的,老魔杖的主人是——哈利·波特。在那一剎間,勝負已決,邪惡終敵不過正義,那個世人中的邪惡真的死了。

  可伏地魔就一定是邪惡嗎?不,沒有人天性如此,湯姆·裡德爾是一個孤兒,他很聰明,可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對他三觀的迫害,不才是邪惡嗎?正如斯內普教授一樣,對哈利母親的愛讓他成為一個食死徒,又因為愛,他一直保護著哈利,表面上卻是一個惡人。

  所謂邪惡與正義的觀念,事實上是可以轉換的,哈利·波特的正義,食死徒的邪惡,不過是一個拯救,一個毀滅罷了。不同的觀念產生正負。在麻瓜的眼裡,那些穿著稀奇古怪的人是惡,麻瓜本身是正;在巫師眼裡,食死徒是惡;在食死徒眼中,而麻爪又是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念。正負之別的際線是思想。

  書中一幕幕,為所有人展現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也讓我受益匪淺……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 篇10

  你是否相信,死亡與重生是相互關聯的?

  在讀完《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後,我相信了。這種似乎不可能的微妙的關係,其實存在於《哈利·波特》一書裡的每個角落,而且影響著書裡的主人公與書外的讀者。

  當哈利躺在校長辦公室的地板上,看到了西弗勒斯,斯內普的思想,哈利想要冷靜地去被伏地魔殺死時,他似乎是走向了死亡。“死會疼嗎?他對活的願望總是比對死的恐懼要強烈得多。”羅琳女士把人們對死亡的想法表現得淋漓盡致。但其實哈利是走向了重生。他差點就被伏地魔打死了,然而恰好是伏地魔將哈利心中的伏地魔靈魂碎片消滅了。伏地魔幫助哈利走向了重生,重生後的哈利是屬於自己的,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

  難道這種關係只存在於哈利身上嗎?不是的,像伏地魔,他渴望得到永生,誰不渴望永生呢?但是伏地魔太敏感,太殘酷了,他可以為了得到老權杖的認可,殺死他的手下。因為伏地魔的盲目,不擇手段,對永生的過分追求,他才在“不死的男孩”哈利的魔杖下走向他所恐懼的死亡。

  在《哈利》裡,更神奇的還有希望。在伏地魔打傷了哈利使他昏迷時,人們以為哈利死了時,鳳凰社的納威·隆巴碩衝出人群攻擊伏地魔。雖然他打不過伏地魔,但這表現了鳳凰社對戰勝黑暗的不懈努力。伏地魔以為戰勝了哈利他便勝利了,打消了鳳凰社的一切希望,可他恰恰錯了。鳳凰社的希望與熱情是打不倒,哪裡有黑暗,哪裡就有鳳凰社所發射出來的光芒。希望會死亡嗎?我想大概會吧。可是希望更會重生,而且更耀眼。

  讀完這書,我想,羅琳女士一定相信死亡與重生的存在,不然她怎麼會寫出這樣成功的作品。死亡與重生,本來就在一念之中。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 篇11

  我讀了史詩般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受益匪淺,我感到“友誼”這個詞受到了昇華。

  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的封面描述了哈利·波特在右靈閣與好朋友赫敏·格蘭傑,羅恩·韋斯萊一起騎在龍上逃跑的情況。再翻列書的背面,描述的就是哈利與伏地魔的最終對決的情節,這還有一句話“兩個人不能都活著,只有一個生存,我們中的一個將要永遠離開”,這句話是一句預言,也正是這句話,伏地魔才要和哈利·波特作對,因為只有殺死哈利·波特,伏地魔才會活下來,可是邪不勝正,伏地魔最後還是死了。

  在《哈利·波特》的全書中,有個“黃金三人組”他們分別是:哈利,赫敏與羅恩。他們在一起,並肩作戰了好多年,他們也有鬧過不和,如在《死亡聖器》中,羅恩與赫敏也有鬧過不和,但最後仍然是在一起,這就是友誼,即使有分手過,但過還能和好如初,彷彿沒有過不和,這才是真正的友誼。

  當然,有這點也不夠,還需要在關鍵時刻,在生死關頭,在千鈞一髮之際,也不會背叛好友,會冒著生命危險與你一起戰鬥,與你一起堅持到最後,還願意與朋友一起死,小天狼星也有說過——死了總比背叛朋友強,我們也會為你這樣做的,正是做到了這些條件,“黃金三人組”才會恆久成立,變得堅不可摧地,最終才能打敗伏地魔。

  友誼讓一些人變得團結,變得強大,當有人有真正意義上的友誼,那他的團隊將會無堅不摧地,永不分裂。阿不思·鄧不利多說過——我們只有團結才會強大,如果分裂,更不堪一擊。生活中,明明處處有友誼,但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友誼,卻十分難得。

  友誼珍可貴,要抓準機時,保住友誼,讓友誼之花永駐人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