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精選11篇)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精選11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精選11篇),歡迎大家分享!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1

  拿起這本散文集,原因有二,其一這是一本臺灣文字愛好者所寫的散文集,閱讀這些文字,對於我這個一直打算實現臺灣首次旅行的人無非是一種對臺灣人文知識的預習;其二,本書封面上標寫著我所喜歡的兩位臺灣作家:龍應臺和蔣勳,可是讀完該書,發現書中除了余光中、林青霞之外,其他都是我所陌生的臺灣作家,但他們的思想和文風大多都是我所喜歡的。

  正如該書的名字《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通讀諸位作家精美簡短的散文,我總是遊走在一種淡淡的憂傷和若隱若現的哀痛之中,這是遠在臺灣的同胞們用他們的方式在向我們傳遞一種同祖同宗的文化,從一定程度上說,臺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做得更好,這些在書中的文字裡也得到了表現,讓讀者在書中不禁陶醉於中國傳統文字的含蓄和精彩。

  讀這本散文集,我感覺自己在逐一結交一位位的臺灣好友,又在他們的牽引之下,穿過時空,靜靜欣賞那些勾起他們淡淡的痛的往事。讀書就像在旅行,在認識、熟知朋友的過程中,感受不同地方、不同情境之下的故事。

  這本書適合作為口袋書,在每一個時間片段,從包包裡取出來,慢慢喝著咖啡或者茶,讀上兩頁,然後掩卷慢慢回味自己人生中淡淡的痛。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2

  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時,心中並沒有任何觸動,甚至覺得用這樣一句話作為一本書的名字,似乎有點不妥,只是那龍應臺三個字對我實在誘惑力太大,引得我非要看看究竟這個書名背後藏著怎樣的文字。幸好,並沒有因自己對書名的第一印象而錯過這本書。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其實是一本臺灣作家的短文選集,文章大多數圍繞著“憶”這個主題,或是作家回憶自己的往事,或是回溯歷史的沉思,或是作家著筆故事主角的往昔,文風多清淡質樸,溫婉雋美,直扣心絃。

  驀地,思憶起朋友黃大頭在兩年前曾經對我說過的一句話:“不要再活在過去了,向前走。”那是在我突逢那時人生最大的轉折與挫傷的當下,我每一日裡的流連舊地,尋找整理翻看舊照。終於,在我又一次將新尋到的舊時相片上傳到空間時,黃大頭忍不住了,在QQ上狠狠地訓斥了我——完全無視我是她半個師傅的身份,那樣的直言不諱,那樣的一針見血,醍醐灌頂也不過如此。

  記得當時愣住了好久好久,回過神來時,已經走在東區灑滿落葉的街道上,直到眼淚不知不覺地滑落,方才在一處偏靜的草地上停下,嗤笑自己竟如失戀一般地留戀追憶一份自己絕然狠心放手的東西。

  跟吳花果說我要珍藏過往,不再盲目留戀,勇敢邁步向前時,他竟不相信。問他為什麼,他說:“你這個人,要是‘感性’和‘理性’打架,‘感性’一個小指頭就碾死‘理性’。朋友都是十幾年的老友,戀愛不談個九年你都不打算跟我結婚,玩個無聊的網頁小遊戲都能上玩五六年,一份那麼辛苦的工作只因同事領導人好便堅持做上這麼多年。你能這麼輕易就完全放下過去嗎?”最後,他下結論:“你頂多活在當下的同時,心裡仍暗暗糾結於過往。”我雖然一臉黑線,卻不得不折服於他的結論,這個世界上最瞭解我的人莫過於他了——我也確實至今仍不時回想往事,暗自懊悔難過。

  好吧,我承認,有些回憶縱使殘酷不堪,我仍無法徹底忘懷,時隔再久,依然刺痛我心。回憶,有時甜美如蜜,有時傷人如刀,我的不勇敢致使某些過往永遠有傷害我的能力。而這些雕刻於骨血的記憶,又如何能在血液裡徹底消融呢?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3

  這是一部由臺灣作者的作品整合的集子,大約刊登於2011年左右,大多刊登在臺灣各大紙媒。因為其距今時間短,連出版也就兩年的時間,所以是當下瞭解臺灣風士人情的一個視窗;因為有一些大家,如龍應臺、蔣勳,也有一些文壇小將,或成熟或清新的文筆,是我們認識臺灣文壇的一個契機,認真書寫的態度讓人不得不讚嘆臺灣作者的專注。

  這本集子裡大多寫的都是小事,一些細枝末節的感觸,卻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作者平日對生活的觀察和體悟。看這些文章時,我有時會想,如果我來寫會是怎樣,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我肯定不會寫得這麼飽滿,感情這麼豐沛。經驗是其一,但更多的是缺少一雙觀察的眼睛,生活處處皆有學問。有一篇叫《熱臀記》,看後掩卷笑了許久,佩服作者那些細密如發的心思。我天天坐公車,經常會遇到熱臀的情況。尤其到了冬天,冰冷的板凳經過上一個人捂熱,坐下後倒也舒適;但是到了夏天,就有些有口難言,有時上一個人印出的汗漬會清晰地留在座板上,猶豫良久,也不願坐下,彷彿會粘了上一個人的體味。這篇文的作者應該也經常坐公交車,他遇到的我也遇過,他想的我也想過,只不過,他寫成了一篇美文,而我把這些感觸一揮而散。或許,這就是差別。

  整部作品雖然由不同的人寫就,但有一點是共通的,文字沒有激進和憤懣,通篇散發出的是寧靜和平和。雖然也寫了苦難,雖然也有痛苦,但也只是一種淡淡的苦和痛。想起蔣方舟前不久寫過一篇文章,她去拜訪臺灣一位出版社的社長,社長介紹他的兒子唸了哈佛等名校圓滿畢業後,最終卻選擇做了一名西餐師,社長介紹這件事時引以為豪,因為他認為兒子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西餐師同樣可以是一個名校畢業生的夢想。在臺灣人看來,那些小,小事情、小感悟、小情緒、甚至夢想都可以小到微小,每一個小都讓人尊敬。因此,這部集子幾乎沒有大,多是一些普通人的小感悟和小生活。臺灣作者賴鈺婷寫過一部作品《小地方》同樣是記述了一些名不經傳的小地方,沒有因其小而忽略了它的美。

  這部作品有一個突出的特色,每一篇文章的結尾都意味深長,讓人回味無窮,猶如喝了茶,前面一直平平淡淡的,到最後卻味道醇厚起來。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4

  如果說年少輕狂,那麼那時的瘋狂,便成了這一輩子能笑著說出來的回憶。如果沒有十全十美,那麼留下的遺憾,也許就多了幾分神秘的假象。幾十年後,歲月換掉了容顏,也泯滅不了那一段美好又不完滿的青春年少。

  龍應臺等人著的這本《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多收錄了曾經刊登在報上的回憶散文,有幾篇同是敘述在臺灣的生活往事,也有在其他地方的。似乎讀書的人,懂得如何把一天用文字儲存,以免記憶太多掉了些許。

  看完這本訴說回憶的書,有點後悔去讀這樣傷感的故事。明明青春尚好,明明風華正茂,卻擔憂著將來會出現的種種。

  偶或無法自拔,心想著,寧可看一些都市言情,或熱戀或分手,或苦苦追尋前任無果,或參加夢中情人的婚禮最後自己卻草草了事。也再不想看那些回憶,關乎生與死,關乎愛與時間,關乎疾病與生命。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尚青春時看這些寫年老者的無奈與傷感,寫韶華飛逝、色衰愛弛,看臨終者再無最後的力氣吐出對生的渴望,看老人痴呆不再認得曾經最疼愛的人的心酸,彷彿自己已是暮年之人,將自己處於那樣無盡絕望的環境,想象著一件件事在自己身上同樣上演,問自己能否熬過那些需要耗盡眼淚的時刻,不禁心裡一顫。

  於是強迫自己不要去想這些還未到來的情節。也許每個人遲早會面對分別,也一定是要等到黃昏時,已經歷了世間滄桑,看淡所有冷暖,看盡遠近,看穿生死,到那時,所有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即使回憶,也不會想現今這般地怨恨時不我待。

  有許多故事,讀起來升降沉浮。有時竟會羨慕那些起起落落,會以為這樣的生活來得深刻。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場驚天動地,無論是經歷災難還是愛情。如說心跳加速,一定會有,但多半是平淡無奇的每一天。這輩子若說有80歲,便有約三萬天,怎麼可能有那麼多起伏。再說,有升就有落,到頭來發現,簡單與本初,本身就是一種美麗。

  也許我該換一個著眼點來看這本書。有一個章節的小標題是“趁現在,此生未老”。現在,就是最美好的'狀態。一切都有希望,現在,永遠值得我們去珍惜。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5

  如果你是一位三個孩子的母親,照顧家庭無法工作,丈夫又無所事事,你會怎樣?

  如果你是一位遊子,遠在國外卻因為重重隔阻無法回家,你會怎樣?

  如果你是一位地震中的倖存者,親人全部罹難,周圍的人還質疑你是不是剋死丈夫的命,你會怎樣?

  如果……

  也許我問及這些問題的時候,很多人會說:生命中哪有那麼多的如果?可是,這些如果,都是我們生活周圍的也許某個人的真實。在我捧讀《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時,我看到了很多很多這樣的真實。這些真實,被很多優秀的體驗者體驗到,又被這些優秀的體驗者用優美的筆觸表達出來,被有心人蒐集到一起,變成了昨天對我心靈的一次洗禮。

  說洗禮,一點也不過分。工作之後,每天接觸著這樣那樣的事情,不斷地在解決著這樣那樣的事情,也在閒暇時間裡聽著社會上對這個政治事件、那個官方評論的點評,心一直處在一種浮躁的狀態。

  浮躁得久了,常常忘記了自己的初心,有時候只是在機械地重複著一些事情,有時候只是忙到不想再忙時不禁追問“我到底在忙什麼?”然後,在某些時候,我們三三兩兩坐在一起抱怨“為什麼我們的生活如此平淡和乏味?”在抱怨之餘,又開始給自己尋找刺激,繼續浮躁著,繼續忙碌著。

  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對。某天看電視,電視裡一個女孩問主任醫師一些事。主任醫生看著她:“你很激動。”“我是很激動。”“那就說明你有雜念。”原話也許不是這樣的,但匆匆而過間,這幾句對白卻深深地影響著我。當時,我也在為自己的工作中的一些事情激動著,也在為自己的一些想法激動著。這是雜念嗎?我當時追問自己。但後來,我還是一如既往地激動著,整理著自己的想法,不斷實踐,並最終獲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

  將最近一段時間取得的成績電話裡向一位長輩彙報。他聽完後,並沒有給我鼓勵,而是說:“你現在有些浮躁了。”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卻完全出乎我當時的判斷。原以為,這些事情的彙報,會讓長輩覺得我在努力奮進。但是,他的判斷卻明顯地告訴我,我現在所做的事情,是在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生命。又想起了電視裡的對白:“你很激動。”“我是很激動。”“那就說明你有雜念。”

  反思自己最近的狀態,然後發現,確實在最近兩個月裡,一本專業方面的書籍竟然還沒有讀完。看似很忙很忙,看似很充實很充實,實際上我在逃避,逃避著一些該承擔的。唯一的不同是選擇逃避的方式。無論我現在多忙,都是在掩耳盜鈴而已。反思著,覺得自己確實是很浮躁了。

  就在這時,包裹到了,是一本書,書名《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書名明顯地吸引著我,讓我忍不住想繼續“浮躁”。利用一個晚上,快速翻閱了全書,書中的不少語言如刀鋒行過石頭一般,刻在了我的腦海裡,也刻在了我的心上。

  放下書的時候,已經很晚。整個人一片寧靜,而內心裡多了一種隱隱的痛。我不斷地追問著如果,不斷地感慨著各種人間的無奈,為他們的命運為之一嘆的同時,我又找到了自己的初心。

  很感謝《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它讓我又一次整理行囊,看清了自己的路,繼續前行。也許,這就是優秀散文帶給我們的力量?已經很少閱讀散文的我突然覺得,是該找些時間和空間,讓自己的心靜一靜了。將又一本美麗的散文集中發人深省的故事收入心中的同時,我知道,如果,還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還是要在自己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只是這種前行,減少了浮躁,增加了從容;減少了膚淺,增加了深沉。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6

  回憶昔日的點點滴滴,常能讓人潸然淚下,甚至悲痛欲絕。那些年的美好時光轉瞬即逝,在不經意間,悄悄地變成了一個個永久的回憶,變成了記憶中的一處小天地,變成了一種在內心深處的傷痛……

  這本書很有特色,它分了六塊內容來寫,每塊內容前都有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小標題和一段富有哲理的話語,這可以清楚地告訴我們:這幾篇散文大致的表達情感。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感觸最大的,就是第二部分——“最是留念傷感,最是情真動人的心動”了。

  “最是留念傷感,最是情真動人的心動”中,寫了許多真實而又美好的過往畫面。第一篇《好一個女子》,就讓我對作者媽媽記憶猶新了。作者先後寫了自己媽媽很聰明、和藹可親、開朗、愛孩子等性格特點,用一個個生動鮮明的事例,刻畫出了自己的媽媽。其中還用了對比的寫法,體現作者很愛媽媽,字裡行間都洋溢著媽媽的好。到處展現了媽媽身上的無數閃光點,最後還用“好一個女子!好一個人!”來讚美她,從中,我深刻地感覺到一個兒女對母親的懷念與敬佩,對昔日的美好生活的嚮往。

  第三篇《陪侄女一段》更是寫的溫情四溢,一個個文字變成了動畫片,在我的腦子裡播放起來。在放到她的侄女亮亮剛接觸時,我覺得這是對作者的一種折磨;亮亮變得像一隻小羊那麼溫順、可愛時,我又覺得這是最怡然的時光;等到亮亮會說話時,就無比的欣喜若狂;到最後,知道等亮亮滿兩歲時,就要到新竹上幼兒園,感到一陣陣惋惜與不捨……

  時間就像白駒過隙,前一秒的事,在後一秒就成為了回憶,藏在你的心中,不再週而復始。“我們曾回憶前塵,也曾感嘆唏噓,我們不是淚水滑落,不時凝神忘我,但有時仍需靜心、靜默”!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7

  當大雪覆蓋這片土地,久違的寒冷沁入心脾。一個人站在窗前看鋪白的世界,偶爾飄進的雪花在接近身體的那一刻消失不見,不經意的軟弱像刺扎進心裡。我的未來是否會像這可愛的精靈一觸即逝,你說我的未來有你,定會美麗如秋天的銀杏,柔軟卻堅若磐石。

  家鄉第一次飄雪,你把我包成粽子狀放入被子,在我的耳邊輕輕的說外面有大蟲會咬寶寶。我嚇得蜷縮在被子裡枕著你的愛入眠。一夜,白了這個世界,也暖了我的心靈。清晨醒來看到窗外的白雪,光著腳丫子跳下床就往外跑,你把我拖回臥室,用眼神告訴我不穿鞋子別想出去。我盯著窗外在奔跑的哥哥,想要逃跑,你的眼神讓我乖乖縮回到床上,看著你為我穿好鞋子,認真的繫好鞋帶。那時的你就像暖陽,讓我突然回到春天,忘記外面已是銀白的世界。

  “去吧,和哥哥一起玩,等會兒我們堆雪人。”你說著給我穿好外衣,看著窗外輕輕拉我到門口。

  第二天,雪融了,驕陽照射大地,雪人只剩下兩個眼珠,在一片的水漬裡顯得那麼突兀。我放聲大哭說雪人不要寶寶了,你把我攬進懷裡,拍著我的背說明年它會回來的,會帶著它的寶寶回來的。

  我的眼淚鼻涕和笑混合在一起,活像劇院的小丑。你為我擦去眼淚和鼻涕,看著遠方不再言語。

  直到上大學我才知道原來你的童年裡也有雪仗的影子,只是情景依舊,人已非。

  我冷的一陣哆嗦,在離你千里的地方。窗外依舊飄雪,寒冷一次又一次的撫摸我的皮膚,我多想你把我包成粽子放進被子,即使這個粽子已經長大。想念的你的懷抱,想念你溫暖。

  回家,你已不再年輕。鬢角的白髮告訴我你已經不再是那個可以單手抱起我的媽媽,眼角的皺紋再也無法抹平,心裡的愛卻是滿滿的沒有縫隙。離去,你說送我,用那輛承載著二十年記憶的摩托,我一再的說不。你笑著嘆氣說這並不丟人。

  你可知,你已年過半百,身體的發福預示著你年青不再。早晨的寒氣你已不能承受,路上的安全也是我最為擔心。我寧願你說我嫌棄你,我也不願你再為我受累。眼角的淚水只為你而流,因為愛的太過深切。

  媽媽,我永遠記得你說過即使你作為乞丐,也會讓我吃飽穿暖。原諒女兒有時的不敬,你可知只有這樣我才能安心。

  我只是換個方式愛你,只為你的安好。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8

  在寒假期間,我在新華書店看了這樣一本書《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完這本書讓我有一次勇敢去改變這個世界,曾經的傷痛和苦悶讓我身心疲憊。它概括的內容都那麼令人震撼,這樣更想令我迫不及待地往下面的內容看。

  我流著淚,靜靜地坐在床上,細數前塵。雖說少女情懷總是詩,但心中總會有一種淡淡的傷。不時,我翻開抽屈,數點往事記憶;思緒如淚如潮,淚又在不經意間從我眼眶中又有溢位,又在下一秒隨手抹去,這是原本的我嗎?有人說:時代記憶中的感受,你怎會懂?

  記憶中的苦,若都是福,記憶中的甜,就更不用多說了,放下過去,還有什麼不能釋懷的呢?放下回憶,也許我們都會更加幸福。堅持追逐,做一次勇敢的自己。懷念憶往事的人,總有些煩事,讓我的內心莫名其妙……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正是這個時代留給我們的美好記憶。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記憶。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表達,表達自己的開心與傷感。尤其是留念的傷感,情真動人的心動,更是永恆的美麗。

  心在流浪,何必在意咫尺與遠方,看看他人的行走,你也會尋找到一片感動,歲月已換上容顏,在時光流逝後,我們也許不會再去回憶那美好的夢想,葉演繹不出那最真實而純真的夢。

  每個人都有憶舊情節,讀了這本書後他總會勾起我當年的回憶,他就像捧在手心中的水,一攤開就會流走,但永遠都不會流乾。我們的記憶將永遠在心中。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初中生,對這些事並不非常上心,每一次的傷痛都會一閃而過,但我也有一絲淡淡的憂傷,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呵呵!也許真的是這樣吧,既然這樣,為何不仿讓我們回憶如隱如現呢!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是龍臺應、蔣勳等人以憶舊文字為題的一部散文集。“在書中你能夠找到深藏於心靈襞褶深處的震撼,還能找到久違的溫暖於心的夢想。因為這本書追念隨風逝去的歲月,感懷永遠不再來的青春,傷懷無法抹平的苦難,要堅持前往,對生活滿懷希望”這句文章中的話將內容概括了一下,將我們引入了這本書。

  記憶並不總是甜蜜的,它是五味雜陳的,苦的,澀的,酸的,辣的,有很多種味道,可是,就因為他是複雜的,多變的,才格外令人著迷,留戀。

  這本書裡講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堅持追逐,作勇敢自己。第二部分——純摯情感,莫名的感動。第三部分——心在流浪,不在意處何方。第四部分——感慨今天,想到曾經。第五部分——趁現在,活出自己。第六部分——回憶曾經,不留遺憾。這六大部分統統都寫了作者們回憶往事時湧露出的莫名情感。

  這本書引我走進了作者們的心扉,感受到他們的酸甜苦辣。其中我感受最深的一篇文章是《現在是最好的狀態》,文章的末尾寫出了人生的真諦:“人生永遠不會有完美的結果!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美好和掙扎。人生不會等我們準備好,想快樂要撲上去。活著的甜美,不在於享受完美,而在於享受掙扎。過去,帶著虛幻的美好。未來,可能不會發生。只有掙扎的現在,才是最好的狀態。回首往事,歷歷在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回憶不是為了重溫過去,而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現在”。這句話在我讀過這本書後,理解更深了。把握今朝,奮發有為,當成為我們青年學子的重任。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9

  拿起這本書的原因很簡單,封面上有龍應臺和蔣勳的名字。我以前看過蔣勳的《孤獨六講》,很不錯的一本書,印象頗好;龍應臺就更不必說了,想當然的男人,事實上的女人,寫文上的戰士,少見的文筆犀利潑辣的作者。再加上心底那文藝青年的因素作祟,直接導致我開卷開啟了尋找龍、蔣二人文章的艱難之旅。

  抱著極大期望的結果總難免失望,翻完全書也不過就看到了龍應臺在香港大學醫學院2011年畢業典禮上的一篇演講,《我們的村莊》,沒有想象中咄咄逼人的龍氏風格,反倒像個跟人促膝談心的大姐,或者是因為要跟離開學校的青年朋友告別的緣故吧。蔣勳的則乾脆就是一篇在我看來完全不知所云的《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可能跟個人經歷和理解力有關,並不是我所喜歡的風格,只當是長了次見識。

  其他還有一些余光中、林青霞、張曉風等少數我所知曉的公眾人物的文章,全部選自港臺報紙如《聯合報》等等,寫的也多是港臺的人物風貌,畢竟和大陸還是有一些不同的,所以讀起來頗是有些費力。把這本書拿起來附庸風雅是好的,但要達到深入理解、無障礙閱讀的程度,我估摸著自己還得再多經歷些年歲。

  不過就算是兩岸三地,“十里不同村,百里不同俗”,但源自於同一民族的血脈總是無法割捨的,很多感情都是相同的,並不會因為語言表達的不同而被阻隔。比如書中寫對山水的讚頌(《黃山詫異》),寫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夢中的父親》),寫難忘的成長經歷(《大地震—— 一個小男孩的見證》,寫血濃於水的親情(《陪侄女一段》)等等。看著看著也就滲入了那樣一種淡淡的憂傷氛圍中,特別是回憶最傷人,或沉溺於過往不能自拔,或走不出曾經留下的陰影,或是給逃避現實找一個藉口,也算是敏感文人另一種形式的傷春悲秋吧。

  其實我並不喜歡這本書的名字,就像不喜歡編選者以龍應臺、蔣勳的名字吊人胃口一樣,光看書名就讓人心情莫名低落。如果換一個名字的話或許效果會更好一點,畢竟全書並不都是講回憶的,還是有一些很好玩的篇章,像《我好土》、《熱臀記》、《美女與怪物》等,看到興起處也不由展顏一笑。

  全書節選的那麼多篇文章裡,我比較喜歡的是那篇《“不要臉的人”之告白》,因為就像另一個矯情的我的內心獨白,尤其是結尾處的那幾段,“我珍惜生命裡所有剩餘的時光。如果不必讀稿,我只想專心創作。如果一時不想創作,那寶貴的閒暇時光我只想安靜地看書。我從不覺得孤獨等同於寂寞,亦不覺得一個人在家寂寞,因為每一本書裡都有生命,各種生命的臉在眼前移動,各種生命的言語迴響在身邊。”作者不上著名的社交平臺“(facebook)”,是謂“不要臉”,而獨獨鍾情於讀書,和書中眾多的生命相遇,和那麼多臉孔擦肩,從書中“看到行走,爬山,耕作,划船,擁抱,親吻;聽到交談,呼喚,唱歌,哭號……”

  看到這篇的時候我才終於找到了能和作者心靈相通之處,同為讀書人,誰捨得下那麼多色彩鮮明的人物和普通人永遠無法企及的萬般經歷,每一本書都是有生命的,開卷畢竟有益,信哉斯言。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10

  不論在什麼場合裡,總是很容易聽到“你還記得嗎?”這句話。

  你還記得嗎?歲月悠悠,逝去的年華。一句你還記得嗎?你想起的是誰,憶起的又是什麼事?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只因為太深刻,或影響太深。那些被稱為已淡忘的過去,其實一直埋藏於心底。

  小時候最喜歡聽奶奶講她自己經歷的過往。奶奶生於1939年。亂,窮,勞碌是她整個童年的代名詞。因為窮,所以在她五六歲的時候就給父母賣給別人做童養媳。其實就是個丫鬟。割草,養牛……每天重複做著同樣的事情。奶奶說,因為個子小,拉牛的時候總是被牛拉她的時候多。有次差點被野蠻的牛撞死,所以大難不死後,她就決定逃離那個家。家鄉有條江,叫鑑江。奶奶說她記得江的另一邊就是回家的路了,逃跑的那天她根本沒做準備,碰巧遇上有過江的小竹排,碰巧遇上好心的伯伯願意載她過江……

  偶爾也會看到奶奶拿著水煙筒,“啪啦啪啦”的在抽,奶奶說,學會抽水煙只是為了能夠偷懶休息一下。小時候是幫地主種地,長大後又是吃大鍋飯,什麼都是組織的。避過戰爭,躲過洪水……啃過樹皮,挖過野菜。

  奶奶是一個不會說故事的人,偶爾只會說上一段,然後又轉變話題。可是卻因為我一直糾纏,總是要不斷開啟她的回憶之門。我不知道奶奶說起時會是怎樣的心情,會不會感嘆歲月讓過去瘦弱的小女孩變成現在已滿頭花白的老太太?會不會哀嘆在歲月裡逝去的生命?

  可奶奶說過看著我們這一代過得好,她也跟著享福已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奶奶從不說要好好努力,要艱苦奮鬥的話。卻總說撐過來就會好的。

  一不小心,洋洋灑灑的說了一大段與書無關的內容。只能怪書中的內容,總是很容易引起我的共鳴。每讀到一些篇章的時候,如果有相似過的記憶,腦海中也不禁翻起那時的景象。所以也忍不住寫了這段與己有關的回憶。每個人都有著令自己一生難忘的過往,讀著書中的每一個故事,看著不同年代的人,領悟著不同的人生經歷,感概著歲月走過的痕跡。這些都是真真切切的生活經歷,沒有編造,沒有誇張。

  此散文集,分了六個篇章來講述各種回憶。親情,愛情,友情。事和物,人和景,隨著歲月的變遷,很多都在不知不覺中改頭換面。或許意識到,也或許不曾留意的。更或許是想忘記卻忘不了的。像那篇《上課睡覺的女人》,女人問,“一到黃昏心就慌,你瞭解嗎?”是怎樣的回憶,讓一個人害怕黃昏的到來?

  其實看著一些篇章,個人有點糾結的。像一些話,不念過往,不畏將來。仿似與散文集的命題有點矛盾。像《現在是最好的狀態》的作者說,“過去,帶著虛幻的美好。未來可能不會發生。只有掙扎的現在,才是最好的狀態。”不過細想,一點都不矛盾。沒有過去,哪有現在。沒有現在,哪有機會念過往。正如文中作者所說,“瞻前顧後,讓生命更深刻。”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11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是一本名家散文集,寫滿了名家對過往的記憶,有哀愁、有無奈、有不解、有憂傷……五味雜陳的情緒,鑄就了一本精彩紛呈的書。

  每個人都有一些過往、有一些不快,這些無法抹去的曾經,或許曾讓你苦悶彷徨。《上課睡覺的女人》、《我們的村落》等散文,便書寫了作者的前塵往事。不時地翻開抽屜,過往的一切便歷歷在目,思緒也如同潮水一般湧來。有些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也有人些人,慢慢地活出自我。記憶中的痛苦,於現在而言,就是一種福氣,因為這不止是經驗、更是財富。往往到最後,作者也會自己頓悟,要勇敢地做自己,要堅持追逐夢想,這才是人生的意義。

  夢裡依稀他鄉故鄉,有些人為自己身在他鄉而苦惱,有些人為遠離故鄉而煩躁。事實上,在現代社會,你和家鄉的距離,就是你的心和家鄉的距離。有時候近在咫尺,有時候又遠在天涯。只要你的心在流浪,又何必在乎是咫尺還是天涯呢?遠方的太平洋,能掀起疊疊高潮扣人心絃,近處的酒瓶也能開啟珍藏的記憶,讓我們回味幸福流年。這樣的人生,便已足夠。《黃山詫異》、《三隻酒瓶》等篇章,又在訴說著他鄉故鄉的溫情。正所謂,聽心動的腳步聲,只要我的心在流浪,何必在意走向何方?看著他人的行走,你也會找尋到一片專屬於自己的感動。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間的流逝,改變了一些事情,也改變了一些觀點與看法,當歲月換了模樣、換了容顏,你是否還在原地駐守?《散步迷路》、《不合時宜——母親的固執》、《龍蝨的眼睛》等篇章,道出了靜靜的清純。當歲月的流轉,讓我悄悄地來到了今天,你卻還在原地堅守;當我感嘆今天的失落,才想到你曾經的好。原來,最簡單最本初的東西,才是最美好的容顏。顯而易見、通俗易懂的道理,有時候卻需要用一生去體味。有些體味無法替代,亦無可取代,說易行難的道理,永遠是那麼無情冷酷地敘說著一切。

  如果你心懷夢想,那麼何必在意流言?勇敢地追尋夢想,才是堅持真正的自我。畢竟,趁此生、趁現在,你仍未老,抓住點點滴滴的時間,去追夢、去尋夢。我們都應該趁早活出自己的模樣,不要被世俗所洗禮,也不要被現實所阻斷,活出自己想過的顏色,才是沒有缺憾的人生。街頭上,你可頻頻見到盛裝的老嫗,人家都想著活出自己的生活,你還有不活出自己的理由嗎?

  就這樣一部散文集,從不同的角度與側面,書寫了“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你是滿足於痛,還是痛了之後崛起?這是個體的選擇,我們需要尊重。當歲月已換了容顏,你是否還在原地駐守?抑或是已經完夢?這就看你個人的造化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