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讀後感9篇

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讀後感9篇

  【篇一: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讀後感】

  《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是由張文質老師主編的。本書分為四輯,共收入全國各地38位老師寫的自己怎樣教育自己孩子的故事。

  本書有很多的事例,各有各的育兒經。看完這本書,有的育兒事例似曾相識。但我還是很欣賞書中的一些事例,如《袖兒,生命的另類成長》中父親送給女兒上大學的十句話。我覺得這十句話大部分內容天下的父母都可以拿來送給自己上大學的子女,教育他們上大學後該怎樣去做人處世和怎樣學習的道理。

  在這本書中,我感觸最深的是黃偉紅寫的《慢慢等待……》一文。由於兒子過於調皮,我免不了打罵他,每一次暴力之後,隨之而來的是懺悔。明知道這樣做是無效的,卻只為出一口惡氣。黃老師說得好“我知道,孩子是有許許多多的缺點,雖然他才六歲零五個月,但他是有自尊的生命,我會用敬仰生命的態度去尊重他、呵護他。我不想用傷害他的方式去強迫他改正,我也不想給他定太多的規矩。我會利用一切機會,甚至有意創造機會,在無意中,使勤奮、寧靜、寬容等好習慣、好品質在他的身上固定下來。然而這一切是急不來的,就像植物的生長,需要播種、澆水、鬆土、施肥、除草,需要陽光與雨露,需要經過許許多多的白天和黑夜,需要慢慢等待、耐心守候。”讀完這段話,我在質問自己:“你尊重孩子了嗎?你傷害他了嗎?”無奈地回答:“沒有。沒想過傷害。”現在想來,面對兒子的錯誤和缺點,我沒有積極想法引導而是強迫他去改正,孩子畢竟是孩子?

  急著讓孩子做好每件事,孩子稍有差錯就在旁邊“急”,這樣只怕會適得其反,讓孩子過早產生逆反心理呢。就像植物的生長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陽光雨露,需要除草施肥,需要度過白天與黑夜一樣,孩子的成長也需要慢慢等待,慢慢用心去教育,用期待的眼光守候孩子的成長。讓我們用一顆平常心等待孩子慢慢長大。

  【篇二: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讀後感】

  假期中讀了《教師怎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這本書》,書中的許多觀點和做法令我茅塞頓開,明白了許多。

  其實教育學生,並沒有現成的一成不變的法則。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要有選擇地學習別人的好的做法,更要針對自己的學生的個性採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書中劉華良老師這樣說:“孩子有自己的生長速度和生長方向,並不需要大人盯著她。你看,植樹人哪會整天盯著樹看它是如何長高的呢?園丁哪會整天整夜地盯著花看它是如何開放的呢?做父親或母親的人,需要守望你的孩子,這是你的責任。你所能夠做的,也就是守望,你不可以走得太遠,也不可以走得太近。走得太近了,她會感到受擠壓,甚至感到受壓迫。”是啊!教育學生來不得半點浮躁,不能急於求成,需要謹慎,需要慢慢來。就像植物的生長,需要播種、澆水、鬆土、施肥、除草,需要陽光與雨露,需要經過放許許多的白天和黑夜,需要慢慢等待,耐心守候。

  教育自己的孩子時要放平心態。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而不顧他們的感受,最終受傷害的會是我們自己。因此,教師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首先應該以平和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孩子。

  班級中有好幾位學生在學習上可謂是步履艱難,但他們有的體育好,有的則富有音樂天賦,有的則是舞蹈的行家……如果以為的要求他們必須行走在文化課的學習上,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摧殘,更是煎熬。如果我能以學生的日後發展考慮,我會要求他們按自己的興趣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學生就會變得快樂,變得陽光,而不是死氣沉沉,老氣橫秋。

  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回想自己的童年時,往往會有很多的樂趣。踢毽子、扔沙包、跳皮筋、捉迷藏……說來一大串,當時玩耍的樂趣至今記憶猶新。可是看看我們現在的學生,他們又是多麼的可憐。每天除了必須的作業外,玩的內容很少,更甭提有多少花樣了。我們在批評學生的同時,也應該想一想,其實現在的學生已經很可憐了,他們的童年在已經失去了很多的樂趣。正如張文質老師說的:“對很多人而言,童年的痛苦幾乎就是一生的痛苦。”因此,我們教師應該努力給學生創設一個快樂的童年。

  作為教師,我要努力為學生的成長營造寬鬆的環境,更要客觀地看待學生的長處和短處,要科學地引領他們不斷成長,要多關注學生,要拿出愛心和耐心來,為學生的成長奠基。

  【篇三: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讀後感作文】

  教師教育名著終於在大家的期盼中如約而至,利用兩個午休一翻整理之後,是該靜下來尋找適合自己的書籍閱讀的時候了,在這三百九十本教育名著中,《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一下子就讓我眼前一亮,於是我選擇把它當成“教師閱讀年”活動中,我的第一本閱讀書籍。僅用一天的時間我便初略地瀏覽了全書。這本書是由全國各地的38位優秀老師共同編寫的,篇篇文章都是教師的肺腑之言,每一個故事中都折射著一種智慧,蘊含著一種道理,讓我從這些生動的故事中明白了許多,讀後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書中有多位老師提到:“每天帶著一身的疲憊回到家中,一句話也不願意多說,女兒興奮地和我說東道西的時候,竟然很心煩,恨不得她立即閉嘴。我是一個稱職的教師,可我是一個稱職的媽媽嗎?”讀完之後,覺得這是對我的真實寫照。一直以來,我都苦悶於自己做為一個老師家長,怎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一直生活在愧疚之中,沒經常女兒一起遊戲,沒經常和女兒一起交流,沒經常和女兒一起外出親近大自然,也沒能傾心於和女兒每天睡覺前的閱讀……就如書中所說:“走進學校時生龍活虎,走回家如大病初癒”,女兒興高采烈述說著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可做為媽媽卻覺回到家太累了,不想說話,也不想聽孩子說話,或者說在學校和孩子打了一天的交道,回到家想清淨會兒。

  “在家庭教育中,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的角色,注意避免把自己的職業倦怠帶到家庭中,要尊重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生命,關注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這樣,才能不出現常有人說的那種現象‘種了別人的地,卻荒了自家的田’”是啊,我們每天在設計著我們的課堂,關注著我們的學生,思考著我們的教育。我們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學習、興趣、性格發展,我們也注重自身的專業成長與品德修養,因為我們是老師,我們的任務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的人。有多少人羨慕我們,羨慕一個家裡有教師的家庭。可“研究教育學的人,很可能不會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是常有的事。我整天看教育學的書,上課的時候給學生講解教育的秘密。可是,我並不怎麼理睬我的孩子。不理睬孩子當然有我的理由,比如太忙。”

  從一篇篇的教子故事中,我也讀到了教師教子的智慧,回憶自己的教子歷程,頗有感觸,也深深理解了“把自己的孩子當作一生中最重要的學生去培養”這句話的深意。如果我們把孩子當成了自己最重要的學生,我們就能夠在孩子需要我們的呵護時而不找藉口,當孩子在我們面前絮絮不止時,我們就能耐心的傾聽,當孩子提出無理的要求時,我們才能夠耐心的說服,而不是大發雷霆,當孩子需要我們的陪伴時,我們才不會因為忙、累而敷衍塞責,我們會在乎孩子的情緒,在乎孩子的感受……

  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做為教師的我們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的角色,在家裡,我們是孩子的媽媽,是孩子的知心朋友。我們應該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分一些給我們的孩子,陪孩子聊聊天,說說話,聽聽孩子的心聲,瞭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我們不要把學校的事情和情緒帶回家,我們孩子相處的時間應該是輕鬆的、自由的、快樂的,這樣的我們才是孩子心目中的媽媽形象。

  做為教師的爸爸媽媽們,讓我們帶著一顆平常的心態,把孩子當作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學生來教育,讓我們不再是“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篇四: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讀後感】

  我是一個小學老師,也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我很想教育好我的學生,我更想教育好我的孩子。工作上我勤勤懇懇,教育孩子我也絲毫不敢懈怠,在孩子身上我和眾多的母親一樣,付出了很多心血,但總覺得孩子的發展離自己的目標還差很遠,對自己教育孩子的做法也有諸多困惑。正好假期學校為老師們購買了一批圖書,一拿到《教師怎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這本書,我饒有興趣地讀了起來,書中的許多觀點和做法令我茅塞頓開,明白了許多。

  其實教育自己的孩子和教育學生一樣,並沒有現成的一成不變的法則。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完全不同,當然教育方法也不同,我們要有選擇地學習別人的好的做法,更要針對自己孩子的個性採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不少家長和老師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往往對他們的期望值過高,總想著讓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往往不自覺的把自己的一些願望和要求強加給孩子。因此,我們的孩子從小就開始了“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艱難旅途。其實,這都是我們作為家長的沒有放平心態。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而不顧他們的感受,最終受傷害的會是我們自己。因此,教師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首先應該以平和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孩子。

  回想自己的童年時,往往會有很多的樂趣。踢毽子、扔沙包、跳皮筋、抓石子、捉迷藏……,說來一大串,當時玩耍的樂趣至今記憶猶新。可是看看我們現在的孩子,他們又是多麼的可憐。每天除了必須的作業外,玩的內容很少,更甭提有多少花樣了。父母都很忙,小區中有幾個同齡的小夥伴就已經很不錯了,但也大多數忙於課外輔導班。因此,上網玩遊戲就成了孩子們的主要樂趣。我們在批評孩子們不懂事的同時,也應該想一想,其實孩子們已經很可憐了,他們的童年在我們過多的保護下,已經失去了很多的樂趣。正如張文質老師說的:“對很多人而言,童年的痛苦幾乎就是一生的痛苦。”因此,我們教師應該努力給孩子創設一個快樂的童年,尤其是我們自己的孩子。

  讀了《教師應該怎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這本書,我知道了在教育孩子時,只要我們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了。教師教育的學生有很多,但自己的孩子卻只有一個,該怎樣教育,對於別人的方法,只能是借鑑,更重要的是應該從自身出發,根據孩子的特質實施教育。所以希望每位家長要適度的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篇五: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讀後感】

  非常感謝校長髮給我的《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本書,看了之後受益匪淺。下面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充分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獨立和好奇心疊加在一起就可以成全一個孩子比較完整的人格。”只要做父母的不過度看護,孩子就可能顯示出追求獨立的天性。所以,教育孩子要學會放手。有時候,放手也是一種愛。孩子應該有自己獨立的自由空間?父母的過分保護往往會束縛她們的天性。我們的愛最終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

  我看到這裡不得不要自己反省,孩子在開心的玩的'時候,我會隨著自己的性子打擾孩子的活動,看完書後我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孩子高高興興的的在自己的世界中玩耍,我為什麼不在旁邊保護她不受到傷害,而要強制性的奪走孩子的愉快世界。

  以後我一定做到還自由的空間給孩子。守望孩子是我的責任。我不可以走得太遠,也不可以走得太近。走得太近了。她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感到受壓迫。她就在離我不遠的地方,她有了安全感,她安全地居住在她的大地上。我不可以以“看護”或者“愛”的名義,做干涉她自由生活的事情。

  二、留更多的美好回憶給孩子的童年

  張文質在文章中說“我常想,我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讓孩子的童年有更多美好的記憶,童年不僅塑造未來,也是我們不斷返回的棲息地,幾乎可以說童年的生命質量就是一個人一生的生命質量”。

  我的孩子還很小所以我很幸運在孩子的童年沒有到來之前讓我看到了這篇文章,這樣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我的孩子的童年留下更多的美好的回憶。

  餘岱宗曾說過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按照拉康的說法,要經過一個“映象”階段。這個“映象”就是一面鏡子。兒童從這個鏡子裡認識自己是什麼樣子,同時,也從父母、小夥伴、教師那兒獲得自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資訊。

  三、告訴她健康快樂最重要

  張文質在文章中說我深信堅強、樂觀、善良一定會成為她一生最大的財富,時間會證明這一點。人出世的唯一目的大概就是為了開心。獨自承擔之所以能夠忍受,是因為這個世界原本為她提供了足以讓她開心的事與物。這些事與物就在孩子的身邊。孩子走到哪裡,哪裡就有令她開心的事與物。

  因為健康快樂才應該是人來到世上最根本的理由。所以如果我的孩子成績平平,但不乏善良、感恩、有孝心、寬容、大度、幽默、愛好廣泛、善於溝通與交流等品質,那麼仍然認為我的孩子是非常優秀的。所以我將來應該在家裡營造一種寬鬆而民主的氛圍,有利於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女兒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不是我的私有財產,也不是我實現野心的工具,她的人生必須由她自己去書寫,我能夠成全的唯有愛,對她的真愛。

  【篇六: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讀後感】

  捧著《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本書,我一口氣讀了一遍。總覺得每位教師的話似乎都說到我的心坎裡去了。細細品來,每一篇文章又都有其過人之處;每一篇文章都滲透著濃濃的愛;每一篇文章都滲透了深深的情。提筆與大家分享我的感受:

  “你的作業做好了嗎?”這是我們既為人師又為人母常說的一句話,同時也是許多家長經常問孩子的一句話。對於這點我就感觸頗深,去年從一年級包班開始,為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做作業的習慣,我不斷進行嘗試。因為“作業”歷來是剛上學的孩子們面臨的難題,而我又堅信“不陪才能養成好習慣;不管才是最好的管!”為此,如何培養孩子自覺地學習習慣我是絞盡腦汁:每天的作業能少則少,儘量佈置孩子們容易做的,讓每個孩子均能獨立完成的。但我的要求是:一回家就寫作業,每個孩子都必須做到,家長簽字也主要是這一點。

  我想,這也得益於老師的教育理念吧,先一點點來,再多一點點,這樣,讓孩子們養成習慣後就不會覺得做作業是一件痛苦的事了!幾個學期過去了,我發現,就算不提醒,孩子們非常自然的認為,放了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晚上已經不再想看電視了,做完作業,吃完飯,我們就讀書!現在,眾多的孩子隨身都帶著小本子,把作業記到本子上,雖然只是一些符號,第幾頁到第幾頁,但這也是一個進步,知道要自己來處理自己的事情了!

  所以,我每天還是要問“你的作業做好了嗎?”“做好了”那就是不僅僅完成作業,而且努力做好了這些作業。今後,我還要努力培養孩子向“做好了”的方向發展。我希望聽到每一個孩子自信的聲音:“我做好了”。

  【篇七: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讀後感】

  這個暑假,我讀了《教師怎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這本書,心裡想了很多很多。在真實的生活中,許多教師在教育好學生的同時,卻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這是教師這個職業的悲哀。從文中一個個成功的例子中,我感受到成功的背後不僅是鼓勵和寬容,更多是教育方法得當。教師教育自己的孩子,更需要深思。

  在平時的教育中,很多教師在工作中,可以說是對學生循循善誘,充滿了無限愛心,很少用不當的語言去教育學生,也許是職業的習慣,也許是工作的需要。可是面對自己的孩子,有的是用教育學生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是對自己的孩子要求過嚴,有的總是用班裡優秀學生和自己孩子比,於是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有的想著自己是學校的教師,放鬆了對自己孩子的要求,導致了孩子的更大的失敗,還有的在學校忙一天了,到家並不想管孩子,有的用忙為理由,去推脫教育自己孩子的責任。

  教師子女,學校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文中的一段話很是讓我啟發:教師對於自己的孩子更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角色定位,定錯了位,就會讓孩子跟著錯,很多時候,在學校裡,我們只是他們的爸爸媽媽,而不是他們的老師,所以不要想著自己和孩子的老師在一個學校,都是同事而去定錯了位。這句話讓我想了好久好久,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是不是也給自己定錯位過。

  很多時候,每一位家長都是希望孩子優秀的,即使自己的孩子不是很優秀,也總是看到自己孩子好的一面。可是一個孩子如果放在班集體了,老師看著學生卻不是這樣的,哪一個學生哪一方面好,哪一方面不好,哪一點進步了,哪一點不如別的同學,其實老師心中總是很清楚。可是作為教師子女,如果在和同事談論他們的孩子時,或多或少說的優點多,缺點相對少一些。究其原因有二:都是同事的不好意思說,除非孩子做得特別不好時;再者,有什麼活動總想把一些機會讓給這些孩子,他們得到的機會比別人多。從情理上來說這無可厚非,但這會給這個特殊的群體帶來一些覺察不到的優勢。

  讀著書中一個又一個的事例,我想起了自己平時的做法,在平時教育女兒的過程中的確有諸多不當之處,我還要去改正,去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一、我也總喜歡聽老師說孩子的優點,特別是孩子的不同之處。我覺得,自己的孩子的缺點需要自己去比較和她同齡的孩子。需要用心去發現,並幫助孩子改正。

  二、孩子在校的表現雖然優秀,但和最優秀的同學之間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孩子需要努力的方面還有很多。我們不能急於求成。

  三、孩子不愛表現自己,需要她自己去努力,我們不能過多地參與。適當的鼓勵就夠了。

  四、孩子的缺點,不能拿著放大鏡看。一定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五、跟孩子說話的語氣沒有跟學生說話的語氣婉轉。有時心情不好時,容易把職業的習慣帶回了家。我要牢記,在孩子面前,我始終是爸爸,不是老師。

  六、有時職業的倦怠也會不自覺的帶到家裡,對自己的孩子缺乏耐心,這是非常不應該的。家應該是孩子的港灣,我們要多跟孩子溝通交流,理解自己的孩子。

  這本書,引起了我對教育自己孩子的思索,因為我就是一名教師,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過程中,卻很少去思考。我們應該調整教育的思路,調整教育的方法,堅持一種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學校老師的手中。因為老師是老師,爸爸媽媽是爸爸媽媽。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都應該時常牢記一句話:我只是孩子的爸爸!作文

  【篇八: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讀後感】

  父母這個稱謂首先就意味著一種責任,為人父母既是自己選擇的結果,又是一種物件性的角色。因為你只有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你才成為這個孩子的父母;如果你沒有孩子,無論你年齡有多大,你都不能算是為人父母。一旦你成為一個孩子的父母,這個角色終其一生都不可能改變。選擇做父母,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們中國古人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覺得也可以倒過來說:“一日為父,終身為師。”這個“師”當然不完全等同於教師那個“師”,但是這個“師”裡面同樣包含著養育、教誨、幫助、指導、督責、成全等責任。在我們原先的家庭格局和社會格局中,對一個人怎麼才能成為父母、怎麼才能當好父母、怎麼把自己造就成優秀的父母,關注得都不夠,或者說“職業化”的程度都不高。

  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你做了父母,你做了家長,你就要成為一個學習者;你就要去了解孩子的身心健康狀況;你就要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長的規律;你就要去針對這個孩子的問題,去思考相應的對策。

  我是一名老師,也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我很想教育好我的學生,我更想教育好我的孩子。張文質老師的《教育是慢的藝術》一書中的許多觀點和做法令我茅塞頓開,明白了許多。

  我的孩子是一個樂觀、自信的孩子。在小學,他一直跟著我上學、放學。對於他,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上,我可以說是瞭如指掌。兒子和我的感情交流也很多,歡聲笑語陪伴著兒子和我。一直以來,我以兒子自豪。可是,自從上了初中以後,一切好像在悄然發生變化,讓我手足無措。由於孩子沒有經常在我身邊,作為媽媽的我,擔心多了,上課聽講了嗎?中午吃飯了嗎?騎腳踏車路上安全嗎……由於升學的壓力,責罵多了,這次考試怎麼數學怎麼沒有考好?英語怎麼沒有得一百分呀……就這樣,我和孩子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了,說話越來越少了,矛盾好像越來越多了。我時常在反省,我是不是做錯了,我是不是把在家做“母親”的角色變成了“老師”的角色,把我的孩子也當成了學生。於是,我決心改變自己。首先,我給兒子寫了一封信,虛心承認我的錯誤,分析我倆的現狀,對他提出希望,以一個朋友的語氣。接著,為了培養我和兒子之間的感情,每次放學,我就主動擁抱孩子,讓他明白媽媽是永遠愛他的。然後,細心和他溝通,主動幫助他的學習,和他一起分享成功和喜悅。現在,我的兒子又回到了我的身邊,我感到無比的開心和快樂!

  孩子不需要擔心,而需要關心。孩子不需要責罵,而需要理解。孩子不需要說教,而需要分享。孩子不需要考驗,而需要分擔。孩子不需要冷落,而需要疼愛。孩子不需要寄予希望,因為他本身就是希望

  書中有價值的觀點太多了,真的是讓我受益匪淺。作為家長的老師,我們要為孩子的成長營造寬鬆的環境,我們要客觀地看待孩子的長處和短處,要科學地引領孩子不斷成長,要多關注自己的孩子,要拿出愛心和耐心來,為孩子的成長奠基。

  【篇九: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讀後感】

  我是一個小學老師,也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我很想教育好我的學生,我更想教育好我的孩子。工作上我勤勤懇懇,教育孩子我也絲毫不敢懈怠,在孩子身上我和眾多的母親一樣,付出了很多心血,但總覺得孩子的發展離自己的目標還差很遠,對自己教育孩子的做法也有諸多困惑。正好假期借書的時候同事向我推薦了《教師怎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這本書,我饒有興趣地讀了起來,書中的許多觀點和做法令我茅塞頓開,明白了許多。

  其實教育自己的孩子和教育學生一樣,並沒有現成的一成不變的法則。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完全不同,當然教育方法也不同,我們要有選擇地學習別人的好的做法,更要針對自己孩子的個性採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作為教師,我們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許多得天獨厚的條件。比如,教育孩子的“專業”水準,從教育無數學生中獲得的豐富的經驗,孩子在自己學校甚至自己班上學習而有可能給予的細緻的關注與幫助等等,當然作為教師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問題的關鍵在於:教師對待孩子的嚴肅認真,尤其是嚴肅問題,在家也會不經意地表現出來,忘記自己是慈祥的母親或是仁愛的父親。

  《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本書,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成功的育子案例,從文中我感受到成功的背後不僅是鼓勵和寬容,更多是教育方法得當。教師要把自己的孩子當做一生中最重要的學生。

  書中劉華良老師這樣說:“孩子有自己的生長速度和生長方向,並不需要大人盯著她。你看,植樹人哪會整天盯著樹看它是如何長高的呢?園丁哪會整天整夜地盯著花看它是如何開放的呢?做父親或母親的人,需要守望你的孩子,這是你的責任。你所能夠做的,也就是守望,你不可以走得太遠,也不可以走得太近。走得太近了,她會感到受擠壓,甚至感到受壓迫。”是啊!教育孩子來不得半點浮躁,不能急於求成,需要謹慎,需要慢慢來。就像植物的生長需要播種、澆水、鬆土、施肥、除草,需要陽光與雨露,需要經過放許許多多的白天和黑夜,需要慢慢等待,耐心守候。

  朱永通老師這樣說:“對於生活來說,我個人的失敗無足輕重,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對於女兒來說,一個父親的失敗,足以讓她一生的幸福大打折扣。女兒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也不是我們實現野心的工具,她的人生必須由她自己去書寫,我們能夠成全的唯有愛,對她的真愛。”朱老師的字字句句不斷扣擊著我的心靈。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不是將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

  姜榮奎如是說:“我覺得‘教師’僅僅是對學生,對自己的職業而言的。在家庭教育中,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的角色,注意避免把自己的職業倦怠帶到家庭中,尊重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生命,關注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這樣才能不出現常有人說的那種現象——種了別人的地,卻荒了自家的田。”想想平日裡,自己的所作所為,真的是很慚愧。我就經常把這種情緒帶回家,工作一累心裡就煩,孩子問個什麼也沒好氣,更沒心情對他進行耐心的輔導,記住姜老師的話,不要“種了別人的地,卻荒了自家的田”,真那樣就太對不起孩子了。

  孫明霞老師說:“優秀與否,要看用什麼標準來衡量……優秀還有沒有別的標準?要是隻以能否考上清華北大來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話,我的孩子似乎和優秀相差太遠,甚至還應該算是差生。但是,客觀地分析,我認為我的孩子是優秀的,因為他善良有孝心,寬容、大度和幽默,愛好廣泛,善於溝通與交流。”我的孩子在班上體育活動不積極,不願拍球、運動,為此我也沒少傷腦筋,可是,兒子除了不擅長運動外,在其他方面真的還是有長處的,他喜歡唱歌,積極上進,小小年紀就很有責任心,公開場合敢於展示自己,愛好廣泛等,我為什麼就非得要求他各方面表現都遙遙領先呢?綜合起來看兒子還是蠻優秀的,別再苛求兒子了。

  柯清真老師這樣說:“無論何時,要把自己的孩子當作你最重要的學生加以培養,這是我們對家庭承擔的重要責任,同時也是對社會作出的重要貢獻。我們國家有一兩千萬教師,如果每個教師都能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那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是啊,我們教育好了自己的孩子,就是對孩子負責,對自己負責,對國家負責。”我覺得柯老師說得太對了,很多老師在學校裡兢兢業業,甚至把工作帶回家,加班加點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而對自己的孩子卻很少顧及,我覺得這種做法是對家庭、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是不可取的,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盡心竭力地工作,我們也有責任和義務為自己的孩子付出。

  書中有價值的觀點太多了,真的是讓我受益匪淺。作為家長的老師,我們要為孩子的成長營造寬鬆的環境,我們要客觀地看待孩子的長處和短處,要科學地引領孩子不斷成長,要多關注自己的孩子,要拿出愛心和耐心來,為孩子的成長奠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