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威克外傳》讀後感範文(精選11篇)

《匹克威克外傳》讀後感範文(精選11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匹克威克外傳》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匹克威克外傳》讀後感 篇1

  《匹克威克外傳》是一本幽默風趣的小說,它寫的是匹克威克和他三個夥伴——多情的特普曼、風雅的斯諾格拉斯和足智多謀的溫克爾。他們坐了一輛四輪大馬車從倫敦匹克威克俱樂部出發到外地旅行,向俱樂部其他成員報導旅途見聞的故事。

  小說不僅精彩的描述了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故事,而且用幽默風趣的筆法揭露了那時英國社會種種不合情理、荒唐可笑的現象。

  作者查爾斯·狄更斯是《匹克威克外傳》是原著作者,》主要作品《霧都孤兒》、《老古玩店》、《艱難時世》等,他1812年出生於英國小職員家庭,他10歲時,父親負債入獄,母親和弟妹跟著住進債務監獄。狄更斯獨自在外面打工生活,累了、想家人了、天冷了、沒有人會關心他,甚至在工作乾的不好還要捱罵,還不給工資,或許是由於這段經歷,備嘗艱辛、屈辱,看盡人情冷暖,使得狄更斯的作品更關注底層社會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態。但是狄更斯並沒有被眼前的種種困難嚇倒,而是在有限的條件下完成自已喜歡的事情,那就是寫小說,他寫的小說幽默風趣深受人們的喜愛。狄更斯在1870年6月9日逝世,這個訊息傳出去後,大家都很傷心,居然有個小孩子大哭起來說到:“啊!狄更斯先生死了,那麼聖誕老人也死了麼?”

  《匹克威克外傳》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也很值得大家去讀一讀哦!

  《匹克威克外傳》讀後感 篇2

  《匹克威克外傳》是一部流浪漢小說體裁的作品,寫老紳士匹克威克帶領以他本人命名的俱樂部的三位成員——年邁多情的特普曼、附庸風雅的史拿格拉斯和紙上談兵的文克爾走出倫敦,到英國各地漫遊。

  小說情節以匹克威克等人在旅途的見聞和遭遇展開,一些故事雖然有相對的獨立性,但是故事的進展又能自然地銜接起來,這正適合以分期連載的形式發表。作者的藝術構思和發表形式決定作品的某些藝術特徵。這也表明《匹克威克外傳》的創作還深受英國十八世紀流浪漢小說的影響。

  《匹克威克外傳》的情節大體上有四條線索:房東巴德爾太太狀告匹克威克譭棄婚約;山姆·維勒的父親同騙吃喝的偽善牧師史得金斯的紛爭;俱樂部幾位成員的愛情故事;

  匹克威克和山姆·維勒主僕同流氓金格爾的衝突。全書以最後一條線索貫穿始終,金格爾因受到匹克威克的道德感化最後改邪歸正,形象地宣揚善良戰勝邪惡的道德信條。 在匹克威克和他的俱樂部成員一行出遊途中不僅有許多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故事的精彩描述,而且以喜劇的手法對法官、律師、法庭、監獄、議會、選舉等作了深刻的揭露和無情的嘲諷。

  小說中對於田園生活的描寫帶有理想的浪漫色彩,是作者心想往之的不受封建壓迫和資產階級剝削的人間樂園,反映作者心目中古老的美好的英格蘭;而對於爾虞我詐的城市生活的諷刺和譴責,正表現了作者對當時社會制度弊端的認識和憤懣。

  《匹克威克外傳》讀後感 篇3

  談起《匹克威克外傳》,我就會想起書中一個又一個幽默的故事,想起那些可敬的人兒,與那些可恨的面孔。

  我讀這本書的原因,多是被作者的風趣幽默所吸引。讀過簡介我知道,這本書多是批判時事為主。洋洋七十多萬字,我卻讀得一點都不厭煩。反而經常開懷大笑,樂在其中。原因當然就是作者的幽默精神了。

  還記得有一個很讓人捧腹大笑的畫面,就是在看大閱兵時匹克威克先生的帽子被風吹走了,在眾目睽睽之下,他急忙去追帽子的情景。真是有趣極了。匹克威克先生本來要撿到的,後來又被大風吹走了,時而跑,時而停。想想,一個老先生做如此滑稽的動作,並且是在嚴肅的大閱兵時,是多麼可笑啊。

  在書中曾說:“追帽子簡直就成了一場痛苦的人生角逐。”確實,追帽子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了會踩到帽子,太慢了又追不到。可笑極了。但我想,也許作者真正的意圖是想表達人們對物質的追求吧,努力追著,盡全力去追,卻往往成了物質的玩弄品,在旁人看來,是多麼可笑啊。

  當然,文中的幽默諷刺之處不止一處,但在此,我想說說那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一章書。在《匹克威克外傳》中,有一個人讓我十分心酸。就是那個聾啞演員。生活的重壓與酗酒的習慣讓他的健康早早便失去了,他常常無角色可演,生活也陷入了貧困。在發高燒時,他還擔心妻子因他平時的暴虐而謀殺她。可憐的人啊,他的心靈是多麼枯竭啊,臨終前才害怕受報應。這反映了當時多少人的可怕心理啊。反映了多少無比痴迷財富而又揮霍成性的人的枯竭心靈。最後,他終於要死了,在臨終前,他竟以為那是舞臺,自己在上面表演,但現實卻是在病床上,用枯萎的四肢扭動著,發出小丑的尖叫聲。可憐可悲可嘆!

  要談到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那就是匹克威克的僕人———山姆。他讓我喜愛,他讓我敬佩,讓我感動。他是善良幽默,機智勇敢的好家僕,也是匹克威克的真朋友。舉一個典型的例子,他為了能在獄中好好照顧主人的起居生活,他故意拖欠父親的債以便於以正當理由入獄,起先匹克威克先生是不允許的,但是他想方設法的進去,也感動了匹克威克先生。

  這就是《匹克威克外傳》,一本讓你讀得欲罷不能的書。

  《匹克威克外傳》讀後感 篇4

  《匹克威克外傳》是狄更斯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他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第一個成果。作者透過匹克威克和他的朋友們的遊歷,揭露了當時英國現實社會的黑暗,描繪了作者心目中的“古老的、美好的英格蘭”,反映了作者嚮往不受封建壓迫和資產階級剝削的思想與樂觀主義情緒,批判了英國的議會制度、法律、司法、監獄等,以輕鬆幽默的筆調描述紳士、車伕等各種人物,宣揚實施道德教育的理想。

  匹克威克

  小說的主人公,一個純潔善良、和藹可親、學問淵博、崇尚正義的紳士。胖胖的身子,戴著眼鏡,腆著肚子,穿著緊身褲和燕尾服。他的相貌和言談舉止都顯得滑稽可笑。他天真、幼稚、不懂生活。他總是好心腸辦傻事,到處吃虧出洋相。在屢遭挫折的情況下他仍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讓人覺得可笑,又逗人喜愛。在出行途中陷入多重困窘的境地時,他也始終堅持正義,對待處處陷害他的人仍然能以德報怨。

  金格爾

  一個江湖騙子,在匹克威克旅行的路上多次欺騙、陷害匹克威克。他到處招搖撞騙,最後落得個鋃鐺入獄的下場。幸虧在監獄裡遇見了匹克威克,表達了自己的懺悔之意後,得到了匹克威克的原諒,並在其幫助下償清了債務,獲得了自由。在匹克威克的感化下,他泱定重新做人,報答匹克威克的恩情。

  《匹克威克外傳》是一部流浪漢體裁的小說,最初是在報紙上連載的。小說情節以匹克威克等人在旅途中的見聞和遭遇展開,一些故事雖然有相對的獨立性,但是故事的進展又能自然地銜接起來,這正適合以分期連載的形式發表。作者的藝術構思和發表形式泱定了作品的某些藝術特徵。

  一、雖然結構鬆散,但有鮮明的線索貫穿始終

  《匹克威克外傳》的情節大體上有四條線索:房東巴德爾太太狀告匹克威克譭棄婚約;山姆·威勒的父親同騙吃喝的偽善牧師史得金斯的紛爭;俱樂部幾位成員的愛情敵事;匹克威克和山姆·威勒主僕同流氓金格爾的衝突。全書以最後一條線索貫穿始終。

  二、以突出特徵刻畫人物

  狄更斯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從描寫人物的外部肖像、服飾、裝柬、舉止、風度、使用的語言和生活的環境著手,善於抓住人物身上的某些特徵、人物的語言特點和行為舉止上的癖性、習氣,採用漫畫的筆調和誇張的手法加以強調,使人物形象鮮明、性格突出,有的人物甚至只要開口說幾句話,做一個動作,就能讓讀者如見其人。

  三、小說的語言在幽默之中透著辛辣的諷刺

  狄更斯用喜劇性的手法,把社會上一些不合理、不道德而又司空見慣的事物和現象從地上舉起來,使它顯得荒唐可笑地漂浮在半空中,以引起人們的注意。然而,在每一句笑話之中,都壓抑著深刻的憤怒與鄙夷。這樣的社會,這樣的制度,笑裡面也帶著咳血的淚。

  《匹克威克外傳》讀後感 篇5

  18世紀——19世紀前期,在英國活躍著一位有名的作家,他就是狄更斯。他寫的作品《匹克威克外傳》使我印象深刻。

  《匹克威克外傳》講的是英國在資本主義時期,關於紳士、小人、太太、僕人等等的一些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的和荒唐至極的事情。它有力地諷刺了法庭、監獄、等法律機構,利益核心的腐敗思想,法官律師的可惡舉動,都被狄更斯的批判所壓倒了。

  這個大人物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世界最繁華的地方——倫敦。在一個小街道內,一個房間裡正在舉行一個重要的會議,這個會議是關於刺魚學說的討論會,大大小小的紳士都來參加了,塞繆爾·匹克威克先生對科學社有著巨大的貢獻,所以匹克威克先生搖身一變,變成了匹克威克社的社長。

  起初匹克威克先生十分專心地執行工作,可在後來的一天,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這一天,匹克威克先生和同伴們,正在搖搖擺擺地在街上散步,看見什麼他記什麼,聽見什麼他也記,幾個車伕看見了,以為匹克威克先生是密探,大聲叫著:“車伕們,抓住這個密探!”便打了起來。

  這幾個車伕把匹克威克先生和他的朋友打了一頓後,另一個重要人物出現了,他就是內心狹隘又卑鄙的小人——金格爾。但是,在幾個車伕毆打匹克威克先生時,要不是他當和事佬,匹克威克先生和他的朋友,也許就會命歸西天了。然後匹克威克先生就開始了他那奇妙而有趣的旅程。

  後來,匹克威克先生有了一位絕對忠誠的僕人——薩姆·維勒。這位先生,可真是忠心耿耿呀!他幫助匹克威克先生渡過難關,在我的回憶中,他在法庭上的精彩發言,實在是令人讚歎。他在匹克威克先生不高興時安慰他、鼓勵他,還有許多故事出現在他身上,正因如此,才讓我們看到了他那智慧、友善的一面。

  當然,對於《匹克威克外傳》我也想到了很多、很多……。

  西方的文明也是非常先進的,絲毫不亞於東方文明。對於書中提及英國文明的地方,我十分好奇。經過本書的閱讀,我慢慢懂得了,也接受了,這讓我十分高興。因為,在一本有名的小說中,竟然還包含著那麼多知識,這也是我一直以來最想知道,最想得到的了。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定就是匹克威克先生了,他那胖胖的身子,一副小巧的眼鏡,以及他那笑容可掬的面孔,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實在、直心腸、有時顯得傻呵呵的.,但這並不影響他的品格,他依然是那麼善良、那麼和氣。

  《匹克威克外傳》領我進入了文學的後花園,給我留下了太多太多讓我思考的問題。它留給我誠實,留給我善良,留給我忠誠,還留給我做人的基本道德標準。

  《匹克威克外傳》讀後感 篇6

  以前我在友鄰廣播上說過,天涯、豆瓣、貓撲、校內網我都玩過,但最喜歡的還是天涯論壇,因為那裡洋溢著中老年男人的氣息,讓人感覺十分安詳。

  匹克威克先生就是這樣的一箇中老年男人。那是一個懷著孩兒的童真和成年的責任心來面對世界的人。他遊歷世界,上衣口袋始終有一支筆和一本記事本,遇到有趣的故事就興奮地讚歎,然後記錄下來。因為這個習慣,有一次他被車伕給揍了一頓,因為車伕以為他是做筆記去告狀的。——當然這件事他也記錄了下來。

  本想用幾個詞來形容匹克威克,但在我在腦海中搜刮完所有的褒義詞之後,發現沒有不適用的。匹克威克滿足了我對男人的一切優秀定義。有時在夢中,都能看見到他挑燈夜讀時候,那明亮而溫柔的眼神。

  他執著。在房東巴德爾太太誣陷他背棄婚誓而將他告上法院的時候,他大罵兩個原告律師的行徑卑劣,因此到最後判決他賠償一千磅的時候——他不缺這點錢——卻斷然拒絕了,而且寧肯坐進監獄。監獄裡的環境骯髒,周遭人也精神不正常,隨時受到黃熱病的折磨,朋友們為他心急如焚,就連他打發走的侍從,都倔強地自願犯罪而住進來,只為了照顧主人。匹克威克似乎是再也不打算走出這監獄了,但幸運的是——他仁慈。他的仁慈更勝過他的執著。因為巴德爾太太得不到賠償,因此她兩個卑鄙的律師要求她自己償還訴訟費用,最後竟害她因為沒錢支付也住進了監獄!匹克威克的律師利用了他的惻隱之心,終於說服他和巴德爾太太達成協議,付給兩個爬蟲一點錢以撤銷控告。他是多麼生氣啊,以至於最後在結清賠款之後,終於破口大罵那兩個律師:你們是無恥的人!在他們走了之後還在窗戶上罵了好一會呢。

  他豁達。本書的反派兼宿敵金格爾,行騙天下,也戲耍和羞辱了匹克威克好幾次。但最後在獄中相見時,匹克威克卻不計前嫌,為了這個年輕人的身體健康而出錢出力,還說哪怕金格爾明天就開始又行騙,他也不後悔。面對這樣器量的老先生,誰還好意思繼續與之為敵呢?

  他快樂。他為朋友的愛情操心,為了學派的發展而操心,為了陌生人的急事而操心,但確是快樂著的。在經常出現的宴會上,茫茫人群之中,站著匹克威克先生:容光煥發地微笑著;那是任何男子、婦女或小孩都情不自禁要喜愛的;他自己是大夥中間最快樂的一個啊;他和同一個人一再握手,而當自己的手比較空閒時,就愉快地搓著;每逢人家有喜慰或好奇的表示,他就趕忙上去迎接,用他的快樂的神色鼓舞著每一個人。

  讓我們把我們的老朋友留在這種最純真的幸福時刻吧,若我們要追尋的話,是經常可以找到一些幸福時刻,來歡娛我們在塵世間短暫生存的。大地上有陰影,可是對比起來,光明更為強烈。有些人像蝙蝠或貓頭鷹一樣,對於黑暗比對於光明,更有眼力;我們呢,沒有這樣的眼力,卻更樂於看看陪伴我們度過許多孤寂時刻的伴侶們,在世界上的短暫的陽光正充分照耀著他們的時候,對他們投上臨別的一瞥。

  《匹克威克外傳》讀後感 篇7

  《匹克威克外傳》是狄更斯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他的傑出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反映了極其廣闊的生活畫面,真實地描寫了十九世紀初的英國社會,故事寫的是一位獨身的老紳士匹克威克先生,是一個“名流”,也是一個“學者”,又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一個社團“匹克威克社”的創辦者。他帶著幾個“匹克威克派”出去遊歷。一路碰到了種種滑稽的可笑的人和事,經過大約兩年,他的追隨者和他自己都覺得遊歷夠了,“匹克威克社”也宣告解散了,匹克威克先生實行了“退隱”,故事也就此結束了。全部的情節是隨著匹克威克等人的旅行見聞和遭遇而展開的,所以結構比較散漫,但因此也就能更多地給讀者以新鮮和靈活的感覺。作者還特地為整個故事安排了一條以匹克威克先生與流氓金格爾先生的矛盾衝突為內容的主線,從頭貫串到尾。

  在全書的最後還按“有頭有尾”的精神,把書中主要人物的下場,—一作了交代。但是這部作品終究不是以悲歡離合、曲折複雜的故事取勝的那一類。使人們激動、使人們歷久不忘的,是那些多種多樣的典型人物,那些簡明生動的生活景象,它們給人以極豐富的啟發。

  從表面上看,以金格爾的改邪歸正為象徵,這部作品的主題思想是一個抽象的老公式:“善良終於戰勝邪惡”,而這也是適用於狄更斯的許多作品的共同公式。但在實際上,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內容,卻絕非如此乾枯和庸俗,而是極其豐富和動人的。

  讀《匹克威克外傳》,人們隨處都會被那些巧妙、生動而深刻的諷刺描寫所吸引。這些奇妙的諷刺藝術,正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鋒芒所向,正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當權人物。作者懷著深惡痛絕的心情,從各個方面刻畫了當時英國上流社會的種種人物,如貴族、地主、資本家、政客、軍人、太太、小姐、主管、牧師等等,真實地暴露了他們醜惡的靈魂和醜惡的生活。人們看到那一幅又一幅醜態百出的肖象畫和風俗畫,無論如何也止不住憎恨和厭惡。但是,在一切諷刺物件之中,作者特別著重地、反覆地加以抨擊的則是資本主義的法律、司法制度、監獄等上層建築、以及資產階級的法官、律師、官吏等等。關於這些方面的描寫,在書中佔了大量的篇幅和最重要的位置,這是本書的一個特色。而這也就是作品的真正的主題所在。《匹克威克外傳》簡直是對資本主義法制的一部最生動的、強有力的控訴書!

  另一方面,作者對資本主義制度下被壓迫和被損害的弱小者和普通勞動者的深切同情,在作品中也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作者用插曲形式給讀者講的那些獨立的小故事,例如“走江湖的戲的故事”、“歸囚的故事”、“教堂雜役的故事”等等,都十分生動感人地描繪了許多受盡苦難的下層善良人物的形象,幾乎是滿含著同情之淚敘述著資本主義社會所加於他們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上的磨難,這與對那些資產階級寵兒的冷嘲熱諷,形成尖銳的對照。

  當然,我們也不難看到,雖然狄更斯的憎是強烈的,雖然他在這部書裡對醜惡的和不合理的資本主義法律、司法制度以至整個政治生活的抨擊是勇敢而有力的,但由於他的世界觀中包含著很大的矛盾,因此對於資產階級還保持著幻想,對資本主義制度抱著改良主義的思想。他否定當時的資產階級法律,卻寄希望於一種不切實際的道德教育。在他看來,那個法律(及其一切附屬物)的確是不足取的,非但不足以懲誡和改造“壞人”,反而會危害“好人”(如匹克威克先生所遭到的訴訟即其一例),實際上只是另外一些更壞的“壞人”(例如道孫和福格之流)用以作惡的工具。但是,他認為根本問題還是因為社會上有“壞人”存在,所以連法律也被他們利用來做壞事了。那末,怎麼辦呢?出路何在呢?他的答案是:道德教育。

  因此,他在結束全書時讓匹克威克先生用善行感化了金格爾,並且把他救出監獄(在他看來監獄本身就是罪惡),還為他安排了工作和出路。而金格爾也就痛改前非,誠心學好,實現了作者的理想。這就是狄更斯的小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思想和階級調和主義思想的表現,也就是他的根本弱點之所在。

  與此同時,狄更斯思想上的弱點在藝術上的表現也是十分顯而易見的。他總創造一些他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來體現他的博、平等、善良、正直等抽象觀念,以便達到他所信奉的“道德教育”的目的。但是幾乎毫無例外,這樣的努力只有失敗。本書的匹克威克先生,原是一個描寫得很成功的反面人物,但是由於作者世界觀的矛盾,他逐漸把他寫成一個正面人物,來擔當“理想化身”的角色,因而這個形象也就越來越枯燥無味,甚至令人生厭了。

  雖然如此,作者對那些資產階級的大人先生們的刻畫和對資產階級社會的批判是這樣深刻,是這樣具有高度的典型性,直到現在讀來仍然是饒有意義的。例如第十三章關於競選的描寫,真是淋漓盡致,“入木三分”,不僅是當時英國資產階級政黨的醜惡面目的真實寫照,而且是今天的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生活的某一側面的縮影,例如美國今天的民主黨和共和黨,簡直就跟狄更斯筆下的“藍黨”和“淺黃黨”一模一樣。象這樣極其生動地和高度概括地把資產階級的所謂“議會制的民主”、“平等”、“自由”等幌的醜惡本質一針見血地揭露出來的描寫,真是文學創作中不可多得的珍寶,是會永遠被人民所喜的。

  狄更斯是一位十分關心政治和重大社會問題的作家。他的每一部分作品都是為了某些嚴肅的目標而寫作的。《匹克威克外傳》決不是什麼滑稽故事集,更不是供人消遣的閒書。用作者自己常用的字眼來說,它裡面充滿了關於“可憐的法律”、“選舉”、“監獄”、“行政官”、“財產”、“教會”、“學校”、“窮”、“富”等大成問題的問題,十分嚴肅的問題。但是,任何嚴肅的主題,一到他手裡,總是能夠透過藝術的描繪,特別是他所增長的幽默和諷刺的手法和引人入勝的雄辯的文才,生動地表達出來。因此,儘管他的作品裡總是不免有些冗長而並不高明的說教,總是少不了有幾個蒼白、矯揉造作的人物,結構和剪裁也總是難免有些漏洞,但卻總是能夠抓住讀者的心靈。你幾乎無論從哪一頁翻閱起,總會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住,不自覺地看了下去,而時間就悄悄地溜過去了。

  狄更斯的文章的風格極其矯健,好似一條長龍,旋迴起伏,氣勢浩大,遣詞造句極其生動活潑,靈活多變,弓隊入勝,細膩的地方娓娓動人,樸素的地方簡明扼要,豐富的地方使人目不暇接。這部作品的文章,寫得真可謂是妙趣橫生,才華燦爛。

  狄更斯是歐洲十九世紀少數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大師之一。他的偉大不僅在於他深刻地暴露了英國各個社會階層的生活實況,而且也在於他掀起了真正的文學革命。在他以前的英國文學中,普通人民是沒有地位的,狄更斯雖不是第一個改變這種現象,卻是最有效地改變了這種現象的人。他用生動而熱情的筆觸描繪了下層階級的人們和他們的悲慘生活。他把貧民窟、小客棧、貧民收容所、債務監獄等等悲慘的生活景象寫入了文學作品,而且對那些窮人,那些正直的勞動者,給予最大的同情。另外一方面,他以諷刺的筆法,對新興的工廠主、銀行家等資產階級以及資產階級社會,資產階級虛偽的“民主政治”和“黨派活動”,資本主義制度下的不平等和不合理現象,資產階級法律的非人道本質,都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抨擊。

  他以高度的藝術概括和生動的細節描寫,反映了英國十九世紀初葉的社會真實面貌。他的作品裡充滿了光輝四射、妙趣橫生的幽默和細緻入微的心理分析。他的人物形象有許多能使人一讀之後就長久地活在讀者的心目中。

  《匹克威克外傳》讀後感 篇8

  《匹克威克外傳》真實地描寫了十九世紀初的英國社會,故事寫的是一位獨身的老紳士匹克威克先生,是一個"名流",也是一個"學者",又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一個社團"匹克威克社"的創辦者。他帶著幾個"匹克威克派"出去遊歷。一路碰到了種種滑稽的可笑的人和事,經過大約兩年,他的追隨者和他自己都覺得遊歷夠了,"匹克威克社"也宣告解散了,匹克威克先生實行了"退隱"。

  匹克威克在出行途中陷入多重困窘的境地,總是好心腸辦傻事,到處吃虧出洋相,在屢遭挫折的情況下仍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讓人覺得可笑,又逗人喜愛。匹克威克雖然是位老紳士,但他不請世事、打抱不平、助人為樂,是作者有意把他塑造成仁慈和博愛的典型,客觀上他具有小人物的品格,是平民的化身。匹克威克的僕人山姆·維勒在書中佔重要位置。他出身貧苦人家,是在城市下層人民中混出來的,社會大學堂造就他通曉世故,一次次為他的主人解圍,充分表現出機智多謀、勇敢幹練。他們主僕一愚一智,相映成趣,不僅新增許多笑料,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作品增強藝術感染力。

  作者不僅給正面人物都敷上一層喜劇色彩,而且對反面人物和醜惡現象也都採用喜劇的藝術手段,加以誇張、漫畫化,令人看到他們可鄙又可笑,達到尖刻嘲諷和憤怒譴責的藝術效果。

  《匹克威克外傳》讀後感 篇9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書《匹克威克外傳》,這本書的作者是狄更斯。《匹克威克外傳》中的主人公匹克威克先生是這樣一個小人物。他有一顆赤子之心,天真、善良、熱心、樂於助人;他是仁慈和博愛的化身,凡是接觸過他的人都這麼一致認為。但他還疾惡如仇。匹克威克之所以成為匹克威克,就在於他可笑,他身上的種。種不諧調引出無窮無盡的笑料。他全不通人情世故,好像“人誕生了,過了二十五年才長心眼兒”,因而鬧出許多笑話。

  他剛出門旅行,就向車伕問東問西,還拿筆記本記下來,結果被車伕當成密探,下車付了錢後,車伕揪住他就要打。還有一次,他放棄自己的旅行計劃,去追趕騙子金格爾,結果自己被金格爾設計騙到一座女子學校,鬧了大笑話,淋了雨風溼痛復發不說,還被一群住宿的女學生當作歹徒關在壁櫃裡過了一夜。這個插曲特別集中地表現了匹克威克性格的特點,因為只有像他那麼天真才會上金格爾的當,也只有像他那麼善良才會去追趕騙子,以免他危害更多的人。

  匹克威克要僱青年山姆當貼身僕人,便對房東巴德爾太太說,這個家就要增添一名男性成員了、巴德爾太太今後就有人做伴啦等等,結果被這位寡婦誤認為是求婚,她竟快活得當場暈倒在匹克威克的懷抱裡,又剛好被匹克威克的三位朋友撞見,這就造成了老先生有口難辯的滑稽場面。在法庭上這三位朋友出庭作證反幫了倒忙,匹克威克竟被判以“破壞婚約”罪入獄。一連串的形勢就這樣不湊巧,或者說被太湊巧地撮合起來,故意跟匹克威克過不去。事實上匹克威克的遊歷可以說是由匹克威克先生一系列的窘境串起來的:被車伕抓住就打、被伊頓斯威爾選民圍攻、親自駕車時翻車、滑冰掉到冰窟窿裡、被鎖在女子學校的壁櫃裡、半夜闖進老小姐的臥室……他熱心腸、缺心眼、專辦傻事,到頭來總是自己吃虧。正因如此,他更逗人喜愛,正像我們喜歡那種心眼好、心眼少的夥伴,對於太精明的人總要存幾分戒心一樣。華盛頓·歐文說“我們始而笑他,最後愛他”,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狄更斯筆下的匹克威克形象栩栩如生,他那好笑舉止受到了人們的喜愛。作者狄更斯是幽默的,他又是樂觀的,他的人生充滿笑意,就像他在最後所說的:“在這種純真的幸福的一瞬間讓我們暫時與我們的老朋友分手吧,這種幸福的時刻,只要我們去找,總是可以找到一些來粉飾我們在塵世的短促的生命的,大地上是有黑暗的陰影,但對比起來,光明是較為強烈的。”擁有樂觀的思想,不管出什麼亂子,最終都能解決。一杯美酒,一頓盛宴,一句仁慈的話就能消解衝突,從而使生活更美滿。因此,讀著、讀著,便被其中的勃勃生機所感染:學會仁愛,學會擁抱尷尬,學會笑看人生。

  書讀得很透,所以感想也寫得很多。文章主要表現主人公匹克威克熱心腸、缺心眼、專辦傻事,引出了許多笑話。文章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寫到最後由寫“匹克威克”而聯想到作者“狄更斯”,寫出了狄更斯的樂觀和幽默,這樣從不同的角度寫感想,非常好!缺點是第一段和第二段有一句話“這本書的作者是狄更斯”重複了,去掉一處。

  《匹克威克外傳》讀後感 篇10

  《匹克威克外傳》是一本幽默風趣的小說,它寫的是匹克威克和他三個夥伴多情的特普曼、風雅的斯諾格拉斯和足智多謀的溫克爾。他們坐了一輛四輪馬車從倫敦匹克威克俱樂部出發到外地旅行,向俱樂部其他成員報導旅途見聞的故事。

  小說不僅精彩的描述了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故事,而且用幽默風趣的筆法揭露了那時英國社會種。種不合情理、荒。唐可笑的現象。

  作者查爾斯狄更斯是《匹克威克外傳》是原著作者,》主要作品《霧都孤兒》、∠古玩店》、《艱難時世》等,他1812年出生於英國小職員家庭,他10歲時,父親負債入獄,母親和弟妹跟著住進債務監獄。狄更斯自在外面打工生活,累了、想家人了、天冷了、沒有人會關心他,甚至在工作乾的不好還要捱罵,還不給工資,或許是由於這段經歷,備嘗艱辛、屈辱,看盡人情冷暖,使得狄更斯的作品更關注底層社會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態。但是狄更斯並沒有被眼前的種。種困難嚇倒,而是在有限的條件下完成自已喜歡的事情,那就是寫小說,他寫的小說幽默風趣深受人們的喜愛。狄更斯在1870年6月9日逝世,這個訊息傳出去後,家都很傷心,居然有個小孩子哭起來說到:“啊!狄更斯先生死了,那麼聖誕老人也死了麼?”

  《匹克威克外傳》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也很值得家去讀一讀哦!

  《匹克威克外傳》讀後感 篇11

  《匹克威克外傳》是英國著名作家查理斯·狄更斯寫的。這本書使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了著名的寫作家。

  這本書主要寫了善良、有錢的老紳士老匹克威克先生外出遊歷的所見所聞。途中很高興結識金格爾先生並且當做好友,而金格爾居然是個大騙子,在以後的相遇中,一次又一次地“坑害”他;老匹克威克先生好心關照和接濟寡婦巴德爾太太,卻被自作多情的巴德爾太太指控他“譭棄婚約”。老匹克威克先生被陷害入獄。好人有好報,最終,他感化了大騙子金格爾,並且出了監獄。

  讀了《匹克威克外傳》,我對本文作者狄更斯先生非常感興趣。狄更斯生於1812年的一個海軍小職員家庭中,後因父親欠債全家進入監獄,小時候家境貧寒,所以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幾乎完全是靠自學獲得的知識。出獄後,十六歲的狄更斯當律師事務所的繕寫員,二十三歲時做採訪記者,狄更斯從小就親身體驗著窮人的苦難和辛酸,也耳聞目睹了富人的罪惡和醜態。狄更斯一生不知疲倦到處追尋生活的蹤跡,廣泛的接觸和艱難的生活使他更加了解下層社會的苦難和社會的不公。

  英國當時的社會等級森嚴,貧富差距巨大,即使犯了罪的人在監獄裡也有貧富貴賤等級之分。《匹克威克外傳》一書中,匹克威克在監獄裡住單間,其他犯人住有黴臭味的牢房,這裡就反應出當時社會地位不同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小說中凡是寫到與法律有連繫的人,不是被金錢收買,就是罪犯。《匹克威克外傳》反映出了狄更斯對當時社會xxx的痛恨,對下層人民的苦難和反抗鬥爭給予的同情和支援,宣揚了博愛的思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