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書匠》的優秀讀後感

《不做教書匠》的優秀讀後感

  假期中翻閱了管建剛老師的《不做教書匠》,書從教師這個角度來談教育,讓人感觸頗深。

  求知應該是人世間最大的快樂,而許多學生感到的是無限的苦難。關鍵的問題是作為老師和家長的我們應該找到一種更好的教育方法,去啟迪孩子的心靈。我們都學過《拔苗助長》這個成語,其中的意思我想每個人都應該知道,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孩子產生的壓力就越大,升學的競爭讓我們一心想讓學生考出更好的成績。

  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隱藏在每個孩子心中。教師,是學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潛能的開發者。但是粗暴的教育只能讓孩子在我們希望的路上越走越遠。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望,渴望得到老師的重視和賞識。教育需要我們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尊重他們、欣賞他們,讓他們從我們這裡獲得自信和尊嚴,自主地發掘自己的潛能,更好地獲得發展。

  要喚起孩子的無限潛能,首先要讓孩子找到一種感覺,一種好孩子的感覺。感覺對了,才會跟著感覺走,生命在好感覺中提升才會越走越順。所以我們平時就要不斷在孩子的心靈裡播種好孩子的種子。

  其次,要給孩子以積極的心理暗示。我們的教育、教學中,要抓住每個細節,讓學生時時能有好孩子的體驗。不要把孩子放在一起比,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個體,有所長也有所短,把一個孩子的短處與另一個孩子的長處比,比來比去,比掉的是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這對孩子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其實類似的苗子我們身邊常常可以看見,比如一個孩子上課不夠專心,你點名批評了他,他有時會更不專心。美國電影《師生情》中有這樣一段:一位優秀的白人老師在給一個長期受到種族歧視的黑人孩子上課時,耐心說:“孩子,老師相信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你不要緊張,仔細數數老師這隻手究竟有幾個手指?”那孩子緩緩地抬起頭,漲紅了臉,盯著老師的五個手指,數了半天,終於鼓起勇氣,開口說:“三個。”“太好了,你簡直太了不起了!一共就少數了兩個。”老師的鼓勵像久旱的土地遇到甘霖,孩子的眼睛一下子放光了。成功誘發動力,對孩子幼小的心靈來說,往往看到成功的希望,才有努力的力量。積累小的成功才能化為大的勝利。我們在教育、教學中,不要吝嗇給孩子成功的機會,不要吝嗇給孩子的鼓勵。

  再次,讓孩子跳一跳,夠得著。一個蘋果掛得太高,孩子沒有信心摘,因為他拼命跳也夠不著。反之掛得低,孩子沒有興趣摘,因為唾手可得的東西沒有吸引了,沒有人會珍惜。所以我們要根據孩子的不同資質,給孩子不同的要求,讓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向前邁步。

  讓我們做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的欣賞者。我們要承認差異,但不是贊同差異,是允許孩子失敗、預約失敗、接受失敗、享受失敗,孩子就不會被失敗絆倒。我們要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的給孩子自信,及時的扶孩子一把,孩子就能透過失敗看到成功,透過黑暗看到光明。

  讓教育在欣賞中微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