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五帝本紀讀後感

史記—五帝本紀讀後感

  《史記》歷來被奉為史學界的經典之作,更被魯迅先生稱讚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因為《史記》不但非常充分地體現了歷史史實,讓我們感到每個歷史人物都很豐滿,而且這本書本身具有極高的文學造詣,往往兩三個字就能傳神地表達人物的心理狀態,讓歷史變得有韻味。當然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史記》是司馬遷頑強創作的結晶,命運的苦難對司馬遷進行精神上的洗禮,也成就了他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他對歷史犀利的視角和別樣的筆法。

  剛開始讀《史記》確實有些吃力,首先文章中有很多生僻字,更有大量的文言詞彙需要查閱,甚至有的文言詞,一兩個字就能做出很長一句話的解釋,所以,利用空閒時間,僅僅第一篇《五帝本紀》就讀了五天。五帝指的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讀完之後確實有不少感受。

  完備禮儀自古有之

  我們中國一直被稱為是“禮儀之邦”,讀完第一篇之後就會發現,原來在遙遠的五帝時期,禮儀就相當完備,慶賀喜事、避免兇險、宴請賓客、軍事活動、賞賜嘉獎,這些都有不同的禮儀規定,就比如每個帝王都會專門選一個官員負責祭祀活動,包括祭祀天地、鬼神、祖先,不同的祭祀也要有不同的祭祀方式;公侯伯子男不同的爵位應該佩戴哪種不同的玉製福信;在君主去世三年之內應該如何服喪,不能做什麼事這些都有詳細的禮儀制度。其實這些禮儀在之後的朝代發展地日趨完善,前段時間去河南省博物院參觀,在夏商周時期,青銅文化和陶瓷文化已經發展得非常鼎盛,每件器皿都雕刻得非常細緻,而且大部分的物品上面都雕刻有極其精緻的圖案,其實這也是我國禮儀制度的體現,不同地位的人,物品上的圖案不一樣;款待不同級別的賓客,所用物品上圖案也不一樣,所以,漸漸地,對我國的禮儀制度簡直到了歎服的地步!

  農業大國名不虛傳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這一點在五帝時期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無論是黃帝還是其他各位君主,治國之初都是把這麼幾件事放在首位,首先種植五穀,安撫萬民,考察四方,讓四方百姓的溫飽問題都得到解決;其次是根據天象推算四時節令,一方面是為了順應大自然,種植合適的農作物,另一方面是祭祀上天,以保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最後君主還會派專門的官員去教化萬民,教他們如何耕作,如何遵守作為父母、子女、兄長、妻子、臣子應該遵守的準則,其實根本上還是為了保證人民能夠和睦相處,安居樂業。

  禪讓制度利國利民

  黃帝之後,他的孫子高陽沉靜、穩練、有智謀,於是即帝位,稱為顓頊帝,顓頊之後,他的侄子,也就是黃帝的一個曾孫高辛即位,稱為帝嚳,帝嚳之後,先立了他一個兒子摯即位,但摯不善治國,於是帝嚳的另外一個兒子放勳即位,稱為是帝堯,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這一時期帝位的繼承並沒有非常嚴格的制度,而是誰適合繼承、誰有能力就讓誰擔任國君。後來堯把帝位傳給了舜,雖然他們之間也有那麼一丁點的親戚關係,但從舜往上查七輩人都是平民,到舜這一代已經是無人問津了,但堯還是經過多方面考察,得知他的能力後,把帝位傳給了他。之後舜把帝位傳給禹,更是沒有親屬關係,完全是看中他的才能。其實這樣的帝位繼承方式才是真正的利國利民。

  所以五帝時期君主的本意,並沒有太多的私心,只是想把國家治理好,讓人民安居樂業,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權欲越來越重,才有了後面的嫡長子繼承製,才有了加強中央集權,才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才有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如果我國一直都保持禪讓制,現在的中國會不會更加傲視群雄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