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茶館式教學讀後感2500字

後茶館式教學讀後感2500字

  透過實踐,我認為在美術課堂中運用後“茶館式”教學突出了一個重要的點: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不講。

  課堂教學中強調“書中學”“做中學”,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書中學”為主。沒有經過研究和做的過程,學生很難掌握一些概念和方法,經歷本身也是一種知識。在學生透過對課本的自發認識,經歷了親身製作和繪畫以後,便會對所要學習的東西有了自己的看法。如果不增加學生的實踐經歷,僅僅告訴他們製作過程與最後的結果,那麼他們學到的只是表皮,在製作過程出現的問題發現不瞭解決不了,最後出現的結果是不了了之。這種情況在美術課堂中不僅限制了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揮,對孩子的個性成長不利,對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不可彌補的影響。

  記得有一次,在一節區裡的同課異構的美術課裡,我準備的《變一變》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在上課的時候竟被學生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決了,我覺得孩子們真是太聰明瞭!可是後來在課堂中出現了我意想不到的難題:孩子們在實際製作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是不好一下子就解決的。比如,有的孩子沒有大膽的製作信心,總是小心翼翼的;大部分孩子只去製作最簡單的一種方法,沒有開啟創作的思路;只有一個學生做出了令人滿意的有自己想法的作品。短短的十幾分鍾製作時間,大部分孩子的創作思維還沒開啟就下課了。聽了幾節課的結果也大都如此。我覺得,上課時間不是很充足是一個問題。還有一點就是應該讓學生在沒有任何干擾下大膽的放開思維去創作這一點很重要。這一節課,教師們按照老模式預備的.教學重點看來是不符合學生實際的。

  因此,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個點,大膽放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讓孩子們圍繞著教學中心,透過自己的親自實踐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們才會有激情有目的地去思考並解決問題,才會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教學效果才會受益匪淺。

  作為一名教師,乾的是良心活,抓好課堂教學質量不僅是對得起自己,也是對學生負責。孩子的思維是活的,隨時都在變,只有抓住孩子的想法,才會讓課堂教學的思路跑不了題,讓孩子在學習中始終圍繞著課堂的教學中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今天有幸聆聽了張人利老師的關於後“茶館式”教學的講座,他的講座沒有過多的理論,全是與我們對實踐過程與成果的分享。後“茶館式”教學更注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更關注學生對知識習得的過程。但是聽到入神時,網路發生了問題,不能對張校長的後“茶館式”教學完整地學習完,不免有些遺憾。回到家後,嘗試著在網上查詢張校長的後“茶館式”教學影片,真是太好了,網上果然有,我興奮地聽完了張校長的講座,聽完後,體會頗深。

  張人利校長總結了目前存在的教育教學現狀:1)教師總體講得太多。但是,大部分教師沒有認識自己講得太多.學生自己能學懂的,或大部分學生能學懂的,教師還在講;而學生搞不明白的,教師沒講,或者講了,講不透,沒時間講透。2)學生的“潛意識”暴露不夠,特別是“相異構想”沒有顯現出來,更沒有得到解決。課堂教學追求學生回答正確。教師樂意重複,或是多次重複教師自己的思維和正確的結論。3)教師對在第一次教學中的學生差異問題常常束手無策。4)許多教師不明白自己每一個教學行為的價值取向究竟何在?聽著張校長給我們總結的教育教學中突出的四大問題,思考著自己的教學,這些問題確確實實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存在著,那麼該怎麼進行改觀,怎樣讓學生真正會學並學會?張校長的後“茶館式”教學從真正意義上解決了這些問題。後“茶館式”教學可歸納為:一個核心,“議”為核心。兩個特徵,學生自己學得懂的,或部分學生學得懂的內容教師不講;儘可能暴露學生的潛意識,尤為關注“相異構想”的發現與解決。綜合以上的一個核心與兩個特徵,給了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很大的選擇性與可操作性,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回顧自己的教育教學歷程,回味著張校長的後“茶館式”教學,思考著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走下講臺,真正瞭解學生哪些是自己能學會的,哪些是需要我們幫助解決的,哪些是需要我們指引方向的。我們要真正關注學生的潛意識,關注學生的相異構想,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關注正確的教育方式與方法的改進。

  以學定教,讓我們一起為了孩子今天的發展,將來的發展不懈努力。——————

  暑假期間,在聽了多天講座後對上海市靜教院附校校長張人利的後“茶館式”教學講座記憶尤為深刻,受益匪淺。

  張校長在講到學校管理時,其中的一句話,讓我銘刻在心。他說:“我極力反對犧牲今天的生活質量來換取明天的生活質量。”他主張“兩多”、“兩少”管理,“ 兩多”就是學生的睡眠多、體育活動多,“兩少”就是作業量少、補課少。我以為在他的這種管理模式下成長的教師是幸福的,學生是快樂的。

  他希望能夠透過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來真正減輕學生的負擔,減負在他的身上不是空話。

  在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裡,如何提高教學效果?

  我們的教師該如何教?我們的學生該如何學?

  他結合教學工作實際,談教學中存在問題:1.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師總體講得太多,但是絕大多數教師自己卻沒有認識到。學生聽不懂,教師講第二遍都是無效的。2.許多教師只告訴學生什麼是正確的,卻沒有關注學生的想法。

  張校長舉了身邊的教學事例。有一年,他帶高三物理,一次高考時,臨考前,一個女生來問他物理題,他讓女孩調整心態,保持平靜,迎接考試,但女孩反問他:“老師,如果考試考到這道題了呢?”他啞口無言,就給那個女生講了那道題,結果在考試中,真有那道物理題,他慶幸給那個學生講了。考試結束,在校門口,他碰到了那個女孩,結果一問,那個女生說還是沒做出來。這就是學生的潛意識,學生腦裡有錯誤的認識,雖然教師把正確的給她了,但那是強加給她的,正確的在上面,錯誤的在下面,所以,上面的很容易遺忘,忘記了正確的,記住的還是錯誤的。

  張校長的後“茶館式”教學就是:

  1.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講。教師講學生不會的。

  2.儘可能暴露學生的潛意識,關注學生的“相異構想”的發現和解決。

  後“茶館式”教學的的一個核心是“議”。

  在“讀”“練”“做”“講”中,去引導學生,把灌輸式教育變為啟發式教育,使教育走向對話,使教育走向合作,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打造高效課堂。

  我以為後“茶館式”教學已不是一種教學模式,而是一種理念,根植在每一個從教者的心中,更為關注學生的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