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著作《國富論》讀後感範文

經濟學著作《國富論》讀後感範文

  《國富論》被稱為經濟學的“聖經”,大學期間未能一讀,趕上吳曉波書友會每月同讀,選編本主次清晰,讀來容易,有種似曾相似的感覺,原來大學裡的經濟基礎課都來源於此書呢。

  選編的《國富論》共五篇,第一篇講勞動分工與勞動產品的分配,第二篇講存貨與資本,第三篇講不同國家財富的增長過程,第四篇講重商與重農兩種政治經濟體系,最後一篇講整個國家的收入。前兩篇是原著的重點,詳細譯出,幾乎無刪選,後三篇則只敘大概,闡明觀點。

  勞動分工是經濟學的支柱,分工促進經濟的增長來源於三方面:每個勞動者熟練程度的提高;節約一種勞動向另一種勞動通常損失的時間;機器發明便利和簡化了勞動,讓一個人能身兼數職。

  在勞動分工的基礎上,商品的價格組成分為三部分:勞動者的勞動工資、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和資本家的利潤。而產品越接近完成,工資和利潤的部分與地租相比,佔比越大,也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裡看到的,天然產品的價格,遠低於製造品的價格。

  在這樣的商品價格組成下,勞動產品的分配在勞動者、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間相互博弈平衡。

  勞動者工資的提升,並不取決於國民財富的實際大小,而取決於它的`不斷增長。近三十多年來,中國GDP始終未能超越美國,但勞動者工資的提升卻高於美國,在於中國搭上全球化的快車,整個經濟的長期高速發展。

  而資本家的利潤也與一國經濟發展程度息息相關,經濟越發達,資本越充裕,利潤率就越低。相比勞動者提升工資,資本家提升利潤,更容易太高產品價格,因為在於生產鏈條某一環節的提升,會引發整個鏈條的提升,進而產生複利效應,而工資的提升只是單利的。

  與勞動者和資本家相比,土地所有者所要求的地租更多受到產品價格的影響。工資和利潤的高低,是產品價格高低的原因,而地租的高低,則是價格高低的結果。產品價格有高有低,與支付生產這些產品的工資和利潤相比,高出許多、不足支付或不高不低,支付的地租便或高或低,或根本沒有。今天的中國樓市也恰好說明了這點,大城市寸土寸金,三四線城市一片空城。

  相比第一篇,第二篇給我的印象更加深刻,亞當斯密從微觀的個體出發,來討論整個經濟的財富增長,對個人的財富積累也有極大的借鑑意義。

  亞當斯密樸素地認為,經濟體的財富積累需要每個人的勤勞與節儉,而戲劇、音樂、舞蹈這類一次性消費則可有可無。相比花在僕人、衣服裝飾等非生產性勞動上,將資本花費在房屋、擴大生產上等能帶來生產性勞動上,財富的積累有著相反的效應,後者更有助於公共富裕的增長。

  對照個人的財富規劃,就是讓消費帶動生產性勞動,讓錢生錢,增加資本品的消費,而減少消費品的消費。如果一個國家資本不足,投資的順序是農業、製造業和對外貿易。人與國家一樣,資本也是有限的,對個人來說,也需要不斷地積累,一方面在自己的收入中做積累,另一方面理性合理消費,雙管齊下增加自己的財富。

  後三篇是選編內容,綜述性強,但有些觀點直至今日依舊是較為理性和開放的。

  亞當斯密認為,城鎮商業的發展,不但鼓勵了農村的耕種和改良,還開發了大量未耕種的土地,更重要的是,商業與製造業的發展逐步帶來了秩序和良好政府,進而給鄉村居民帶來更多的自由與個人安全,在商業未發展之前,鄉村居民一般處於與鄰人作戰、對上級奴役依附的狀態。

  這個觀點,可以用世博會的廣告詞簡短概括: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如今,網路讓資訊傳播變得更便利快捷。一方面能讓你瞭解最前沿的科技與產品,感受更文明發達的社會生活,另一方面,也將社會陰暗的一面剝開展示在你眼前,圖文並茂給你最強烈的刺激,讓你感覺到安全感的喪失。但大部分的人,都能明智地認識到,透過網路去監督社會文明執法,保障社會公平,遠比唾棄排斥城市發展更理性些,畢竟城市化程序不可阻擋,也無法阻擋。

  讀完《國富論》,不得不說,所謂經典,乃是經得起時間考驗。240年過去了,世界風雲變幻,革命浪潮不斷,科技飛速發展,霸主幾度更換,當年的亞當斯密很難預測到今天的世界,但他的真知灼見,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依然適用於今天,時常拿出來翻翻很有益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