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幼小銜接》讀後感範文

《和孩子一起幼小銜接》讀後感範文

  從“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到“人生是場馬拉松,搶跑未必能贏”,我從很多年輕父母身上看到了他們越來越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幼小銜接時期,孩子是焦慮的。她們的焦慮可能來自家長不正確的引導和過度的壓力,也可能來自自己對於小學的“未知”。

  書中說,幼小銜接是繞不過的一道坎。家長需要在思想和行動上準備好,孩子需要提前瞭解小學的課程結構、作息時間、作業情況和生活情況。我是覺得孩子的焦慮大部分來自於家長,因為6-7歲的孩子對於世界存在好奇和探索,他從心底想去探究小學生活,但是一些譬如作業多、老師太兇、同學欺負你的負面訊息會影響到他,導致他恐懼小學生活。

  那道七色花的題目很有趣,可以看出那位小學教師不瞭解孩子的認知特點,從付老師的回答我看到兩點,一個是他教給了伊伊理解題目的方法,更為重要的是他說出了“老師都挺好的,不會責怪你的。只要主動說出來,不管對錯,老師都會很開心的。”在他的心裡對老師是信任的,這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伊伊去信任自己的老師。

  關於著小學的準備,並不是準備書包,鉛筆,作業本,首先,你需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水平,不可否認孩子的缺點,這對孩子形成正確的認知有很好的幫助。同時付老師,很重視孩子自己的感受,避免了包辦和灌輸。有了很好的精神準備,還需要配備圖書、字典、地球儀等相應的物質材料,做到雙管齊下。關於正確的假期安排能力,也是需要開始培養的。

  讀到付老師說,孩子入學前要養成一些好習慣,比如飲食習慣、餐桌禮儀、保證睡眠時間、生活自理能力、規則意識、傾聽能力等等。我體會到了,幼小銜接工作並不只是開始於大班下學期,它應該是貫穿於整個幼兒園生活,這些好習慣應該是作為幼兒園老師的我們,幫助孩子養成的。我忽然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充分準備的前提,可以做到有效銜接;養成了好習慣,可以使幼小更加順利;能力提高了,孩子可以更加的自信;性格塑造穩定的'孩子,會更加的開心。前面工作的完成是後面一項工作的前提。

  自控力,獨立思考、提出質疑、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感知周圍人事的態度等等,這些都是孩子成為社會人的表現。這個時候的孩子,附屬內驅力仍然佔據著主導地位,他會為了得到老師和爸爸媽媽的讚揚,而去努力做成功一件事情。在這個階段,我們更需要發揮皮格馬利翁效應,對孩子有所期待,這樣他才回朝著我們的期待前行。

  能力提升之後,我發現“積極”兩個字出現的頻率開始多了,積極的人就像太陽,到哪裡都在傳播著正能量。

  感恩、基本的尊重、樂觀的心態,這些都是一個人在為人處事上高情商的體現。付老師幼小銜接的科學在於,他並不重視對孩子知識方面的長進,而是把重點放到了能夠幫助孩子一生進步的情商上,這也正印證了現代社會對於人才的新需求。

  進入小學了,幼小銜接還要繼續,前面一切都是鋪墊,這才是真正的關鍵。孩子在學習上、和同學相處上、對老師的認識、遇到困難了,在功課上遭遇滑鐵盧了,怎麼辦呢?杜老師告訴我們,首先你得是一個“會聊天”的家長,不然抱怨一聲就開始責怪,那麼下次遇到困難就不會告訴你了。家長需要先淡化這些困難:前期準備很充分了,我相信我的孩子完全可以擺平這件事。然後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當孩子真正需要自己介入其中時再考慮,如果孩子沒有這個意思,那麼證明他自己是可以的,只需要說:“你打算怎麼做?” “非常棒的主意!”就夠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