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我的母親》的讀後感(精選8篇)

《回憶我的母親》的讀後感(精選8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回憶我的母親》的讀後感(精選8篇),歡迎大家分享。

  《回憶我的母親》的讀後感 篇1

  世界上最無私、最真摯的是什麼?世界上最平凡而又最偉大而偉大的人是誰?讀了《回憶我的母親》,我再一次深切地感到,這種愛就是母愛,這個人就是母親!

  在這篇樸素優美的文章裡,朱德同志懷著崇敬的心情,講述了母親感人至深的事蹟,唱出一首發自肺腑的對千千萬萬勞動婦女的深情頌歌:

  作者小時家境貧困,正是靠母親的勤勞簡樸、聰明能幹,才勉強維持著一家人的生活。母親是堅韌頑強的。在連年大旱的日子裡,農民飢餓破產,作者一家大年除夕被迫分散,然而,母親“沒有灰心”,“她對窮苦農民的同情和對為富不仁者的反感卻更強烈了”。母親又是那樣的深明大義,她“節衣縮食”,供兒子上學,是為了“培養出一個讀書人來‘支撐門戶’,以反抗嘿社會“。後來,作者“離開家鄉,遠走雲南,參加新軍和同盟會,母親不但不反對,還給我許多慰勉”。朱德同志作為一位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一位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勳的革命家,他的成長與母親的教育,母親的支援、母親的鼓勵又怎能分開呢?

  我掩卷深思,眼前不由得地出現一幅動人的畫面:在千佛山的四面亭旁,有一株被稱為“抱子樹”的古槐。老槐樹的根從地裡冒出來,又向四面八方伸去,就像巨大的龍爪一樣。從老槐樹的根上,又長出一棵小槐樹,樹幹挺拔,枝葉茂密。那老槐樹彎曲的以成了半片的樹幹,正好壓在小槐樹的上方,為它遮風避雨。

  年深日久的風吹雨打,把老槐樹的樹幹挖了個洞,小槐樹穿洞而出,好象一個天真可愛的兒童從媽媽的懷裡露出個小腦袋。好一片母子情深!

  真是人固有之,樹亦宜然。母愛存在於萬事萬物,母愛比天空還要寬廣。

  落伍者要想不被淘汰,必須付出數倍於他人的汗水;同樣,我們的國家還比較落後,要實現“四化”,必須加倍努力學習各種有益的知識。

  是的,祖國母親!我們十三億中華兒女共同的媽媽。我們每時每刻生活在她的懷抱裡,享受著她的愛。在她的甘甜的乳汁哺育下,我們茁壯成長;在她的燦爛文化和優美傳統的薰陶下,我們奮發向上;在她的正確思想的指引下,我們堅定不移,勇往直前。

  母親的愛是無私的、真摯的、博大的 。“我們應該感謝母親,報答母親的思情”。在我們體會到祖國母親的養育之恩時,一定回產生這樣的感情:“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回憶我的母親》的讀後感 篇2

  《回憶我的母親》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正是作者朱德筆下那個不停勞碌著的母親吸引了我。

  文中,作者不僅愛母親,更是敬佩母親的性格。母親一生都沒有脫離勞動,特別勤勞。她身形高大,力氣也不輸於一般男人,她可以做許多男人做的事。在朱德眼中,母親是萬能的,彷彿有了母親,就不會懼怕一切困難。

  文中的母親能把看似一般的東西變得不一般。比如,她可以在嚴重缺乏糧食的年代,做出豌豆飯、菜飯、紅薯飯、雜糧飯,使全家人吃得滋滋有味。作者把這些小事都深深地記在心裡,透過這一些的描寫,我能感受到那時農民生活的滿足感與幸福感,更多的是暖心。

  這位母親還擁有很多母親都有的特點——節儉,由於她的聰明能幹,在家庭經濟拮据的情況下也能讓全家人吃飽穿暖,自己種田種菜,自己紡紗織布,一件衣服往往要幾個人都穿過了才捨得扔。儘管生活那麼艱苦,也不對生活有過任何抱怨。

  母親對待兒女們也十分和藹,但又很有原則,不允許她的孩子染上一點不好的習慣。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麼貧窮的母親保持著一顆樂善好施的心,經常賙濟比他們更窮的親戚。

  戰爭年代,他們一家人被迫分離,而母親依然堅強。戰爭激發了作者的愛國之心,母親總是在全力支援著,為了革命,朱德多年離開家鄉,甚至沒有音信,母親給了兒子很多理解和慰勉。這樣的母親是多麼地深明大義!我為作者能夠擁有這樣的母親而深感到幸福。

  母親的精神深深地鐫刻在作者心裡,作者在文章結尾從小我上升到大我,從愛母親推廣到愛勞動人民、民族和黨。這樣的偉大母親於是培養了一個偉大的兒子——我們的革命領袖朱德。

  文章中的母親那能幹、仁慈、堅強、節儉、大義深深地吸引到了我,所以我最喜歡這篇課文。

  《回憶我的母親》的讀後感 篇3

  今天,老師讓我們看了一篇課外文章——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看完這篇文章,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哭了。大概是因為想到媽媽了吧。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媽媽,而每個媽媽都十分偉大。她們都曾經在肚子上放著一個累贅整整十個月;她們都曾經忍痛刨開肚子抱出我們;她們都把青春全部託付給我們……她們,是這個世界上最平凡的人,也是最偉大的人。

  文中朱德的母親鍾夫人是一位能幹嫻熟的家庭主婦,我的媽媽和鍾夫人竟“志同道合”,不知天下的母親是否都同鍾夫人和媽媽一樣,但我看肯定,天下的母親都是愛著自己的孩子的。

  腦海中,總有幾件事讓你忘也忘不掉。比如,那一夜。

  也不知是幾月幾日了,印象開始逐漸模糊了起來,可能再不想想,就只有輪廓了吧。我自由體弱多病,時不時幾聲咳嗽,幾場大病。我仍然記得,那一次,是個風雨交加的晚上。在呼呼的風聲中,不知不覺,我頭上的溫度開始升溫了,逐漸變燙了,幾乎可以和火山的熱度媲美了。當時,母親一個人抱著我,對父親問了問:“孩子她病了,怎麼辦?”父親思索了一番:“先吃藥看情況吧。”母親按父親誰說的做了,可藥對我似乎並沒有太大的作用,高燒仍然沒有退下去。母親把目光望向父親,見父親早已被睡意催眠了,也就不去打擾了。媽媽從衣櫃裡拿了件大棉襖披在身上,就急忙抱著我跑去醫院。路上,我被寒冷浸灌了全身,我瑟瑟發抖,媽媽見我這樣,把身上的棉襖拿起來,蓋在我身上。我就這樣一帆風順地到了醫院,可母親,卻見她嘴唇乾裂得很,臉色被寒風吹得似乎蒼白了些,臉上的皺紋更加明顯。此時母親的面容我永生都不會忘記,也不可能忘記。

  有誰能告訴我,有哪個母親是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季老先生的母親、朱德元帥的母親,她們都是如此,想必古今中外的母親也都是如此的吧。就在剛剛,母親跟我說,她今天很乏累,要早點去睡了,或許此刻我該做的就是——輕輕的做自己的事,不吵到母親。我一定也可以像媽媽愛我一樣愛媽媽!

  《回憶我的母親》的讀後感 篇4

  讀完革命領袖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感動之餘,我禁不住要寫一寫關於母愛的頌歌。

  母愛,是人類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我們賦予它太多的詮釋,也賦予它太多的內涵。沒有歷史史詩的撼人心魄,沒有風捲大海的驚波逆轉,母愛就像一場春雨,一首清歌,潤物無聲,綿長悠遠。

  當代散文家餘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而他們的終點則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媽媽是不能不讓人動容的,一聲呼喊道盡了迴歸也道盡了漂泊。”“我在母親的懷裡,母親在小舟裡,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淡淡中滲透著嚴厲的氣息,這就是母親給我的愛。迷茫的雙眼無辜時,母親的關懷是最多的回憶。知識的擔子是如此的沉重,而在深夜中,挑燈的是媽媽伴我學習的影子。母親的愛是深紅色的,是一片深紅色的大海。雖然偶然澎湃,但卻是愛得太深。平靜時,總是緩和的,等你觸控到海水,你會深深地感覺到一股滾燙的漿液,無時無刻都是溫暖的。有了母愛,人類才從洪荒蒼涼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愛,社會才從冷漠嚴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愛,我們才從愁緒走向高歌,從頑愚走向睿智;有了母愛,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歷史的延續,理性的萌動,人性的迴歸。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涓涓的母愛如瀝瀝的細雨滋潤著我們的一生,當我們走進學堂,拿起筆,記述愛的音符時,母愛是最真切的愛。母愛是天涯遊子的最終歸宿,是潤澤兒女心靈的一眼清泉,它伴隨兒女的一飲一啜,絲絲縷縷,綿綿不絕,於是,在兒女的笑聲淚影中便融入了母愛的纏綿。母愛就像一首田園詩,幽遠純淨,和雅清淡;母愛就像一幅山水畫,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母愛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母愛就像一陣和煦的風,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母愛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母愛就是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母愛就是兒女病榻前的關切焦灼,母愛就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

  《回憶我的母親》的讀後感 篇5

  在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學中,對母愛的讚美都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儘管將母親比作太陽的譬喻在千百年中已用過千萬遍,卻仍然意統長新。因為除了太陽,我們還能找到一個什麼別的東西來比擬母愛的溫暖和無私呢?

  永恆的東西總是最美麗,也是最單純的,它們都不需要任何花哨形式和虛榮,所有的魅力和感動都來自於那真純的本質。母愛同樣如此。我們誰都忘不了幼年玩耍時母親那一雙含笑注視的眼睛。如畫的春光裡,小小的身影像只頑皮的蝴蝶,在繁花綠草間飛舞。母親不即不離地在後面緊緊跟著,臉上的燦爛.即便明媚的春日陽光,相比之下也失去了顏色。她那雙憐愛無限的眼睛,清亮幽深,那應該便是愛的海洋。她的視線從未有過片刻的遊移。鋪天蓋地的春花,笑語歡聲的遊人,再多的喧鬧繁華對她來說也是不存在的,她的眼中,那個正在歡跑的小小身影,便是整個世界了。

  的確,母愛是如此的博大,大到天高海深也不足以形容;母愛又是如此的純淨,淨得像萬載的冰川裡那最深層的核心。慈母的心中,不會有任何價值的計算,蕉子的歡樂和幸福就是惟一的準繩;母親在孩子面前,更不會有任何的矯飾和機心,一切都會像秋日的晴空一樣澄澈透明。其實,在對母親的描述裡,沒有任何語言能夠做到絕對的貼近,這種至純至美的永恆本來就只能用一顆同樣的心去體會。

  陽光下的草木都能感覺到它的溫暖,於是它們都有著向光的天性。作兒女的`,誰又能不深深珍惜著母親那一腔眷眷的慈愛之情呢?牛命應該都有戀根的木能,生在江河裡的魚兒能夠顛簸萬坦地阿!到父母生長的大海,天南地北遷徙的燕子每年都如約回到自己的舊居,萬物之靈的我們,又怎麼能不深深地眷念孕育了自己生命的母親。從來到這個人世,我們便牢牢地牽掛住了那種氣味、那個身影、那個聲音。還沒有睜開雙眼的初生兒,在被母親抱人手中的剎那便奇蹟般地變得如此恬靜。電閃雷鳴的.夜晚,在母親的身邊睡得竟像在搖籃中一般安穩。即使多少年後,已進入壯盛之年的人們,在遇到挫折坎坷的時候,一見到白髮蒼蒼的老母親,焦灼的心也會突然感到如釋重負的輕鬆。在孩子的眼裡和心中,母愛永遠是最風平浪靜的港灣,是最甜美安全的庇護所。那一片發自天性的孺慕之情便也永遠沒有止境。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愛那海一樣深的恩情,是永生也難以報答的。母愛的無私是不會要求任何報償的,重要的是小草那一片報答的眷眷之心。

  《回憶我的母親》的讀後感 篇6

  記得義大利的薄伽丘說過,友誼是一種最神聖的東西。讀完革命領袖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之後,我懂得了人世間最無私、最珍貴的莫過於親情,親情比友誼重要得多,而人的親情更是與眾不同。

  大千世界,什麼樣的人都有,什麼樣的事都會發生,但唯一不變的是親情,是父母對孩子的愛。這不由得使我想起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故事發生在大興安嶺的一次大火中,一隻雌鳥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把它們送到樹下,壓到自己的身子下面。雖然雌鳥被活活燒死了,但它的孩子們卻活了下來。

  在我們的周圍,無時無處不體現著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都是以一種無私的情懷面對我們,他們情願自己餓著,也要我們吃飽、穿暖。也許有人會說,我是孤兒,沒有父母,哪來的親情?可你小時候在孤兒院受到的資助,不也洋溢著親情嗎?因此,在很多人看來,親情重如千鈞。可如今有些人認為,親情一文不值。我驚訝地發現,好多小孩越來越不珍惜父母的勞動果實了,往往只把父母當成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庫。不管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地嘮叨,總是愛理不理的,好像與己無關。我鄰居家的一個小孩,天天都會和父母發生矛盾,只有當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才會想到父母。我還看過一本雜誌,有位年過七旬的老人,竟然連自己孩子家的門都進不了,更別想在孩子家吃頓飯了。這些以前聞所未聞的事情,現在也好像司空見慣了。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儒家學派曾經說過,百義孝為先;《讀者》雜誌也報道過,養育子女是世界上所有動物的本能,而只有人類才會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這種在萬物中唯有我們人類才有的美德,難道也要放棄嗎?也要從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消失嗎?不,我們絕不能放棄,我們要讚頌親情!否則,我們還有何顏面自稱為萬物之靈呢?

  《回憶我的母親》的讀後感 篇7

  滑鼠來回滾動,心意煩亂,窗外的雨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我的思緒與這雨聲賽跑......

  滾到到朱總司令選集這篇文章《回憶我的母親》,我停下來了,說不清楚是什麼力量,可能因為每個人都有母親,每個母親都那麼偉大的緣故吧。我也總喜歡寫一些關於母親的文章來表達從小母親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關愛之情,世界上每個母親都應該是一樣的,但每個人的母親又是不一樣的。

  往下看,我的眼眶溼潤了,自1907年朱總司令離開家鄉,直到母親去世這25年間,未見過自己的母親,這期間為中國革命奉獻自己的一切。記得文章裡有這樣一段話,“母親老了,但她永遠想念著我,如同我永遠想念著她一樣”“但我獻身於民族抗戰事業,卻未能報答母親的希望”真實感人至深,催人淚下。這就是共產黨的“官”,人民心中的“官”。

  現在每次回家,母親和我說得最多的就是“不要嫁得太遠了,怕你嫁得太遠,回趟孃家不容易,如果丈夫不好,恐怕回來一趟都難”,我深深的理解我的母親。自古以來忠孝兩難全,我們無法抓住時間,我們趕不上母親老去的速度,能做的就是不管多忙,多累,都找點時間,找點空閒,常回家看看。

  透過窗戶,雨也漸漸小了,撥通電話,“喂,媽......”

  《回憶我的母親》的讀後感 篇8

  讀完朱德同志的《回憶我的母親》之後,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沒有忘記這篇文章。說不清楚是什麼力量,使這篇文章在我的腦中總是餘音繞樑揮之不去。可能是每個人都有母親,每個母親又都是那麼偉大的緣故吧。經過這許多年後,再次到網上找到這篇文章,又仔細地溫習了一次。這文章是相同的,但由於我人生經歷不同了,感觸也有了新的改變。

  小時候,媽媽是天。由於有媽媽的存在,做事情時總是有仗義,這構成了我自信的基石。每當害怕時,只要想到有媽媽的保護,便不怕了。每當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只要想到有媽媽的幫助,便有了挑戰一切困難的勇氣。每要當犯錯誤時,只要想到媽媽會生氣的,便停止錯誤的妄想而剋制住自己的行為。

  我的媽媽是幼教老師,她的夢想是寫一本關於幼兒教育的書。她總跟我說,希望我長大後有出息,到時候就可以為我寫一本書,寫一本如何培養孩子成才的書。可是我知道我並不聰明,每當老師講高深的問題時,我總是反應很慢,每當考試時,我總是非常緊張非常害怕。媽媽告訴我笨鳥要先飛,勤能補拙。媽媽也知道我沒有別的孩子聰明,可是她總是讓我向聰明的孩子學習,可是有時候有總東施效顰的感覺。媽媽讓我向偉人學習,結果我向馬克思學習不收拾屋子,向牛頓學習不會做飯,向愛迪生學習不遵守課堂紀律不厭其煩的向老師提問。結果我的初中老師,告訴我這些知識到高中會學到;高中老師告訴我,這些知識到大學會學到;大學老師告訴我,這些知識還是要自已研究吧。

  小時候我非常迷信媽媽的話,我認為我媽媽是老師,我媽媽告訴我的知識一定是對的。有一次我和老師犟一個文字的讀音問題,我底氣十足的告訴老師,這是我媽教我的,不會錯的。後來經過查字典,證明是我錯了。是我媽告訴我的知識是錯的。這是我第一次對我媽媽的話產生懷疑。

  小時候媽媽告訴我要謹慎和女孩交往,不許對女孩子笑。於是,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剋制自己儘量不要對女孩笑。結果我連心中曾經喜歡過的女孩長得什麼樣子都記不得。媽媽告訴我看人要看心靈美,不要注重外表美。結果我找了個不漂亮的女朋友時,媽媽卻問我,你為什麼不找個漂亮女孩啊?從此我開始疑惑我媽媽對我的忠告了。

  小時候總是覺得媽媽不理解我,每天對我說的話幾乎都一樣。“你要好好學習。”“你怎麼還不學習?”“怎麼又玩了?快學習去!”其實有時我已經學得很累了,可是由於媽媽不認為我學累了,所以還得繼續學下去。有時真是挺痛苦的。

  我家在家村,可是我的爺爺家,姑姑家,叔叔家都在市區居住,而且都是住的樓房。於是我問媽媽:“媽媽,我們傢什麼不能住上樓房呢?”媽媽告訴我:“你好好學習,長大了考大學,然後上班掙錢了,就能買起樓房了。”我又問媽媽:“那得多少年啊?”媽媽無語了。

  小時候媽媽總是教育我,要成為國家棟梁之才,要舍小家,為大家。可是,現在卻對我說:“你不去上班,天天陪在我身邊多好?”

  我上高中時,媽媽告訴我,只要我學習好,別的什麼都不用我做。我上大學時,媽媽已經不能負擔我的學費和生活費了。媽媽總對我說,你什麼時候能掙錢啊?某某家的孩子,初中畢業就上班了,現在已經能夠掙錢了,你也得掙點錢啊。於是我硬著頭皮當起了我最不喜歡的職業――家教。其實我不喜歡當老師,我總覺得花時間來教別人,是浪費時間,倒不如花時間來當學生,去多學習點知識。上大三的時候,放假已經不在家呆了,我開始想辦法掙錢,結果借錢辦了個小公司,結果因為經營不善,轉讓了。回想起來,當時膽子還真挺大呢。

  長大後,來到了夢想中的鞍鋼。繼承了爺爺的工作,圓了父親的鞍鋼夢,媽媽實現了她的願望。媽媽如釋重負,突然間得了病,變得不能說話了,不能走路了。原來一直是在各方面照顧我的媽媽,變成了需要被照顧的人。

  媽媽得病後,幾天沒洗腳了,於是我打來熱水給媽媽洗了腳。這是我第一次給媽媽洗腳。感覺很溫暖,彷彿又回到了小時候,看到小時候媽媽給我洗腳時媽媽臉上祥和的微笑。

  現在媽媽的病好些了,我一有時間,就回家看媽媽,幫媽媽洗洗腳,按按腿,聊聊天。看著媽媽頭髮花白了,說話動作像個小孩子。我不再迷信媽媽的話,我要自己掌握我的人生,掌握我的未來了。真希望她老人家能夠健康長壽,能夠看到我們的國家發展得日益強大,能夠享受到社會發展帶來的成果。

  中國人的幸福生活是由中國人民自己創造出來的,願天下兒女齊努力,為全天下爸爸媽媽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工作吧。

最近訪問