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多年父子成兄弟》讀後感

高中學生《多年父子成兄弟》讀後感

  中秋節,回了老家去看望年邁的父母,回到濟寧,女兒告訴我:“爸爸,老師給家長佈置了作業,讓家長寫《多年父子成兄弟》讀後感。”看著文章,仔細品味了兩遍,思緒萬千,但不知如何下筆。靜靜地坐在窗前,腦海裡湧現出太多的事情,太多的回憶,很深的情感,甚至有點想哭的感覺。父親不像文中的“父親”,與子女之間猶如兄弟手足之情,其樂融融,親密無間,而我的父親在我的心目中,更多的則是嚴厲、敬畏、勤勞與樸實......

  父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不善言語,沒有幽默風趣的情調。同其他千千萬萬的老百姓一樣,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我們小的時候,家裡沒什麼經濟來源,除了日常開銷,還要蓋房子,還要供我們兄弟幾人讀書。在80年代初,村裡其他人都還種著小麥、玉米的時候(當時的小麥、玉米值不了幾個錢)我家就開始種起了大蒜,那時的種植、收穫大蒜,沒有現在先進省力的工具,全是人力勞作:一棵一棵種下,來年又一棵一棵用手去挖出,有時手掌會磨出血泡。為了每斤多賺五分錢,父親要騎腳踏車,帶上幾袋大蒜,起早貪黑去50多里外的縣城去賣。後來,我和哥哥都稍大了些,可以幫父母幹活了,按理可以減輕父親的負擔,而狀況卻恰恰相反,每年兄弟幾人的學費給父親除了不少的難題,特別是我在濟寧上學,哥哥在煙臺上學的那幾年,父親除了自己拼命掙錢,還陪著笑臉向親戚朋友去借錢。在這樣艱難的日子裡,堅強的父親,從來沒有流過眼淚!我敬畏我的父親。父親雖不是偉大的人,他卻用實際行動感染著我們。如今,家裡的生活條件好了,父親也在一天天地變老。許多村裡的親朋好友、街坊鄰居,不止一次地勸說父親:“現在兒女都成家了,都掙錢了。你也該休息休息,享幾年清福了,別拼著老命去幹了。”父親總會笑笑,說:“幹活習慣了,輕來輕去的活也累不著,一來可以鍛鍊鍛鍊身子骨;二來也可以給孩子減輕些負擔”。這就是勤勞而又樸實的父親。

  父親是嚴厲的。雖然我是家裡的老小,偶爾得到父親的誇獎,而哥哥,姐姐便是在父親的教訓下長大的。在農村,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學習不去過問,而在我家——家教嚴格,規矩很多,而我一直在外上學、上班,還少學了不少規矩,少受了不少教訓,不知這算不算福氣?但我的性格嚮往更多的自由,父親的寬容,不會輕易訓我,因我從小功課好、愛學習,算是比較聽話的孩子。但是,上二年級的時候,因為語文考了87分,辦理算是第2明瞭,父親因為考的少,不該錯的做錯了,毫不留情地在屁股上踢了一腳,我至今記得很清楚。如今,父親老了,嚴厲的父親更多了分慈祥。

  受著家庭的薰染,我時常品味這父親對兒女無私的關愛。父親猶如一罈老酒,醇厚而意味深長。而現在,身為人父,女兒已上初二,對孩子的學習,仍延續了父親嚴格的家教,不過現在的教育,不像以前一味地注重學分。面對素質教育,更多的是讓孩子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成長,更多的是給孩子正確的引導、溝通與交流。孩子是不可孤立成長的個體,她的每一次成長,生活的每件小事,都是織造孩子性格的纖維,甚至影響孩子的'成長觀念。父母的恩愛,家庭的和-諧,樂觀向上的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97年,女兒出生後,我在藥店上班。幾個月時就抱這她在藥店裡看著花花綠綠的藥盒子,我指著藥盒對她說:“這是‘寶寶一帖靈’,那是‘好娃娃’......”藥盒上的卡-通圖片、娃娃圖總會吸引著她的眼睛,她會樂呵呵地笑著、看著;兩三歲時,別的小朋友在院內玩耍時,她會搬個小板凳,趴在臺階上寫字,鄰居誇獎時,她會投入媽媽的懷抱,對著鄰居樂一樂;如今在附中一年多的學習,我感覺孩子長大了,自己會主動地學習、合理地安排時間、會體諒父母與老師的辛苦,隨著課程逐漸地增多、學習的壓力、班級的事情、同學的事情,有時會困擾她。而作為我只能為她開導,為她減壓。在孩子困難時,為她撐起一片綠蔭,把父親給我的愛傳遞到女兒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女兒像一瓶爽口的雪碧,不但解渴而又潤人心田。

  我很幸福,猶如一碗白開水,交融在老酒雪碧之間。

  “小時候,坐在父親的肩頭,父親是那登天的梯......都說養兒能防老可您再苦再累不張口......”父愛如山,巍峨而挺拔;父愛似海,博大而精深。祝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健康快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