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名家散文精彩段落2015最新

摘抄名家散文精彩段落2015最新

  l 斷崖

  石頭很小,山群很大,生命繁忙。

  時間在頭頂上的雲層上空飄逝,斷崖坐落在一個地方,從來沒有移動過。

  樸素的斷崖遠離了燈火的輝煌,堅強的斷崖支撐著深情的凝視。

  我的呼吸在燈光的波紋裡,遙遙地望著村莊邊畔的斷崖,斷崖仍然在它的世界裡。斷崖的形象在我的意念裡。我為它在我的思維裡安排了一個位置,支撐起我的信念,濾得我的目光越來越純淨。

  2 恪守心靈的綠色

  在城市的綠色和鄉村的綠色之外,還有一塊心靈的綠色,它茂盛地長在每個人的心靈沃土上。它不以美麗的外表示人,它獨自體現著生命的本質,既承受陽光雨露,嘔經歷電閃雷鳴。它無形卻勝過有形,因為一個人的心靈如果失去了綠色,也就失去了善意,失去了真誠,失去了生機和活力。

  生命只有寬度,沒有長度,只有在寬度裡發揮彈性,才能保證生命的質量。

  恪守心靈的綠色,就是恪守我們的精神家園,恪守我們的生命。這,應是我們必須堅定地綿延的一種信念!

  3 胡楊祭

  走一路,尋索一路。每有胡楊樹,我必仔細瀏覽,駐足長久,如急於兌現一個久遠的夢。

  而更多平常的日子如同荒原本身一樣樸實無華,如同歲月一樣不露形色,只守著一份心的寧靜與知足。

  4 凝望一棵開花的樹

  我在雜亂的、破舊的村莊寂寞地走過漫長的雨季,將我年少的眼光從晦暗的日子裡打撈出來的是一棵棵開花的樹,它們以一串串卓然不俗的花擦明瞭我的眼睛,也洗淨了我的靈魂。

  我在書本壘砌的階梯上爬行,一棵棵開花的樹站立成我精神的守望者。

  當我把目光從城市的名利枷鎖裡收回,投入大自然的一棵自由開花的樹,一棵開花的樹的精神正注入我的思想,我的目光有了陽光和綠色可以停留,有了自由呼吸的純淨空氣,我脫離了低俗的生活,我的目光和靈魂漸漸變得寬廣和清澈。

  5 天真

  天真是人性純度的一種標誌。天真並不訴諸知識,大學或者中專都不必培養人的天真,或者說那裡只戕滅天真。天真只能是性情的流露。

  天真有時是詩,有時是睿智,有時是幽默,有時也是洞見。

  天真是“真”,由“天”而出,即余光中先生說的“破空而來,絕塵而去”。它得乎天性,非關技巧。

  6 青花瓷

  有青花瓷在的日子,人是不想出門的。我乾脆關世界於門外,攬青花瓷於懷中。天天坐在窗前

  對它們講薄脆的瓷話,永遠都講不夠。話到辭窮處,不見辭不見窮,卻有一片幽藍,冷冷在目在耳在衣在心。它殷實的底氣使我沉溺其間,並以此拒絕一個粘膩喧譁的世界。

  我終於能安排自己活在青花瓷的時間裡了。至今都不知還有什麼比青花瓷更——瓷實。

  7 夕照透入書房 馮驥才

  怎樣的事物才能真正地永存?阿房宮和華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莊的格言卻一字不誤地鐫刻在每個華人的心裡。世上延綿最久的還是非物質的——思想與精神。

  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釋昨天,今天的答案還得來自今人。

  8 渴望苦難 馬麗華

  當尋求到了苦難的真實內涵,尋求到了非我莫屬的精神美學,將回怎樣呢?也許終於能夠高踞於人類的一切苦難之上,去真正領受高原的慷慨饋贈,真正享有朗月繁星的高華,朝日的丰神,山川草野的壯麗。到那時,帳篷也似皇宮,那領受者將如千年帝王。

  9 必要的喪失 遲子建

  憧憬是想象力的飛翔,它是對現實的一種揚棄和挑戰。現實太滿或者太流於平庸了,憧憬便會扶搖而上,尋找它自己的陽光和雨露。

  10 豐富的安靜 周國平

  (首)世界越來越喧鬧,而我的日子越來越安靜了。我喜歡過安靜的日子。

  (尾)我對一切太喧囂的事業和一切太張揚的感情都心存懷疑,它們總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亞對生命的嘲諷:“充滿了聲音和狂熱,裡面空無一物。”

  11 停止與開始

  停止是宇宙間的節奏。在寬泛的意義上,停止包含了拒絕、關閉等涵義,是當下生活的中止,同時也潛伏了新生長的可能性。

  隔了數百年的遙遠距離的兩個哲人都曾仰望天空,帕斯卡爾感嘆:這無邊蒼穹的無窮寂靜使我戰慄!靈魂都顫抖了,語言只能遁隱,於是試圖解釋的動機最終讓位給了皈依,前後的性質完全不同。康德讀出了啟示,由“頭上的天空”聯想到了“心中的道德律”,在他眼裡,二者是同樣的莊嚴整飭。

  停止每每意味著變化,至少是變化的前夕。停止的落腳點是在新與舊的結合處,充滿了辯證法的精神。

  當追名逐利的腳步停歇時,才有心境欣賞大自然的美,月色溶溶,楊柳依依,威風燕子斜,細雨魚兒出。停下來也才能返歸本心,與真實的自我對話,才能重建與大自然的和諧,才能思考千百年來哲人的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在歌德筆下,一生求索的浮士德博士最後喊道:“美呵,請為我停留!”對於今天的我們,一種加以改動的表述也許更為恰當:美呵,請讓我為你停留!

  停止是為了重新上路。在現狀與超越之間,停止是一座橋樑的名字。

  12 坐石看雲

  世間本來就存在許多樂境,只是現代人為世間所累而未能予以關注,也就失去了許多體驗樂境的機會。比如,忙裡偷閒看雲,以悠閒的心看悠閒的雲,便是一種極妙的樂境。

  13 人生寓言 周國平

  意義在於過程,幸福在於細節。

  現代人已經沒有耐心流連過程,沒有能力品味細節。他們活得匆忙而粗糙。他們活得既無意義,也不幸福。

  愛過程的人是智慧的,愛細節的人是幸福的。

  14 伊犁秋天的札記 周濤

  秋天,輝煌的告別儀式正在山野間、河谷裡轟轟烈烈地展開。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那樣一種專注,一派寧靜:它不驕不,卻洋溢著平穩的熱烈;它不想不怨,卻透出了包容一切的淒涼。

  15 消費=享受?

  靈魂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棲居地,所尋求的是真摯的愛和堅定的信仰,關注的是生命意義的實現。

  當一個享盡人間榮華富貴的幸運兒仍為生活空虛苦惱時,他聽到的.正是他靈魂的嘆息。

  16 藍印花布

  它(舊藍)條理清晰的紋脈裡混合了山野的氣脈和時光的表情,這種舊藍,讓人想起所有經歷過的歲月,以及在歲月裡積累著痛楚與快樂的吾土吾民。

  17 書 梁實秋

  人生如博弈,全副精神去應付,還未必能操勝算。

  18 大地重現

  那些樹很像冬天——凝望北方遒勁、疏朗的高枝的時候,一條大河在深遠地流,彷彿流在創世前清光寂寥的夜色裡……

  經典的著作大多都發舊了,翻開來,就像撐船上溯到了遠古。

  一行行時短時長的句子,一頁頁時遠時近的思緒,那麼厚實、自信、激動人心。它們常常使你走在源頭,又走向天空,走回語言的誕生。

  19 詩意 趙麗宏

  詩意是一種美,是一種崇尚美的精神之光的閃爍,是自由的心靈在廣闊世界飛翔時撞擊出的美麗火花。

  只要生命存在,詩意就不會消失。

  20 珍惜憤怒 畢淑敏

  憤怒出詩人,憤怒也出統帥,出偉人,出大師,憤怒驅動我們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輝煌的業績。只要不喪失理智,憤怒便充滿活力。

  21 不惑之年

  當我和摯友在燈下暢談時,司馬遷的文,陶淵明的詩,伽利略的實驗,一起被桌上“滴答”的鐘聲攪拌成優美的旋律。我們陶醉,我們盼夜長,最好長得沒有底。

  牛頓用生命的第二十三個念頭換了一個“萬有引力”;哥白尼已垂危床頭,還掙扎著用生命的最後一年換了一個嶄新的“日心說”。時間不可留,但總能換得做一件事,明白一個理。……人生原來就這樣被年、月、日,一尺、一寸、一分地度量著。你無情,他就無意;可你有求,他就給予。

  人生又像一支蠟燭,每時都在做著物與光的交易,總有一部分蠟變成光與熱,另一部分變成淚滴。

  22 孝心無價 畢淑敏

  “孝”在甲骨文裡的寫法,是一個少年人牽著一位老人的手,慢慢地在走。“孝”字從右上到左下那長長的一撇,便是老人飄蕩的鬍鬚……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線。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

  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23 要做“一品百姓”

  半個多世紀前,陶行知從提高全民素質的高度出發,提出做人要做到“一品百姓”的口號。他畢生以此自勉勉人,“想老百姓,做老百姓,愛老百姓,學老百姓”,是光彩耀人,彪炳歷史,比那些一品大員、一品高官、一品誥命都要高大得多的“一品百姓”。

  “一品百姓”,是百姓之佼佼者,平民之精英,居之不易,體現在一流的德行、一流的襟懷、一流的愛心上。

  24 敬畏生命

  弘一法師在圓寂前,再三叮囑弟子把他的遺體裝龕時,在龕的四個腳下各墊上一個碗,碗中裝水,以免螞蟻蟲子爬上遺體後在火化時被無燒死。看弘一法師的傳記,讀到這個細節,總是為弘一法師對於生命深徹的憐憫與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動。

  法國思想家史懷澤在非洲行醫時,有天黃昏看到河馬與他們所乘的船並排而遊,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愛和神聖。於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然產生,併成了他今後努力倡導和不懈追求的事業。

  25 靜水流深 趙萬里

  靜,就是生命的完滿;水,就是生命的本原;流,就是生命的體現;深,就是生命的蘊藉啊……

  26 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原本是一個氣象學名詞,說的是南美的蝴蝶扇動一下翅膀,最終將會在北美引起一場龍捲風。一件微乎其微的細節,卻可能造成一個誰都意想不到的結果。聰明的人,就應該從蝴蝶效應中及時看出日後的風暴。(細節決定成敗)

  27 寂靜的獨語

  偉大的藝術家之所以不朽,是因為他們能透過自己的藝術構造出一個獨特的想象世界,它與現實世界相平行,但與現實世界又絕不相同。

  28 何不去登山

  山峰入雲也許尚不足以卻步,最難的莫過於翻越自身情性的屏障。……高度決定了層次,層次決定了視域,視域決定了心境,這心境則又是一層精神的仁山智水。

  29 千年呢喃

  什麼時候,我們才記憶住這些環繞我們的生活飛翔,在我們的生活中築巢安居的燕子們呢?放棄了一種貴族化的背景,而徹底依存於民間,這是燕子千年以前的選擇,為此她們終於成為民間的兒女。而她們每個季節從遠方歸來,都會成為無數家庭的典範;她們每個季節的離去,也都是無數家庭的依戀。

  30 勸君唱唱《半半歌》

  李密庵《半半歌》: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半帆張扇免顛翻,馬放半韁穩便。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百年苦樂半相參,會佔便宜只半。

  “半半”是兩個極端之間的均衡之勢,是不左不右的適中境界,是極具深刻意蘊的哲學之度,是陰陽統一的博大宇宙。

  生活中那些一生都馬不停蹄、鄭重前行的人固然可敬,但能適時駐足歇息並懂得欣賞周遭景色的人,不僅可敬,而且越發可愛。

  塵世永遠是惟一的天堂。提倡心想“半半”,是要人少一份盲從,多一份醒悟;少一分攀比,多一分努力;少一分計較,多一分包容;少一分患得患失,多一分豁達坦然。如此,便可以“退出牛角尖,抬頭看天外”了。

  人世間的許多事情,道理也都不是非黑即白那樣純粹,它們大都落在兩極之間的灰濛地段。

  雨果說:“儘可能少犯錯誤,這是人的準則;不犯錯誤,那時天使的夢想。”

  31想像 卞毓方

  你有一雙翅膀嗎?有的。美麗的翅膀載著你昇天入地,攀山越海,忽焉東瀛而西歐,忽焉太陽系而河外星系,俄頃又冉冉下落,混跡紅塵,俯察自然,深入人心之竅,芥子之微。這翅膀,就是想像。

  想像,就是女媧手裡的泥團,倉頡眼底的鴻爪,“倚天萬里須長劍”的長劍,“雲想衣裳花想容”的花容。

  32 語用:跑好人生的“龍套”(許多成功人士在成名之前都曾從事著極其普通的工作)

  著名青年演員孫儷當年在《情深深雨濛濛》中,只是一個普通的伴舞;周星馳在成為一代“喜劇之王”之前,經歷了近十年默默無聞的“跑龍套”生涯。其實,像孫儷、周星馳這樣的人是很多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可以說,幾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這樣。據我所知,劉德華、梁朝偉曾經在餐廳端盤子,滿文軍在夜總會唱過歌。更讓我們感慨不已的是,美國閱讀面最廣的報紙《今日美國》的總編艾倫曾拾過牛糞,放過馬匹。這些明星般燦爛的人物,他們成功的告訴我們:最緊要的是把眼前的工作做好,不管那工作是多麼普通,做好了,我們才有可能迎來成功之車。讓我們拋棄好高騖遠的幻想,首先紮紮實實地跑好人生的“龍套”吧。

  33補償 卞毓方

  當我們看到身軀肥短、相貌醜陋的蘇格拉底在長街踽踽獨行,天性熱烈、風華絕代的但丁長期在異鄉漂泊,文藝復興的巨匠、《蒙娜·麗莎》的作者達·芬奇終生與愛情無緣,哲學大師康德畫地自囚,一輩子從沒離開家鄉一步,孤獨而憂鬱、沉默而絕望的卡夫卡自比為“一隻渴望在石頭之間藏身的寒鴉”……不必為之悲嘆,不必,因為他們在某一方面的失落,最終又都在另一方面得到了補償。此情此景,正如一句西諺說說:“上帝在這邊關上了門,又在那邊打開了一扇窗。”

  天才是對孤獨的補償,恆星的光芒往往要等若干萬年後才能抵達地球。《第九交響曲》是對失聰的補償,貝多芬是在絕望中才拼命扼住命運的咽喉的。推敲是對苦吟的補償,賈島僅憑兩句小詩就流芳千古。靈感是對殘疾的補償,我正在讀的斯蒂芬·霍金的傳記中,有一段是這樣述說的:……

  34攀登我的南山

  偉大的靈魂、偉大的精神創造就是這樣產生的。孔子獨對大河而感嘆時間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莊子神遊天外尋找精神的自由飛翔方式;佛靜坐菩提樹下證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國大哲帕斯卡爾於寂靜曠野發出哲人浩嘆:“無限空間的永恆沉默使我恐懼”;李白“登高望遠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他不羈的詩魂飛越無限,把多半條銀河引入人間,灌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懷;……他們遠離人群,去與天空商量,與橫臥在遠方也橫臥在我們內心深處的“絕對”商量,然後將思想的星光帶給人群,帶進生存的夜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