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雜說》優秀讀後感

《易經雜說》優秀讀後感

  南師的《易經雜說》,講解通俗易懂,循循善誘,使初讀者流連忘返,欲罷不能。

  中國人的一般觀念,說道《易經》就想到八卦,就想到穿八卦道袍的江湖術士,好像學了《易經》就能把握現在,預測未來。其實不然。

  在中國本土的文化思想中,儒家與道家是主流,包括春秋戰國時期產生的各種思潮,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而向前追溯這些思潮的來源,便是“易”。

  “易”的意思是變化,將“易”字分開來看便是“日”與“月”。在不斷的變化中總有不變的東西,如時間的流逝、日月的執行,這就是變化的法則。古語有云:“一陰一陽之謂道。”用陰陽兩爻來解開宇宙執行的法則,囊括了為人處事的法則,這也正是古人的過人之處,這本書給我的感觸也頗深。

  “易”的本意,宇宙星辰,萬事萬物,都在不斷變化之中。易的卦象告訴我們,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當一件事情發展到極點,便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即“物極必反”。所以,為人處事,恰到好處,把握好“度”,做到中庸。

  由乾卦到坤卦,是一爻一爻變過來的,並非一蹴而就,也就是一個漸變的過程,萬事不可操之過急。《易經雜說》中說:“《易經》的原則只能漸變,沒有突變的事,那種看來是突變的現象,也是漸漸來的。所以鼎革的道理,一個新的辦法,認為很有道理,要用來變更舊東西的時候,千萬要根據歷史的經驗,慢慢來。”所以,做一件事,要有長遠可行的計劃,一步步改變。同樣,當生活中出現某種問題、衝突或者矛盾時,要清楚這些問題也不是突然湧出的,而是往日一點點小問題、小衝突、小矛盾慢慢積累起來的,若要避免這些麻煩,就要防微杜漸,同時,有些變化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要求我們未雨綢繆。對於人來講,“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所以,十年寒窗,才腹有詩書,氣才自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都是漸變的道理。

  分宮卦象圖的變化都是由下而上,由內而外的,這就說明“宇宙事物的變,是內在開始變,如人的變,是內在的思想先變,一個公司機構出問題,必然是內部先出了問題”,所以,“一切東西從內變開始”。同時不可否認,外卦的變化也會引起內卦的變化,即外影響內,就像今天常說:“你成為今天的你,定是因為一些事的發生。”所以才要多經歷一些事情,來充實自己的內在,內在充實了,思想觀念端正了,對人生、對社會、對世界的看法才會深刻,才有可能改變外部的環境。

  本書引人入勝,透過南師淵博的知識,將人事與自然法則、歷史規則結合為一。南師以其極為嚴肅的治學態度,輕鬆的口吻,網路逸聞,探玄尋秘,教我們如何讀懂《易經》,從而學以致用,趨吉避凶,走上成功之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